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Society: 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Mainland 被引量:228
1
作者 康晓光 韩恒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Tremend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general state of Chinese mainland because of the country's reforms and opening up for almost 30 years. With the market driving a wedge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the integra... Tremend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general state of Chinese mainland because of the country's reforms and opening up for almost 30 years. With the market driving a wedge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the integral whole which the two used to form has been destroyed and a completely new model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has begun to emerge. However, are the two real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How should the new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be understood? What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old is being replaced by the new? Is the society becoming autonomous, or the government reestablishing its control over society? Or have both happened? In any case, what impact will these changes bring to bear upon the furthe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These questions entered, after the 1990s, into the core area of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国家与社会关系 行政吸纳社会 体制
原文传递
行政吸纳社会:国家渗透与居委会行政化 被引量:63
2
作者 侯利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国家力量对基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是基层社会治理场域中最稳固、最清晰的常量。国家为了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通常采取理念渗透、组织渗透、程序渗透和服务渗透等多种路径不断将触角伸向基层、持续将影响下移,整体上呈现为"行... 国家力量对基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是基层社会治理场域中最稳固、最清晰的常量。国家为了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通常采取理念渗透、组织渗透、程序渗透和服务渗透等多种路径不断将触角伸向基层、持续将影响下移,整体上呈现为"行政吸纳社会"的逻辑。理念渗透旨在通过"认知情景"的新构而在人们与组织的认知中设定街居的"上下级关系图谱";组织渗透意在建立与扩大国家组织力量在基层社区的领导与影响;程序渗透聚焦于技术性的策略与国家意图的融合;服务性渗透则强调在服务传递过程中实现国家权力的再建构。国家渗透的结果就是居委会行政化的现实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单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渗透 行政吸纳社会 居委会行政 国家基础性权力 单向度治理
原文传递
组织吸纳社会:对社会治理共同体作用形态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明 许珂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50,M0004,共15页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继行政发包制、分类控制模式、项目制之后国家治理的第四种范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法性资源聚合而成的合作治理组织网络,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吸纳社会"。其主旨是在目标...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继行政发包制、分类控制模式、项目制之后国家治理的第四种范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法性资源聚合而成的合作治理组织网络,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吸纳社会"。其主旨是在目标多维与治理资源匮乏的矛盾下,基层政府通过"借力"共同体的组织吸纳,在社会高度组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通过优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络、激发公民参与、提升政府能力、加强法治保障"五位一体"来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一个更为系统、更具可行性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 公民参与 组织吸纳 政党统合 新单位制 行政吸纳社会
下载PDF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国家-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志愿者协会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蔡长昆 沈琪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研究发现团镇委与镇志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的变迁过程。团镇委基于地方经济需求的驱动和工作重心的转变,主动调整了在S镇志愿服务中的行动边界,将“控制”策略转变为“支持”策略,完成了其与镇志协关系的变迁。这一研究超越了现有基于“大历史”维度的宏观、静态的结构性研究和策略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还原了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真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志愿者协会 行政吸纳社会 行政吸纳服务
下载PDF
行政吸纳社会的“新边疆”——以北京市慈善生态系统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康晓光 张哲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2,共10页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现代中国慈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自然、民间和政府三种力量分别建立起三种相应的系统结构,共同支配着中国慈善生态系统的运行。比较而言,自然形成的秩序最为稳固,而且能够与其它秩序顺畅兼容;民间建构的组织结构最...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现代中国慈善生态系统初步形成。自然、民间和政府三种力量分别建立起三种相应的系统结构,共同支配着中国慈善生态系统的运行。比较而言,自然形成的秩序最为稳固,而且能够与其它秩序顺畅兼容;民间建构的组织结构最不健全,而且最为脆弱;政府的统合结构最完善,也最为强大。这种秩序格局是新公共管理嵌入行政吸纳社会的结果。在慈善生态系统中,中国政府一方面强化行政吸纳社会的“限制”策略,另一方面借鉴新公共管理完善“利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对慈善组织的“分层控制”策略,进一步拓展了行政吸纳社会的理论内涵与现实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生态系统 行政吸纳社会 新公共管理
下载PDF
治理吸纳慈善——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健刚 邓红丽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81,共11页
新时代下,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生了新的转型,呈现出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治理吸纳慈善的核心是国家汲取能力,国家汲取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中,公益慈善组织正从以往分类控制体系下发挥拾遗补阙... 新时代下,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生了新的转型,呈现出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治理吸纳慈善的核心是国家汲取能力,国家汲取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中,公益慈善组织正从以往分类控制体系下发挥拾遗补阙作用的角色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为国家治理战略目标服务,国家汲取能力也通过治理吸纳慈善得以体现和深化。汲取资源的范畴突破了传统资源观的局限,逐渐向意识形态、行政管控及战略资源领域延伸。在治理吸纳慈善下,国家与社会达成了深层次的合作与嵌入关系:国家通过意识形态的吸附、行政监管及战略资源的运用有效地汲取了社会资源,而社会组织的合法性与战略位置也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促使那些相对独立的草根组织发生了新的转向:回归社区、回归志愿者的自组织、回归传统慈善以及让商业和企业家担负起自己的公益使命成为民间公益转向的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社会 治理吸纳慈善 国家汲取能力 公益慈善
原文传递
行政激活社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机制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袁明宝 《求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1,M0005,M0006,共15页
行政化导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只是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上的行政体系建设,带来了行政替代社会、行政悬浮空转和行政消解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现代化应把重点放在行政激活社会上,通过治理资源激活群众公共参与渠道、增加治理事务并使其与... 行政化导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只是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上的行政体系建设,带来了行政替代社会、行政悬浮空转和行政消解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现代化应把重点放在行政激活社会上,通过治理资源激活群众公共参与渠道、增加治理事务并使其与群众诉求相一致、实现治理主体的有效整合与动员以及推进治理规则公共性重建,从而实现行政嵌入社会。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资源协同提升治理能力、组织协同激发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性、机制协同凝聚治理共识、发展与治理互促构建治理共同体,构成了行政激活社会的具体机制,也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协同推进。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不应是单纯的行政化改革,而是要通过资源输入和民主协商,实现行政对社会的激活和动员,这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行政激活社会 行政吸纳社会 乡村治理现代化 行政化改革 基层自治
下载PDF
权威分化、行政吸纳与基层政府环境治理实践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43,共9页
基层政府的环境治理实践始终嵌入到国家和社会的互动情势之中。基于山东省中镇“污染搬迁”过程的实地研究发现,环境利益冲突引动乡村权威结构分化,基层政府为整合乡村权威结构以快速推进环境治理任务,经历了从精英合作到体制控制的策... 基层政府的环境治理实践始终嵌入到国家和社会的互动情势之中。基于山东省中镇“污染搬迁”过程的实地研究发现,环境利益冲突引动乡村权威结构分化,基层政府为整合乡村权威结构以快速推进环境治理任务,经历了从精英合作到体制控制的策略演变过程,其整体表现为“行政吸纳社会”的实践逻辑。基层政府行政吸纳的后果是在乡村社会建构了环境治理行政化的格局。基层政府应合理调整环境治理的权责分配体系,完善环境合作治理的体制机制,在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和民众获得感提升上实现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社会 权威分化 基层政府 环境治理
下载PDF
行政吸纳社会的实践逻辑——基于个案的描述和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蒋金富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56-65,共10页
康晓光、韩恒借鉴"行政吸纳政治"的分析范式,提出"行政吸纳社会"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和解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领域的变迁。行政吸纳社会理论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现状而言,"有着较大的解释力&q... 康晓光、韩恒借鉴"行政吸纳政治"的分析范式,提出"行政吸纳社会"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和解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领域的变迁。行政吸纳社会理论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现状而言,"有着较大的解释力"。以一家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为例,考察行政吸纳社会的实践逻辑,并检验理论的描述和解释能力,同时,找出行政吸纳社会理论框架下不同策略的使用条件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社会 功能替代 合作 发展 撇弃
下载PDF
行政吸纳社会: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及其功能困境分析——以苏南A村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洁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3-94,共12页
过渡型乡村是城乡交融过程中的新乡村图景。人民调解是过渡型乡村的诉求回应机制与矛盾化解机制,人民调解功能与过渡型乡村治理效能相关联。以苏南A村为例,基于行政吸纳社会模式构建“社会结构中的行动-行动中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探... 过渡型乡村是城乡交融过程中的新乡村图景。人民调解是过渡型乡村的诉求回应机制与矛盾化解机制,人民调解功能与过渡型乡村治理效能相关联。以苏南A村为例,基于行政吸纳社会模式构建“社会结构中的行动-行动中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探究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与困境成因。研究发现:过渡型乡村在生产、生活维度呈现出非同步离散特点,混合性纠纷频生,社会结构复杂化。但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实践却呈现权宜式行动策略,调解功能走向失灵。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困境折射出基层治权强化与社会控制弱化的悖论。困境成因在于基层政府通过控制与同化在过渡型乡村建立起“行政吸纳社会”的单向度治理结构,这一治理结构与复杂化的社会结构错配,人民调解功能被消解。要恢复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的功能需要搭建双向度混合治理结构,推动调解主体社会再嵌入,实现过渡型乡村人民调解功能预期与实践的合一以及乡村社会治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社会 过渡型乡村 城乡交融 人民调解 策略主义
下载PDF
社会分层与治安善治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金生 《政法学刊》 2009年第6期81-87,共7页
社会分层反映一个社会的权力、资源配置和结构关系、利益表达协调和实现机制、社会活力释放机制,是一个社会组织结构状况合理性与否的整体性反映。它在深层蕴含着一个社会的内在张力的蓄积情况,决定着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和演变的规律。... 社会分层反映一个社会的权力、资源配置和结构关系、利益表达协调和实现机制、社会活力释放机制,是一个社会组织结构状况合理性与否的整体性反映。它在深层蕴含着一个社会的内在张力的蓄积情况,决定着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和演变的规律。社会治安善治,是政府和公民合作管理社会治安的过程,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间的一种新颖关系。社会分层必然关切于治安善治的内容及其结构模式。在当代中国背景下,治安善治理应采取行政吸纳社会的模式进行,它既可以保证稳定,又能持续改善。治安善治的制度结构应该是支持性治安基础制度和控制性治安制度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治安善治 行政吸纳社会 基础性治安治理制度 控制性治安制度
原文传递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相互赋权:网格化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J市的经验
12
作者 毛程涛 《改革与开放》 2023年第23期39-43,共5页
当前网格化治理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如何不断检验和完善社区网格化机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更好地激发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有赖于厘清基层治理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界限。随着网格化治理的不断迭代升级,其背后的生成... 当前网格化治理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如何不断检验和完善社区网格化机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更好地激发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有赖于厘清基层治理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界限。随着网格化治理的不断迭代升级,其背后的生成逻辑从行政吸纳社会进化到政府与社会双向赋权。这种政社关系的良性互动反过来又有利于网格化治理的优化,从而能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政府和社会的双向赋权力图实现政社多元治理结构性力量的均衡,进一步激发网格化治理的效能,有利于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之间形成多元、良性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社会 赋权 网格化治理 政社互动
下载PDF
划界与跨界:城市社区“微治理”中的政府职能边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贤艳 江立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作为一种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形式,社区"微治理"中如何明确政府的职能边界是一个热点问题。政府过度介入会导致"行政吸纳社会"消解居民动力,但置之不理会导致"行政抛弃社会"基层治理失序。需求是居民参与的... 作为一种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形式,社区"微治理"中如何明确政府的职能边界是一个热点问题。政府过度介入会导致"行政吸纳社会"消解居民动力,但置之不理会导致"行政抛弃社会"基层治理失序。需求是居民参与的原动力,以紧迫程度和共识强度为维度,居民需求可建构为四种类型:紧迫-共识型需求(居民"自治"即可);紧迫-分歧型和缓和-共识型需求(须政府参与"共治");缓和-分歧型需求(须政府主导的"他治")。"自治"与"他治"中政府职能相对明确,而"共治"中政府须根据治理所处阶段相应履行刺激需求、助力共识、促成行动、培育情感等职能。社区"微治理"中政府的职能边界情境性与规律性并存,分类治理可能成为"社区契合城市"建设的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治理 居民动力 社区参与 政府职能 行政吸纳社会
下载PDF
分层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基于A市志愿团体管理创新实践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哲 康晓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8,127,共10页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授权社会组织对其他社会组织实施所授权的管理,本研究将其定义为分层管理。通过对A市志愿团体管理创新实践进行考察,发现分层管理呈现“政府选择性授权、以社管社”的核心...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授权社会组织对其他社会组织实施所授权的管理,本研究将其定义为分层管理。通过对A市志愿团体管理创新实践进行考察,发现分层管理呈现“政府选择性授权、以社管社”的核心特征。其中“,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授权对象在政治上可信赖、管理上可依靠;二是授权内容以执行性、服务性职能为主。分层管理是社会发展新阶段政府提高管理效率、控制政治风险的优化选择,是行政吸纳社会理论核心逻辑在变化的社会情境下的强化与延伸。通过分层管理,我国政府在保障政治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回应了社会需求膨胀、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分层管理 行政吸纳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