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的理由与道德的基础 被引量:7
1
作者 亓学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4,共7页
行动的理由是当代西方元伦理学与行动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该理论是用理由来解释行动的哲学企图,即试图在认知性的理由与意动性的行动之间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契合。在该问题上,休谟主义与康德主义成为两大主流的且相互竞争的理论。休谟主... 行动的理由是当代西方元伦理学与行动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该理论是用理由来解释行动的哲学企图,即试图在认知性的理由与意动性的行动之间实现理论上的完美契合。在该问题上,休谟主义与康德主义成为两大主流的且相互竞争的理论。休谟主义立足于休谟的欲求概念来刻画理由给予行动现实动机的内在机制,强调欲求是行动的终极诉求,理由是欲求主导下的衍生物,是内在性的,即理由内在主义。康德主义则着眼于行动理由的规范性,立足康德的理性与主体性原则打造行动价值与行动动机的终结性源泉,强调理由对行动的规范性约束是主体自主建构的结果。一个完满的行动理由理论必须同时回答行动理由的动机性与规范性两个维度的问题,然而休谟主义与康德主义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之内均无法完满地回答理由的外在规范性问题。对行动道德价值的规范性判断如果能够成立,仅仅依靠"规范理由"的概念是不够的,最终必须对价值本体问题作出回答,从而使行动理由的理论真正能够为伦理道德提供哲学之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理由 道德基础 道德实践性 价值 元伦理学
原文传递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何以落实——基于“愿景-权能-风险”行动逻辑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庆龙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9-66,共8页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依赖于不同主体的协同行动。以“愿景-权能-风险”的行动逻辑为视角分析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协同育人:以共同愿景为基础界定育人概念,并对育人愿景中的不同要素进行理论整合;通过完善家校民主协商...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依赖于不同主体的协同行动。以“愿景-权能-风险”的行动逻辑为视角分析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协同育人:以共同愿景为基础界定育人概念,并对育人愿景中的不同要素进行理论整合;通过完善家校民主协商制度确立各自的权力边界;通过明确家校社各自的育人优势建立稳固的互补合作关系;通过教育评价改革降低家校在育人工作中的风险;通过提升教师伦理决策能力与建立权益保护制度增强教师承担育人风险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育人机制 行动理由 育人愿景 育人风险
下载PDF
意向行动与信念 被引量:4
3
作者 唐热风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06,共9页
麦克道尔认为意向行动像感性经验一样也是概念能力的实施。从麦克道尔对行动概念论的论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意向行动中也必然包含信念。这就是本文所主张的行动信念论。行动信念论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信念作为意向行动的理由必在... 麦克道尔认为意向行动像感性经验一样也是概念能力的实施。从麦克道尔对行动概念论的论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意向行动中也必然包含信念。这就是本文所主张的行动信念论。行动信念论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信念作为意向行动的理由必在行动之中且贯穿行动始终;其二,意向行动的实施中包含关于主体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即时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 行动 信念 行动理由
原文传递
理由事实主义与错误情形问题
4
作者 陈康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4期26-35,共10页
针对“行动的理由属于哪类事物”这一问题,标准观主张行动者据以行动的理由(即驱动性理由)是心理状态(比如欲望和信念)。近来,理由事实主义异军突起,大有取代标准观之势。事实主义者认为标准观并不成立,主张驱动性理由是事实或事态。然... 针对“行动的理由属于哪类事物”这一问题,标准观主张行动者据以行动的理由(即驱动性理由)是心理状态(比如欲望和信念)。近来,理由事实主义异军突起,大有取代标准观之势。事实主义者认为标准观并不成立,主张驱动性理由是事实或事态。然而,这一立场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即错误情形问题,有些时候行动者据以行动的东西乃不实之情。通过考察事实主义阵营提供的三种代表性解决方案表明,事实主义者未能令人满意地解决错误情形问题。就此而言,事实主义的一般性主张是否成立,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理由 标准观 事实主义 错误情形问题
下载PDF
休谟主义、欲望与实践承诺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向东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8,共10页
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被认为对我们的实践理性或者理性能动性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乃至不相容的解释:休谟主义被认为不仅得出了一种关于实践理性的怀疑论,而且也对道德原则或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造成威胁,相比较而论,康德主义则被认为维护... 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被认为对我们的实践理性或者理性能动性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乃至不相容的解释:休谟主义被认为不仅得出了一种关于实践理性的怀疑论,而且也对道德原则或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造成威胁,相比较而论,康德主义则被认为维护了实践理性的"自主"地位和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本文旨在表明,一旦我们澄清了休谟主义的两个构成要素——它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说明以及它对工具合理性原则的基础地位的强调——的本质和地位,并给予康德伦理学以一种适度的"自然主义"解释,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意义地缓解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被认为存在的张力。本文也试图表明,放弃对实践理性的一种康德式的、基础主义的探讨,转而采纳一种以实践承诺为核心的语境主义探讨,或许是值得向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理由 欲望 工具合理性 实践承诺
原文传递
行动的解释:理由、原因和目的--戴维森对传统的复兴及其缺失的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戴维森的事件因果论,将行动的能动性还原为欲望、信念、意图等心理状态或事件对于行动的因果效力。将行动的理由看作行动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关于行动的一种传统看法得到复兴。然而,作为戴维森行动哲学之形而上学基础的异常一元论... 戴维森的事件因果论,将行动的能动性还原为欲望、信念、意图等心理状态或事件对于行动的因果效力。将行动的理由看作行动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关于行动的一种传统看法得到复兴。然而,作为戴维森行动哲学之形而上学基础的异常一元论所遭遇的副现象主义的困难,向我们提示了只从心理和物理两个维度理解行动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关于行动的讨论中,除了理由和原因两个维度以外,还有一个目的论的维度。亚里士多德关于生命活动的合目的性的思想,一方面构成了行动的理由解释之为因果解释的基础,同时也蕴涵了生命与心的连续性论题。我们虽然不能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找到解决当代问题的现成方案,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方案对于我们反思当代行动哲学所采取的某种意义上的二元论预设以及由此带来的困难,并在自然主义的方向上推进关于行动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 行动理由 行动原因 生命与心连续性论题
原文传递
行动的理由与行动的原因
7
作者 陆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84,共5页
行动的理由与行动的原因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十年行动理论中颇受关注的议题。其中,有一种特定的进路是试图通过行动的原因来给出行动的理由。文章试图说明的是,采取这一进路的代价是改变"原因"的含义。文章在第一节中对这个情... 行动的理由与行动的原因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十年行动理论中颇受关注的议题。其中,有一种特定的进路是试图通过行动的原因来给出行动的理由。文章试图说明的是,采取这一进路的代价是改变"原因"的含义。文章在第一节中对这个情况给予了一个一般说明,并且引入了一个"概念的自由度"的分析工具;在第二节中,以"动机性理由"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一种因为改变自由度而使得"原因"概念发生改变的情况;在第三节中讨论了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的某种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理论 行动理由 行动原因 动机
下载PDF
道德动机、欲望与实践承诺
8
作者 徐向东 《浙江伦理学论坛》 2016年第1期90-113,共24页
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被认为对我们的实践理性或者理性能动性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乃至不相容的解释:休谟主义被认为不仅得出了一种关于实践理性的怀疑论,而且也对道德原则或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造成威胁,相比较而论,康德主义则被认为维护... 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被认为对我们的实践理性或者理性能动性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乃至不相容的解释:休谟主义被认为不仅得出了一种关于实践理性的怀疑论,而且也对道德原则或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造成威胁,相比较而论,康德主义则被认为维护了实践理性的'自主'地位和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本文旨在表明,一旦我们澄清了休谟主义的两个构成要素——它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说明以及它对工具合理性原则的基础地位的强调——的本质和地位,并给予康德伦理学以一种适度的'自然主义'解释,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意义地缓解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被认为存在的张力。本文也试图表明,放弃对实践理性的一种康德式的、基础主义的探讨,转而采纳一种以实践承诺为核心的语境主义探讨,或许是值得向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理由 欲望 工具合理性 实践承诺
原文传递
个体如何成为独立实践推理者:自我角度——以麦金太尔的文本为依据
9
作者 贾凌昌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30-36,共7页
麦金太尔晚近将依赖性纳入德性伦理之中,其核心概念是独立实践推理者,而这一概念是通过前提性概念“好”与行动的理由获得界定的。成为充分独立实践推理者不仅需要对他者形成依赖,而且还需要在自我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建构的同时成为基... 麦金太尔晚近将依赖性纳入德性伦理之中,其核心概念是独立实践推理者,而这一概念是通过前提性概念“好”与行动的理由获得界定的。成为充分独立实践推理者不仅需要对他者形成依赖,而且还需要在自我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建构的同时成为基于“正义的慷慨”理念指导下的有效给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独立实践推理者 好与行动理由 德性 正义慷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