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被引量:1
1
作者 侯麦花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6-447,共2页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男,53岁。头皮结节3年,时有疼痛,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周围有胶原纤维包绕。肿瘤由卵圆形较饱满的基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呈双染性,未见异形及核分裂像。肿瘤基质内有丰富的黏液...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男,53岁。头皮结节3年,时有疼痛,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周围有胶原纤维包绕。肿瘤由卵圆形较饱满的基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呈双染性,未见异形及核分裂像。肿瘤基质内有丰富的黏液样物质,散在分布中、小血管,未见大血管。诊断为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黏液 浅表性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2
作者 梁杰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特点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大体呈结...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特点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大体呈结节状、丘疹样及息肉样,镜下为结节分叶状,丰富的黏液性间质内有纤细的薄壁毛细血管,并有胶原纤维。结论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是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临床治疗应尽量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黏液 浅表性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3
作者 李晓辉 翁智胜 +3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辛甜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44-645,共2页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男,75岁。左侧乳头结节状赘生物5年,间有疼痛,逐渐增大。皮损(左侧乳头)组织病理检查示:乳头状增生,表皮变薄,表皮突下延,真皮小血管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间质黏液变。阿新蓝染色(+),免疫组化:波形蛋白(...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男,75岁。左侧乳头结节状赘生物5年,间有疼痛,逐渐增大。皮损(左侧乳头)组织病理检查示:乳头状增生,表皮变薄,表皮突下延,真皮小血管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间质黏液变。阿新蓝染色(+),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CD31(+)、CD34(+),S-100蛋白(-)。考虑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黏液 浅表性
下载PDF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4
作者 金行藻 孟奎 +3 位作者 张荣 陈福泰 樊克武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 4例AMF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研究 ,结合复习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结果 肿瘤境界清楚 ,直径 <5cm ,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 ,常围绕血管排列 ...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 4例AMF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研究 ,结合复习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结果 肿瘤境界清楚 ,直径 <5cm ,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 ,常围绕血管排列 ,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免疫表型 :desmin、SMA、vimentin、CD34、ER和PR阳性或部分阳性 ,而MSA、S 10 0蛋白、Mac387和CK均阴性。结论 AM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MF 病理学 诊断 侵袭性血管黏液 外阴肿瘤
下载PDF
黏液纤维肉瘤和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仲端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1-273,共3页
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msarcoma,MFS),尤其是其亚型,低级别黏液纤维肉瘤(low-grademyxofibmsarcoma,LGMFS),与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fibromyxoidsarcoma,LGFMS)不仅好发部位,而且命名相似,颇易相互混淆,但二者... 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msarcoma,MFS),尤其是其亚型,低级别黏液纤维肉瘤(low-grademyxofibmsarcoma,LGMFS),与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fibromyxoidsarcoma,LGFMS)不仅好发部位,而且命名相似,颇易相互混淆,但二者的生物学行为不同,鉴别十分必要。MFS是真性肉瘤,依其分化程度分为3级,其中LGMFS最需要与LGFMS相鉴别。LGFMS亦称为Evans瘤,曾被认为有较高的复发、转移及病死率,但现有研究表明这三方面均较过去的报道少得多。因此,LGFMS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样,属低级别肉瘤,即一种中间型软组织肿瘤。同时,需与软组织的其他黏液性肿瘤,如肌内黏液瘤、富于细胞的黏液瘤、关节旁黏液瘤、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神经鞘黏液瘤以及黏液样脂肪肉瘤和黏液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等进行鉴别。在日常诊断病理学工作中,易将MFS和LGFMS误诊为软组织的其他黏液性肿瘤。因此,弄清二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鉴别诊断 黏液 低级 侵袭性血管黏液 中间型软组织肿瘤 浅表性血管黏液 黏液性肿瘤
原文传递
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廖秦平 刘朝晖 +1 位作者 张岩 何群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9-362,共4页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至 2 0 0 0年的 8例女性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对其中 7例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 (组化 )...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至 2 0 0 0年的 8例女性生殖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对其中 7例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 (组化 )染色分析。结果  6例发生于外阴 ,2例发生于会阴、阴道及盆底。其中 ,2例有病灶局部切除史。发病时间长短不一 ,为 5个月至 2 0年不等。治疗以局部肿物切除为主 ,术后随访 3~ 6 3个月 ,除 1例复发后失访外 ,无一例复发。 7例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显示 ,肿瘤细胞阳性反应为波形蛋白 (vimentin)者 7例、平滑肌肌动蛋白 (smoothmuscleactin ,SMA) 7例、8因子 (factor8,F8) 7例、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 4例、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 3例、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 4例 ,S 10 0蛋白及CD68均阴性。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间叶性肿瘤 ,免疫组化提示其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来源可能性大。主要临床特点有生长缓慢和局部浸润性生长。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虽偶有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血管黏液 AAM 粘液瘤 生殖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女性 病理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小龙 蒋慧 +2 位作者 汪建华 陆建平 刘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1-372,共2页
自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于1983年首次被Steeper和Rosai报道,到2009年为止,大概仅有300例见于各类文献。作为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盆底和会阴部的软组织肿瘤,AAM由于其病理组织特点而在影像上有特征性表现... 自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于1983年首次被Steeper和Rosai报道,到2009年为止,大概仅有300例见于各类文献。作为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盆底和会阴部的软组织肿瘤,AAM由于其病理组织特点而在影像上有特征性表现。笔者分析本院自2005年至2010年经手术证实的4例AAMMRI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血管黏液 MRI表现 病理组织学 2009年 软组织肿瘤 女性盆底 组织特点 检查结果
原文传递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曹培龙 张学斌 +1 位作者 王春宝 王鸿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A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SA主要...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A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SA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及皮下,镜下肿瘤略呈分叶状,黏液性基质中可见散在无异型的梭形和星形瘤细胞及较多的中、小薄壁血管,散在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结论 SA是罕见的黏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黏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血管黏液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赖日权 郜红艺 +2 位作者 黄传胜 张江宇 彭文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SMA、MSA、CD34、ER/PR、S-100蛋白、CK和CD68。结果 7例AAM患者均为女性,23~54岁,中位年龄43.5岁。病变部位位于外阴部3例,累及阴道1例,位于盆腔及髂窝部2例,会阴累及坐骨结节1例。肿瘤直径3.5~17cm,平均7.5cm。位于皮下或较深部,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均质灰白或灰黄褐色,黏液胶冻样或肉质样。镜下瘤细胞幼稚,呈星形、梭形,弥漫或结节样分布,基质黏液样变性并见胶原纤维及为数众多的大小厚薄不一的血管分布其中,厚壁血管常透明变性,其周围常有增生肌纤维束,切面呈“袖套状”,间质可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1例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边缘浸润等特点。组织化学奥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7例AAM vimentin均阳性,5例SMA和desmin阳性,4例MSA阳性,3例CD34阳性,4例中有3例ER/PR阳性,而S-100蛋白、CK、CD68均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5例有随访,术后1—2年有3例复发,2例未见复发和转移,健在。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较为少见,好发于成年女性盆腔及会阴的软组织,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desmin、SMA、MSA、CD34等联合检测对确定AAM病变有所帮助,但与AMFb、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黏液 外阴肿瘤 免疫表型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侵袭性血管黏液瘤(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溟 袁铭 +2 位作者 高健刚 严维刚 李汉忠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08-710,共3页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系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 分析 2例泌尿生殖系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资料。例 1,男 ,5 5岁 ,表现为腹股沟区无痛性肿物 ,B超示低回声肿物 ,行肿物完整切除术。例 2 ,女 ,14岁 ,主要症状有尿频...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系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 分析 2例泌尿生殖系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资料。例 1,男 ,5 5岁 ,表现为腹股沟区无痛性肿物 ,B超示低回声肿物 ,行肿物完整切除术。例 2 ,女 ,14岁 ,主要症状有尿频、血尿、排尿困难和尿道口肿物 ,IVU、CT及三维血管成像等明确肿瘤范围及血供 ,行膀胱大部分切除及输尿管再植术。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  2例患者随访 2~ 6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例 1病理诊断为精索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免疫组化 :Vimentin( + )、Desmin( - )、SMA( + )、S 10 0 ( - )。例 2病理诊断为膀胱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免疫组化 :CD3 4 ( + ) ,Desmin( - ) ,Vimentin( + )Caldesmon ( - ) ,ER( - ) ,PR ( - ) ,SMA( + ) ,S 10 0 ( - )。 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有局部侵袭特性的良性肿瘤 ,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需行肿瘤完整切除 ,对于切除困难及复发性肿瘤可选择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血管黏液 肿瘤 泌尿生殖系 肿物 治疗 文献复习 切除 结论 困难 目的
原文传递
子宫颈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一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树青 郭瑞峰 +1 位作者 陈健 梁化印 《华北国防医药》 2006年第2期151-152,F0003,共3页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侵袭性血管黏液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媛 贾旭春 +4 位作者 李擒龙 李増山 陈玲 颜临丽 王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内突出。镜下肿瘤在胃壁之间呈结节状、丛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肿瘤富于小的薄壁血管,细胞间富含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MSA和h-caldesmon(+),个别细胞PR(+),CD117、CD34和S-100(-)。电镜示肿瘤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丛状纤维黏液 丛状血管黏液样肿瘤
下载PDF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迅 张玉洁 +1 位作者 惠京 宋文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PF进行胃镜、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患者男性,64岁。左上腹部不适1月余。胃镜示胃窦小弯后壁黏膜下肿物,3.3 cm&#...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PF进行胃镜、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患者男性,64岁。左上腹部不适1月余。胃镜示胃窦小弯后壁黏膜下肿物,3.3 cm×2.5 cm大小,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色泽正常,顶部凹陷。手术切除肿块。镜下见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组织交错分布,富含小的薄壁血管和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弱(+),CD34、S-100、desmin、CD117和Dog-1(-)。结论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有独特组织学特征的胃间叶性肿瘤,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胃肠间叶源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纤维黏液 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胃肠间叶源性肿瘤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健 郭瑞峰 +1 位作者 梁化印 杜双存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6-358,i0011,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大体呈结节状、丘疹样...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大体呈结节状、丘疹样及息肉样,镜下肿瘤为结节分叶状,丰富的黏液性间质内有形态温和的短梭形和星芒状细胞及较多的纤细薄壁毛细血管,伴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电镜示瘤细胞为纤维母细胞。结论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是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组织肿瘤 浅表性血管黏液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间叶来源的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探索新视角及诊疗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骁 孙爱军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4-627,共4页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黏液样肿瘤,本文以其来源于间叶组织,属于软组织黏液样肿瘤的新视角,重新认识和解释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易复发”、“好发盆腔-会阴-外生殖器”、“黏液质”、“漩涡或分层状”的临床、病理及...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黏液样肿瘤,本文以其来源于间叶组织,属于软组织黏液样肿瘤的新视角,重新认识和解释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易复发”、“好发盆腔-会阴-外生殖器”、“黏液质”、“漩涡或分层状”的临床、病理及辅助检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组织 间充质 中胚层 侵袭性血管黏液 软组织黏液样肿瘤 黏液
下载PDF
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病例报道
16
作者 庞艳萍 胡明利 +3 位作者 王丰 刘瑞 刘兴月 杨胜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3期4137-4140,共4页
丛状纤维黏液瘤也称为丛状血管黏液样肌成纤维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间叶来源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证据。回顾性分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丛状纤维黏液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其病理特点、诊断及... 丛状纤维黏液瘤也称为丛状血管黏液样肌成纤维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间叶来源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证据。回顾性分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丛状纤维黏液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其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状纤维黏液 丛状血管黏液样肌成纤维细胞肿瘤 胃肠道间叶来源肿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女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涣涣 黄惠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9-571,共3页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 AAM)是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的罕见良性间质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及盆腔等部位。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妇科医师漏诊或误诊,其临床误诊率约80%。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 AAM)是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的罕见良性间质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及盆腔等部位。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妇科医师漏诊或误诊,其临床误诊率约80%。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可达32%~76%。目前对AAM的治疗强调个性化综合治疗,以手术结合激素治疗、血管栓塞及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另外,微创治疗方式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由于AAM报道较少,尚无统一的标准化治疗规范。因此,该文对近年来AAM临床治疗方法的进展简要综述,以期为AAM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血管黏液 手术治疗 激素治疗 血管栓塞术 放化疗
原文传递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的超声检查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18
作者 陈桂武 刘文芹 +4 位作者 操勇杰 廖晓敏 李建杭 钟雪菁 谢玉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64-165,16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18例,分析并总结其超声检查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SA超声检查表现多为实性,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部分可有...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18例,分析并总结其超声检查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SA超声检查表现多为实性,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部分可有包膜,内可见团状或管状低回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CDFI可探及点条状或无明显血流信号。SA病理大体多呈灰白色,质地稍软,部分呈胶冻样,可有包膜,光镜下由梭状或星状细胞构成,其间分布较多薄壁、狭长的血管,间质内富含黏液样物。结论SA超声检查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需注意与其他皮肤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血管黏液 超声检查 病理学
下载PDF
颊黏膜浅表性血管黏液瘤1例
19
作者 任晓娟 杨再永 +4 位作者 黄碧坤 陈双民 高媛 商玲 刘宁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888-890,共3页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A)是一种不常见的、含有黏液软组织间质的良性肿瘤,一般位置浅表、无侵袭性、易复发,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本文报道2019年9月15日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例SA患者,经过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配合药物治疗等,疗...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A)是一种不常见的、含有黏液软组织间质的良性肿瘤,一般位置浅表、无侵袭性、易复发,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本文报道2019年9月15日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例SA患者,经过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配合药物治疗等,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 血管黏液
下载PDF
外阴浅表性和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洪爽 杨劭劼 +1 位作者 卢烨 武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1-1174,共4页
血管黏液瘤(angiomyxoma,AM)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罕见的黏液背景上伴有血管增生的特殊类型软组织肿瘤,病理分为3型:浅表性、侵袭性、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1]。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常位于皮肤浅表部位,好... 血管黏液瘤(angiomyxoma,AM)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罕见的黏液背景上伴有血管增生的特殊类型软组织肿瘤,病理分为3型:浅表性、侵袭性、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1]。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常位于皮肤浅表部位,好发于躯干及下肢,偶见于生殖道,边界清楚,易复发,不具侵袭性。而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好发于女性外阴、盆腔和会阴区,浸润深度较SA深,且边界不清晰,侵袭性强,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将其定义为'分化不明的肿瘤'[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 浅表性血管黏液 侵袭性血管黏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