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50
1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2 位作者 李振家 柳澄 陈海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6例行64层MSCT冠脉造影均成功地显示冠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18例患者的5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其中16例的38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显示32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 64层MSCT是1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其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4~16层MSCT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术的优化 被引量:133
2
作者 楼新法 梅劲 +1 位作者 Christopher R.Geddes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在总结分析传统的血管解剖学研究技术基础上对全身性血管造影术进行重点探讨。方法:应用不同强度的明胶、不同的明胶-氧化铅配方及其多种不同组合方式的X线参数反复进行测试。结果:经测试,本实验得出明胶与氧化铅的最佳配方为:300B... 目的:在总结分析传统的血管解剖学研究技术基础上对全身性血管造影术进行重点探讨。方法:应用不同强度的明胶、不同的明胶-氧化铅配方及其多种不同组合方式的X线参数反复进行测试。结果:经测试,本实验得出明胶与氧化铅的最佳配方为:300Bloom的明胶5g,40℃温水100ml,氧化铅100g。灌注量为20~30ml/kg。结论:改良后的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可提供高质量的血管显影效果,不失为研究皮动脉及设计穿支皮瓣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其他方法也能为血管解剖学提供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氧化铅 血管造影术 皮动脉 穿支皮瓣
下载PDF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4
3
作者 吕发金 谢鹏 +5 位作者 罗天友 张志伟 何怡红 孙晓川 牟君 方维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72例88个动脉瘤,D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100%;DSCTA与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DSCTA可检出全部床突下与颅骨紧贴的动脉瘤,图像信噪比略下降,但增加了血管对比度,图像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增加。结论DSCTA同常规CTA相比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使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DSCTA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避免有创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支气管肺癌的双重供血:肺癌标本的微血管造影及临床X线研究 被引量:113
4
作者 滕皋军 蔡锡类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0-83,共4页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造影术 X线诊断
原文传递
经DSA分析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华人患者的病因特点 被引量:93
5
作者 史怀璋 李斗 +1 位作者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脑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患者中,871例有与症状相关的颅内外脑血管病变。其中明确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737例中,颅内病变367例,占49.8%;颅外病变245例,占33.2%;颅内外联合病变125例,占17.0%。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2),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P=0.002);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颈动脉系统仍以颅内病变为主(P=0.04),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则主要以颅外动脉病变为主(P=0.02),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25.7%)、大脑中动脉(18.7%)、椎动脉起始部(15.9%)。结论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病变仍以颅外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烟雾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8
6
作者 高山 倪俊 +2 位作者 黄家星 黄一宁 汪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自TCD应用于临床后(1992-2004年)的54例烟雾病的特点。35例(65%)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19例(35%)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问世后,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了北京协和医院自TCD应用于临床后(1992-2004年)的54例烟雾病的特点。35例(65%)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19例(35%)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结果(1)起病年龄有两个高峰,10岁左右和40岁左右。≤25岁年龄组19例(35%,中位数9岁),〉25岁年龄组35例(65%,中位数39岁)。(2)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内的缺血性血管病,共39例(72%)。以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发生频率在不同年龄组分别为:〈16岁年龄组87%;16—30岁年龄组55%和〉30岁年龄组71%。脑出血8例(15%),发病年龄17—49岁。其余7例首发症状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表现。确诊时为脑出血的10例患者均直接经DSA检查诊断,而非出血的44例患者中的37例(84%)先经TCD筛查而后行DSA或MRA确诊为烟雾病。结论TCD能够发现更多缺血性和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症状的烟雾病患者,我们的资料显示,成年发病的烟雾病患者较儿童更多。此外,虽然脑出血好发于成年人,但无论儿童期还是成年期,烟雾病的临床表现都以缺血症状为主,尤其是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多经颅普勒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9
7
作者 朱玉森 李松柏 +5 位作者 韩敏 李双玲 王强 徐克 刘云会 程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 3D MSCTA)作为脑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 (其中 1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 ,先后行 3D 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手术治疗。Toshiba多层面螺旋CT AQUIL...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 3D MSCTA)作为脑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 (其中 1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 ,先后行 3D 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手术治疗。Toshiba多层面螺旋CT AQUILION采集原始数据 ,扫描速度 0 5s/每转 ,层厚 1 0mm ,螺距 3 0 / 5 0mm ;对比剂安其格纳芬 :1 0~ 2 0ml/kg体重 ,注射速度 :2 5~ 3 0ml/s,延迟时间 :15~ 2 3s;SGIO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后处理软件为 :ALATOVIEW版本 1 2 1;采用遮盖容积重建 (SVR)、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CT仿真内窥镜 (Fly through) 3种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分别由 3位放射科医生和 2位脑外科医生评价。结果  3D MSCTA检出动脉瘤 2 5个 ,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DSA检出动脉瘤 2 2个 ,漏检 1个前交通动脉瘤和 2个左中动脉瘤。 2 3例病人中 16例接受手术治疗 ,3D MSCTA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瘤体最大直径 14 0mm ,最小直径 1 7mm ,与DSA测量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t=1 4 6,P >0 0 5 )。结论 3D MSCTA检出脑动脉瘤敏感性高、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多层面螺旋CT 诊断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下肢血管造影特点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6
8
作者 齐立行 谷涌泉 +6 位作者 俞恒锡 李学峰 崔世军 郭连瑞 李建新 张建 汪忠镐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3,415,共3页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 目的通过造影比较,明确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49例,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76例的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2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膝以下血管的狭窄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42·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下肢(小腿)动脉累及率为52·0%(χ2=5·66,P<0·05)。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膝下各血管受累几率相近(χ2<0·35,P>0·05)。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患者双下肢同名动脉受累几率相近(χ2<3·20,P>0·05),胫前动脉狭窄率为64·5%(χ2<0·80,P>0·05);胫后动脉狭窄率为59·9%(χ2<0·80,P>0·05),腓动脉狭窄率为31·6%(χ2>12·56,P<0·05)。结论下肢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均为双侧对称性发病,后者更易侵犯膝以下小动脉。而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较少累及双侧腓动脉,这为膝以下小动脉搭桥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良好的流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糖尿病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8
9
作者 杨剑文 杨期明 +2 位作者 徐玉艳 莫丹衡 谢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个月,联合组氯吡格雷300mg顿服,第2天予以联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1次/d,7d后改氯吡格雷75mg/d维持,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发生脑梗死1例,阿司匹林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言语含糊2例,单肢无力3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2例。联合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7.1%vs 74.3%),复发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1.4%vs 48.6%,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危险因素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被引量:83
10
作者 黄美萍 刘其顺 +2 位作者 刘辉 梁长虹 张绍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 MDCT 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MDCT 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 MDCT 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MDCT 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 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 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 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8
11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3 位作者 肖湘生 刘士远 李成洲 陶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至少1支BA肺外段能清晰显示。右侧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动脉(213/436支,48.85%)及降主动脉(207/436支,47.48%),左BA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363/371支,97.84%)。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右BA以右壁最多(95/207支,45.89%),其次是前壁(88/207支,42.51%),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左BA以前壁最多(272/363支,74.93%)。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共干动脉以前壁最多(57/77支,74.03%)。60.11%(223/371支)的左BA走行于左主支气管上缘,少数在下缘(95/371支,25.61%)和后缘(53/371支,14.28%)。49.31%(215/436支)的右BA走行于右主支气管后缘,35.55%(155/436支)走行于下缘。BA分布类型共11种,左右各1支(R1L1)者最多见(192/359例,53.48%),右2支左1支(R2L1)其次(63/359例,17.55%)。结论BA解剖学特征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82
12
作者 刘永达 袁坚 +4 位作者 李逊 赖清 罗金泰 刘冠 伍筱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85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资料。14例并发严重出血(0.4%),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结果早期3例为止血行患肾切...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85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资料。14例并发严重出血(0.4%),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结果早期3例为止血行患肾切除术。11例行肾动脉造影术,其中肾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4例,肾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1例,肾血管损伤1例。11例均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是一种少见且难以预测的并发症,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外科学 后出血/预防和控制 输尿管镜检查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13
作者 詹炯 戴建平 +5 位作者 高培毅 刘翔 李少武 尚京伟 何雁 罗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行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强化螺旋CT扫描后将容积数据输入工作站,通过调整CT阈值和应用伪彩色技术,重建颅内血管三...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行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强化螺旋CT扫描后将容积数据输入工作站,通过调整CT阈值和应用伪彩色技术,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结果55例患者检出率达98%;三维CT血管造影可精确显示动脉瘤颈部的解剖关系,可演示模拟手术并可进行仿真血管内窥镜检查。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是一种相对无创的血管检查,可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脑肿瘤 血管造影术 动脉瘤 CT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6
14
作者 刘斌 任伯 +4 位作者 毛文静 赵彬 张晋霞 李世英 张慧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56层螺旋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DS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者对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0条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狭窄程度评估,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2.8%,对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均有较高一致性,尤其对重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更高(κ=0.75)。256层螺旋CT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8例,DSA检测出侧支循环形成19例,256层螺旋CTA与DSA诊断脑侧支循环的符合率为90.0%。评估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330条侧支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侧支、颈升动脉、枕动脉),CT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0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1条,二级侧支形成19条,DSA检测显示侧支形成43条,其中一级侧支形成22条,二级侧支形成21条。256层螺旋CTA与DSA对一级侧支和二级侧支循环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25和0.894)。结论 256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方面与DSA的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下载PDF
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提高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3
15
作者 章莹 李宝丰 +6 位作者 王新宇 谢会斌 夏远军 肖进 王非 夏虹 尹庆水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提高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的200例复杂骨盆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47例,女53例;年龄19—62岁,平均35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78例,C型122例。其中73例...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提高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的200例复杂骨盆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47例,女53例;年龄19—62岁,平均35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78例,C型122例。其中73例患者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血管造影、3D打印快速成型、计算机模拟与个体化标本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127例患者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等,术后根据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至6年(平均24个月)随访。与常规组相比,3D技术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D技术组:优59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达93.2%;常规组:优69例,良36例,可18例,差4例,优良率达82.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3例,尿路感染2例、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5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1例、3例。仅常规组出现腹股沟疝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损伤k、S.神经根及坐骨神经损伤。结论血管造影、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的个体化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可提高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血管造影术 后并发症 3D打印技
原文传递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8
16
作者 谢元亮 郑晓华 +4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俊 陈发祥 王翔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 被引量:68
17
作者 杨文忠 兰为顺 +2 位作者 夏风 袁先宏 周萍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输注氨甲喋呤(MTX)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1周内再在B超引导下行刮宫术或吸...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输注氨甲喋呤(MTX)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1周内再在B超引导下行刮宫术或吸宫术。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1周内顺利行刮宫术或吸宫术,术中出血量少。结论: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使患者避免子宫被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妊娠 异位
下载PDF
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18
作者 姜长春 李月春 +4 位作者 王宝军 张天佑 李霞 潘晓华 杨俊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61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动脉溶栓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联合溶栓组)17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组)19...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61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动脉溶栓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联合溶栓组)17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组)19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的有效性、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动脉溶栓组、联合溶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机械取栓组治疗后3d、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动脉溶栓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2.0%和12.0%,联合溶栓组分别为11.8%、52.9%和0,机械取栓组分别为47.4%、0和10.5%。3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论采用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还是机械取栓方法,均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对近期临床预后的改善有相近效果。采用机械取栓方法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支架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8
19
作者 马睿 周存升 柳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CTA诊断 2 0例脑动脉瘤 ,19例行DSA检查 ,18例手术。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2 0例患者中 ,DSA及手术发现 2 1个动脉瘤 ,CTA发现 2 0个。 19例为单发 ,1例...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CTA诊断 2 0例脑动脉瘤 ,19例行DSA检查 ,18例手术。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2 0例患者中 ,DSA及手术发现 2 1个动脉瘤 ,CTA发现 2 0个。 19例为单发 ,1例为多发 (2个 ) ,DSA示位于基底动脉和左后交通动脉 ,CTA未能显示后者。动脉瘤瘤径为 3~ 33mm。 1例有血栓。靶重建、CTA像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及立体画观察法等措施 ,对诊断很有帮助。CTA所示动脉瘤位置、大小与手术及DSA结果一致。CTA诊断符合率为 95 % (2 0 / 2 1)。结论 CTA对Willis环周围瘤径 3.0mm以上的动脉瘤显示清晰。图像编辑技巧对诊断很有帮助。MIP CTA与原始图像结合诊断动脉瘤则更为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 血管造影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肝癌的规则性、变异性供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5
20
作者 田建明 王飞 +5 位作者 叶华 王振堂 杨继金 刘崎 孙飞 陆建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6,共4页
笔者通过对1000例肝癌的血管造影分析,将肝动脉对肝癌的血液供养分为规则性供血(802例,80.2%)与变异性供血(198例,19.8%)两类。后者又进一步被分为五个供血亚型:1.腹腔-肝右动脉供血型,16例(8.1... 笔者通过对1000例肝癌的血管造影分析,将肝动脉对肝癌的血液供养分为规则性供血(802例,80.2%)与变异性供血(198例,19.8%)两类。后者又进一步被分为五个供血亚型:1.腹腔-肝右动脉供血型,16例(8.1%);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136例(68.7%);Ⅲ.胃十二指肠动脉供血型,12例(6.1%);Ⅳ.胃左动脉洪血型,31例(15.6%)及Ⅴ.肠系膜-胃左动脉供血型,3例(1.5%)。笔者着重讨论了这些供血类型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液循环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