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15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49
1
作者 李喜东 褚建国 +9 位作者 范力军 王春娥 王国巍 王成纲 陈光利 李国力 刘志华 朱红玲 韩晓梅 崔松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总结了152例经旋股内、外动脉插管灌注溶通术治疗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经用本法治疗后防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和改善。血管造影及DSA显示治疗后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5)。初步总结表明... 总结了152例经旋股内、外动脉插管灌注溶通术治疗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经用本法治疗后防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和改善。血管造影及DSA显示治疗后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5)。初步总结表明,本法对股骨头血液供应起到了改善作用,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坏死 介入疗法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肺癌血供的DSA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3
2
作者 肖湘生 欧阳强 +2 位作者 韩希年 郝楠馨 董伟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46-448,共3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肺癌和2例转移性肺癌在介入治疗前同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和肺动脉DSA造影。结果:20例肺癌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 目的:进一步明确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肺癌和2例转移性肺癌在介入治疗前同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和肺动脉DSA造影。结果:20例肺癌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结论:肺癌的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均应经支气管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血管造影 血供 治疗
原文传递
双下肢动脉硬化远端动脉的影像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29
3
作者 谷涌泉 Tong Yi-Sh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讨双侧下肢动脉硬化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Austin医学中心的 2 86例病人的双下肢远端流出道动脉的血管造影 ,并应用“分数”对每个病人进行评估。结果 双下肢分数之差 ,Ⅰ型 ( 0~ 3分 ) 2 0 8例 ( 72 7% ) ,Ⅱ... 目的 探讨双侧下肢动脉硬化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Austin医学中心的 2 86例病人的双下肢远端流出道动脉的血管造影 ,并应用“分数”对每个病人进行评估。结果 双下肢分数之差 ,Ⅰ型 ( 0~ 3分 ) 2 0 8例 ( 72 7% ) ,Ⅱ型 ( 4~ 9分 ) 6 3例 ( 2 2 % ) ,Ⅲ型 (≥ 10分 ) 15例 ( 5 3 % ) ,各型差别有非常显著的意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比较 ,经 χ2 检验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性别比较 ,经 χ2 检验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年龄比较 ,经 χ2 检验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结论 无论是糖尿病或是非糖尿病病人 ,其双下肢的动脉硬化均是对称性发展。无论是男性或是女性 ,都具有这种对称性发展的特点 ;而且这种特点是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 流出道动脉 影像学检查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3
4
作者 曹永胜 周康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合理的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CTangiography,SCTA)技术,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并对其临床价值作一初步评估。材料与方法:30例SCTA检查分为三组:血管性病变、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门静脉... 目的:探讨合理的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CTangiography,SCTA)技术,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并对其临床价值作一初步评估。材料与方法:30例SCTA检查分为三组:血管性病变、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门静脉系统成像。扫描技术和造影剂参数按受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具体设置。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或(和)表面成像显示(SSD)。结果:合适的扫描和增强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等;术前准确评估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推移、压迫、包绕或浸润。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门静脉结构和分布可充分显示,有利于肝癌、胰腺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和术中导向,TIPS空间定位、门静脉或肠系膜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术后通畅性评估。结论:SCTA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术,可弥补横断面CT和MRA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可替代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或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 图像处理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76
5
作者 谭莉 姜玉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828-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在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诊断和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分析11例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诊治经过,总结其声像图特点。临床表现为人 工流产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例,停经4例,均行经阴道超... 目的 探讨超声在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诊断和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分析11例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诊治经过,总结其声像图特点。临床表现为人 工流产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例,停经4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8例行血管造影检查及子宫动脉栓塞 及清宫或切除子宫。3例于超声引导下向胎囊内注射氨甲喋呤(MTX)。结果 7例人工流产术后超声显 示子宫前壁下段混合回声区,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型,阻力指数(RI)<0.6,诊断为胎盘 植入。4例停经者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前壁下段胎囊,诊断为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孕伴瘢痕种植。治疗后全 部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RI>0.6。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 主要方法,它对该病的保守治疗具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早期妊娠 胎盘植入 超声诊断 介入治疗 子宫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畅坚 许樟荣 +2 位作者 王志强 陈平 杨丽娜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 (DM组 ) 4 3例 ,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 (NDM组 ) 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胫前、胫后和...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 (DM组 ) 4 3例 ,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 (NDM组 ) 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共 10段 ,用分段积分法进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 结果 腹主、腹部内脏、股深及胫前动脉病变发生率在NDM组分别为 33/ 34(97% )、11/ 30 (37% )、11/ 6 9(16 % )和 2 5 / 4 2 (6 0 % ) ,在T2DM组分别为 2 6 / 36 (72 % )、1/ 36 (3% )、2 4 / 78(31% )和 6 1/ 75 (81% ) ;NDM组腹主动脉积分为 0 2 6± 0 6 7、髂总动脉积分为 0 5 5± 1 0 6、髂内动脉积分为 1 0 8± 1 2 9;T2DM组相应的动脉积分分别为 0、0 15± 0 5 8和 0 5 7± 1 0 5 ;这些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DM组股深、、胫前、胫后、腓动脉积分分别为 0 6 0± 0 6 1、1 15± 0 82、1 92± 1 39、1 72± 1 85和 1 99± 1 0 5 ,均明显高于NDM组的 0 17± 0 4 8、0 75± 1 2 2、0 81± 0 94、1 0 7±1 0 0和 0 98± 1 0 0。 结论 NDM组较T2DM组血管病变更常累及腹主动脉及腹部内脏动脉 ,T2DM组较NDM组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和胫前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T2DM 患者 非糖尿病 外周 腹主动脉 胫前动脉 血管造影 腹部 病变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7
作者 赵绍宏 宋志巍 +1 位作者 蔡祖龙 范家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42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和离断、大动脉炎。应用5mm床进速度和3或5mm层厚(螺距=1.67或...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42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和离断、大动脉炎。应用5mm床进速度和3或5mm层厚(螺距=1.67或1)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各种重建。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多平面重组(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呈螺旋状剥离,不能区分真假腔;最大密度投影(MaxIP)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2例腹主动脉瘤(AAA),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ax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3例先天性主动脉病变,SSD能清晰显示血管的连接关系,而MaxIP和MPR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CT 螺旋CT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椎动脉造影与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冯世庆 杨敏杰 +3 位作者 马巍 刘亚民 胡永吉 张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5,共4页
对45例拟诊为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推动脉造影,其中30例行普通血管造影,15例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血管狭窄部位,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几何或密度法测定,头颈转位于血管同侧和对侧动态观察病变程度。结合临床发病、转颈试... 对45例拟诊为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推动脉造影,其中30例行普通血管造影,15例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血管狭窄部位,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几何或密度法测定,头颈转位于血管同侧和对侧动态观察病变程度。结合临床发病、转颈试验和术中所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动态观察血管病变和计算机自动分析狭窄程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探讨和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血管造影 颈椎病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50
9
作者 杜湘珂 朱锡旭 +1 位作者 沈复兴 罗德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2-204,共3页
螺旋CT血管造影杜湘珂,朱锡旭,沈复兴,罗德馨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是指利用螺旋CT[spiral(helical)CT]在受检查者靶血管内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杜湘珂,朱锡旭,沈复兴,罗德馨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是指利用螺旋CT[spiral(helical)CT]在受检查者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时期,进行连续解剖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造影 CT
原文传递
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血管3D可视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52
10
作者 张志浩 李严斌 +3 位作者 梅劲 彭田红 Christopher R.Geddes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更精细且简便易行的血管3D可视化研究技术。方法:利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血管标识技术更精细的标识动脉血管,CT扫描后应用3D-Doctor(演示版)软件经计算机处理以获得三维数码图像。结果:利用3D-Doctor获得了非常清晰...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更精细且简便易行的血管3D可视化研究技术。方法:利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血管标识技术更精细的标识动脉血管,CT扫描后应用3D-Doctor(演示版)软件经计算机处理以获得三维数码图像。结果:利用3D-Doctor获得了非常清晰的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诸如大脑前动脉的分支,耳前、耳后动脉,耳动脉的三级分支等小血管均清晰可辨。结论:应用氧化铅标识血管后,可非常方便地对血管进行定位,分割与配准等3D可视化研究。较之其它的三维重建方法而言,此法简便易行、快捷,可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完成局部血管的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人 血管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跟腱周围软组织血供与跟腱断裂修补术入路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孙淑红 孙臣友 唐茂林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研究跟腱周围软组织血供,为临床跟腱断裂修补术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经股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物成人标本上,对跟腱周围软组织血供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跟腱被覆区的血液供应分3区:中央... 目的:研究跟腱周围软组织血供,为临床跟腱断裂修补术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经股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物成人标本上,对跟腱周围软组织血供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跟腱被覆区的血液供应分3区:中央区、内侧区和外侧区。跟腱外侧区由腓动脉返支或腓动脉返支分出的3-4个穿支供应,穿支直径约(0.9±0.1)mm,到达跟腱外侧面腱旁。跟腱内侧区血供来自胫后动脉,此动脉分出3-4个穿动脉,直径约(1.0±0.2)mm,到达跟腱前内侧腱旁组织。内、外侧区血液供应丰富,而跟腱中央区皮下组织血液供应较少。结论:跟腱开放性修补术应避免从跟腱正中线切口入路(中央区),而采用正中线旁侧切口入路,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跟腱修复术术后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血管造影 解剖学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的观察 被引量:47
12
作者 吴良浩 葛焕祥 +1 位作者 管卫 张国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的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拟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3D-CTA检查,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表面重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其中7例行选择性椎动脉造影。结果67例患者中,椎动...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的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拟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3D-CTA检查,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表面重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其中7例行选择性椎动脉造影。结果67例患者中,椎动脉显像133条;正常52条,病变81条;1条闭塞不显像。病变包括先天性畸形,血管受压或牵拉移位,血管壁粗糙、钙化,管腔狭窄、部分中断等。发育畸形的椎动脉可伴有多种病变,一条椎动脉可以多段发病。椎动脉发育畸形和椎动脉各段病变发生情况如下:椎动脉先天畸形31条(发育纤细17条,走行异常14条);起始段(V1)病变11条(血管壁粗糙、变细10条,其中3条扭曲成角;1条钙化);颈椎段(V2)和寰枕段(V3)病变30条(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移位13条,牵拉内移7条,局限性狭窄10条);颅内段(V4)病变55条(血管呈串珠状、管壁粗糙52条,其中钙化2条;血管部分中断3条)。血管造影7例14条血管,血管异常8条共13处病变;颅内段病变2处,3D-CTA显示明显狭窄,DSA为轻度狭窄,其余11处病变两者相符。结论3D-CTA能清晰显示椎动脉走行全程,同时可以观察与椎骨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先天畸形、血管钙化以及判断相邻椎骨的影响等方面优于其它影像方法,为椎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血管造影 椎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8
13
作者 凌华威 丁蓓 +3 位作者 管永靖 潘自来 张华 陈克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50%,灵敏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诊断 下肢动脉病变 MSCTA
下载PDF
迷走肝动脉的DSA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李家开 张金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 研究迷走肝动脉的解剖特征 ,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0 0 0例肝动脉DSA资料 ,将直接起自腹腔干及胃肠道供血动脉的变异肝动脉称之为迷走肝动脉 (aberranthepaticartery,AbHA) ,并根据其在肝内的走行方向和分布范... 目的 研究迷走肝动脉的解剖特征 ,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0 0 0例肝动脉DSA资料 ,将直接起自腹腔干及胃肠道供血动脉的变异肝动脉称之为迷走肝动脉 (aberranthepaticartery,AbHA) ,并根据其在肝内的走行方向和分布范围不同 ,进一步将其分为迷走肝右动脉 (aberrantrighthepaticartery ,AbRHA) ,迷走肝左动脉 (aberrantlefthepaticartery ,AbLHA) ,迷走肝中动脉 (aberrantmiddlehepaticartery ,AbMHA) ,迷走肝固有动脉 (aberrantproperhepaticartery ,AbPHA)及迷走肝总动脉 (aberrantcommonhepaticartery ,AbCHA)等 ,分别统计其发生率 ,描述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学特征。结果  10 0 0例中 ,共发现 2 10例存在AbHA ,占 2 1% ,其中 12例分别显示 2支AbHA ,共发现 2 2 2支AbHA ,其构成如下 :AbRHA 10 2支 (45 .95 % ,10 2 / 2 2 2 ) ,AbLHA 88支 (39.6 4 % ,88/ 2 2 2 ) ,AbMHA 4支 (1.80 % ,4 / 2 2 2 ) ,AbPHA 3支 (1.35 % ,3/ 2 2 2 ) ,AbCHA 2 5支 (11.2 6 % ,2 5 / 2 2 2 )。 2 2 2支AbHA中 ,起于肠系膜上动脉 114支 (5 1.35 % ,114 / 2 2 2 ) ,起于胃左动脉 83支 (37.39% ,83/ 2 2 2 ) ,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13支 (5 .86 % ,13/ 2 2 2 ) ,起于腹腔干 10支 (4.5 0 %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肝动脉 X线血管解剖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临床意义 肝肿瘤
下载PDF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价值 被引量:52
15
作者 卢武胜 黄明亮 +2 位作者 杨四海 费泽军 刘文秀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对 12 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 ,初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灶的病例 ,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 ,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对 12 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 ,初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灶的病例 ,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 ,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按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再采用动脉栓塞或 (和 )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出血活动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 90 .8% ,出血静止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 47.2 % ;动脉栓塞治疗即时止血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即时止血率为82 .7%。结论 消化道出血在出血活动期行急诊血管造影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出血静止期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动脉栓塞 药物灌注 治疗
下载PDF
CTA对颅内动脉的显示及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47
16
作者 周存升 马睿 +2 位作者 柳澄 赵斌 王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7-128,共2页
CTA对颅内动脉的显示及成像技术探讨周存升马睿柳澄赵斌王涛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是一种新的少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笔者就CTA对颅内动脉显示能力及扫描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材料与方法脑C... CTA对颅内动脉的显示及成像技术探讨周存升马睿柳澄赵斌王涛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是一种新的少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笔者就CTA对颅内动脉显示能力及扫描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材料与方法脑CTA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50例,男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诊断 CTA 血管造影 CT
原文传递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9
17
作者 周存升 袁振国 +2 位作者 柳澄 杨青 徐卓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SCTA检查,其中20例经DSA对照。SCTA扫描参数取准直宽度3.2mm,螺距(pitch)1,以小剂量试验获得...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SCTA检查,其中20例经DSA对照。SCTA扫描参数取准直宽度3.2mm,螺距(pitch)1,以小剂量试验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综合分析CT轴位断面像、多层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影像,完成诊断。结果40例中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65条,肾动脉狭窄16条,共81条。20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21条,肾动脉狭窄17条;SCTA显示正常肾动脉22条,肾动脉狭窄16条。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S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CT 血管造影 螺旋CT
原文传递
3D—CTA重建肺血管、支气管在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中应用 被引量:50
18
作者 吴卫兵 唐立钧 +2 位作者 朱全 徐心峰 陈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三维计算机血管扫描成像(3D—CTA)技术重建肺血管、支气管在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对29例拟行复杂肺段切除的患者术前行3D—CTA重建肺血管、支气管,根据病灶大小、部位...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三维计算机血管扫描成像(3D—CTA)技术重建肺血管、支气管在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对29例拟行复杂肺段切除的患者术前行3D—CTA重建肺血管、支气管,根据病灶大小、部位、病理确定肺段切除方式,预定切除血管、支气管,行模拟肺段切除,术中按照重建图像精准切断靶段血管、支气管,保留段间静脉,根据膨胀萎陷交界分离段问平面。结果术前根据3D—CTA重建图像协助判断8例(27.5%)定位困难的结节的肺段归属,发现2例(6.9%)肺段动脉变异、1例(3.4%)靶段支气管变异。根据术前模拟肺段切除标注的血管,术中准确辨认靶段动脉27例(93.1%)、靶段静脉25例(86.2%)、靶段支气管29例(100%)。共施行右上肺分段切除9例,左上肺固有段分段切除13例,双侧基底段分段切除7例,其中亚肺段切除6例,所有肺段切缘宽度≥2cm。平均病灶直径(1.35±0.80)cm,平均手术时问(190.53±50.83)min,平均术中出血(26.90±32.24)ml。中转3例,无转开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3D—CTA重建肺血管、支气管图像有助于进行精准的解剖性肺段切除,使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安全、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血管造影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40
19
作者 蒋忠仆 袁木林 +4 位作者 史歌 黄力光 任丽君 马宏波 申麒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3期151-153,共3页
自1995年8月-1997年6月作者采用经旋股内、外动脉超选插管溶通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5例(76侧),经6个月—20个月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法评价判定,优良率84.3%,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 自1995年8月-1997年6月作者采用经旋股内、外动脉超选插管溶通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5例(76侧),经6个月—20个月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法评价判定,优良率84.3%,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2)静脉回流改善。此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管造影 介入疗法 疗效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SCT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被引量:41
20
作者 茹选良 葛焕祥 +1 位作者 赵大正 杨泉森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 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 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 2 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 ,显示椎动脉的形态 ,结构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察椎动脉有否压迫 ,迂曲 ,狭窄 ,畸... 目的 评价螺旋 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 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 2 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 ,显示椎动脉的形态 ,结构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察椎动脉有否压迫 ,迂曲 ,狭窄 ,畸形等改变。结果  2 2例患者 (占总数91、7%)椎动脉不同程度地改变。椎动脉平直 ,一侧变细 4例 ;迂曲 ,无压迫 5例 ;受压、管腔狭窄 11例 ;闭塞 1例 ;畸形 1例。结论 螺旋 CT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椎动脉和毗邻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 椎动脉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