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被引量:9
1
作者 欧杰雄 于强 +3 位作者 李梅 张欣 阎宏 文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脉络膜破裂 (choroidal rupture,CR)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同步检查的意义。 方法 对 17例眼挫伤致 CR患者... 目的 探讨脉络膜破裂 (choroidal rupture,CR)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同步检查的意义。 方法 对 17例眼挫伤致 CR患者的 17只患眼进行 FFA和 ICGA同步检查 ,并对 FFA和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R部位 FFA显示为强荧光 ,ICGA显示为弱荧光 ;5只眼 (2 9.4% )ICGA显示 CR长度较 FFA所显示的长 ;有 6只眼 (35 .3% )在出血灶内 ,ICGA显示出 FFA不能显示的隐匿 CR带。 结论  ICGA较 FFA能更好地确定脉络膜裂伤的范围和程度 ,FFA和 ICGA同步检查能全面地了解 CR的程度和眼底各组织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 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春绿 血管诊断
原文传递
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杂散射线测量分析
2
作者 夏连季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7期1-2,共2页
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是一种在医疗卫生部门普遍使用的医用诊断设备,其优点在于:使用灵活方便,性能优越,造价不高,在对四肢骨骼、胸部及心脑血管诊断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固定式大型X射线诊断设备,特别是可以在手术室、观察室或病... 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是一种在医疗卫生部门普遍使用的医用诊断设备,其优点在于:使用灵活方便,性能优越,造价不高,在对四肢骨骼、胸部及心脑血管诊断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固定式大型X射线诊断设备,特别是可以在手术室、观察室或病房内进行抢救式诊断,方便不宜移动的重症患者的检查;因此,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有着独特的诊断作用和广泛的使用领域,深受医务工作者和受检者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臂X射线机 移动式 测量分析 散射线 X射线诊断设备 医用诊断设备 医疗卫生部门 医务工作者 四肢骨骼 血管诊断 重症患者 诊断作用 固定式 手术室 观察室 受检者
原文传递
日立X线心血管造影设备的结构特点
3
作者 雷成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造影设备 结构特点 X线 介入放射学 血管造影 医学临床 血管诊断 造影图像 设备性能 介人治疗 心脏疾患 高科技
下载PDF
分子杂交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 被引量:1
4
作者 邬光惠 范公忍 +1 位作者 张桂霞 黄耀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用非放射性的异羟基洋地黄毒甙 (地高辛 ,Dig)标记探针与靶DNA杂交 ,结合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方法 应用宝灵曼公司生产的DigDNA标记检测试剂盒。将Dig标记的HBVDNA探针与点印迹在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目的 用非放射性的异羟基洋地黄毒甙 (地高辛 ,Dig)标记探针与靶DNA杂交 ,结合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方法 应用宝灵曼公司生产的DigDNA标记检测试剂盒。将Dig标记的HBVDNA探针与点印迹在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的靶DNA杂交 ,杂交后的膜与Dig AP抗体保温 ,然后用化学发光底物CSPD与之作用 ,导致在波长 4 77nm处发光 ,感光于X光底片上。结果 待检的 12 9份血清标本 ,用此法检测HBVDNA阳性率达 5 8 4 % ,敏感性 2 0pg~0 5 pg。为了比较 ,3 2 9份血清标本用显色法测定 ,阳性率 4 5 0 % ,敏感性 5 0 pg~ 1 0 pg。对照组呈阴性结果。 结论 Dig标记探针分子杂交化学发光法具有较高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等优点 ,可用于血清中HBVDNA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杂交 化学发光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血管诊断 HBV-DNA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类型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晓燕 何芝香 +7 位作者 王成 林萍 李茗香 薛小红 吴礼嘉 胡春艳 Praveen Kumar 丁异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不同反应类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UTT不同反应类型与VVS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HUTT阳性的VVS患者90例,分析HUTT不同反应类型的...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不同反应类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UTT不同反应类型与VVS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HUTT阳性的VVS患者90例,分析HUTT不同反应类型的临床特点,比较各反应类型在性别、发病初始年龄及HUTT反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90例HUTT阳性患者中男29例,女61例;血管抑制型68.9%(62/90),混合型30.0%(27/90),心脏抑制型1.1%(1/90)。VVS患者发病季节以夏季多见(47.8%)。各反应类型之间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患者病程显著长于血管抑制型患者(P<0.05);年龄、发病初始年龄、基础心率及基础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混合型的平均反应时间较血管抑制型缩短(P<0.05)。结论VVS以女性常见,VVS患者初发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左右,HUTT不同反应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新生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邬又明 魏伟 +2 位作者 周霞 田冬娅 刘仁海 《影像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新生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超声显像血流信号Adler分级法对动脉斑块行SMI检查有血信号患者实施魔镜成像(SMI)技术检查,判断生成及斑块是否稳定。结果:魔镜成像能够清晰检测出低回声... 目的:分析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新生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超声显像血流信号Adler分级法对动脉斑块行SMI检查有血信号患者实施魔镜成像(SMI)技术检查,判断生成及斑块是否稳定。结果:魔镜成像能够清晰检测出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的新生血管,魔镜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7.33%,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魔镜成像(SMI)在动脉血管斑块能够清晰观察到斑块新生动脉血管及分级,从而判断斑块是否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镜成像(SMI) 动脉血管斑块 新生血管诊断
下载PDF
踝/肱指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缺血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宛竹 王琳 +1 位作者 杨春宁 孙春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 :利用检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踝 肱指数对其下肢缺血程度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以色列Flo link 5 0 0T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我院 5 0例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进行了分组踝 肱指数的检测。结果 :踝 肱指数在 0 .5... 目的 :利用检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踝 肱指数对其下肢缺血程度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以色列Flo link 5 0 0T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我院 5 0例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进行了分组踝 肱指数的检测。结果 :踝 肱指数在 0 .5~ 0 .9之间者 ,常提示下肢动脉或近端有单水平阻塞 ;踝 肱指数在 0 .45以下者常提示患者下肢缺血程度严重 ,为坏疽前期静息痛表现 ;踝 肱指数在 0 .3 0以下者多伴有缺血性溃疡或坏死。结论 :踝 肱指数的检测可以反映下肢缺血程度 ,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 ,判断愈后及疗效 ,其无创性、可重复性、价格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指数 肱指数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缺血程度 多普勒血管诊断
下载PDF
1087例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1347-1347,共1页
关键词 心电图分析 健康体检 心电图异常改变 血管疾病 血管诊断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下载PDF
7例脑血管造影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强宏 陈文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5期546-546,共1页
关键词 术后严重并发症 血管造影 血管诊断 is导管
下载PDF
安贞医院携手科亚医疗打造全国首家人工智能心血管诊断实验室,开创冠心病无创诊断新纪元
10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984-984,共1页
2017年10月14日,北京安贞医院一深脉人工智能诊断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瑞岩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高炜教授,香港中... 2017年10月14日,北京安贞医院一深脉人工智能诊断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瑞岩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高炜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William Hau教授等出席并主持发布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安贞医院 人工智能 实验室 血管诊断 无创诊断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冠心病 医院副院长
下载PDF
BNP:心脏病诊断新标准——访瑞士心血管诊断专家Printzen博士
11
作者 李曼华 《医学信息(西安下半月)》 2005年第11期46-46,共1页
据美国流行病学的统计,在二亿多的人口中每年约有四百六十万人被诊断罹患有心脏衰竭,并有四万三干人死于心脏衰竭,由此可见心脏衰竭的威胁已相当可怕。瑞士心脏病诊断专家Dr.Gert Printzen预言在2020年之后,在发达国家中心脏衰竭... 据美国流行病学的统计,在二亿多的人口中每年约有四百六十万人被诊断罹患有心脏衰竭,并有四万三干人死于心脏衰竭,由此可见心脏衰竭的威胁已相当可怕。瑞士心脏病诊断专家Dr.Gert Printzen预言在2020年之后,在发达国家中心脏衰竭会取代癌症而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诊断 血管诊断 诊断新标准 专家 瑞士 BNP 心脏衰竭 博士 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58
12
作者 张运 陈韵岱 +7 位作者 傅向华 陈文强 李丹丹 谷新顺 季晓平 刘昱琪 李伟 黄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1-430,共10页
1背景 近年来,随着循汪医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eular disease,CMVD)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医学文献中出现CMVD的报道已有43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1背景 近年来,随着循汪医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eular disease,CMVD)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医学文献中出现CMVD的报道已有43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一直未写入国际心血管病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 治疗 介入性心脏病学 专家 中国 医学文献 血管疾病
下载PDF
正确认识O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敏 周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OCT血管成像(OCTA)是一项无创、快捷的血流检测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成像。与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技术不同,OCTA无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就能够对血流信号进行探测和量化分析,并... OCT血管成像(OCTA)是一项无创、快捷的血流检测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成像。与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技术不同,OCTA无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就能够对血流信号进行探测和量化分析,并且能够分层观察和判断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改变情况,因此OCTA比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提供的血流信息更多、更准确。OCTA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在眼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血流改变有关眼病的发病机制探讨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任何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都有其限制性和局限性,如OCTA观察的眼底范围并不如FFA和ICGA大,且检查和读图过程中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充分了解OCTA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有助于眼科医师更好地了解视网膜脉络膜疾病、青光眼和神经眼科疾病的血流改变,并加深对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利用该技术对相关眼病进行有效监测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摄影/方法 生物技术评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血管/生理病理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 视神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努力提高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的认知水平提升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检查结果 临床应用价值 血管造影诊断 眼组织 发生发展 病理改变 认知水平 技术 过程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的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方松华 孟磊 +2 位作者 董旦君 章士正 金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UCK和DSA方法,对12例GIST患者术前1周行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区2例,空肠8例,回肠2例。良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UCK和DSA方法,对12例GIST患者术前1周行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区2例,空肠8例,回肠2例。良性者7例,恶性者5例。肿瘤供血动脉明显增粗者8例,静脉提前显影者3例。GIST的血管造影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1)肿瘤血管紊乱呈卷发状,部分血管边缘毛糙、模糊。(2)肿瘤血管呈抱球状,肿瘤染色均匀一致。结论血管造影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黑便患者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 血管造影表现 血管造影检查 GIST 肿瘤发生 肿瘤供血动脉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郎森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143-3145,共3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痴呆类型,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血管病,5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在1.6%~3.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于2002年制定...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痴呆类型,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血管病,5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在1.6%~3.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于2002年制定了VD的诊断标准,根据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卒中发作病史,在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基础上分为很可能、可能和确诊3个等级,强调痴呆发生在脑卒中后3个月之内,并持续至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病程中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损害为选择性的,随着脑卒中发作的次数呈阶梯样进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在老年人群中VD的诊断应首先排除AD和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致的痴呆,并与其他老年期神经系统和全身疾病所致的痴呆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诊断 痴呆 血管性/病理学 痴呆 血管性/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鑫 严森祥 +2 位作者 肖文波 潘毅 许顺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基础,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 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在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3例,血管...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基础,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 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在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3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5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MR I显示脂肪密度或信号。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MR I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或信号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3种成分含量相似,平扫CT为较均匀低密度,MR I T 1W呈低信号,T 2W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CT、MR I均呈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和MR I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瘤/病理学 血管肌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脂肪瘤/诊断 脂肪瘤/病理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喜军 李淳成 吴耀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8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确诊为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MSCTA检查,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确诊为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MSCTA检查,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对打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真假腔、内膜瓣、破口显示情况。结果 68例AD患者中Stanford A型21例、B型47例;AD真腔组平均强化值279.00±46.55 HU明显高于假腔组平均强化值260.06±49.5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3,P=0.0232);66例(97.06%)AD患者明确可见第一破口,60例(88.24%)存在再破口;42例真腔强化值大于假腔强化值者第一破口大小为12.05±6.48 mm明显小于26例真腔强化值与假腔强化值相近者内膜第一破口大小19.08±8.56 mm(t=3.8394,P=0.0003);60例AD患者真假腔呈螺旋形走行、8例呈平行状走行,真假腔大小不一;68例夹层内膜瓣增强扫描均清楚显示,走行和真假腔一致。双侧髂总动脉最易受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CTVE)、容积再现技术(VR)对破口显示率分别为92.65%、95.59%、79.41%、23.53%,最大强度投影(MIP)不显示破口,破口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6.2108,P=0.0000);MPR、CPR、CTVE、VR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分别为100.00%、100.00%、89.71%、97.06%,MIP不显示内膜瓣,内膜瓣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0537,P=0.0018);MPR、MIP、CPR、CTVE、VR对真假腔显示率分别为95.59%、77.94%、97.06%、95.59%、100.00%,真假腔显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2.9228,P=0.0000)。结论 64排MSCTA能快速、安全、准确地诊断AD,为手术或者血管腔内隔绝术提供立体及精确的解剖信息,故MSCTA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性能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9
作者 薛秀斌 武红蕾 +3 位作者 全志刚 李存瑞 宋健 吴俊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心肌桥-壁冠脉(MBMC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心肌桥-壁冠脉(MBMC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根据CTA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与评估MB-MCA类型及MB长度、MCA狭窄程度,并与CAG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CTA在MB-MCA血管形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7例患者均经CAG确诊为MB-MCA,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与比较对象,CTA在诊断MB-MCA发生类型中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 802、1. 000; CTA评估的浅在型MB-MCA与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均高于CAG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对MCA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与CAG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CTA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评估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金标准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准确评估MCA狭窄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脉 CTA 血管形态诊断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醒文 杨振宁 +2 位作者 葛鑫 白小翠 韩小琴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评价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诊断标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科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小板计数确定患者的SAC诊... 目的评价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诊断标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科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小板计数确定患者的SAC诊断,将患者分为无SAC、轻度SAC、中度SAC和重度SAC四组,记录各组患者入科时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CDS),基础疾病及住院时的血管活性药使用和机械通气情况,比较各组患者住院病死率、住EICU时间和住EICU费用等预后指标,使用秩相关检验SAC诊断标准和APACHEⅡ评分、CDS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住院期间使用机械通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SAC、轻度SAC、中度SAC和重度SAC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4.3±2.8)、(15.6±2.5)、(19.2±2.1)和(22.3±3.5)。SAC严重程度越高,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CDS越高(P<0.05),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越多(P<0.001),SAC与APACHEⅡ和CDS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和0.685(P<0.001),重度SAC患者具有更高的住院病死率(53.7%)、住EICU时间[(8.5±3.8) d]和EICU费用[(11.7±5.2)万元]。结论 SAC与APACHEⅡ、CD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SAC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 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 住院病死率 预后 秩相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