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血管荧光造影定量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夹闭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隆辉 高天 +4 位作者 李冬梅 杜世伟 汪晶 白志峰 毛更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2-816,共5页
目的 尝试用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血管荧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对动脉瘤夹闭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 选择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动脉瘤夹闭术中辅助应用吲哚菁绿血管荧光造影的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6例前交通... 目的 尝试用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血管荧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对动脉瘤夹闭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 选择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动脉瘤夹闭术中辅助应用吲哚菁绿血管荧光造影的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6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截取夹闭前后的造影视频图像,选取图像中相同部位(动脉瘤区、载瘤动脉区、分支动脉区)的兴趣点,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荧光强度曲线达峰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 动脉瘤区兴趣点夹闭前平均达峰时间为(10.975±1.208)s,夹闭后为(47.950±2.35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99,P=0.000);载瘤动脉区兴趣点夹闭前平均达峰时间为(10.600±1.619)s,夹闭后为(10.350±1.45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1,P=0.529);分支动脉区兴趣点夹闭前平均达峰时间为(10.400±1.153)s,夹闭后为(10.425±1.311)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P=0.938). 结论 吲哚菁绿血管荧光造影定量分析可从血流量层面上对动脉瘤夹闭结果进行可靠判断,增加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血管荧光造影 颅内动脉瘤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正华 林萱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视力模糊主诉的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并与常规检眼镜眼底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阳性率为87.7%,检眼镜检查阳性率为3...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视力模糊主诉的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并与常规检眼镜眼底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阳性率为87.7%,检眼镜检查阳性率为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血管荧光造影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凤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5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眼科血管荧光造影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眼科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7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情况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60例(全面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60例(未采取护理措施),对比...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眼科血管荧光造影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眼科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7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情况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60例(全面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60例(未采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有16例(4.4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8例(13.3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眼底血光荧光造影进程中,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形来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少不适反应的出现,更适合在临床上推而广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眼底 血管荧光造影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力与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松 聂爱光 +1 位作者 谭家铨 姜德咏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158例(213眼)老年黄斑变性(AMD)及早期AMD病人的视力、眼底改变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A)进行了观察,发现视力≥1.0的病人也有出血、渗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VM)、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 对158例(213眼)老年黄斑变性(AMD)及早期AMD病人的视力、眼底改变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A)进行了观察,发现视力≥1.0的病人也有出血、渗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VM)、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RNED或RPED),视力的损害与SRNVM的部位有关。讨论了视力与眼底改变及FFA的关系,并分析了以视力标准划分AMD的界限的弊端,提出对视力正常,眼底、FA及视功能检测有异常,应诊断为早期AMD的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力 血管荧光造影 眼底疾病 老年人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荧光造影定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监松 骆成 +3 位作者 罗江兵 方胜 李立峰 赵鹏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10-413,418,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不同阻断方式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23例和1例实验性动脉瘤,收集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资料,选择载瘤动脉近端、载瘤动脉远端、动脉瘤瘤囊、大脑皮...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不同阻断方式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23例和1例实验性动脉瘤,收集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资料,选择载瘤动脉近端、载瘤动脉远端、动脉瘤瘤囊、大脑皮层为感兴趣区域(ROI),软件分析荧光强度曲线,参数包括最大荧光强度(I_(max))、脑血流指数(CBFi)、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结果载瘤动脉近端或远端阻断后,四个ROI的I_(max)、CBFi均明显降低(P<0.05);近端阻断时载瘤动脉近、远端TTP、RT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瘤瘤囊、大脑皮层TTP、RT均明显增高(P<0.05);远端阻断时,四个ROI的TTP、RT均明显增高(P<0.05)。载瘤动脉近、远端同时阻断后,载瘤动脉近远端、大脑皮层I_(max)、CBFi均明显降低(P<0.05),TTP、RT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瘤瘤囊I_(max)、CBFi、TTP、RT均接近0。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可引起动脉瘤瘤囊内I_(max)、CBFi明显下降,RT、TTP延长,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临时阻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 血管荧光造影 吲哚菁绿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可明胶囊联合沃丽汀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仁毅 崔清风 +3 位作者 杨芳 徐雯 陈芝清 苏兆安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可明胶囊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随访资料完整的CSC患者67例(75眼),分为常规治疗(口服沃丽汀片)和联合治疗(口服沃丽汀片和可明胶囊)。... 目的观察可明胶囊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随访资料完整的CSC患者67例(75眼),分为常规治疗(口服沃丽汀片)和联合治疗(口服沃丽汀片和可明胶囊)。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分析。结果治疗后8周复查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和96%,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沃丽汀;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与单用沃丽汀口服治疗相比,可明胶囊联合沃丽汀治疗CSC能显著提高疗效,且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明胶囊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荧光造影
下载PDF
荧光素钠“三步注入法”在FFA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国旭 王丽艳 +3 位作者 李英淑 王志远 刘艳丽 苗玲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4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眼底疾病 血管荧光造影 荧光素钠 三步法
下载PDF
荧光血管造影在动脉瘤术中对穿支血管保护作用的探讨
8
作者 曾群 江辉 +2 位作者 陈健彤 杨佳宁 姜维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对穿支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对穿支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不使用血管荧光造影,造影组使用血管荧光辅助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观察有无穿支血管被夹闭,根据造影结果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所有手术患者术后3d内行头部CTA或脑血管DSA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术后3周内评估患者有无缺血性脑梗死,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造影组患者术后无穿支血管闭塞的发生,1例发生缺血性脑梗死,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2例穿支血管闭塞,11例出现缺血性脑梗死。造影组穿支血管闭塞发生率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造影组患者恢复优良率76.0%,优于对照组的56.0%(P<0.05)。结论:荧光血管造影辅助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可以有效避免穿支血管损伤,减少术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对脑神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穿支血管 显微夹闭术 血管荧光造影 保护
下载PDF
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江辉 曾群 +2 位作者 陈健彤 杨佳宁 姜维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不使用血管...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不使用血管荧光造影,造影组使用血管荧光辅助动脉瘤夹闭,所有手术患者术后3d内行头部CTA或脑血管DSA评估有无载瘤动脉狭窄和瘤颈残留;术后随访1年评估患者术后有无动脉瘤复发。结果:造影组患者术后均无瘤颈残留,术后复发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瘤颈残留11例,术后复发12例。造影组瘤颈残留发生率和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载瘤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荧光血管造影辅助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可有效避免瘤颈残留,预防术后动脉瘤复发,在临床工作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瘤颈残留 显微夹闭术 血管荧光造影 复发
下载PDF
白色家兔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初步研究
10
作者 袁南菱 王超英 郝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0-21,81,共3页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自7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作者尚未见到对白色家兔眼底造影做过报道。出于其它课题的需要,我们对白色家兔眼底造影各个细节进行了摸索,找到了较为合适的造影模式及曝光强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造影图象。
关键词 白色家兔 眼底 血管荧光造影
下载PDF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糖尿病的初步探讨
11
作者 余爱琴 麦坤仪 +3 位作者 刘冬年 肖立群 蔡如森 徐灵星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检测96例NIDDM病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显示视网膜正常28例,视网膜病变单纯型55例,增殖型13例,对部分患者测定24小时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血和β_2-MG、血肌酐、尿素氮、尿液NAG,结果表明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提... 本文检测96例NIDDM病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显示视网膜正常28例,视网膜病变单纯型55例,增殖型13例,对部分患者测定24小时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血和β_2-MG、血肌酐、尿素氮、尿液NAG,结果表明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提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荧光造影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被引量:23
12
作者 冯启芳 陈振谦 +1 位作者 郭露萍 王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9-20,33,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 13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的图象特点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结果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发病关系。方法 :本组病例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 ,并检查结果分... 目的 :观察和分析 13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的图象特点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结果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发病关系。方法 :本组病例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 ,并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眼底组、单纯型DR组、增殖型DR组 ,3组均采用美国伯乐公司血红蛋白ArC小柱测定试剂用沉淀法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量。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 (HbAIc)均值正常眼底组 :9.13± 2 .9(% ) ;单纯型DR组 10 .4 1± 3.4 (% ) ;增殖型DR组 13.17± 6 .1(% )。结论 :本组增殖型DR组及单纯型DR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均值较正常眼底组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上升与DR进展呈正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艳 叶舒 +2 位作者 罗雪英 邓全好 梁文章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比较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10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患者,均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对比分析FFA和OCT检查诊断视网膜DME的价值。结果 FFA... 目的比较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10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患者,均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对比分析FFA和OCT检查诊断视网膜DME的价值。结果 FFA诊断DME 66眼(60.5%),OCT诊断DME 82眼(75.2%),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85.3%(93/109)。对DRⅠ期患者,OCT的DME检出率高于FFA(P<0.05),而对DRⅡ、Ⅲ、Ⅳ期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DME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FA检查显示无渗漏的DRⅠ~Ⅱ期患者,在OCT检查中显示为海绵样水肿。结论对于DRⅠ~Ⅱ期患者,OCT对DME的检出率更高。但FFA对DR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渗漏定位准确,临床上可联合使用OCT和FFA,以对DME做出准确的诊断及追踪监测,从而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西药结合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5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文舟 郑媛 黄洁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C)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病史、年龄、症状、眼底表现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确诊为CEC的患者25例(26眼),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参照《临床疾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C)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依据病史、年龄、症状、眼底表现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确诊为CEC的患者25例(26眼),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25例患者26眼中,治愈8眼(31%),好转14眼(54%),无效4眼(15%),总有效率85%。治疗后3月内18眼行FFA复查,8眼荧光素渗漏消失,6眼仍有渗漏,无效的4眼,2眼有瘢痕形成。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该病临床效果确定,中药能很好的促进眼底出血、渗出及视网膜水肿的消退,提高视力,但对于治疗后仍有荧光素渗漏的患者如果能行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及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使新生血管萎缩、闭合、则治疗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治疗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五苓散 逍遥散
下载PDF
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典翠 李仪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造影检查眼底血管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丘红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FFA检查289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相关性。结果在289例患者中,15例发...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FFA检查289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相关性。结果在289例患者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占5.20%,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以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居多。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40岁以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在眼底血管造影时应用荧光素钠,是相对安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为轻、中度,死亡病例及严重不良反应极少。而不良反应中产生呕吐的原因可能是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应。男性及中青年人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在于男性及中青年人迷走神经兴奋性高,遇到不良刺激后,精神紧张而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钠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探讨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3期96-97,共2页
目的:对眼底照相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2016年收治的100例(140只眼)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选择应用APS-B型眼底血管造影仪对100例患者(140只眼... 目的:对眼底照相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2016年收治的100例(140只眼)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选择应用APS-B型眼底血管造影仪对100例患者(140只眼)实施眼底摄片或者是造影。结果:依据国际分期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施分期,并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眼底照相能够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的金标准,而FFA能够作为眼底激光治疗和疾病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照相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价值 分析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要点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铸 王坤元 韩俊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56-857,共2页
目的 :报告 19例 2 2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多种临床表现 ,探讨本病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静态定量视野检查的方法 ,探讨多种改变形式。结果 :视盘荧光充盈延缓和视盘荧光充盈缺损为造影主要表现 ;半盲、象限盲或... 目的 :报告 19例 2 2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多种临床表现 ,探讨本病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静态定量视野检查的方法 ,探讨多种改变形式。结果 :视盘荧光充盈延缓和视盘荧光充盈缺损为造影主要表现 ;半盲、象限盲或扇形视野缺损为视野主要改变。结论 :本病多发于 5 0岁以上老年患者 ,其诊断主要依据较有特点的发病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视野改变特点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视野 诊断
原文传递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琪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2650-2651,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眼底病患者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记录资料做分析。结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小,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症状以恶心、呕吐为...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眼底病患者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记录资料做分析。结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小,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眼底血管造影时采用荧光素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荧光素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6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分析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8年6月214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室行造影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214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87例,占4.07%。除1例... 目的:分析荧光素钠应用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8年6月214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室行造影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214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87例,占4.07%。除1例为重度不良反应外,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并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中以恶心、呕吐最多,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荧光素钠应用在眼底血管造影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严重不良反应极少见,死亡病例罕见。而不良反应中产生呕吐的原因可能是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应。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的原因在于男性迷走神经兴奋性高,遇到不良刺激后,精神紧张而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荧光素钠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