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G/A多态性与ACEI降压疗效差异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汇民 钟久昌 +8 位作者 何敏 陆立鹤 张曹进 林曙光 靳立军 张斌 郭伟 王锋 李寰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G/A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用贝那普利10-20mg/日对21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降压治疗,用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测患者的ACE2基因多态... 目的研究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G/A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用贝那普利10-20mg/日对21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降压治疗,用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测患者的ACE2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在治疗前后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该基因多态性与降压疗效相关,治疗前后G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平均动脉压的降幅分别为11.84±7.20mmHg和8.92±7.64mmHg(p=0.033),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疗效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在女性患者中未发现这种相关性。结论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ACE2基因G/A多态性对ACEI的降压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多态性
原文传递
雪山草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克隆、结构特性分析及其表达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清贻 从光雷 +1 位作者 肖蕴祺 施寿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53-3063,共11页
旨在克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分析其结构特性和表达特征。本试验以45和90日龄的健康雪山草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扩增ACE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T... 旨在克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分析其结构特性和表达特征。本试验以45和90日龄的健康雪山草鸡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扩增ACE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TA克隆构建黄羽肉鸡ACE2编码区序列质粒标准品,使用绝对定量方法测定ACE2基因在45和90日龄雪山草鸡公母鸡各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克隆得到2427 bp的编码区序列,共编码808个氨基酸,与白羽肉鸡一致,但是在黄羽肉鸡序列中存在大量突变位点造成编码氨基酸发生变化。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与红色原鸡的同源性为99%,其次为绿头鸭88%,与其它动物的同源性为73%~76%。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CE2属于I型跨膜蛋白,即分泌型蛋白,信号肽位于1~17 aa,含有46个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定量结果发现,小肠中ACE2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法氏囊、气管、胆囊和脾中ACE2表达量较低,脾中表达量最低。母鸡空肠、盲肠、脾和肺中ACE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公鸡。公鸡肾和心中ACE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母鸡。90日龄雪山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肺、脾和回肠组织ACE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45日龄雪山草鸡,在法氏囊和肾组织中结果呈相反趋势。通过克隆获得了雪山草鸡ACE2基因编码区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雪山草鸡ACE2基因在家禽中较为保守;ACE2基因表达规律呈现出在雪山草鸡肠道组织中高于其他组织,母鸡中高于公鸡,随着时间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开展ACE2基因在黄羽肉鸡肠道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山草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 结构特性分析 组织表达特征
下载PDF
湖南汉族人群ACEI/D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杰 袁肇凯 +5 位作者 黄献平 陈伶利 胡志希 孙贵香 莫莉 陈清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用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HRR)和连锁不平衡检验(TDT)方法在冠心病(CHD)血瘀证家系中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内含子16中的插入/缺失(I/D)多态是否为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易患因素。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1月收集先证一级亲属... 目的用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HRR)和连锁不平衡检验(TDT)方法在冠心病(CHD)血瘀证家系中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内含子16中的插入/缺失(I/D)多态是否为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易患因素。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1月收集先证一级亲属中至少有1例冠心病病人的家系40个和健康人家系10个,属CHD血瘀证家系组25个家系81例,其中核心家系18个共60例。PCR-RFLP方法鉴定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座基因型。在对ACE基因多态与冠心病血瘀证基因存在关联的基础上进行HHRR和TDT分析。结果CHD家系ACE基因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都没有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在HHRR中,ACE的D基因与冠心病血瘀证无关联(P>0.05);对15个满足要求的核心家系进行TDT检验,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代的D等位基因频率未显著偏离50%(P>0.05)。结论在冠心病血瘀证家系中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与冠心病血瘀证存在关联或与疾病基因座存在连锁,说明该基因座可能不是湖南汉族人群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易患基因,而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汉族人群 冠心病 血瘀证 遗传易患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家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秀艳 张为远 +4 位作者 吴志华 丘晓红 许静 马淑凤 李满春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家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 多态性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军 胡毅平 +2 位作者 丁浩中 曾因明 朱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以相同麻醉药诱导及维持。C组拔管前经鼻腔滴入卡托普利混悬液25 mg。于术毕、拔管前、拔管后0、1.5、5、15 min记录SBP、DBP、HR和ECG,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拔管前、拔管后0、1.5、5min A、B两组SBP、DBP、HR、RPP均较术毕显著升高(P<0.05或P<0.01),C组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C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A组围拔管期心律失常明显多于B、C组(P<0.05)。结论DD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ACE活性水平,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卡托普利对此有一定防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血流动力学 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丽萍 戴庆 +3 位作者 陈慧锦 马瑞 杨梅 蒲红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者(EH组)244例以及正常血压者(NT组)410例,应用PCR技术检测EH组和NT组的ACE基因16内含子I/D...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者(EH组)244例以及正常血压者(NT组)410例,应用PCR技术检测EH组和NT组的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ACE基因I/D多态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维吾尔族EH组和NT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EH组D等位基因临界高于NT组(P=0.085),对性别分层分析后发现维吾尔族女性EH组ID及DD基因型分布均高于N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在维吾尔族女性中EH组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同维吾尔族女性高血压病发病相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维族女性高血压病发病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病变数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曙霞 李建军 +2 位作者 刘颖 罗有文 黄利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病变数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9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ACE基因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冠心病血瘀证者ACE基因DD、I/D...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病变数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9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ACE基因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冠心病血瘀证者ACE基因DD、I/D性患者血管狭窄支数较II型多。结论:冠心病血瘀证ACE基因DD、I/D型患者血瘀证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血管病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脑梗死与ACE、APOE、MTHFR和Fgβ四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霍阳 高旭光 +2 位作者 滕智平 任正洪 潘凯枫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2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I/D)、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I/D)、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相匹配的脑梗死病例组及非心脑血管病对照组各100例,根据TOAST分型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大动脉粥样梗死组(n=31)及小动脉闭塞组(n=69),并调查其危险因素。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确定四种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及相应对照组Fgβ148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757,95%CI1.168~81.467,P=0.035);ACEID/DD基因型,MTHFRCT/TT基因型和Fgβ CT/TT基因型之间有协同作用(OR3.907,95%CI1.160~13.162,P=0.028);吸烟的Fgβ CT/TT或APOEε4ε3基因型携带者在病例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OR4.854,95%CI1.817~12.970,P=0.002。OR7.792,95%CI1.517~40.010,P=0.014);饮酒与Fgβ CT/TT基因型之间亦有明确的协同作用(OR:22.647,95%CI2.952~173.756,P=0.003)。结论Fgβ 148CT/TT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携带ACEID/DD基因型、MTHFRCT/TT基因型和Fgβ CT/TT基因型,携带Fgβ CT/TT基因型同时吸烟或饮酒,携带APOEε4ε3基因型同时吸烟均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β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载脂蛋白E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长期高强度运动可能预防高血压还是可能诱发高血压?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红 张宇 +15 位作者 黄兹锐 张博源 夏思良 陈垦 夏文豪 林甲宜 李刚 戴伦 褚超 迟相林 邓君曙 郑友祥 刘秀凤 李国臣 钱桂华 金振刚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3-511,共9页
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刺激,长期高强度运动有可能诱发高血压。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目前有报道十多种基因与高血压有关,如:肾素基因、血管紧张素基因、内皮素1基因等,这些基因参与了机体运动时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刺激,长期高强度运动有可能诱发高血压。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目前有报道十多种基因与高血压有关,如:肾素基因、血管紧张素基因、内皮素1基因等,这些基因参与了机体运动时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研究显示,对于多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相关等位基因变异的患者来说.由于其基因突变导致系统反应性增加,虽然在进行低强度运动时仍能起到降压作用,但是存在某些特殊基因型突变的人群(如女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突变型)在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后血压却无明显变化;同时携带某些易感基因的人群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系统更易发生过度调节而造成损伤;同时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肌耗氧量的急剧增加,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运动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ANGIOTENSIN 诱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肾素基因 预防
原文传递
内蒙古包头地区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基明 王玉珍 +2 位作者 岳秀兰 秦文斌 雎天林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00例N IDDM病人及63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型。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在正常对照组和N IDD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DN...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00例N IDDM病人及63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型。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在正常对照组和N IDD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0.06)与非DN组(0.0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DN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旭娇 凌锋 沈法荣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及伊贝沙坦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疗效的维持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0例房颤电复律患者、36例对照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以及...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及伊贝沙坦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疗效的维持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0例房颤电复律患者、36例对照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以及观察伊贝沙坦干预和不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窦性节律维持情况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结果房颤患者I/D基因型频率为20/40,对照组I/D基因型频率为17/36,两组患者I/D多态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伊贝沙坦干预者DD基因型频率(6/20)与无伊贝沙坦干预者(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r=1.134,P>0.05)。结论房颤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无关。ACE基因DD型频率低者房颤电复律后易复发。揭示伊贝沙坦对房颤电复律患者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房颤 伊贝沙坦
下载PDF
我国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及研究中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海彤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1年第6期336-339,共4页
本文介绍了 ACE基因的生物学特性、ACE基因多态性及我国人群 ACE基因分布特点 ,并对 ACE基因与疾病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多态性 ACE基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冬霞 罗佳滨 +3 位作者 赵宏宇 张丽岩 张淑红 张金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内含子16中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分型等方法,检测美国黑人(89例)、美国白人(47例)、墨西哥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内含子16中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分型等方法,检测美国黑人(89例)、美国白人(47例)、墨西哥人(425例))和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107例)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中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美国白人:0.170、0.447、0.383;美国黑人:0.180、0.483、0.337;墨西哥人:0.297、0.463、0.240;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0.392、0.430、0.178。等位基因I、D频率分别为:美国白人:0.394、0.606;美国黑人:0.421、0.579;墨西哥人:0.528、0.472;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0.607、0.393(并与文献报道的关于日本、挪威、法国和意大利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群的ACE基因IN16(I/D),D等位基因频率与墨西哥人和日本人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美国黑人、美国白人、挪威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结果提示,ACE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海波 施琳 贾海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98例北方汉族和198例达斡尔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结果:ACE基因多态性,达斡尔族人群ID、DD基因频率高于北...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98例北方汉族和198例达斡尔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结果:ACE基因多态性,达斡尔族人群ID、DD基因频率高于北方汉族,II基因频率低于北方汉族,二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北方汉族与达斡尔族间ACE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 达斡尔族
下载PDF
回、汉族冠心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慧 贾绍斌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宁夏回、汉族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宁夏90例回族(冠心病组、对照组各45例)、80例汉族(冠心病组、对照组各40例)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分析比...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宁夏回、汉族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宁夏90例回族(冠心病组、对照组各45例)、80例汉族(冠心病组、对照组各40例)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回族冠心病组DD基因型高于回族对照组(P<0.05),汉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ACE基因型分布比较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回族冠心病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多态性 冠心病 回族 汉族
下载PDF
ACE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皮林 华琦 +2 位作者 董秀敏 杨静芳 陈彪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12-213,219,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324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ACEG. 并做 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各基因型组的诊所脉压(cPP)、24 h 脉压(PP)、24 h 收缩...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324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ACEG. 并做 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各基因型组的诊所脉压(cPP)、24 h 脉压(PP)、24 h 收缩压(SBP)、24 h 舒张压(DBP)无显著差异,而诊所收缩压(cSBP)、诊所舒张压(cDBP)则差异显著。结论 ACEG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所收缩压、诊所舒张压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chy mas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格如 马爱群 +1 位作者 李昭晖 耿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及chymase(CMA)基因B种A/G多态性是否是扩张型心肌病 (DCM )的易感性标志。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RFLP)检测 4 3例DCM患者和 6 3例健...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及chymase(CMA)基因B种A/G多态性是否是扩张型心肌病 (DCM )的易感性标志。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RFLP)检测 4 3例DCM患者和 6 3例健康者中ACE基因I/D多态性和CMA/B基因A/G多态性的频率分布 ,同时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内径 (LVDd、LVDs)大小 ,计算射血分数 (EF)值 ,测量心胸比、血压和心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①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CMA基因AA、AG、GG基因型及A、G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ACE、CMA基因型间年龄、患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LVDd、LVDs、EF值、心胸比、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ACE、CMA基因型与LVDd、LVDs、EF值不相关。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及CMA/B基因A/G多态性与DCM患者心脏大小及收缩功能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chymase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肾虚证候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文富 凌江红 +3 位作者 王爱坚 黄李平 杨靖 李山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地区老年人肾虚证候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与直接测序技术检验确认,研究百岁组(≥100岁...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地区老年人肾虚证候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与直接测序技术检验确认,研究百岁组(≥100岁)27名、90岁组(90~99岁)56名、老年组(60~89岁)114名老人的肾虚证候及其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以79例60~70岁自然死亡人群为对照。结果D/D型老年人肾虚症状最少,I/D型老年人次之,I/I型老年人肾虚症状最多。在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中,百岁组I/1、I/D、D/D型频率分别为37.04%(10/27)、33.33%(9/27)和29.63%(8/27),I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70%(29/54)和46.30%(25/54)。百岁组D/D基因型频率和D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老年组及对照组(P〈0.05,P〈0.01),但与90岁组比较,无论是I/I、I/D或D/D基因型,所占百分率均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基因型经SSCP证实全部相同,无差别。直接测序结果再次验证ACE(I/D)多态性判断准确。结论老年肾虚证候与ACE基因I/D多态性及长寿密切相关,同时也应考虑到长寿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肾虚证候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艳霞 肖敏 王学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1995年至2012年6月间公...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1995年至2012年6月间公开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Analyst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4项病例-对照研究,1821例MI患者和1951例对照。总体人群和亚组Meta分析结果均表明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MI相关性密切相关,携带D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MI的易感性[Ivs.D:OR=0.56,95%CI:0.49~0.64;IIvs.DD:OR=0.37,95%CI:0.29~0.46;IDvs.DD:OR=0.48,95%CI:0.39~0.59;(ID+II)vs.DD:OR=0.43,95%CI:0.34~0.53;IIvs.(DD+ID):OR=0.57,95%CI:0.50~0.66]。有轻微的发表偏倚存在。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ACE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MI发病风险相关,但并不能证明I/D多态性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亦不能证明D等位基因为致病基因、I等位基因为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心肌梗死 多态性 汉族 META分析
下载PDF
新疆和田老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长寿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国方 何秉贤 +1 位作者 肉孜.阿吉 沙根德克 《疑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和田长寿地区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关系。方法 长寿组(n=37),高龄组(n=40),老年组(n=41)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并比较各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和田长寿地区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关系。方法 长寿组(n=37),高龄组(n=40),老年组(n=41)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并比较各年龄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长寿组Ⅱ型基因频率及Ⅰ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老年组,长寿组D型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维吾尔族老人长寿、寿命间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新疆和田 长寿老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