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血管性事件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5
1
作者 臧立会 任爱兵 +3 位作者 贾沛哲 戴芳 王英 解旭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5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血管性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亚组...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血管性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亚组(颈动脉内径狭窄率≤50%,n=46)、中度亚组(颈动脉内径狭窄率为51%~70%,n=76)和重度亚组(颈动脉内径狭窄率为71%~99%,n=43);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CI值)检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血管性事件的关系。绘制ROC曲线以评估TEG参数对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事件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结果观察组R值、K值短于对照组,α角、MA值、CI值大于对照组(P<0.05)。中度亚组、重度亚组R值、K值短于轻度亚组,α角、MA值、CI值大于轻度亚组(P<0.05);重度亚组R值、K值短于中度亚组,α角、MA值、CI值大于中度亚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R值、K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264、-0.251,P值分别为0.016、0.018),α角、MA值、CI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232、0.245、0.198,P值分别为0.026、0.024、<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值、K值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值联合K值预测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事件的AUC为0.912,大于R值(AUC=0.681)、K值(AUC=0.642)单独预测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事件的AUC(Z值分别为2.912、3.324,P值均<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R值联合K值预测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事件的效能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颈动脉狭窄程度 血管性事件 预测
下载PDF
FDP、Hcy、CXCR7和CXCL12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抗凝患者血管性事件的价值
2
作者 郭燕冰 李军辉 田巧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598-3602,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型半胱氨酸(Hcy)、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7(CXCR7)、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12)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抗凝患者血管性事件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型半胱氨酸(Hcy)、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7(CXCR7)、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12)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抗凝患者血管性事件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抗凝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30例(狭窄率≤50%)、中度组51例(狭窄率51%~70%)和重度组29例(狭窄率71%~99%)。比较三组患者抗凝前FDP、Hcy、CXCR7、CXCL1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FDP、Hcy、CXCR7、CXCL12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出院后随访1年,其中21例发生血管事件,89例未发生。比较血管性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抗凝前、抗凝两周后的FDP、Hcy、CXCR7、CXCL1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抗凝前、抗凝两周FDP、Hcy、CXCR7、CXCL12对脑梗死抗凝患者发生血管性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抗凝前,FDP、Hcy、CXCL12、CXCR7水平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且轻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抗凝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FDP、Hcy、CXCL12、CXCR7均呈正相关(r=0.650、0.718、0.664、0.713,P<0.05);抗凝前、抗凝2周后,血管性事件发生组患者的FDP、Hcy、CXCL12、CXCR7明显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抗凝前、抗凝2周FDP、Hcy、CXCR7、CXCL12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抗凝患者发生血管性事件的AUC为0.924、0.934,明显大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脑梗死抗凝患者FDP、Hcy、CXCR7、CXCL12与颈动脉狭窄程度、血管性事件存在一定关联,且FDP、Hcy、CXCR7、CXCL12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抗凝患者血管性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 血管性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压变异致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展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万鹏程 薛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年第6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致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老年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组,比较各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相...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致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老年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组,比较各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相关参数值,分析BP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血管性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评估BPV对血管性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患者,其BPV参数值越高,血压夜间下降率越低(P<0.05)。重度狭窄组总非杓型占比高于中度、轻度狭窄组及无狭窄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PV参数值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血压夜间下降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PV参数值升高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管性事件发生的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BPV参数中dSSD预测脑梗死患者血管性事件发生的效能最高。结论BPV显著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进展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变异 颈动脉狭窄程度 血管性事件 相关
原文传递
口服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俞芃 弥娜 +1 位作者 王涵 尹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7期796-798,804,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 d开始抗凝治疗,B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14 d开始抗凝治疗,C组患者于脑梗死后>14 d开始抗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TT、APTT和PT长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的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为5.88%(3/51),低于A组(23.53%,12/51)、C组(19.6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3~14 d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助于降低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房颤动 抗凝时机 凝血功能 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