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发作期150例TCD检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李宗洪 欧小晶 李倩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2期88-88,共1页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TCD)对偏头痛发作期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深圳迈两瑞MT-1010系列TCD检测仪,对150例偏头痛发作期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得统计分析。结果:TCD异常145例,占96.67%。颅内不同部位单侧或双侧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度快121例...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TCD)对偏头痛发作期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深圳迈两瑞MT-1010系列TCD检测仪,对150例偏头痛发作期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得统计分析。结果:TCD异常145例,占96.67%。颅内不同部位单侧或双侧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度快121例,流速慢21例,其中血管搏动指数高14例,低19例,血管调节不稳21例,脑血流正常两侧不对称4例。结论:TCD检测对偏头痛发作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做为偏头痛诊断的客观检测指标;同时尚需研讨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正常值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发作期 经颅多普勒 血管峰值流速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成像在运动性腹痛发生机制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陈慧娟 赵拓文 +6 位作者 李璠婷 张瑾 曾柳芽 张凤 宋佳蕊 韩心怡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运动性腹痛发生机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运动试验的80名志愿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有无运动性腹痛分为运动性腹痛组(n=40)和无运动性腹痛(n=40)。所有受试者均于运动前后接受彩色多普勒成...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运动性腹痛发生机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运动试验的80名志愿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有无运动性腹痛分为运动性腹痛组(n=40)和无运动性腹痛(n=40)。所有受试者均于运动前后接受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肝总动脉、脾动脉、肾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结果:运动后,运动性腹痛组肝总动脉、脾动脉、肾动脉RI高于无运动性腹痛组,肝总动脉、脾动脉、肾动脉PSV、EDV以及PI低于无运动性腹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运动前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PSV、EDV、RI以及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后较运动前肝脏、脾脏、肾脏等实质脏器血流灌注明显下降,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灌注下降不明显;运动性腹痛组相应部位脏器血流灌注下降程度较无运动性腹痛组脏器灌注下降程度更高,进一步推论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低可能是运动性腹痛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 运动性腹痛 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 舒张期最低血流速 阻力指数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 目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半年时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治疗前与治疗半年时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两组治疗半年时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半年时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相比单纯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内介入 单纯药物治疗 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