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对血管生成和血管化骨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丽 刘浏 +2 位作者 任文燕 刘雪 王一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16-2722,共7页
背景:石墨烯是最薄、最强韧的一类二维新型晶体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血管生成和血管化骨是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关键,是解决血管和成骨问题的有效途径。目的:综述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化骨的特性及机制... 背景:石墨烯是最薄、最强韧的一类二维新型晶体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血管生成和血管化骨是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关键,是解决血管和成骨问题的有效途径。目的:综述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化骨的特性及机制,为其在血管化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石墨烯,血管生成,血管化,血管化骨,内皮细胞”,英文检索词为“graphene,Angiogenesis OR Vascularization,Vascularized bone,endothelial cells”。排除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2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目前氧化石墨烯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中的研究较多,应用最为广泛。②石墨烯及其衍生物适用于心脏、骨、神经和创伤愈合等相关疾病。③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但其存在潜在的细胞毒性,在应用中需注意其生物安全性。④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其最适尺寸和浓度及降低毒性的措施。⑤就细胞层面而言,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促进尖端内皮细胞表型、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活性。⑥就分子层面而言,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可以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表达并活化活性氧/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溶血磷脂酸R6/Hippo-YAP通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ZEB1/Notch1通路。⑦氧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铜可以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并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进而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生成蛋白2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化骨。⑧因此,石墨烯及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血管 血管生成 血管 内皮细胞 支架材料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髂骨血管化移植与非血管化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聂旭光 魏奉才 张子桂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对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血管化与非血管化骨移植两种形式进行比较。方法 :对 71例连续行下颌骨切除和髂骨移植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对血管化与非血管化移植病例在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非血管化骨操... 目的 :对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血管化与非血管化骨移植两种形式进行比较。方法 :对 71例连续行下颌骨切除和髂骨移植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对血管化与非血管化移植病例在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非血管化骨操作相对简单 ,用时较少 ,并发症发生率也低 ,但术后植入骨吸收明显 ,高度下降较大 ;血管化骨手术过程复杂 ,用时较长 ,并发症略高 ,但失败率低 ,植入骨吸收较少 ,高度下降不明显。结论 :血管化骨较非血管化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但非血管化骨操作简单 ,目前两种形式均有其存在价值 ,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缺损 移植 血管 血管
下载PDF
血管化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聂旭光 刘爱良 张子桂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66-67,79,共3页
下颌骨的修复问题一直吸引着广大头颈外科医师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下颌骨的修复既要求有良好的外形,又要求能较好地恢复咀嚼、发音、吞咽等口腔功能。早在1860年Oliver就对骨再生及骨移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相继出现... 下颌骨的修复问题一直吸引着广大头颈外科医师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下颌骨的修复既要求有良好的外形,又要求能较好地恢复咀嚼、发音、吞咽等口腔功能。早在1860年Oliver就对骨再生及骨移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相继出现了异种骨、异体骨、自体骨及人工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缺损 修复 血管 移植
下载PDF
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宵光 王淙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RBX)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意义。方法27例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为血管化骨-RBX移植修复组(9例);B组为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组(10例);C组为RBX移植修复组(8例)。临床评价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的X线片来... 目的探讨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RBX)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意义。方法27例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为血管化骨-RBX移植修复组(9例);B组为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组(10例);C组为RBX移植修复组(8例)。临床评价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的X线片来判断骨缺损是否修复、骨愈合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再吸收等。结果术后3个月A组8例、B组6例、C组3例骨愈合,6个月A组1例、B组3例、C组3例骨愈合,12个月B组1例、C组2例发生骨移植区部分再吸收。结论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移植的骨折愈合率明显优于单纯重组异种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血管 重组异种
下载PDF
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治疗骨缺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5
作者 王宵光 官建中 丁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RBX)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及受体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作为移植诱骨效应的评价参考指标。方法:2 7例骨缺损随机分为血管化骨RBX移植修复组(A组,9例) ;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组(B组,10例) ;... 目的:探讨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RBX)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及受体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作为移植诱骨效应的评价参考指标。方法:2 7例骨缺损随机分为血管化骨RBX移植修复组(A组,9例) ;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组(B组,10例) ;RBX移植修复组(C组,8例)。临床评价以术后3、6、12个月随访的X线片来判断骨缺损是否修复成功、骨愈合时间长短、是否再吸收等。3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受体血清VEGF的表达。结果:术后3个月A组8例、B组6例、C组3例骨愈合,6个月A组1例、B组3例、C组3例延迟骨愈合,12个月B组1例、C组2例发生骨移植区部分再吸收,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3组术后第2、4周血清VEGF值均较术前升高(P <0 .0 1) ,且A、B组均高于C组(P <0 .0 1)。术后第6、8周3组的血清VEGF值术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血管化骨RBX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优于单纯血管化骨移植和RBX移植。血管化骨RBX组和血管化骨组的血清VEGF的值均明显高于术前及单纯RBX移植组。移植早期受体血清VEGF表达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血管 重组异种 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同期血管化骨肌(皮)瓣修复术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廖琦 易春梅 郑玉萍 《医学文选》 2006年第4期774-776,共3页
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是融合显微外科技术、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及整形外科技术特点的综合性手术。游离组织瓣包括皮瓣、肌皮瓣、骨(肌)皮瓣及它们各自的血管束。手术方法是将供区组织瓣的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相吻合,... 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是融合显微外科技术、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及整形外科技术特点的综合性手术。游离组织瓣包括皮瓣、肌皮瓣、骨(肌)皮瓣及它们各自的血管束。手术方法是将供区组织瓣的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相吻合,使组织瓣存活,达到恢复缺损部位形态、功能的目的。我院自2003年7月开展游离组织瓣修复手术97例,其中8例采用的是双重游离瓣修复缺损。由于此类手术涉及普外、骨科、显微外科及整形科等多种技术,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医生多,用物准备繁琐,因此对手术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现将8例双重游离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护理配合 血管 口腔颌面部肿瘤 肌皮瓣 修复术 口腔颌面部缺损 坚固内固定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血管化骨在大段骨缺损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罗彦平 周明武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6期122-124,共3页
严重的创伤、骨髓炎清创后、骨肿瘤瘤段切除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的游离自体骨移植主要用于缺损范围较小的骨缺损,其愈合需要漫长的“爬行替代”过程,以松质骨的髂骨移植应用最多、但缺乏力学支撑作用... 严重的创伤、骨髓炎清创后、骨肿瘤瘤段切除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的游离自体骨移植主要用于缺损范围较小的骨缺损,其愈合需要漫长的“爬行替代”过程,以松质骨的髂骨移植应用最多、但缺乏力学支撑作用,皮质骨移植存在愈合缓慢、不能完全替代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缺损 血管 应用 自体移植 瘤段切除 缺损范围 移植 清创后
原文传递
体内预成血管化骨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8
作者 姚声 李祖兵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59-361,共3页
下颌骨肿瘤患者,由于术后瘢痕的存在及术后化疗造成的局部低血管化常使骨移植下颌骨重建的成功率降低。而自体血管化骨移植必然引起供区骨缺损,供区骨组织常与受区骨组织存在外形不匹配的问题。新近有学者采用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在体... 下颌骨肿瘤患者,由于术后瘢痕的存在及术后化疗造成的局部低血管化常使骨移植下颌骨重建的成功率降低。而自体血管化骨移植必然引起供区骨缺损,供区骨组织常与受区骨组织存在外形不匹配的问题。新近有学者采用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在体内利用骨形成蛋白复合载体在体内预成血管化移植骨用于下颌骨重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下颌 栽体 形成蛋白 BMP 抗原性
下载PDF
颧种植体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轶群 张志愿 +4 位作者 张志勇 孙坚 黄伟 胡永杰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例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利用三维CT数据,借助CAD/CAM系统制作1∶1大小的解剖模型,术前测量相关参数并制作精确种植模板。术中采用血管化骨肌皮瓣和骨结合牙种植体修...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例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利用三维CT数据,借助CAD/CAM系统制作1∶1大小的解剖模型,术前测量相关参数并制作精确种植模板。术中采用血管化骨肌皮瓣和骨结合牙种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利用上颌骨和颧骨的测量数据,结合定位模板共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牙种植体,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重建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利用血管化骨瓣重建4例患者的上颌牙弓形态,使面中1/3得以恢复;在术前设计和术中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常规种植体时,应用解剖学模型和外科模板,使种植体精确定位。结论:上颌骨术后缺损,可采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恢复面中1/3的形态;使用血管化骨瓣结合颧种植体,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颧上颌支柱的恢复,使牙合的稳定得到了保证,从而有利于美观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种植体 血管 上颌缺损
下载PDF
VEGF和TGF-β_1促进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成 刘宝林 +5 位作者 刘彦普 王磊 庾英姿 梁琪彬 王巧云 潘晓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VEGF和TGF-β1对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犬24只(术前1个月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 2组。选取左侧下颌骨造成2.5 cm全层骨缺损,植入同样大小的全层自体髂骨,钛板固定(髂骨块离体时间控制... 目的:探讨外源性VEGF和TGF-β1对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犬24只(术前1个月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 2组。选取左侧下颌骨造成2.5 cm全层骨缺损,植入同样大小的全层自体髂骨,钛板固定(髂骨块离体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A组(12只)移植髂骨块内植入1枚钛种植体。B组(12只)将钛种植体与rhVEGF165和rhTGF-β1复合后再同法植入移植髂骨内。在所有实验犬的右侧下颌无牙区植入1枚种植体作为对照。术后1、2、4个月取材,行X线、组织学、显微CT观察和种植体骨结合力测试。结果:术后1、2个月B组种植体骨接触率较A组显著增高;对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显微CT分析表明,B组的成骨的作用较A组明显增强。术后4个月,A、B 2组BIC达到60%以上,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力接近220 N,已形成较好的骨结合。结论:VEGF和TGF-β1对NVBG同期种植体骨结合早期(术后1~2个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VBG同期种植体在术后4个月可以进行上部义齿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TGF-β1 血管移植 钛种植体 种植体结合
下载PDF
颧种植体用于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轶群 张志愿 +4 位作者 铁瑛 张志勇 王冬梅 张陈平 王成焘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对单侧上颌骨缺损骨瓣移植种植体植入进行几何仿真模拟,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的人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 目的:对单侧上颌骨缺损骨瓣移植种植体植入进行几何仿真模拟,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的人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上颌骨单侧骨缺损状态,并依照临床修复情况,设计上颌骨单侧缺损的修复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颧种植体联合骨瓣移植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的颈部,颧种植体应力值大于周围支持组织,起到了颧突支柱对力的传导作用。结论: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能够有效传导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并恢复咀嚼功能的可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种植体 单侧上颌缺损 血管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下载PDF
种植与颌骨缺损功能重建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志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量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量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深入,尤其是将种植体引入到移植骨的功能重建后,标志着颌骨缺损修复真正进入了一个功能重建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血管移植 同期种植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颌面部非血管化骨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扬 唐休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和在颌面部非血管化骨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对PRP促进骨形成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RP应用于非血管化骨移植中有促进新骨形...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和在颌面部非血管化骨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对PRP促进骨形成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RP应用于非血管化骨移植中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小板本身含有各类细胞因子相关。且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临床颌面部骨缺损修复,并取得较好效果。结论PRP存在可能的促新骨形成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作用持续时间以及效应与浓度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血管移植 修复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娟 张昊 邓彦君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42-544,共3页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和时机,重建下颌骨患病前的外形,恢复患病前的咬合关系,纠正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和咀嚼功能。分析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不同办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09年1月...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和时机,重建下颌骨患病前的外形,恢复患病前的咬合关系,纠正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和咀嚼功能。分析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不同办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颌面外科因各类肿瘤切除手术后实施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76例,比较7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与下颌骨修复方法选择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者63例,占82.8%,其中4例因术后感染失败。5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存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办法,但是适用范围局限。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各类下颌骨缺损应考虑同期修复,应结合患者自身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修复重建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缺损 自体游离移植 血管移植
下载PDF
颌面部及牙周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和成骨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馨月 李焰 李晨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6819-6825,共7页
背景:颌面部骨缺损以及牙周组织缺损是影响人类功能和美观的重要疾病之一,组织工程骨成为了修复颌面部骨和牙周组织缺损的主要手段。目前已形成了种子细胞及细胞共培养、支架材料、微环境三者复合以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基本模式,将组织工... 背景:颌面部骨缺损以及牙周组织缺损是影响人类功能和美观的重要疾病之一,组织工程骨成为了修复颌面部骨和牙周组织缺损的主要手段。目前已形成了种子细胞及细胞共培养、支架材料、微环境三者复合以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基本模式,将组织工程骨进行预血管化并促进其快速成骨可以减少植入物的坏死、吸收,提升骨缺损修复的成功概率。目的:归纳总结近5年内组织工程骨在口腔颌面部及牙周组织上的研究新进展。方法:对CNKI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文献进行检索,中文检索关键词为:颌面;组织工程骨;骨再生;血管化;基因修饰;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微环境,英文检索词为:oral and maxillofacial,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regeneration,vascularization,Genetic modification,Seed cells,Support material,Micro environment。排除无关性研究、重复性研究,保留6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骨在修复口腔颌面部及牙周缺损上的应用得到了巨大发展,在三维结构的支架材料上加载基因修饰的种子细胞可以有效的促进血管化进程,提高成骨效应,增加颌骨缺损修复术的成功概率。此外,在牙槽嵴缺损处或新鲜拔牙窝处植入组织工程骨材料,可以有效的恢复和保存牙槽嵴高度和宽度,为后续的修复治疗保证了良好的骨条件。在植入组织工程骨后,可在缺损处加载不同的外部环境刺激,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成分或信号通路来改变血管化进程,而血管化是建立有效血循环,保证植入支架成功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颌面部缺损 牙周组织缺损 血管再生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定祥 冉红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7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三种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55例(70.5%),采用游离血管化骨肌瓣移植5例(6.4%),采用替... 目的分析三种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55例(70.5%),采用游离血管化骨肌瓣移植5例(6.4%),采用替代物植入18例(23.1%)。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4%、100%、67%。结论对下颌骨缺损患者应根据根据个性化的原则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单纯游离骨移植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血管化骨肌瓣移植虽然成功率高,但由于费用高、创伤大等不利因素的限制,选择该术式的患者比例低;替代物植入因有排异反应,仅可作为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缺损 血管移植 自体游离移植 替代物植入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殷学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6,189,共3页
下颌骨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颌骨骨髓炎术后及颌面部创伤中,主要采用骨移植进行修复,可分为血管化骨移植(vascularized bone graft)和非血管化骨移植(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两种方式.由于非血管化骨移植在受区有一个血循环重建... 下颌骨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颌骨骨髓炎术后及颌面部创伤中,主要采用骨移植进行修复,可分为血管化骨移植(vascularized bone graft)和非血管化骨移植(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两种方式.由于非血管化骨移植在受区有一个血循环重建和新生骨组织爬行替代的过程,其修复重建过程较长、成功率较低.而血管化骨移植的血供不会中断,其愈合方式类似骨折的愈合,因而植骨的成功率要高得多.无论从植骨后骨修复重建的方式或植骨成功率来看,血管化骨移植都比非血管化骨移植明显优越[1].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下颌骨缺损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报道很多,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缺损 血管移植 修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18
作者 董佳芸 李雪芬 +2 位作者 路瑞芳 胡文杰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血管 软组织 游离龈移植术
下载PDF
非血管化骨-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复合种植体同期移植的超微结构观察(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唐新 郑林卿 +1 位作者 王大章 陈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对于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目前仍有争议。近年的研究表明:非血管化自体骨植入后,早期即可有新骨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骨-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种植体的愈合过程,并观察骨形成蛋白对与非血管化骨同期植入的种... 目的:对于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目前仍有争议。近年的研究表明:非血管化自体骨植入后,早期即可有新骨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骨-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种植体的愈合过程,并观察骨形成蛋白对与非血管化骨同期植入的种植体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为2组。在犬双侧下颌角区各截取3cm×4cm骨段,实验组骨段内植入含有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种植体,对照组植入普通纯钛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后,将骨块及种植体植回对侧下颌角,并以不锈钢丝固定。术后2、4、6、8及12周各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在术后2周即可见明显的新骨形成,术后6~8周,已基本形成骨性结合;术后12周时,可见较为成熟的骨融合。而对照组骨融合在术后6~8周方开始形成,术后12周时仍未完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骨融合的时间较对照组至少可提前4周。结论:骨形成蛋白的骨诱导活性可以促使种植体在植入后早期与非血管化骨形成骨融合,从而为提高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成功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血管移值 形成蛋白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部份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宇航 《广东牙病防治》 2007年第6期248-250,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月136例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部份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HCL分类法对下颌骨缺损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月136例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部份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HCL分类法对下颌骨缺损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应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术后的效果,植骨区并发症及移植骨吸收情况。结果总体移植骨成活率89.7%,其中L类缺损成功率最高。术后总体感染发生率16.9%,其中H类缺损感染率最高。术后6个月植入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以H类缺损骨吸收最明显。结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是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以L类缺损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缺损 血管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