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朱莉敏 黎静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进行治疗的AVF狭窄闭塞患者76例,按照球囊使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行超声引导下普通球囊扩张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进行治疗的AVF狭窄闭塞患者76例,按照球囊使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行超声引导下普通球囊扩张术,观察组实行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次数以及球囊扩张压力进行比较。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超声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包括血管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峰值流速。比较术后即时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血管狭窄率,分为开通(细分为狭窄<10%和狭窄10%~30%)和狭窄或闭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球囊扩张压力较高(P<0.05),球囊扩张次数较少(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管狭窄处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33/40,82.50%)和术后即时(39/40,97.50%)血管开通率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即时和术后3个月,狭窄<10%的血管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狭窄在10%~30%的血管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球囊扩张治疗自体AVF狭窄闭塞,患者血管狭窄处内径明显增加,透析血流量增大,疗效确切。与普通球囊扩张相比,高压球囊的血管开通率及术后三个月的通畅率均较高,可作为临床上治疗AVF狭窄闭塞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压球囊扩张 血管动静脉 狭窄闭塞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 被引量:43
2
作者 郭相江 赵意平 +4 位作者 施娅雪 叶猛 孙敏莉 张皓 张纪蔚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 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内瘘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曾敏 杨定平 郑婷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及手术治疗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超声引导下PTA术38例(...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及手术治疗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超声引导下PTA术38例(PTA组),手术修补术34例(手术组),比较两种血管开通方式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性别及吸烟史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余指标及内瘘特征无明显差异(P> 0. 05)。PTA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高于手术组患者(P <0. 05),且PTA组术后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的几率要低于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较手术组长(P <0. 05)。72例患者经随访到2018年5月30日,PTA组患者内瘘再次发生狭窄或需要再次干预的时间较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术治疗内瘘狭窄的术后通畅率高于手术组,能为患者争取较长的生存时间,该术式具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 人工血管动静脉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失功 被引量:14
4
作者 甘振 陈涛 +2 位作者 冯玉明 周良 管敬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价值,分析术后AVG一期通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AVG失功的临床资料。PTA术中应用高压球囊于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合...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价值,分析术后AVG一期通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AVG失功的临床资料。PTA术中应用高压球囊于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合并血栓病例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后造影评价疗效。术后随访1.5~45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原AVG废弃或AVG反复狭窄、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结果术中造影证实AVG单一狭窄22例,多处狭窄10例。狭窄长度(38.7±32.2)mm,狭窄程度(72.1±9.6)%,PTA后残留狭窄(23.7±8.9)%。手术临床成功率100%,手术技术成功率71.9%。Kaplan-Meier法示,术后AVG6个月和12个月的一期累积通畅率为59.2%和18.3%,辅助一期累积通畅率为81.3%和49.2%,二期累积通畅率为86.8%和74.0%。Cox比例风险模型示,PTA技术成功及术中无静脉破裂发生是术后一期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G失功临床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但术后一期通畅时间有限。PTA技术成功及术中无静脉破裂发生是术后一期通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巍 张福先 +4 位作者 张昌明 胡路 邢晓燕 冯亚平 梁刚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动脉脉内瘘(AVF)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行聚四氟乙烯(胛FE)人造血管内瘘5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自体动静脉内瘘193例进行比较,分析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动脉脉内瘘(AVF)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行聚四氟乙烯(胛FE)人造血管内瘘5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自体动静脉内瘘193例进行比较,分析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术后干预措施、1年通畅率的差别,结果51例阿FE内瘘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3h,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自体AVF。PTFE内瘘不成熟发生率为0。低于自体AVF(12例)。PTFE内瘘成熟平均时间(18.0±2.4)d,低于自体AVF成熟时间。PTFE内瘘晚期血栓形成10例,进行溶栓、取栓等干预措施后瘘恢复通畅。1年通畅率:FTFE内瘘85.1%,自体AVF88.8%,结论PTFE内瘩在血液透析中能获得良好效果,其成熟时间短、血流量大、狭窄或闭塞后经溶栓取栓等干预措施后多数能再通,1年通畅率较高。此法尤其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和自体AVF失败的病人,PTFE内瘘和自体AVF二种方法互相补充可获得更长的透析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人造血管动静脉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研究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莹 陈美秀 张波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1期145-146,共2页
目的通过给予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影响,为血液透析的护理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本研究始于2017年1月,截至2017年12月,以此期间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 目的通过给予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影响,为血液透析的护理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本研究始于2017年1月,截至2017年12月,以此期间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此30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两组,在分组基础上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针对性护理组的内瘘闭塞率为6.67%、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3.33%;常规护理组的内瘘闭塞率为20.00%、护理质量满意度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动静脉 失功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不同的狭窄阈值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小妹 王银 +7 位作者 肖伟 张艺 高渤 李晶晶 江中涛 叶飞 马卫国 钱淑萍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6期397-400,共4页
目的超声监测下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prosthetic graft,AVG)狭窄干预阈值下调,评估AVG的次级通畅率及通路结局。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7月行AVG的患者,共26例。A组:常规干预组12例,干预标准为显著性狭窄;B组:下调干预组1... 目的超声监测下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prosthetic graft,AVG)狭窄干预阈值下调,评估AVG的次级通畅率及通路结局。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7月行AVG的患者,共26例。A组:常规干预组12例,干预标准为显著性狭窄;B组:下调干预组14例,在显著性狭窄基础上执行更严格的干预阈值。观察AVG次级通畅率,血栓事件,年干预次数,通路结局等。结果 A、B组患者基本特征、次级通畅率、血栓事件、通路狭窄部位及次级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异。而且,B组通路干预次数明显低于A组(0.54±0.34比0.94±0.42,t=2.720,P=0.017)。12月、24月及36月2组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比100.0%,(68.2±15.4)%比(78.6±11.0)%,(51.1±18.7)%比(61.1±13.8)%(Log RANK X2=0.007,P=0.941)。结论超声监测下更严格的AVG干预阈值能降低干预次数,并保持较好的AVG次级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AVG) 血液透析 临界性狭窄 显著性狭窄 次级通畅率 血栓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介入超声在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陆明晰 李华 +3 位作者 叶有新 冯剑 胡卫民 熊晓玲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在血液透析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graft,AVG)血栓复合手术中应用的具体方法、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介入超声下的AVG血栓复合手术病例,其同期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在血液透析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graft,AVG)血栓复合手术中应用的具体方法、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介入超声下的AVG血栓复合手术病例,其同期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术中使用超声作为引导手段,术后每3个月进行超声检查,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超声对手术过程显示的情况,统计该手术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AVG干预后辅助首次开通率和干预后再次开通率。结果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和引导AVG血栓复合手术的进程,治疗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无明显并发症。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干预后辅助首次开通率分别为100%、92.9%、85.7%、71.4%,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干预后再次开通率分别为100%、100%、89.5%、89.5%。结论介入超声下的复合手术治疗AVG血栓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近中期开通率,介入超声可作为该种手术有效、安全、方便的引导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移植血管动静脉 血栓形成 复合手术
原文传递
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施娅雪 张纪蔚 +1 位作者 张皓 张柏根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总结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经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疑难病例的病史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结果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病例,男3... 目的总结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经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疑难病例的病史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结果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病例,男3例,女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6.6±13.4)岁,其共同特点是由于插管及其他原因,造成中心静脉资源的耗竭,缺乏常规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手段及后续手段匮乏,远期通畅率不高,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急诊透析通路的建立困难。最终这7例患者根据各自病情分别施行了左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管1例,右头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股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2例,股动脉-髂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1例,股浅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肱动脉-肱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以维持透析。7例患者随访时间11~56个月,维持规律性血液透析,有5例因其他原因死亡,1例随访2年后失访,1例维持透析。结论中心静脉耗竭是造成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困难的主要原因,尽量减少和避免中心静脉插管,有助于保护静脉资源。下肢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通路的一种选择,而当所有静脉资源耗竭时,可采用动脉-动脉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闭塞 人工血管动静脉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光兴 李桂兰 徐志坚 《微创医学》 2020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普通球囊扩张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普通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次数以及球囊扩张压力)、扩张前后的血管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以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球囊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球囊扩张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扩张前相比,手术扩张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扩张后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成功率高,能有效扩张血管内径,增加透析血流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压球囊扩张 自体血管动静脉 狭窄/闭塞
下载PDF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李胜 《全科护理》 2019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综述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临床护理和研究,进而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做好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工作,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期减少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病人长期生存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动静脉 护理 进展
下载PDF
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温穗溱 潘玉金 +2 位作者 许元文 李影花 王饶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血透套管针,抽吸血栓及采用改良方法推注尿激酶。统计并发症情况及人工血管再通率。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血透套管针抽取部分血栓并顺利推注尿激酶,术后均能扪及震颤及搏动,4例溶栓失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溶栓成功率84.62%(22/26)。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时,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透析套管针行尿激酶溶栓,并采用改良的尿激酶推注方法,人工血管复通率较高,减少了尿激酶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套管针 尿激酶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 血栓形成 动静脉闭塞
下载PDF
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感染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然 谭正力 +3 位作者 陈欣 缪鹏 姚辰亮 郁正亚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评价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感染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AVG感染患者18例,行人工血管全切除术(TGE)、次全切除术(SGE)和清创+创面负压治疗(NPWT),... 目的 评价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感染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AVG感染患者18例,行人工血管全切除术(TGE)、次全切除术(SGE)和清创+创面负压治疗(NPWT),随访术后疗效.结果 实施TGE 12例,SGE 5例,保留人工血管行局部清创+NPWT 1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中位数19个月,NPWT治疗患者后因感染复发行SGE治疗,患者均无出血或手部明显缺血表现.结论 感染是AVG最严重并发症,对伴有全身感染症状的AVG感染须尽早行TGE;对于感染局限且未累及AVG动脉端吻合口者可尝试SGE;不建议常规应用清创保留人工血管联合NP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 感染 血液透析 外科治疗 手术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慢性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丹 于洋 +1 位作者 崔天蕾 付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慢性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闭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AVG闭塞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慢性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闭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AVG闭塞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分析技术成功率、通畅率、病变特点、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患者,內瘘闭塞时间10.5(3,14)天。静脉吻合口狭窄12例,静脉流出道狭窄7例,其中狭窄≥2处者6例,技术成功率94.4%,并发症发生率5.6%,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初级通畅率分别是72.2%、66.7%、55.6%和33.3%,次级通畅率分别是88.9%、83.3%、77.8%和50%。结论 PTA治疗慢性AVG闭塞有效、安全、微创,延长了AVG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 闭塞 血栓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覆膜支架及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甄雅南 张建彬 +9 位作者 郑夏 陈洁 马博 刘晓鹏 秦红云 杨煜光 王非 叶志东 刘鹏 樊雪强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56-259,264,共5页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覆膜支架组(20例)和球囊扩张组(2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0天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覆膜支架组的6个月及12个月一期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组(6个月:60.00%vs 30.34%,P=0.034;12个月:20.00%vs 0%,P=0.005)。覆膜支架组6个月辅助一期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为(70.00%vs 34.78%,P=0.019)。两组6个月及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00%vs 100%,P=0.999;12个月:90.00%vs 95.65%,P=0.491。覆膜支架组12个月的通路功能指数高于球囊扩张组(6.90±2.71 vs 4.96±1.15,P=0.003)。结论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治疗AVG失功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可以明显提高6个月及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但对AVG是否应常规进行监测及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 覆膜支架 球囊扩张
下载PDF
两种前臂环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式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俊秀 柯栋 +3 位作者 胡良柱 赵霞 刘杨东 傅麒宁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前臂环形跨关节与不跨关节两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臂环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构建方式在通畅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 目的:比较分析前臂环形跨关节与不跨关节两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臂环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构建方式在通畅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纳入85例患者,跨关节人工血管内瘘56例;不跨关节29例。跨关节组术前透析龄明显更长(46.04±37.79月vs 2.99±3.91月,P<0.05),1年一期通畅率(47.62%vs 58.62%)、二期通畅率(98.18%vs 100%)与不跨关节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年均腔内介入干预次数更多(0.71次vs 0.45次,P<0.05)。结论:肘部没有其他静脉可选患者,前臂环形跨关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也是一种可行的内瘘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 血液透析 通畅率
下载PDF
TDP灯辐射联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促进3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严晓芳 王英 刘欣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探讨TDP灯(红外线热辐射仪)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喜辽妥乳膏)外涂,促进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抽取64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从内瘘术后一月至以后每次透... 探讨TDP灯(红外线热辐射仪)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喜辽妥乳膏)外涂,促进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发育的效果观察。抽取64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从内瘘术后一月至以后每次透析结束24h后用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人造血管内瘘及吻合处的自身动静脉血管,并同时配合TDP灯照射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对照组也从内瘘术后一月至每次透析结束24h后只用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外涂进行护理,两组观察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血肿消退时间、血管弹性、内瘘杂音大小、血流量和局部硬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血管弹性、局部硬结发生率、内瘘杂音大小及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P灯辐射配合多磺酸基黏多糖外涂能促进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损伤的修复,促进血肿消退,减少硬节,减少内瘘狭窄等并发症,恢复血管通畅,增加内瘘血流量,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人造血管内瘘的早日成熟和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提高透析质量,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动静脉 TDP灯辐射 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龚娜 王静 +1 位作者 杨琼 熊世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6期1493-149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同时在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9例手术病例中,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8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静脉途径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同时在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9例手术病例中,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88.9%;成功病例3个月通畅率达87.5%。手术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手术成功后恰当的护理及良好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途径 高压球囊 人工血管动静脉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单中心36例病人通畅率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静 刘莉华 +2 位作者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G发生狭窄采用PTA治疗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通畅情况。结果:3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前36例病人狭窄处内径(1.58±0.35)mm,透析血流量(144.13±19.12)mL/min,肱动脉血流量(352.30±42.01)mL/min;PTA术后狭窄处内径(3.71±0.62)mm,透析血流量(275.75±14.29)mL/min,肱动脉血流量(616.83±45.9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术后随访3、6、9、12个月,初级和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0.6%、66.7%、47.2%、38.9%和88.9%、75.0%、69.4%、58.3%。各随访时间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年通畅组的年龄低于非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治疗人AVG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年龄越大,术后通畅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通畅率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双双 周建芳 胡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重要补充,为血管耗竭的血透患者提供了希望[1]。但AVG并发症多,长期通畅率远不及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导致内瘘功...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重要补充,为血管耗竭的血透患者提供了希望[1]。但AVG并发症多,长期通畅率远不及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导致内瘘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 人工血管动静脉 血栓形成 血透患者 功能异常 危险因素分析 长期血管通路 AV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