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脉络膜血流和内皮素-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於亭 魏慧霞 +3 位作者 田庆梅 纪海峰 宋继科 解孝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观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探讨脉络膜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A(ETAR)及受体B(ETBR)的表达变化及电针治疗机制。方法:将54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透镜诱导组(LIM组)和电针+透镜诱导组(LIM+EA... 目的:观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探讨脉络膜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A(ETAR)及受体B(ETBR)的表达变化及电针治疗机制。方法:将54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透镜诱导组(LIM组)和电针+透镜诱导组(LIM+EA组)。NC组正常饲养,不干预;LIM组和LIM+EA组右眼配戴-6.00D透镜片,建立近视模型。造模2、4wk测量各组豚鼠屈光度、眼轴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脉络膜ET-1、ETAR和ETB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2、4wk后,与NC组相比,LIM组和LIM+EA组近视屈光度和眼轴均增加(均P<0.001);LIM+EA组与LIM组相比,屈光度和眼轴均减小(均P<0.05)。造模2、4wk后,与NC组相比,LIM组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均降低(P<0.001),脉络膜ET-1、ETAR及ETBR mRNA和蛋白水平均增加(均P<0.05);而LIM+EA组与LIM组相比,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升高(P<0.01),脉络膜ET-1、ETAR及ETBR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结论:在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中,随着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脉络膜血流减少,而电针可能通过神经调控改善了脉络膜的血流,影响了血管剪切力,下调ET-1及其受体含量以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透镜诱导型近视 脉络膜血流 血管剪切力 内皮素-1
下载PDF
兔颈总动脉不同形式剪切力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涛 王颖 +3 位作者 马志勇 张凯 钟学珍 黎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兔颈总动脉套管产生的高、低及震荡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楔形颈总动脉套管加高脂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3个时间点采集兔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兔颈总动脉套管产生的高、低及震荡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楔形颈总动脉套管加高脂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3个时间点采集兔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舒张末期内径(Dr)、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等数据,计算颈总动脉血流剪切力。12周末处死动物,留取动脉标本,HE染色观测颈总动脉病理改变。结果楔形颈总动脉套管放置术后,高、低剪切力与基态剪切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震荡剪切力超声结果提示紊乱血流图像。低剪切力区域较震荡剪切力区域形成较大斑块,所含脂质、平滑肌成分较多,胶原成分较少。高剪切力区域则无明显斑块生成。结论采用颈总动脉套管可在相邻血管区域同时模拟不同形态剪切力(低水平、高水平和震荡剪切力),高剪切力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低剪切力和震荡剪切力则可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剪切力 颈总动脉套管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超声
原文传递
运动与分岔血管剪切力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桂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9期4642-4646,共5页
背景:运动后血液流变的异常是产生运动疲劳的原因之一,也是运动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的:分析运动方式对血液流变指标和血管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血管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一次性力竭运动和系统运动两种运动模式下... 背景:运动后血液流变的异常是产生运动疲劳的原因之一,也是运动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的:分析运动方式对血液流变指标和血管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血管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一次性力竭运动和系统运动两种运动模式下分叉血管剪切力分布,检测30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血液流变指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运动方式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运动方式与血管剪切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能使机体血液流变性明显发生不良变化,而长期规律的系统运动后明显改变血液流变性均有向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分叉血管剪切力在分岔处小于0.6 Pa;系统运动后,血管处剪切力为0.6-1 Pa。因此,一次性力竭运动后易诱发血管疾病;系统运动起到预防血管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主动脉分岔血管 有限元 血管剪切力 血液流变指标 一次性竭运动 系统运动 安静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