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调VEGF-B基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磊 吴小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研究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基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心肌细胞,转染VEGF-B基因,转染为下调、上调基因细胞,随机选取40只小鼠中的10只作为对照组,另外30只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研究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基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心肌细胞,转染VEGF-B基因,转染为下调、上调基因细胞,随机选取40只小鼠中的10只作为对照组,另外30只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下调组、上调组各10只,之后将转染的下调、上调VEGF-B基因细胞注入至下调、上调大鼠心肌组织中,另外两组不做处理。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变化,检测心功能、心室重构情况及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T细胞活化因子(NFAT)3及磷酸化(p)-NFAT3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下调组、上调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左心室内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均明显降低,SI均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压(LVEDP)、心率、心肌细胞中Ca^(2+)浓度、心肌组织中CaN活性、NFAT3、p-NFAT3蛋白均明显升高,左心室质量(LVA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下调组大鼠LVSP、+dp/dt、-dp/dt均明显降低,球形指数(SI)明显缩小,LVEDP、心率、心肌细胞中Ca^(2+)浓度、心肌组织中CaN活性、NFAT3、p-NFAT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LVAM、LVMI明显增大,上调组大鼠LVSP、+dp/dt、-dp/dt均明显升高,LVAM、LVMI明显增大,SI明显缩小,LVEDP、心率、心肌细胞中Ca^(2+)浓度、心肌组织中CaN活性、NFAT3、p-NFAT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下调组大鼠相比,上调组大鼠LVSP、+dp/dt、-dp/dt均明显升高,SI增大,LVEDP、心率、心肌细胞中Ca^(2+)浓度、心肌组织中CaN活性、NFAT3、p-NFAT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LVAM、LVMI明显缩小(P<0.05)。结论下调VEGF-B表达通过作用于Ca^(2+)-CaN-NFAT3信号通路,改善心室重构,最终起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基因 慢性心力衰竭 钙调神经磷酸酶 T细胞活化因子3
下载PDF
Livin、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薛栋 张同军 +6 位作者 李新军 张成德 王建强 成丕光 夏修良 巩本刚 陈雨信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70例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瘤及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VEGF的表达,并对其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 目的:探讨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70例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瘤及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VEGF的表达,并对其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0例甲状腺癌中Livin、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65.7%、61.4%,与甲状腺瘤、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中Livin、VEGF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4,P<0.001)。结论:Livin和VEGF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胶原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勤 朱宁 +4 位作者 李倩晓 李晓菲 那荣妹 郑晓群 方唯一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hVEGF165)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PBS组、MSCs心肌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组(MSCs-GENE组)、...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hVEGF165)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PBS组、MSCs心肌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组(MSCs-GENE组)、MSCs心肌移植组(MSCs组)以及基因治疗组(GENE组)。心肌局部注射所构建MLC-2v/pIRES2-EG-FP-hVEGF165与MS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型、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ren blot)检测hVEGF165蛋白表达。结果:PBS组、MSCs+GENE组、MSCs组以及GENE组的I型胶原PCR产物灰度比分别为(0.359±0.010)、(0.240±0.012)、(0.313±0.058)、(0.230±0.011);而Ⅲ型胶原分别为(0.831±0.011)、(0.842±0.015)、(0.917±0.058)、(0.688±0.015);TGF-β1分别为(0.548±0.067)、(0.370±0.012)、(0.561±0.014)、(0.369±0.098);MSCs+GENE组TGF-β1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显著低于PBS组和MSCs组,提示TGF-β1表达下调;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分别为(0.436±0.072)、(0.290±0.023)、(0.337±0.021)、(0.333±0.011),其中MSCs组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s组与GENE组的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SCs-GENE组进一步使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TGF-β1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VEGF165基因治疗较MSCs移植使TGF-β1表达下调的作用更显著。结论:MSCs移植与hVEGF165基因治疗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表达,降低I型/III胶原比值,增加心肌顺应性,减轻心肌胶原网络重塑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 胶原重塑 转化生长因子Β1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甘草酸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美蓉 孙吉 +2 位作者 付丽新 王文菊 陈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酸对角蛋白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14-VEGF)转基因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K14-VEGF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对照组和甘草酸治疗组。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复方甘草酸注射液(20 mg/kg),1次/d,连续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酸对角蛋白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14-VEGF)转基因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K14-VEGF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对照组和甘草酸治疗组。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复方甘草酸注射液(20 mg/kg),1次/d,连续7 d;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各组小鼠的皮损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炎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情况,qPCR检测分析小鼠皮损组织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显著改善K14-VEGF转基因小鼠的银屑病样皮损表现;甘草酸可显著减轻K14-VEGF转基因小鼠皮损的银屑病样病理组织学改变;甘草酸可显著减少K14-VEGF转基因小鼠皮损中炎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情况;甘草酸可显著降低K14-VEGF转基因小鼠皮损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7、IL-6和IFN-γ的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有显著的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皮损处的IL-17、IL-6和IFN-γ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银屑病 角蛋白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小鼠 炎性反应
下载PDF
VEGF基因油体表达系统构建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5
作者 李洪志 庞实锋 +6 位作者 李海燕 薛萍 刘秀明 李营 李巍 肖艳双 李校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149,共6页
为研究油体系统在植物中表达外源蛋白的优势,以油菜总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油菜油体(Ycoil)及启动子序列(Ycprm)。同时,将多对合成的寡核苷酸链,通过PCR方法拼接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长基因(VEGF)。以此为基础,构建Ycoil、Ycprm、VEG... 为研究油体系统在植物中表达外源蛋白的优势,以油菜总DNA为模板,通过PCR得到油菜油体(Ycoil)及启动子序列(Ycprm)。同时,将多对合成的寡核苷酸链,通过PCR方法拼接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长基因(VEGF)。以此为基础,构建Ycoil、Ycprm、VEGF融合表达载体p1390Ycprm-Ycoil-VEGF。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GV3101,并用花浸染法对拟南芥进行浸染。在含潮霉素(20mg/L)的1/2MS培养基上筛选转基因拟南芥种子(T0),获得了T1代抗性植株,通过PCR检测、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油菜油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融合基因已经转入拟南芥中,并成功得到表达,转化率约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长基因(VEGF) 拟南芥 载体构建 植物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毛庆菊 陈邦国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32)、电针组(n=32),后两组再各分为再灌注后1d、2d、4d、8d4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32)、电针组(n=32),后两组再各分为再灌注后1d、2d、4d、8d4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0.5h再灌注1h后每天行1次电针治疗,取"百会""水沟""足三里"穴。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的超微结构,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大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损害明显,缺血侧大脑皮层VEGF mRNA表达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组大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大脑皮层VEGF mRNA表达水平与相应时相的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促使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合成;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的超微结构形态学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电针治疗可进一步促进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的表达并调控血管新生,帮助脑内微血管的功能重建是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大脑皮层 血管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蔡荣林 程红亮 +3 位作者 周婷 陈国庆 陈幸生 吴生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1/Flt-1)、受体2(VEGFR-2/Flk-1)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假手...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1/Flt-1)、受体2(VEGFR-2/Flk-1)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进行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保留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12只。电针治疗组大鼠电针"大椎""百会""水沟""神庭"穴,西药治疗组予茴拉西坦0.0625g/kg灌胃,均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跳台实验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测定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VEGF、Flt-1、Flk-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学习成绩表现为反应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多,记忆成绩表现为潜伏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增多,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海马内VEGF、Flt-1、Flk-1 mRNA表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改善明显,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海马内VEGF、Flt-1、Flk-1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学习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海马内VEGF mRNA及Flt-1 mRNA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上调海马内VEGF、Flt-1、Flk-1mRNA的表达,促进了要害部位的血管生成,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电针疗法 学习记忆能力 海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原文传递
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卫国 陈安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包装的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rAAV antiVEGF)转染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rAAV antiVEGF和腺相关病毒包装的LacZ标志基因 (rAAV LacZ)分别注入鸡胚尿囊绒毛膜 (CAM )模型中 ,孵化至第 15...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包装的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rAAV antiVEGF)转染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rAAV antiVEGF和腺相关病毒包装的LacZ标志基因 (rAAV LacZ)分别注入鸡胚尿囊绒毛膜 (CAM )模型中 ,孵化至第 15天时观察它们对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构建骨肉瘤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 ,瘤体内分别注入rAAV antiVEGF和rAAV LacZ ,注射后第 7天、第 2 1天和第 3 5天时分批处死动物 ,完整取下肿瘤 ,测定肿瘤大小并观察其血管生成情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rAAV antiVEGF组CAM模型中血管数量明显少于LacZ基因组 (P <0 .0 1) ;近距摄影见主血管生成减少、血管变细 ,毛细血管生成减少 ;rAAV antiVEGF组注入骨肉瘤瘤体后 ,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慢 (P <0 .0 1) ,治疗组微血管密度 (14 .6± 1.3 )明显减少于对照组 (4 4 .2± 7.9,P <0 .0 1)。结论 rAAV antiVEGF转染对骨肉瘤的生长及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骨肉瘤 新生血管生成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丽平 周美芳 吕杰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241名(习...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241名(习惯性流产组)及健康体检者265名(正常对照组);采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10个 SNP 的基因型;采用 SPSS11.5及 Haploview 4.2软件统计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结果VEGF 基因 rs3025020(内含子6)及 rs3025039(3′非翻译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习惯性流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习惯性流产组rs3025020位点 T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02,OR =1.620,95% CI =1.260~2.084);习惯性流产组 rs3025039位点 T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1,OR=1.628,95% CI =1.209~2.192)。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4个单倍型高度连锁(D′〉0.9)。习惯性流产组 A-C 单倍型(rs833069-rs3024998)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34);习惯性流产组 T-G-C 单倍型(rs3025020-rs3025030-rs3025039)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32);习惯性流产组 C-G-C 单倍型(rs3025020-rs3025030-rs3025039)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02)。结论VEGF 基因 rs3025020、rs3025039位点可能与习惯性流产有关,携带有 C-G-C 单倍型(rs3025020-rs3025030-rs3025039)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习惯性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iNOS基因和VEGF基因在氟致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维东 柴春彦 +2 位作者 张勇 江鹏 刘国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0,共4页
为探讨氟致甲状腺肿大的分子机理,选用4周龄SD大鼠饮用不同浓度的NaF水溶液,复制了氟中毒致大鼠甲状腺肿模型,光镜下观察了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变化,并用RT-PCR技术检测了甲状腺组织中iNOS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氟中毒大鼠甲... 为探讨氟致甲状腺肿大的分子机理,选用4周龄SD大鼠饮用不同浓度的NaF水溶液,复制了氟中毒致大鼠甲状腺肿模型,光镜下观察了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变化,并用RT-PCR技术检测了甲状腺组织中iNOS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氟中毒大鼠甲状腺微血管明显扩张、增生,表现为明显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氟中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iNOS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长期摄入过量氟导致甲状腺发生结节性肿大的机理之一是,氟可刺激甲状腺中iNOS基因和VEGF基因的过量表达,进而造成甲状腺组织内微血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管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鹂 孙雪梅 乔彤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62-63,i001,共3页
目的:应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构建携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基因表达载体,研究外源性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中的转染表达,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管结构及功能的... 目的:应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构建携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基因表达载体,研究外源性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中的转染表达,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管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南京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将Phcmvsp1a-enos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和PcDNA-veg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ires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enos-ires-vegf,经酶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部分DNA测序分析证实后,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记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蛋白水平的表达,Trizol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转染后细胞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携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基因表达载体PcDNA-enos-ires-vegf,双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组中获得整合及表达。重组基因PcDNA-enos-ires-vegf组与对照组PcDNA-enos在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cDNA-enos-ires-vegf转染细胞后转染效率为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结构 相关性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基因表达载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blotting DNA测序分析 western ECV304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人VEGF基因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有效靶点的设计及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治国 何蓓 +3 位作者 陈晓珩 汪唐顺 高翔 李乃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设计并筛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效RNA干扰片段,构建VEGF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对人VEGF基因编码区分析,筛选序列3条,阴性对照序列l条,通过连接线性化的plenti6.3-MIR载体,构建mi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 目的:设计并筛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效RNA干扰片段,构建VEGF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对人VEGF基因编码区分析,筛选序列3条,阴性对照序列l条,通过连接线性化的plenti6.3-MIR载体,构建mi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测序验证。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测定其滴度。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用Real-time PCR检测干扰效果。结果:测序证实3个VEGF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成功。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成功,测定病毒的滴度分别为3.23×109、3.30×109、3.73×109TU/mL。3个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后,VEGF基因在mRNA水平受到抑制,其中miR-200序列效果最佳,对VEGF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可达72%。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了人VEGF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及有效靶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VEGF基因与抗肿瘤药物药效关系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RNA干扰 MHCC97L细胞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关思虞 曾秋棠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AdVEGF165)转染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腺病毒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影响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腺病毒载体转染BM...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AdVEGF165)转染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腺病毒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影响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子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转染后用胰酶消化传代培养,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AdVEGF165转染组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AdVEGF165转染BMSCs后,生长曲线与正常培养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够在BMSCs中介导VEGF的表达,且对BMSCs生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重组腺病毒介导 表达及 bMSCs ELISA法检测 腺病毒载体转染 细胞生长曲线 VEGF蛋白 生长影响 表达情况 体外培养 传代培养 胰酶消化 MTT法 培养细胞 大鼠 对照组 表达量 上清液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在子宫内膜癌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德花 赵淑萍 马先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癌周组织、正常子宫内膜及外周血循环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癌周组织、正常子宫内膜及外周血循环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其对应的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周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均P<0.05),但与肿瘤病理类型及患者是否绝经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均P<0.05),但与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是否绝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可以敏感、特异性地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VEGF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子宫内膜肿瘤 荧光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吸烟与宁夏地区汉族、回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向伟 迟昊 +3 位作者 薛中淇 张雯 盛迅伦 庄文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4-540,共7页
背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中心视力进行性退变的一类遗传病.研究证明,在不同群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l(VEGFR1)基因多态性和AMD的发生有关联,但这些结果在不同的种族和地区却不相同. 目的 探讨VEGFR1基因单核苷酸多... 背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中心视力进行性退变的一类遗传病.研究证明,在不同群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l(VEGFR1)基因多态性和AMD的发生有关联,但这些结果在不同的种族和地区却不相同. 目的 探讨VEGF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吸烟与宁夏地区汉族、回族AMD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的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宁夏地区无亲缘关系的AMD患者432例作为AMD组,其中汉族325例,回族107例,并纳入同期中度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汉族698例,回族208例.采集所有受检者静脉血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筛选出VEGFR1基因上rs2281827、rs3936415、rs7337610、rs7981680、rs9554320、rs9554322、rs9582036和rs9943922共8个标签SNPs,利用MassARRAYTM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对受检者各SNPs基因型进行分型.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和比较汉族与回族AMD患者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 宁夏地区汉族与回族AMD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汉族:P=0.000;回族:P=0.009);汉族AMD组与对照组间吸烟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吸烟是宁夏地区汉族AMD发病的风险因素[优势比(OR)=2.622,95%可信区间(CI):1.899 ~3.619].汉族和回族间AMD患者各SNPs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种族AMD组与对照组间rs7337610和rs9554322SNPs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在汉族AMD组与对照组间rs9582036和rs9943922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回族AMD组与对照组间rs7337610、rs9554322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其中rs7337610的C等位基因是汉族和回族AMD发病的保护因素(OR=0.354,95% CI:0.288 ~0.435;OR=0.44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民族 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 危险因素 优势比 遗传易感性疾病 等位基因 吸烟/不利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R-2基因扩增情况观察及与患者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吐尔洪·托合提 阿丽米热·库尔班 +3 位作者 卡吾力·居买 居来提·艾尼瓦尔 张海平 伊地力斯·阿吾提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扩增情况,并分析VEGFR-2基因扩增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食管鳞癌患者120例,术中留取食管癌组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R-2基因扩增情况,...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扩增情况,并分析VEGFR-2基因扩增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食管鳞癌患者120例,术中留取食管癌组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R-2基因扩增情况,并分析VEGFR-2基因扩增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根据有无VEGFR-2基因扩增,将120例食管鳞癌患者分为阳性组(VEGFR-2基因扩增阳性)和阴性组(VEGFR-2基因扩增阴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VEGFR-2基因扩增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49例患者存在VEGFR-2基因扩增,VEGFR-2基因扩增率为40.8%。VEGFR-2基因扩增与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有关(P均<0.05)。阴性组的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为16(11.15~20.84)个月,阳性组为13(8.27~17.72)个月,两组相比,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R-2基因扩增是食管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562,95%CI:0.374~0.844,P=0.006)。结论部分食管鳞癌患者存在VEGFR-2基因扩增。VEGFR-2基因扩增与食管鳞癌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有关,是食管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 基因扩增 食管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EGF基因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宣国红 单平囡 +2 位作者 卢志勇 谈素红 陈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4281-4282,428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3年-2014年5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real-time PCR法检测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3年-2014年5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real-time PCR法检测糖尿病患者PBMCs VEGF基因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VEGF基因mRNA表达升高,血清VEGF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PBMCs VEGF基因mRNA表达量随着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依次升高:DN3>DN2>DN1>DN0,而DN3组、DN2组血浆VEGF水平显著高于DN1组、DN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PBMCs VEGF基因表达显著升高,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或可成为监测糖尿病肾病进展又一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单个核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原文传递
hVEGF_(12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猛 邓娟 +2 位作者 李静 王延江 周华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VEGF121,并转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以探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hVEGF121)基因导入NSCs的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培养胎鼠NSCs,并行nestin、GFAP免疫染...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VEGF121,并转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以探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hVEGF121)基因导入NSCs的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培养胎鼠NSCs,并行nestin、GFAP免疫染色鉴定。采用PCR法,以hVEGF121质粒为模板,扩增hVEGF121全长编码序列,克隆入载体pMD18-T,随后又将其亚克隆入pEGFP-N1载体中,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VEGF121,并以Fugene 6介导转染,将hVEGF121导入NSCs。倒置显微镜检测转染后的NSCs生长变化及hVEGF121在其中的表达等情况。图像分析技术计算转染效率。RT-PCR法对hVEGF121转染的NSCs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到NSCs,并予以鉴定。构建了hVEGF121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VEGF121,成功地将hVEGF121转染NSCs,其转染效率约50%。被转NSCs生长良好。转染hVEGF121基因的NSCs被诱导分化后,神经球的轴突和轴丘表达神经元标志物NF-200。结论成功地将hVEGF121克隆到pEGFP-N1载体中,并实现了hVEGF121基因在NSC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神经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VEGF基因多态性分析
19
作者 赵璐 殷震惠 杨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3期71-73,共3页
目的了解稽留流产(MA)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MA的关系。方法MA患者40例(病例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方法检测其外周血VEGF-2578C/A、-1154G/A、-460C/T和+936C/T基因型,另设40例正常妊娠者... 目的了解稽留流产(MA)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MA的关系。方法MA患者40例(病例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方法检测其外周血VEGF-2578C/A、-1154G/A、-460C/T和+936C/T基因型,另设4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分析VEGF-2578C/A、-1154G/A、-460C/T和+936C/T多态位点等位基因型与MA的关系。结果两组VEGF-1154G/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相比,P均<0.05;两组VEGF-2578C/A、-460C/T和+936C/T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相比,P均>0.05。结论与正常妊娠者相比,MA患者VEGF-1154G/A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MA的发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基因多态性 基因
下载PDF
siRNA沉默EPAS1基因抑制裸鼠胰腺癌模型血管生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华 朱东明 +2 位作者 李德春 张子祥 赵鑫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6-1028,1032,F0002,共5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缺氧诱导因子2(EPAS1)表达,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来治疗胰腺癌。方法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实验组、阴性组和空白组,分别注射rAAV2-EPAS1-siRNA、rAAV2-EGFP和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缺氧诱导因子2(EPAS1)表达,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来治疗胰腺癌。方法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实验组、阴性组和空白组,分别注射rAAV2-EPAS1-siRNA、rAAV2-EGFP和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EPA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与阴性组和空白组比较,实验组皮下瘤体积和质量降低,EPAS1、VEGF蛋白表达受抑制,微血管密度减小。结论siRNA沉默EPAS1基因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胰腺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2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胰腺癌 缺氧 裸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