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动脉溶栓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动脉溶栓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的61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超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的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统计闭塞血管开通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4h后,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椎动脉的血管内径高于对照组,各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闭塞血管开通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90d后改良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较单纯动脉溶栓更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改善,可促进闭塞血管开通,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及近期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血管内溶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3个月随访,并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FACSCal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2级、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急性再闭塞及3个月后病死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3个月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3.18%(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6.24±1.21 vs. 8.41±1.36,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64.63±4.69、46.86±4.06、2.26±0.42)均高于对照组(55.62±3.81、36.74±3.57、1.49±0.29)(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0.77±3.12 vs. 24.61±3.43)(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IMI血流≥2级率(59.52% vs. 95.24%)、血管急性再闭塞率(7.14% vs. 16.67%)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机体免疫细胞水平,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动脉溶栓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的61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超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的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统计闭塞血管开通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4h后,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椎动脉的血管内径高于对照组,各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闭塞血管开通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90d后改良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较单纯动脉溶栓更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改善,可促进闭塞血管开通,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及近期预后。
文摘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血管内溶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3个月随访,并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FACSCal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2级、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急性再闭塞及3个月后病死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3个月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3.18%(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6.24±1.21 vs. 8.41±1.36,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64.63±4.69、46.86±4.06、2.26±0.42)均高于对照组(55.62±3.81、36.74±3.57、1.49±0.29)(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0.77±3.12 vs. 24.61±3.43)(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IMI血流≥2级率(59.52% vs. 95.24%)、血管急性再闭塞率(7.14% vs. 16.67%)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机体免疫细胞水平,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