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温保温毯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淑玲 刘海波 +2 位作者 李兰翠 徐鹏 赵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观察恒温保温毯在血管内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4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病人采用普通被盖法覆盖身体皮肤,观察组23例采用36.5℃恒温保温毯法覆盖。均于颅脑损伤后12 h内采用血管内温度控制系统Coo... 目的观察恒温保温毯在血管内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4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病人采用普通被盖法覆盖身体皮肤,观察组23例采用36.5℃恒温保温毯法覆盖。均于颅脑损伤后12 h内采用血管内温度控制系统CoolGard 3 000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体内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4~7 d。在降温过程中利用床旁寒战评估量表(The Bedside Shivering Assessment Scale,BSAS)评估两组发生寒战的分级,并记录抗寒战药物使用种类及剂量。结果 (1)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及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抗寒战药物使用情况,其中哌替啶及丁螺环酮用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咪达唑仑使用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达到目标温度所用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维持温度稳定性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应用恒温保温毯能有效降低寒战发生级别,减少抗寒战药物的使用剂量,对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无影响,并且波动小,是一种安全方便的血管内低温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恒温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宿英英 李霞 +6 位作者 高冉 李红亮 肖芬 高金霞 叶红 丁建平 王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48h内行血管内低温治疗,通过血管内热交换系统控制患者核心体温(膀胱温度)。这一过程包括诱导低温(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低温(...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48h内行血管内低温治疗,通过血管内热交换系统控制患者核心体温(膀胱温度)。这一过程包括诱导低温(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低温(维持目标温度24h)和恢复常温(24h恢复至36.5℃),同时监测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低温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①4例患者诱导低温时间中位数为6.5h(3.5—12.5h)。1例患者因寒战控制不理想而未能达到目标温度。②3例患者低温持续24h;1例患者因纠正脑疝而延长至48h。低温期间,3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1℃;另1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2℃,但温度偏差〈0.3℃时间占低温全程的80%-90%。③3例患者复温持续24h,1例患者复温持续13.5h。④低温期间非严重性不良事件共14件,2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的患者死亡。⑤3例存活患者低温治疗后3个月mRS分别为4、5、5分。结论血管内低温可操作性强,持续低温稳定、复温可控性强。低温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其有效性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低温 人工 物理治疗技术 血管低温
下载PDF
32例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淑玲 徐鹏 +1 位作者 李兰翠 赵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2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均于颅脑损伤后12 h内采用美国的血管内温度控制系统CoolGard 3000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体内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4d^7d,复...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均于颅脑损伤后12 h内采用美国的血管内温度控制系统CoolGard 3000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体内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4d^7d,复温采用每2h升高0.5℃的方法升至正常体温。监测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在达到目标温度后上下波动超过目标温度0.2℃的时间百分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IC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病人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为124min±29min;维持亚低温过程中有14.5%±5.6%的时间超出目标温度范围;除4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死亡外,其余病人生命体征较平稳,ICP值随温度下降而降低,降温过程保持稳定,复温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未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低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降温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与病情观察护理是血管内低温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血管低温 护理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宿英英 范琳琳 +5 位作者 叶红 张艳 张运周 高岱佺 陈卫碧 吕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大面积脑梗死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的患者22例。按发病6个月生存与否或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生存组(14例)和死亡组(8例),预后良好组(mRS0~4分,11例)和...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大面积脑梗死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的患者22例。按发病6个月生存与否或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生存组(14例)和死亡组(8例),预后良好组(mRS0~4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5~6分,11例)。分析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22例患者诱导低温时间为(7.4±3.1)h,降温速度(0.66±0.40)℃/h;维持低温中位数时间24.0(20.5~72.0)h,最大温度偏差中位数0.2(0.1~2.0)℃,最大温度偏差≤0.3℃时长占维持低温时长的比率平均〉90%,15例患者低温过程中最大温度偏差≤0.3℃;恢复常温时间(36.0±13.9)h,复温速度(0.09±0.05)℃/h。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以及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各项温度相关变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例发生低温操作技术实施意外(盐水腔破裂);4例患者发生低温仪器运转意外(6例次),其中3次电源松动和1次机器停止运转的持续时间长,并引起体温波动,幅度为0.4~0.7℃。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以及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低温操作意外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血管内低温技术的可操作性较好,但仍需提前做好低温治疗方案和各种意外事件处理预案,以保证低温治疗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低温 人工 操作性 大面积脑梗死 血管低温
下载PDF
血管内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与心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 彭凤 +1 位作者 周慧 邓先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低温(IVHT)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手术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HCH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VHT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亚低温... 目的研究血管内低温(IVHT)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手术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HCH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VHT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亚低温干预,IVHT组行IVHT。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复温30 d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复温30 d后,IVHT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CL-90各分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VHT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VHT可改善HCH手术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推荐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低温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心理
下载PDF
1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继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长时程血管内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京旭 常红 +3 位作者 曹闻亚 李苗 刘刚 田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630-2632,共3页
总结1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继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长时程血管内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经验,包括多学科诊疗团队协作,多设备一体化精准管理,目标化的持续动态监测;实施分阶段预见性护理干预;多方位严格要求,预防并发症,控... 总结1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继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长时程血管内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经验,包括多学科诊疗团队协作,多设备一体化精准管理,目标化的持续动态监测;实施分阶段预见性护理干预;多方位严格要求,预防并发症,控制感染发生;超早期康复锻炼,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肺动静脉畸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血管低温 护理
下载PDF
不同保温方法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新锋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6期110-11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保温方法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保温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血管内低温治疗,在此... 目的:比较不同保温方法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保温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血管内低温治疗,在此期间观察组采用恒温毯保温,对照组采用普通棉被保温。比较两组降温时间、复温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结果:两组降温、复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间,使用恒温保温毯可降低患者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会影响降温、复温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恒温保温毯 血管低温 保温方法 寒战
下载PDF
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英 廖利萍 +5 位作者 何琦 陈鹏 王科 陈英 邓永兵 牟绍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07-1313,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20 mmHg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实施血管内低温治疗分组,分析血管内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ICP、脑血流动力学水平、脑损伤标志物含量等差异的影响,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描述预后。结果共8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实施低温治疗38例为实验组,未实施低温治疗44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低温治疗后ICP开始下降,于12 h后降至20 mmHg以下;对照组术后ICP波动幅度大,于18 h后ICP降至20 mmHg以下。术后22、24 h,实验组ICP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周脑血流动力学水平:两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术前上升,实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搏动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周脑损伤标志物含量:两组角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预后良好22例(57.90%),对照组预后良好15例(3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可降低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ICP,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血管低温治疗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恒温毯保温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廖利萍 陈鹏 +6 位作者 王科 吴晓苏 陈英 张晞 赵洁 王军 曲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3-868,共6页
目的观察恒温毯保温在重型脑外伤(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sTBI患者112例,根据是否采用36.5℃恒温保温毯进行体表保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4)。采用床... 目的观察恒温毯保温在重型脑外伤(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sTBI患者112例,根据是否采用36.5℃恒温保温毯进行体表保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4)。采用床边寒战评估量表(BSAS)评估患者寒战发生率和级别,记录两组低温治疗中抗寒战药物用量、凝血功能、颅内压,以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扩展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评分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和寒战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6.212, P <0.01);观察组抗寒战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t> 1.269, P <0.05)。观察组低温治疗6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12 h时趋于稳定;对照组低温治疗12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24 h时趋于稳定。观察组低温治疗6 h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GOSE评分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t> 1.168, P <0.05)。结论采用恒温毯保温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寒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高凝血症,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恒温保温毯 血管低温治疗 寒战 高凝血症
下载PDF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流程优化研究
10
作者 曹闻亚 常红 +3 位作者 李苗 范琳琳 田飞 刘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的25例患者,实验组为2020年6月—2021年12月的28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鼻肠管置入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总耗时及血管内低温治疗启动耗时。结果实验组的鼻肠管置入成功率为85.7%,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总耗时(48.84±19.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鼻肠管置入时鼻咽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管内低温启动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优化流程可确保血管内低温治疗按时启动,有效缩短鼻肠管置管耗时,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血管低温治疗 早期幽门后喂养 流程优化
下载PDF
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英 廖利萍 +3 位作者 何琦 陈鹏 王科 陈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CP)>20 mmHg(1 mmHg≈0.133 kPa)的sTBI... 目的观察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CP)>20 mmHg(1 mmHg≈0.133 kPa)的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实施血管内低温治疗将患者分为血管内低温治疗组和常规体温管理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Bathel指数评分评估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脑积水、颅内感染、迟发型血肿、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82例患者纳入研究,血管内低温治疗组38例,常规体温管理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类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血管内低温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体温管理组〔7.89%(3/38)比18.18%(8/44),χ^(2)=7.283,P=0.038〕;术后30 d两组患者mRS评分(分)均较术前降低(常规体温管理组:3.26±0.16比4.86±0.35,血管内低温治疗组:2.31±0.22比4.77±0.57);且术后30 d血管内低温治疗组mRS评分较常规体温管理组降低更明显(分:2.31±0.22比3.26±0.16,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Bathel指数评分(分)均较术前升高(常规体温管理组:37.03±2.25比24.37±1.96,血管内低温治疗组:45.29±1.42比23.61±3.02);且血管内低温治疗组较常规体温管理组升高更显著(分:45.29±1.42比37.03±2.25,P<0.05)。术后血管内低温治疗组与常规体温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68%(9/38)和22.73%(10/44),P>0.05〕。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可降低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临床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血管低温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对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曹闻亚 常红 +3 位作者 李苗 季彤 范琳琳 田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1866-1872,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对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决策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最优营养支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便利抽样法选...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对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决策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最优营养支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78例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根据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分组,分为早期幽门后喂养组52例与早期肠外营养组26例,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疾病预后、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幽门后喂养组血管内低温治疗后30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1.25±4.92)分,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8.40±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治疗后早期幽门后喂养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59.56±5.09)、(131.06±19.58)g/L,均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56.52±7.94)、(122.07±17.7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1.91,均P<0.05);早期幽门后喂养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为(7.33±0.96)分,低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9.42±2.11)分,其机械通气时长及ICU住院时长分别为(17.46±10.47)、(28.89±12.59)d,少于早期肠外营养组的(25.77±15.20)、(37.07±17.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2.83、2.52,均P<0.05);2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ICU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联合早期幽门后喂养有助于改善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早期幽门后喂养 血管低温治疗 首发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血管内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映霞 李海霞 +2 位作者 程芸 谷有全 雒扬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67-473,共7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血管内低温诱导的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生存率和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荷兰医学文摘(th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Web of Science等...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血管内低温诱导的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生存率和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荷兰医学文摘(th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CBM)、维普、万方、中国临床注册中心、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建库至2021-09-01日,进行了无语言限制的搜索。制定纳入标准、干预方案、结局指标和数据收集。评价患者术后24 h梗死面积、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2分的比率、术后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等有效性指标及住院死亡率、肺炎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7篇文章纳入研究。血管内低温组术后24 h梗死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RR=-8.20,95%CI:-13.44~-2.96,P=0.002)。两组之间90天mRS≤2分的比率(RR=0.79,95%CI:0.51~1.21,P=0.28,I^(2)=43%)、术后7天NIHSS评分(RR=-1.21,95%CI:-4.24~1.82,P=0.43,I^(2)=0%)及生存率(RR=1.31,95%CI:0.76~2.28,P=0.34,I^(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内低温组有相对较高的肺炎感染率(RR=1.68,95%CI:1.02~2.77,P=0.04,I^(2)=17%)。结论 血管内低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术后24 h梗死面积,对神经功能预后暂不明确。需要更多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进一步明确血管内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低温治疗 疗效 神经功能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护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建琴 陈红英 张芳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31期3523-3524,3534,共3页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2组均接受神经外科治疗,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记...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2组均接受神经外科治疗,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记录2组患者的病死率、GOS综合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量、住院时间、ICU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期间,综合护理组无低血压、心律失常、凝血障碍、血电解质紊乱等低温并发症出现。常规组出现低血压1例,血电解质紊乱1例,经治疗后好转。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工作量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均<0.05)。2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治疗时并未出现严重低温并发症,安全有效可靠,可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常规护理方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脑缺血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护理实践与依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芳 杨倩倩 +7 位作者 杨莘 李苗 魏娜 刘欣悦 王冉 阮石爽 王军 李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9期974-978,共5页
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近20年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技术的相关文献,对血管内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过程中诱导低温期、维持低温期和复温期不同阶段的护理操作内容与依据,以期促使神经重症护理人... 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近20年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技术的相关文献,对血管内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过程中诱导低温期、维持低温期和复温期不同阶段的护理操作内容与依据,以期促使神经重症护理人员早期、安全、有效地进行预防与实施护理,提高患者病情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缺血 血管热交换低温治疗 护理实践 依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