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文 饶毅 +1 位作者 李璇 张威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皮肤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止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P物质(S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6,P<0.05)。观察组皮肤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止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4,t=4.333,t=6.5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98,t=13.351;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t观察组=9.321,t=21.316;t对照组=5.028,t=11.23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9,t=14.668;P<0.05)。结论: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良好,可减轻疼痛,降低血清SP和TNF-α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血清p物质(s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