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如-3巴布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志敏 牛欣 牛淑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那如-3巴布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和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用排水容积法测量大鼠足跖和关节的容积,计算其足跖肿胀度;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观察那如-3巴布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和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用排水容积法测量大鼠足跖和关节的容积,计算其足跖肿胀度;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测痛阈。结果那如-3巴布剂对AA模型大鼠的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第6小时起足跖容积和足跖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对弗氏完全佐剂(FAC)所致的继发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抗炎作用在第8天开始明显,第24天已非常明显,同时大鼠血清的IL1、TNFα和PGE2的水平下降。那如-3巴布剂还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和疼痛抑制率。结论那如-3巴布剂对FAC所致的急性炎症和继发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如-3巴布剂 佐剂性关节炎 抗炎镇痛 血清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原文传递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2
作者 张云鹏 陈小帅 +2 位作者 王岩 李玉明 李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介入栓塞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介入栓塞术手术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33)和未发生组(n=47)。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IL-1β、Caspase-3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β、Caspase-3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血清IL-1β、Caspase-3水平、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Caspase-3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L-1β与血清Caspase-3之间呈正相关(r=0.853,P﹤0.01)。血清IL-1β、Caspase-3及两者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783、0.845,预测价值均较高,两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较高,血清IL-1β、Caspase-3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且两者联合预测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效能较高,可能成为临床预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及治疗靶点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水解酶3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秋燕 《慢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9期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探究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探究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240 mg/次,2次/d;观察组采用正清风痛宁60 mg/次,2次/d。治疗10周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功能困难程度,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的表达,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10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7.50%),对照组7例(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P<0.05)。两组患者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同时也降低了血清IL-1β和TNF-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 膝骨关节炎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UVB对子代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及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莫颖萍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UVB(ultraviolet B)暴露对子代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刚出生(子代)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称取体质量并记录,在310 nm波长紫外灯下,每天对实... 目的探讨UVB(ultraviolet B)暴露对子代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刚出生(子代)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称取体质量并记录,在310 nm波长紫外灯下,每天对实验组子代大鼠进行2 h的暴露,持续暴露8周(到性成熟期),每周一称取体质量并记录;8周后解剖各组大鼠,对子代大鼠血清中IL-1,IL-2水平及溶菌酶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UVB暴露后,试验组子代大鼠体质量增长量及血清中的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子代大鼠血清中的IL-1,IL-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子代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VB暴露可降低子代大鼠血清中的IL-1,IL-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子代大鼠 血清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2 溶菌酶
下载PDF
黄连汤加减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薛洪海 黄伟英 +1 位作者 卢恕来 刘新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8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探讨黄连汤加减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期间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诊治的13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 目的探讨黄连汤加减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期间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诊治的13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连汤加减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牙周指数[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D)]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64/65)明显高于对照组83.08%(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红肿、口臭、牙龈伴少量脓血性分泌物渗出、轻度疼痛、烦渴、喜冷饮、呕吐酸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牙龈红肿、口臭、牙龈伴少量脓血性分泌物渗出、轻度疼痛、烦渴、喜冷饮、呕吐酸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I、BI、AL、PD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PLI、BI、AL、PD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IL-23、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IL-1β、IL-6、IL-23、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汤加减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L-1β、IL-6、IL-23、TNF-α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汤加减 牙周基础治疗 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3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核酪口服溶液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明华 张素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核酪口服溶液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经鼻腔吸入丙酸氟... 目的探讨核酪口服溶液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经鼻腔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50~100µ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核酪口服溶液,5 mL/次,2次/d。两组观察其连续用药7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症状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核酪口服溶液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酪口服溶液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小儿支气管哮喘 免疫功能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毅 马志强 +9 位作者 黄波 冯义柏 孙宝贵 成蓓 温沁竹 汪芳 张建军 金炜 张国兵 何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5045-504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粉防己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 目的观察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粉防己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和粉防己碱组(高脂饲料+粉防己碱)。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mRNA表达定量分析;Western杂交定量分析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p65蛋白亚基。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粉防己碱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粉防己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脂模型组(1.414±0.106)NF-κB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5±0.062)和粉防己碱组(0.453±0.034),而高脂模型组NF-κB蛋白亚基p65(10.08±5.7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90±3.07)和粉防己碱组(35.91±4.38)(P<0.001)。结论粉防己碱有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高血脂激活NF-κB,p65易位入胞核促进转录而降解,而粉防己碱对其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粉防己碱抗AS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高脂饮食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少腹逐瘀胶囊联合氨曲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子雅 李丹 +1 位作者 李兆萍 罗海珠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1755-1758,共4页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胶囊联合氨曲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进行诊治的14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氨曲南,2.0 g与0.9%...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胶囊联合氨曲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进行诊治的14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氨曲南,2.0 g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少腹逐瘀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血清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2%、97.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腹腰骶疼痛消失时间、白带增多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盆腔肿块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量、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量、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1、IL-4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胶囊联合氨曲南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腹逐瘀胶囊 注射用氨曲南 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性包块直径 盆腔积液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4
原文传递
消痈生肌方干预乙酸型胃溃疡大鼠IL-1β、IL-2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天羽 宫照东 +2 位作者 才丽平 林庶如 周学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74-3976,共3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消痈生肌方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毒热证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溃得康组、汤药组、胶囊...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消痈生肌方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毒热证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溃得康组、汤药组、胶囊组、奥美组,每组7只,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IL-2含量,来评价各组药物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的作用。结果:汤药组中IL-1β,IL-2含量分别为(260.95±7.55)、(331.19±11.73)pg/m L,与正常组最为接近,能够有效降低IL-1β,并促进IL-2的释放。结论:消痈生肌方是通过降低和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中的IL-1β、IL-2含量,来缓解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炎性反应、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痈生肌方 胃溃疡 毒热证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白细胞介素-2
原文传递
高频电针结合臭氧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IL-1及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建 杨丽薇 邓国忠 《陕西中医》 2020年第7期966-968,共3页
目的:研究高频电针(100Hz)结合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IL-1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95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00 Hz电针治疗组(A组,n=65);膝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65);100 Hz电针结合膝关节腔内臭... 目的:研究高频电针(100Hz)结合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IL-1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95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00 Hz电针治疗组(A组,n=65);膝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65);100 Hz电针结合膝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65),疗程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IL-1及TNF-α水平,并进行WOMAC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清IL-1、TNF-α含量均较治疗开始前有所降低;且C组改善水平优于A、B组,B组改善水平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WOMAC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C组WOMAC评分好于A和B组,B组WOMAC评分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针结合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可显著抑制KOA患者血清IL-1、TNF-α的表达,改善患者WOMAC指数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电针 臭氧 膝骨关节炎 血清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自平 刘倩 +1 位作者 王文奇 闫明先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1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骨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 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 IL - 1β、骨钙素 (BGP)、尿骨胶原交联 (Crosslaps)水平及骨密度测量 ,并与 1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 IL - 1β、尿 Crosslaps较对...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骨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 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 IL - 1β、骨钙素 (BGP)、尿骨胶原交联 (Crosslaps)水平及骨密度测量 ,并与 1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 IL - 1β、尿 Crosslap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0 1,P<0 .0 5 ) ,其中肝硬化骨质疏松 (OP)组较非骨质疏松 (NOP)组升高明显 (P<0 .0 0 1,P<0 .0 1)。肝硬化组血清 BG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其中 OP组较 NOP组降低更明显 (P<0 .0 5 )。 OP组血清IL - 1β、尿 Crosslaps均与尺桡密度呈负相关 (r=- 0 .6 38,P<0 .0 1,r=- 0 .6 2 4,P<0 .0 1) ,而血清 BGP与尺桡密度呈正相关 (r=0 .5 1,P<0 .0 5 )。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骨形成减弱 ,骨吸收加强 ,从而导致肝性骨病 (HBD)发生。血清IL - 1β水平升高可引起骨吸收加强 ,是 HBD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体内血清 IL - 1β水平 ,对 HBD防治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后肝硬化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骨钙素 尿骨胶原交联 肝性骨病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BDNF的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筱章 江连 龙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4周的跟踪治疗。调查所有受试对象临床资料并记录,应用Spearman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BDNF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期间,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中途退出4例,最终80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4周,8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显著进步26例,好转28例,无效16例;治疗无效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高于治疗有效组,血清BDNF低于治疗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s=0.617,P<0.001),血清BDNF与临床治疗效果呈负相关(rs=-0.562,P<0.001);后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水平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BDNF水平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无效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β、BDNF表达与临床疗效存在一定关系,且高血清IL-1β水平、低BDNF水平提示治疗无效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下载PDF
血清IL-1β、MG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洁 罗敏虹 +2 位作者 陈兴强 张萌 符薇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3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Gla蛋白(MG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VC)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MHD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Gla蛋白(MG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VC)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MHD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VC,分为CVC组(n=37)和非CVC组(n=43)。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名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IL-1β、MGP与年龄和透析龄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MHD患者CVC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CVC比例、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G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VC组的年龄、透析龄及IL-1β水平高于非CVC组,而MGP水平低于非CVC组(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IL-1β与年龄及透析龄均呈正相关(r=0.614、0.679,均P<0.05),而MGP与年龄及透析龄均呈负相关(r=-0.702、-0.71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160 pg/mL(OR=1.244,95%CI:1.021~4.820,P<0.01)、透析龄≥30个月(OR=1.319,95%CI:1.039~10.512,P<0.05)及MGP<2.55 ng/mL(OR=1.108,95%CI:1.007~11.287,P<0.01)均为MHD患者CVC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L-1β及MGP水平与MHD患者CVC密切相关,且二者与透析龄均为患者并发CVC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可通过监测此类指标,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GLA蛋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脏瓣膜钙化 关系
下载PDF
慢性肾炎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与肾阴虚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楚修林 陈新华 +3 位作者 唐冠英 柏洁 冯艳 楚旭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24期25-26,共2页
目的:探索肾阴虚证客观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临床慢性肾炎肾阴虚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立慢性肾炎肾阳虚证患者组及健康人组进行对照,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含量。结... 目的:探索肾阴虚证客观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临床慢性肾炎肾阴虚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立慢性肾炎肾阳虚证患者组及健康人组进行对照,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含量。结果:慢性肾炎肾阴虚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肾炎肾阳虚证患者(P<O.01)。慢性肾炎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都明显低于正常人(P<O.05),慢性肾炎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之间无差异(P>0.05)。慢性肾炎肾阴虚证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肾炎肾阳虚组、正常对照组患者(P<O.05)。结论: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升高可作为慢性肾炎肾阴虚证的客观诊断指标或者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白细胞介素-2 肾阴虚证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中良 柯俊 刘雅芳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62-62,64,共2页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急性脑梗死患者 IL-1β TNF-Α 临床意义 水平变化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血清miR-140、IL-1β、MMP-1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云鹤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镜术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0(miR-14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KOA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镜术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0(miR-14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KOA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后1个月疗效将其分为优良组(n=88)和中差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分析两组手术前后miR-140、IL-1β、MMP-13水平的变化及与ROM之间的相关性,分析miR-140与IL-1β、MMP-13之间的相关性,ROC分析血清miR-140、IL-1β、MMP-13对KOA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优良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半月板破裂、吸烟史、术后康复锻炼情况及合并糖尿病方面相比中差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1个月,优良组VAS与Lequesne评分低于中差组,ROM大于中差组,miR-140表达高于中差组,IL-1β、MMP-13水平均低于中差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40、IL-1β、MMP-13及联合检测预测KOA患者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12、0.660、0.903(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KOA患者可提升血清miR-140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L-1β、MMP-13水平,改善其关节活动度。临床可根据血清miR-140、IL-1β、MMP-13水平预测KOA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范玮玮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6期455-456,共2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为探讨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许多炎症因子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因子可导致缺血区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为探讨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许多炎症因子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因子可导致缺血区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和神经元的损伤。其中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C反应蛋白(CRP)是两种重要的炎症因子。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和CRP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脑梗死的早期抗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急性脑梗死患者 C反应蛋 临床意义 动态变化 含量 分子生物学技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部分免疫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海强 王瑶 +5 位作者 李国庆 刘朝霞 王琳晶 田延昭 栾凤 艾宗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70-2574,257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肠愈宁低剂量组、美沙拉嗪对照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灌肠法诱导UC大鼠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并进行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IL-1β、TNF-α、IL-4的变化。结果:注入5%TNBS 50 mg/kg+50%乙醇0.25 mL连续1周可成功导致大鼠患上溃疡性结肠炎(UC),肠愈宁颗粒可对抗5%TNBS 50 mg/kg+50%乙醇所致的大鼠UC,与模型组比较,加入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均降低,IL-1β、TNF-α表达下调,IL-4表达上调。结论:肠愈宁颗粒抵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上调促炎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愈宁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