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检测 被引量:17
1
作者 余飞 华修国 +2 位作者 崔立 袁聪俐 杨志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构建了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了感染后血液常规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旨在为附红细胞体病跨种间感染机制研究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提供借鉴。研究采用分离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为感染源,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 构建了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了感染后血液常规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旨在为附红细胞体病跨种间感染机制研究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提供借鉴。研究采用分离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为感染源,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感染SPF小鼠,感染后通过血液压片镜检,PCR检测及透射电镜检测鉴定模型建立成功。同时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常规指标变化,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变化,发现试验组小鼠红细胞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比容降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模型 血液学变化 红细胞免疫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液学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椿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5,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液学变化 贫血 风湿性疾病 止血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系统肿瘤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8
3
作者 黄瑛 刘志华 《继续医学教育》 2005年第6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心房颤动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系统疾病 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栓形成 抗凝系统失调 血管内皮细胞 State 血液学变化
下载PDF
几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学变化特点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红琳 王立茹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6-809,共4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一般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主要引起机体某特定器官的自身免疫反应,出现血液系统受累情况并不多见,而后者则常引起多...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一般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主要引起机体某特定器官的自身免疫反应,出现血液系统受累情况并不多见,而后者则常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血液系统是主要受累系统之一,甚至可以作为此类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部分患者血液学改变可贯穿整个病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及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液学变化 骨髓形态 骨髓活检
原文传递
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对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梦颖 马杰 +4 位作者 孙慧 谢新生 王冲 刘帅 李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1,共5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IPSS≤1.0)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并观察治疗后6个月外周血血液学变化,了解两者间差异及与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67例低、中危...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IPSS≤1.0)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并观察治疗后6个月外周血血液学变化,了解两者间差异及与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67例低、中危MDS患者、54例CAA患者及73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低、中危MDS组外周血Th细胞、Th/Ts比率分别为(42.94±10.80)%、(1.80±0.9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16+CD56+细胞比率为(11.22±7.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A组外周血Ts细胞、CD19+细胞比率分别为(30.87±9.11)、(16.98±7.4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16+CD56+细胞比率为(9.81±7.0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危MDS组Th细胞、Th/Ts比率均显著高于C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低、中危MDS患者CD19+细胞正常组HIE、HI-N有效率分别为18.2%(4/22)、13.6%(3/22),均显著低于增高组和降低组,Ts细胞增高组HI-N有效率为15.4%(2/13),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降低组,Th/Ts比值降低组HI-N有效率为14.3%(2/14),显著低于增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CAA患者CD3+细胞、Th细胞、Th/Ts比值降低组有效率为分别为71.4%(5/7)、56.3%(9/16)、50.0%(10/20),均显著高于增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危MDS患者及C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且各亚型间与早期治疗后血液学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亚群 血液学变化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妊高征患者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白丽华 陈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4506-4509,共4页
关键词 分子标志物 血栓前状态 妊高征患者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学变化 病理过程 系统失衡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猪瘟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建 曹靖 +3 位作者 黄素珍 朱迎春 张维 赵光英 《肉类工业》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猪瘟又称“烂肠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感染宿主多 ,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 ,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对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 猪瘟又称“烂肠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感染宿主多 ,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 ,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对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进行了综述 ,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接触性传染病 烂肠瘟 诊断 血液学变化 病理变化 致病机理 巨大 临床实践 急性
下载PDF
免疫风湿病的血液学变化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金凯 孟建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839-840,F003,共3页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血液学变化 治疗
下载PDF
吉林人参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血液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晓刚 高峰 +3 位作者 张琨 邹梅 孙兰 隋自洁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吉林人参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对Wistar大鼠血液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60只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8.0g/(kg.d)、6.5g/(kg.d)、5.0g/(kg.d)3个剂量组,给予含有不同剂量吉林人参样品... 目的观察吉林人参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对Wistar大鼠血液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60只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8.0g/(kg.d)、6.5g/(kg.d)、5.0g/(kg.d)3个剂量组,给予含有不同剂量吉林人参样品的饲料喂饲大鼠90d,在实验中期和末期采用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数、白细胞(WBC)数及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百分比等血液学指标。结果各剂量组末期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较中期明显增加(P<0.05),各剂量组大鼠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食用吉林人参未对大鼠血液学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人参 毒性试验 大鼠 血液学变化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后血液学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进天 杨春凤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血液学变化 新生儿治疗 术后 致敏红细胞 血清胆红 纠正贫血
下载PDF
AIDS并慢性腹泻的血液学变化与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克利 龙翠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2818-2819,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 IDS)并发慢性腹泻的血液学改变与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0例A IDS并发慢性腹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包括Hb、W BC、ESR)住院天数及死亡人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贫血的52例,... 目的:探讨艾滋病(A IDS)并发慢性腹泻的血液学改变与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0例A IDS并发慢性腹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包括Hb、W BC、ESR)住院天数及死亡人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贫血的52例,W BC减少的30例、ESR增快的66例,分别占总人数的74.29%、42.86%、94.29%。在死亡的27例中有19例白细胞减少χ2=13.586>7.88,P<0.005,在存活的43例患者中白细胞减少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白细胞不减少的u=2.569>1.96,P<0.05。结论:W BC减少与否与住院天数有差异,与死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 腹泻/并发症 贫血/并发症 白细胞减少/并发症 慢性腹泻 AIDS 血液学变化 WBC减少 白细胞减少 血液学改变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血液学变化及药物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国雄 李文倩 沈括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0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病引起的血液学变化及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12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观察其血液学变化情况,对其临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风湿免疫病药物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病引起的血液学变化及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12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观察其血液学变化情况,对其临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风湿免疫病药物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通过积极诊治、定期随访、调整治疗,能使有血液系统损害的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血象维持在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血液学变化 药物临床应用
下载PDF
疟疾现症病人的血象及某些血液生化变化情况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兴亮 许元武 +3 位作者 赵春松 师敏 蚌相英 李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970-971,共2页
目的 了解云南西南部恶性疟和间日疟现症病人的血象和某些血液学变化。 方法 以来自陇川县、瑞丽市和部分缅甸北部居民镜检证实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现症住院病人 ,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测定。 结果 恶性疟、间日疟血... 目的 了解云南西南部恶性疟和间日疟现症病人的血象和某些血液学变化。 方法 以来自陇川县、瑞丽市和部分缅甸北部居民镜检证实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现症住院病人 ,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测定。 结果 恶性疟、间日疟血常规各检验 69例和 3 4例 ,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者 ,恶性疟依次为 81 2 %、10 1%、3 4 8%、5 3 6% ,间日疟依次为 69 7%、2 0 6%、2 9 4%、5 0 0 %。恶性疟和间日疟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者分别 3 85 % (2 /5 2 )和 4 5 % (1/2 4) ,χ2 =0 0 0 0 4,P >0 0 5 ;尿素氮高于正常值者各为 2 3 5 3 % (12 /5 1)和2 5 0 % (6/2 4) ,χ2 =0 0 19,P >0 0 5。结论 两种疟疾均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贫血、白细胞总数降低 ,尤其是血小板的减少 ;对肝脏、肾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 恶性疟 疟疾 正常值 血象 病人 血液生化 血液学变化 血红蛋白含量 北部
下载PDF
人参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末期大鼠血液学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晓刚 孟令仪 隋自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3期193-194,共2页
目的观察人参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末期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80只健康wistar大鼠(清洁级),体重70~90 g,健康观察5 d后随机分为0、5.0、6.5、8.0 g/kg BW组,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均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给予含有不同剂量人参样... 目的观察人参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末期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80只健康wistar大鼠(清洁级),体重70~90 g,健康观察5 d后随机分为0、5.0、6.5、8.0 g/kg BW组,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均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给予含有不同剂量人参样品的饲料喂饲大鼠90 d,在试验中期和末期分别检测大鼠血液学指标。结果试验中末期5.0、6.5、8.0 g/kg BW组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及淋巴细胞(LYMP)、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百分比与0 g/kg BW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末期RBC计数、WBC计数与试验中期比较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食用人参未对大鼠血液学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毒性试验 大鼠 血液学变化
下载PDF
番鸭人工感染细小病毒后几项血液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更利 黄兴国 张小承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生理指标 番鸭细小病毒病 人工感染 细小病毒 血液学变化 易感动物 周龄 进行性 多发 首次发现
下载PDF
皱胃左方变位奶牛的血液学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成 张洪友 +2 位作者 王哲 王相友 武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饲养奶牛 皱胃左方变位 血液学变化 20世纪60年代 皱胃变位 发病率 饲养方式 饲养规模 集约化 产奶量
下载PDF
猪瘟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建 张维 +2 位作者 赵光英 曹靖 黄素珍 《畜禽业》 2004年第12期52-54,共3页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对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接触性传染病 烂肠瘟 诊断 血液学变化 病理变化 致病机理 巨大 临床实践 急性
下载PDF
人参慢性毒性试验中血液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晓刚 周博宇 隋自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5期197-198,共2页
目的以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人参对Wistar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选取人参粉末作为受试物,设0、5.0、6.5、8.0 g/kg BW 4个剂量组,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在试验末期(181 d)分别检测大鼠血液学指标。结果试... 目的以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人参对Wistar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选取人参粉末作为受试物,设0、5.0、6.5、8.0 g/kg BW 4个剂量组,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在试验末期(181 d)分别检测大鼠血液学指标。结果试验末期(181 d)大鼠细胞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5.0、6.5、8.0 g/kg BW剂量组试验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及淋巴细胞(LYMP)、单核细胞(MONO)、嗜中性细胞(NEUT)、嗜酸性细胞(EO)、嗜碱性细胞(BASO)百分比与0 g/kg BW剂量组试验大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80 d慢性毒性试验中,食用人参未对大鼠血液学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慢性毒性 血液学变化
下载PDF
实验性小鼠蓖麻毒素中毒的血液学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成梅 吴雪霞 +2 位作者 谢晓东 刘容珍 宋光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研究蓖麻毒素中毒对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影响,选择体重15g左右小鼠36只,随机分成3组,肌肉注射蓖麻毒素0.1mL/kg体重。攻毒前及攻毒后2h、4h、6h后采血,制备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时以血常规学方法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现... 为研究蓖麻毒素中毒对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影响,选择体重15g左右小鼠36只,随机分成3组,肌肉注射蓖麻毒素0.1mL/kg体重。攻毒前及攻毒后2h、4h、6h后采血,制备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时以血常规学方法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现为攻毒4h后,红细胞出现变形和融合现象;血小板在攻毒2h后变化差异显著;白细胞在4h后变化差异显著;红细胞比积变化差异显著;血糖显著降低;ALT、AST、ALP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小鼠 血液学变化
下载PDF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勇 《临床医学进展》 2013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换血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换血治疗,胆红素值下降64.8%,其余指标无明显...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换血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换血治疗,胆红素值下降64.8%,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血胆红素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治疗 血液学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