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痛牵涉区的定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立丰 张励才 曾因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根据由胆囊机械扩张刺激和化学性刺激引起血浆外渗出现的部位 ,确定胆囊痛的牵涉区。方法 :先经家兔胆囊底部放置导管。静脉注入伊文斯蓝 ,待其在血浆中均匀分布后分组实验 ,观察皮肤渗出斑并同时记录动物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测量... 目的 :根据由胆囊机械扩张刺激和化学性刺激引起血浆外渗出现的部位 ,确定胆囊痛的牵涉区。方法 :先经家兔胆囊底部放置导管。静脉注入伊文斯蓝 ,待其在血浆中均匀分布后分组实验 ,观察皮肤渗出斑并同时记录动物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测量皮肤渗出斑内染料的含量。结果 :动物在机械扩张胆囊和化学刺激胆囊时呼吸加快和心率增加 ,血浆外渗所致的伊文斯蓝渗出点主要集中在肩胛间区 ,且该区皮内染料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P <0 .0 1)。结论 :胆囊伤害性刺激可以使肩胛间区皮肤出现明显的血浆外渗 ,推测该部位可能是胆囊痛的牵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伤害性刺激 血浆外渗 牵涉区
下载PDF
神经在免疫稳态和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乔萍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2002年第6期303-307,共5页
本文从应激免疫调节的糖皮质激素依赖途径和非依赖途径及神经纤维的靶细胞和免疫调节功能方面简述了神经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并进一步就神经对霍乱毒素和艰难梭菌肠毒素A引起的肠疾病 ,急性炎症时血浆外渗的调节进行阐述 。
关键词 应激 血浆外渗 硬线神经免疫网络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静脉注射6%羟乙基淀粉130/0.4和呋噻米对急性胰腺炎的扩容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依 陈友岱 +7 位作者 董芸 胡卫建 周平 王建东 冯卢 邓磊 陈锋 李俊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噻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当日即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静脉输注(成人通常为1000~2000ml),次日开始逐渐减少其用量;在输注6%羟乙基淀粉...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噻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当日即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静脉输注(成人通常为1000~2000ml),次日开始逐渐减少其用量;在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同时静脉推注呋噻米,力求作到出入量基本平衡。结果应用6%羟乙基淀粉和呋噻米1~3天后,血容量恢复正常;99例患者痊愈后的血细胞压积(Hct)为33.6±5.7,显著低于入院时的41.6±6.9(t=13.359,P<0.05);血浆白蛋白浓度为(33.2±7.8)g/L,与入院时(36.3±8.2)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19,P>0.05);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仅5%,全身并发症发生率6%,胰腺手术率4%。结论静脉注射6%羟乙基淀粉130/0.4和呋噻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血浆外渗是急性胰腺炎的中心事件和治疗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羟乙基淀粉 呋噻米 血浆外渗
下载PDF
电刺激三叉神经节诱发三叉神经分布区血浆蛋白外渗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生元 匡培根 +1 位作者 张凤英 刘洁晓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硬脑膜作为颅内的主要致痛组织,在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中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正常SD大鼠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125I-BSA示踪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电流强度为1.2mA、频率为5Hz、波宽为5ms双极方波刺... 硬脑膜作为颅内的主要致痛组织,在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中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正常SD大鼠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125I-BSA示踪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电流强度为1.2mA、频率为5Hz、波宽为5ms双极方波刺激三叉神经节5min后,同侧硬脑膜、颞肌、眼结合膜、及上、下唇粘膜内血浆蛋白外渗量增加,刺激侧与非刺激侧cpm/mg之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颞肌(1.98±0.15)、眼结合膜(1.97±0.06)、硬脑膜(1.67±0.02)、唇粘膜(1.62±0.09),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后脑组织内血浆蛋白外渗量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可能在血管性头痛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血浆外渗 血管性头痛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栾宏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护理体会 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上表现 解热镇痛剂 血浆外渗 关节酸痛 肾脏损害 腹部症状 蚊虫叮咬 学龄儿童 浆膜下 综合征 抗生素 磺胺药 感染
下载PDF
血液净化在重度烧伤病人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小平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6期5595-5597,共3页
严重烧伤后,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严重影响机体血液动力学。研究显示,烧伤面积越大,烧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越高,已成为烧伤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创... 严重烧伤后,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严重影响机体血液动力学。研究显示,烧伤面积越大,烧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越高,已成为烧伤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创伤、严重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度烧伤病人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循环血容量不足 应用 血管通透性 血液动力学 血浆外渗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移行期的观察与护理
7
作者 朱佳凤 吕培兰 《实用医药杂志》 1996年第3期176-177,共2页
流行性出血热(EHF)由少尿期向多尿期过渡的阶段,即尿量由24小时500ml转为2500ml阶段,称为移行期.该期由于EHF病毒所造成的血管和肾损坏开始修复,尿量逐渐增多.血浆外渗停止,回吸收增加,由低血容量逐渐转为高血容量.如此期处理不当极易... 流行性出血热(EHF)由少尿期向多尿期过渡的阶段,即尿量由24小时500ml转为2500ml阶段,称为移行期.该期由于EHF病毒所造成的血管和肾损坏开始修复,尿量逐渐增多.血浆外渗停止,回吸收增加,由低血容量逐渐转为高血容量.如此期处理不当极易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移行期 电解质紊乱 低血容量 脑水肿 流行性出血热(EHF) 少尿期 EHF病毒 血浆外渗 补液速度
下载PDF
免疫性疾病
8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7期60-61,共2页
0024724 在过敏性免疫球蛋白缺乏小鼠中系统性过敏性的缺乏和空气过敏原诱导的呼吸道血浆外渗/Korsgren M//Int ArchAllergy Immunol.-1999,118(1).
关键词 过敏性 免疫球蛋白 血浆外渗 类风湿关节炎 抗磷脂综合征 过敏原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 自身免疫疾病 小鼠
下载PDF
神经原性血浆外渗法测量皮肤的神经再支配
9
作者 陈绍宗 杨帆 李跃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皮瓣埋入神经后不同时间获得神经再支配的范围。方法:兔耳大神经埋入转移到耳背的颈肩部失神经皮瓣,用神经原性血浆外渗和图像分析法测量皮瓣的染色面积。结果:3 .0 cm 直径圆形皮瓣下埋入1 .5 cm 长神经,术后... 目的:观察皮瓣埋入神经后不同时间获得神经再支配的范围。方法:兔耳大神经埋入转移到耳背的颈肩部失神经皮瓣,用神经原性血浆外渗和图像分析法测量皮瓣的染色面积。结果:3 .0 cm 直径圆形皮瓣下埋入1 .5 cm 长神经,术后1 个月为103 .5 m m2 ,3 个月为312 .3 m m 2,5 个月为459 .0 m m 2,8 个月为585 .5 m m 2,分别占皮瓣总面积的16 .8 % 、50 .7 % 、74 .6 % 和95 .0 % 。结论:兔3 .0 cm 直径圆形皮瓣埋入1 .5 cm 长皮神经后8 个月可完全获得神经再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原性 血浆外渗 失神经皮瓣 神经再支配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兰芬 崔光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1572-1572,共1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 热治疗 外周阻力 血管活性药物 654-2 微血管扩张 脉压差 低血压性 酚妥拉明 血浆外渗 输液速度 扩张血管 周围血管 舒张压 收缩压 休克期 治疗后 酸中毒 多巴胺 阿拉明 血循环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浆膜腔积液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思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浆膜腔积液 血管病变 血浆外渗
下载PDF
防治冻疮 药浴为上
12
作者 郭宏伟 《农家科技》 2002年第12期41-41,共1页
冻疮是在寒冷刺激的直接作用下,皮下血管痉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细胞受损以及血浆外渗所致。它好发于耳廓、鼻尖、手指、足跟、足背等处,特别是手背外侧、足背外侧更易发生。对于冻疮的防治,要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入手,而且要尽早... 冻疮是在寒冷刺激的直接作用下,皮下血管痉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细胞受损以及血浆外渗所致。它好发于耳廓、鼻尖、手指、足跟、足背等处,特别是手背外侧、足背外侧更易发生。对于冻疮的防治,要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入手,而且要尽早,因为一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疮 血液循环障碍 血浆外渗 药浴疗法 防治 血管痉挛 组织细胞 寒冷刺激 直接作用 局部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脏器损害的B超表现(附3例报告)
13
作者 崔新明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5期14-14,共1页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脏器损害的B超表现(附3例报告)106医院特检科(山东济南250022)崔新明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应用日本东芝SSA—220A型B超仪,对3例早期未明确诊断的流行性...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脏器损害的B超表现(附3例报告)106医院特检科(山东济南250022)崔新明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应用日本东芝SSA—220A型B超仪,对3例早期未明确诊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肝、肾、脾、胰、胆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脏器损害 B超表现 胆囊大小 肝脏肿大 超声图像 胆囊损害 声像图改变 血浆外渗 肝脏体积
下载PDF
洛美利嗪对视神经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国际眼科纵览》 2010年第1期56-56,共1页
洛美利嗪(10merizine)是L-型和T-型钙通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选择性舒张脑血管的作用,能够减少血浆外渗,因此可能对中枢神经继发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视神经背侧不全横断是研究继发性损伤的常用模型.视神经背侧... 洛美利嗪(10merizine)是L-型和T-型钙通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选择性舒张脑血管的作用,能够减少血浆外渗,因此可能对中枢神经继发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视神经背侧不全横断是研究继发性损伤的常用模型.视神经背侧损伤处为原发性损伤,其腹侧部为继发性损伤区。本研究采用视神经不全横断模型研究了洛美利嗪对视神经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损伤 保护作用 洛美利嗪 视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钙通道阻断剂 原发性损伤 血浆外渗
原文传递
防止冻疮复发早发早用药浴
15
作者 郭宏伟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5年第6期24-24,共1页
冻疮是在寒冷刺激的直接作用下.皮下血管痉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细胞受损以及血浆外渗所致。
关键词 冻疮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药浴 早发 复发 血管痉挛 寒冷刺激 血浆外渗 组织细胞
下载PDF
警惕:出血热悄然袭来
16
作者 张之伦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9年第2期23-23,共1页
出血热,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名全称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这个十几年前对于我们还十分陌生的疾病,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出血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造成大量... 出血热,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名全称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这个十几年前对于我们还十分陌生的疾病,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出血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造成大量血浆外渗和出血。这时病人出现高热、面色潮红、水肿、眼球充血、皮肤和粘膜也有出血点。病毒引发的神经中毒症状表现出重度头痛、眼眶痛和腰痛。一些脏器也有损伤,尤其是肾脏、心脏和脑垂体。所以病人的临床症状比较重,病程也要月余,少数患者还会病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病毒 神经中毒症状 急性传染病 征出血热 褐家鼠 传播途径 血管壁损伤 血浆外渗 传染源 脑垂体
下载PDF
腹部外伤术中抢救配合体会
17
作者 朱建珍 《苏州医学》 2007年第2期122-122,共1页
腹部外伤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互相斗殴等多种原因造成,近几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于腹部有重要的脏器,损伤时的失血和血浆外渗,使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创伤范围广的话,失血量大、死亡率高。因此,如果能及... 腹部外伤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互相斗殴等多种原因造成,近几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于腹部有重要的脏器,损伤时的失血和血浆外渗,使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创伤范围广的话,失血量大、死亡率高。因此,如果能及早准备、判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现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腹部外伤患者的术中抢救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伤 配合体会 术中抢救 交通事故 高处坠落 血浆外渗 循环血量 细胞缺氧
下载PDF
知识角
18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4期321-321,共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病理解剖学上有何不同?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期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水肿,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浆外渗,使脑脊液混浊,呈化脓性。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病变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病理解剖学上有何不同?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期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水肿,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浆外渗,使脑脊液混浊,呈化脓性。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病变部位在中枢神经部位,由大脑到脊髓,而以大脑状出血、基底核、间脑、中脑为最严重。肉眼可见脑膜、脑组织均有水肿,充血、点状出血。严重者可见大小不等的软化灶。显微镜下可见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点状出血 病变部位 病理解剖学 脑膜血管 纤维蛋白 血浆外渗
下载PDF
5-HT_(7)受体在三叉神经节电刺激引起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小娟 梁鉴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5-HT_(7)受体在三叉神经节电刺激引起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plasma protein extravasation,PPE)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三叉神经节电刺激偏头痛大鼠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舒马曲坦(5-HT_(1B/1D)受体激动剂)阳性对照组、AS19(5-H... 目的探讨5-HT_(7)受体在三叉神经节电刺激引起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plasma protein extravasation,PPE)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三叉神经节电刺激偏头痛大鼠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舒马曲坦(5-HT_(1B/1D)受体激动剂)阳性对照组、AS19(5-HT_(7)受体激动剂)5 mg/kg及10 mg/kg组、SB269970(5-HT_(7)受体拮抗剂)5 mg/kg及10 mg/kg组、二甲基亚砜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电刺激前30 min给药,刺激前5 min注射2%伊文思蓝用于标记硬脑膜PPE,用荧光显微镜拍摄并用灰度分析软件对PPE做定量分析,刺激侧与对侧荧光灰度值之比值为PPE率。结果舒马曲坦组PPE率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 <0.005);AS19、SB269970组PPE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5-HT_(7)受体可能未参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引起的硬脑膜P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5-HT_(7)受体 血浆蛋白外渗
下载PDF
川芎-天麻对硝酸甘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影响
20
作者 刘露露 章正祥 +3 位作者 韦钦 吴雨佳 于文静 曹志坚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8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 研究川芎-天麻对硝酸甘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大鼠在第7天灌胃后于玻璃箱中适应,0.5 h后进行腹腔注射硝酸... 目的 研究川芎-天麻对硝酸甘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大鼠在第7天灌胃后于玻璃箱中适应,0.5 h后进行腹腔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0.2 mL/100 g)建立偏头痛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0.2 mL/100 g).大鼠麻醉后经颈外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5 mg/100 g,0.25 mL/100 g).1 h后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心脏灌注300~350 mL,然后小心分离硬脑膜.封片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100倍镜下拍摄双侧硬脑膜血浆蛋白渗出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妥泰组(P=0.031)和川芎-天麻组(P<0.001)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降低,且川芎-天麻组优于妥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天麻可能通过降低血浆蛋白渗出缓解偏头痛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天麻 偏头痛 大鼠 硬脑膜 血浆蛋白外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