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3
1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1 位作者 黎介寿 吴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和脑损伤后 3、12、24、72h和 7天组,每组 6只。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和脑损伤后 3、12、24、72h和 7天组,每组 6只。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以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 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出现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然后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后 3、12和 24h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伤后 72h达到高峰,第 7天开始下降。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3h和 72h出现两个峰值。脑损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 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可引起明显的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损害,至伤后 72h达高峰,此损害可持续 7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创伤性脑损伤 屏障功能 血浆内毒素 肠黏膜通透性 对照组 病理改变 水平 高峰 结论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MODS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5
2
作者 段美丽 张淑文 王宝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机制 ,为防治MODS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急性胰腺炎 (AP)患者 6 3例 ,以是否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分为轻型 (n =39)重型(n =2 4 )两组 ,分别测定外周血内毒素、内毒素结合蛋...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机制 ,为防治MODS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急性胰腺炎 (AP)患者 6 3例 ,以是否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分为轻型 (n =39)重型(n =2 4 )两组 ,分别测定外周血内毒素、内毒素结合蛋白、内毒素抑制物、CD14以及PBMC中核因子 κB的活性 ,观察它们与MODS发生的关系。结果 ①本组患者MODS的发生率为 38 1%。②AP患者并发内毒素血症 ,其发生率为 74 6 % ,而且患者血浆内毒素结合蛋白、内毒素受体水平均升高 ,但血浆内毒素抑制物水平却明显降低 (P <0 0 5 )。③重型患者上述指标较轻型患者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持续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增敏系统水平增加、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MODS 急性胰腺炎 血浆内毒素 机制探讨 内毒素血症 发生率 并发 防治 收集
原文传递
炎症因子对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5
3
作者 丁莉 胡怡倩 +2 位作者 卞雯 徐晓红 路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18-24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Serum 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Blood lactate,Lac)与内毒素(Endotoxin,ET)对急诊科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病情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治...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Serum 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Blood lactate,Lac)与内毒素(Endotoxin,ET)对急诊科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病情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24例;另外选择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内部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后的血清PCT、Lac和血浆ET表达水平;对比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病情况及休克发生情况;将患者的临床指标如PCT、Lac和ET、休克、APACHEⅡ、MODS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造成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18.51±11.22)ng/ml、Lac(6.82±3.14)mmol/L和ET(15.54±10.41)pg/m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9.61±2.88)ng/ml、Lac(4.31±1.82)mmol/L和ET(7.51±3.12)pg/ml均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存活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慢性健康状况评分、MODS发生率均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T、Lac和ET的高表达水平、休克、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是造成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T、Lac和ET检测应用于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或可作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血乳酸 血浆内毒素 重症肺部感染 脓毒症
原文传递
阻塞性黄疸病人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智华 韩本立 +2 位作者 游健 何振平 孙文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术前抗内毒素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阻塞性黄疸病人分三组在术前分别给予一般治疗(OJ组),口服胆盐(OJT_1 组)和静脉注射抗内毒素抗体(()JT_2组).观察血浆内毒索(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 目的观察术前抗内毒素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阻塞性黄疸病人分三组在术前分别给予一般治疗(OJ组),口服胆盐(OJT_1 组)和静脉注射抗内毒素抗体(()JT_2组).观察血浆内毒索(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结果三组术前ET和TNF水平无差异。()JT_1和()T_2组用药后血浆ET水平均显著下降,明显低于()J组(P<0.01),术后进一步降低()JT和()T_ 2组术前和术后ET水平与()J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应用胆盐和抗体可有效降低梗黄病入围手术期血浆E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治疗 阻塞性黄疸 病人 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水平 内毒素抗体 血浆ET水平 内毒素血症 血浆内毒素 抑制作用 一般治疗 静脉注射 含量变化 围手术期 术前应用 OJ 用药后 胆盐 术后
原文传递
持续性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犬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洁 王兴鹏 +4 位作者 刘丕 吴恺 徐敏 于晓峰 王根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726-1731,共6页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 (EN)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犬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内注入 5 %牛磺胆酸钠胰蛋白酶混合液 (1ml/kg)诱导犬ANP模型。ANP犬随机分为肠外营养 (TPN)组 (5条 ) ,生理盐水 (NS)组 (5条 )和EN组 (2 0条 ...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 (EN)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犬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内注入 5 %牛磺胆酸钠胰蛋白酶混合液 (1ml/kg)诱导犬ANP模型。ANP犬随机分为肠外营养 (TPN)组 (5条 ) ,生理盐水 (NS)组 (5条 )和EN组 (2 0条 )。EN组中又分为十二指肠肠内高能营养多聚合剂营养 (DP)组、十二指肠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 (DN)组、空肠肠内高能营养多聚合剂营养(JP)组和空肠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 (JN)组 ,每组各 5条犬。诱导ANP后 2 4h开始分别实施EN或TPN ,维持 5d。造模后第 1、2、3、4、5天测定外周血内毒素和D 乳酸含量。造模后第 2、5天 ,经造瘘管予犬肠通透性测试液 (内含乳果糖 2g、甘露醇 1g)后 ,留取 6h尿液 ,检测尿液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实验第 7天处死动物 ,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 ;取空肠、回肠和结肠作HE染色 ,行肠黏膜形态学观察。留取犬粪便 ,提取各组犬粪便总DNA ,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RIC)指纹图谱。结果  (1)光镜见胰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出血和腺泡坏死 ,以NS组尤甚 ,EN组相对程度较轻。 (2 )EN组小肠绒毛高度和小肠、结肠黏膜厚度均高于TPN组和NS组 ;而TPN组小肠绒毛高度和小肠、结肠黏膜厚度则高于NS组。 (3)术后NS组血浆内毒素、D 乳酸的含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 TPN 乳果糖 ANP 甘露醇 D-乳酸 血浆内毒素 酸含量 粪便 合剂
原文传递
切开挂线联合甲硝唑与左氧氟沙星对肛周脓肿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志鹏 宋寿安 +2 位作者 姜叶舟 潘雷 王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387-5390,共4页
目的分析切开挂线联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对肛周脓肿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病原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感染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分析切开挂线联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对肛周脓肿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病原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感染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联合切开挂线治疗,观察分析病原菌、血浆内毒素、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病原菌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68.57%(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2.86%,低于对照组11.43%(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感染患者,切开挂线联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有利于改善肛周病原菌数量,防止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感染 血浆内毒素 病原菌 切开挂线 甲硝唑 左氧氟沙星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慧 李静 +2 位作者 李锦绣 陈萍 冯卫华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7种具有代表性的肠道菌群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和计数,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7种具有代表性的肠道菌群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和计数,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治疗,疗程为3周。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肝硬化相比,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肠道有益菌增加,血氨下降,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内毒素和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肝硬化 肠道菌群 血浆内毒素
原文传递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潘小娟 黄月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9期1056-1057,共2页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消除内毒素能力减少。易形成内毒素血症,从而影响肝脏功能,加重肝硬化的病情[1]。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与营养肝脏和肠道功能,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2]。本研究以肝硬...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消除内毒素能力减少。易形成内毒素血症,从而影响肝脏功能,加重肝硬化的病情[1]。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与营养肝脏和肠道功能,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2]。本研究以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其血浆内毒素、肝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肝硬化患者 血浆内毒素 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失调 肝脏功能 内毒素血症 肠道功能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血浆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云 杜建 王玉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关系 ,住院的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ET)水平 ,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PC—Ⅲ和Ⅳ—C ,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 15例作...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关系 ,住院的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ET)水平 ,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PC—Ⅲ和Ⅳ—C ,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 15例作对照。并对其中 2 0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结果显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 ;活检病例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肝纤化指标及内毒素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肝脏病理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毒素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肝脏病理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Ⅳ-C 发生发展 放射免疫法测定 水平 PC HA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作用及价值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曾明民 谭红波 +2 位作者 梁志军 曾晚蓉 李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 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淀粉酶水...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 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淀粉酶水平、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考察治愈率症、感染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浆内毒素、TNF-α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降低。结论:EN能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来加强治疗效果,是SAP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营养 血浆内毒素 TNF-α
原文传递
思连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晓文 朱德新 张洪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642-643,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前后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6种进行培养和计数,40例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思连康口服,疗程14d。观察治疗...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前后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6种进行培养和计数,40例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思连康口服,疗程14d。观察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菌落数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歧杆菌菌落数由(9.79±0.347)lgCFU/g增至(12.17±0.342)lgCFU/g(P=0.000),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01),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下降(P=0.000)。结论:口服思联康可迅速纠正肝硬化患者存在的肠道菌群失调,并继而降低其血浆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菌群 益生菌 血浆内毒素
下载PDF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ET、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施军平 邬菊英 +2 位作者 潘红英 吴伟权 郭小风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对照组测定其血清酶(ALT、AST、GGT)与血浆ET、TNF α ,并对观察组血清酶与血浆ET、TNF α作动态观察及相关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对照组测定其血清酶(ALT、AST、GGT)与血浆ET、TNF α ,并对观察组血清酶与血浆ET、TNF α作动态观察及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浆ET、TNF α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 ,观察组血清酶(ALT、AST、GGT)与血浆ET成正相关(r分别为0 434、0 586和0 734) ,与TNF α也成正相关(r分别为0 746、0 638、0 874)。结论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与血浆ET、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酒精性脂肪肝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血浆内毒素及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肝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对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肝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并加用香菇多糖治疗。结果:术后3、7d,观察组的血浆内毒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d,观察组的VEGF水平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d,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应用香菇多糖治疗能够降低机体血浆内毒素、VEGF水平,有效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改善肝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香菇多糖 血浆内毒素 血管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年大鼠肠黏膜屏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诸葛远莉 金海林 刘万里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80-82,85,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不予药物治疗)、谷氨酰胺组和参苓白术散低(5.0g/kg)、中(10.0g/kg)、高(20.0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以外...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不予药物治疗)、谷氨酰胺组和参苓白术散低(5.0g/kg)、中(10.0g/kg)、高(20.0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以外,其余各组幼鼠予生大黄水煎剂灌胃,造成慢性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幼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灌胃等体积无菌蒸馏水,共给药2周。治疗后收集尿液检测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内毒素,电镜观察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给药2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幼鼠尿液中L/M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与谷氨酰胺组幼鼠尿液中L/M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自然恢复组幼鼠结肠微绒毛和线粒体出现明显损害,而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与谷氨酰胺组幼鼠结肠组织病变程度明显轻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年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 肠黏膜屏障 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血浆内毒素 幼年大鼠 病理学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益康XP对奶牛血浆内毒素含量及其它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罗安智 齐长明 +4 位作者 陈华林 薄林 王秀芹 王文成 闫庆 《中国奶牛》 2005年第2期12-15,共4页
选取泌乳初期(泌乳天数<40d)健康奶牛12头,按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进行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日粮组成相同,但试验组牛每天添加益康XP(剂量为试验第1-7d500g/头/d,从第8d后减少到120g/头/d,分两次饲喂)。... 选取泌乳初期(泌乳天数<40d)健康奶牛12头,按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进行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日粮组成相同,但试验组牛每天添加益康XP(剂量为试验第1-7d500g/头/d,从第8d后减少到120g/头/d,分两次饲喂)。试验期为60d。于试验前1d、试验第20d、40d、60d分别采血,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定期测定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并记录情期受胎率及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在试验后第20d、40d、60d血浆内毒素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奶量在第20d、60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疾病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奶量 试验 酵母培养物 泌乳天数 情期受胎率 乳蛋白率 对照组 血浆内毒素 含量
下载PDF
慢性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中医虚实证及肝脏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云 杜建 王玉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中医虚实证及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对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偏实证组 30例 ,偏虚证组 4 5例 )采用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endotoxin ,ET)水平 ,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 15名作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中医虚实证及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对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偏实证组 30例 ,偏虚证组 4 5例 )采用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endotoxin ,ET)水平 ,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 15名作对照。并对其中 2 0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ET水平偏实证组较偏虚证组升高明显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ET水平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浆ET水平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微观辨证参考指标之一。内毒素血症 (endotoxemia ,ET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病理 血浆内毒素 血浆ET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实证 中医 分期 水平 结论 参考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的肠道菌群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文芳 孙克伟 +2 位作者 陈斌 胡莉 王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分为阳黄组15例,阴阳黄组15例)和10例健康人(健康组)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分为阳黄组15例,阴阳黄组15例)和10例健康人(健康组)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外周血的血浆内毒素。结果 (1)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的显著增多(P<0.05,P<0.01)。(2)阴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显著增多(P<0.01),而肠杆菌与健康组比较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01),乳酸杆菌亦减少(P<0.05)。(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与健康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阴阳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阳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过程中,随着脾虚症状的加重,需氧菌增多、厌氧菌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逐步升高,存在阴黄化机制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 黄疸证 肠道菌群 血浆内毒素
下载PDF
双歧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氨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廖光法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30-532,共3页
关键词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肠道菌群失调 肝硬化患者 血浆内毒素 微生态制剂 血氨 保肝治疗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永波 吴承堂 黄祥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55-657,共3页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感染组和精氨酸组 ,每组 30只。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 ;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 (CLP)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 ;精氨酸组行CLP后每...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感染组和精氨酸组 ,每组 30只。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 ;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 (CLP)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 ;精氨酸组行CLP后每天添加L 精氨酸饮食 [0 2 6 4g/ (kg·d) ]。各组术后 1、2、 4d分别取肠黏膜行病理学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测定、血细菌培养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 精氨酸组较感染组小肠黏膜病理性损害明显减轻。感染组术后 2、 4d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精氨酸组 ,分别是 (1 4 2± 0 10 )EU/mlvs (1 14± 0 11)EU/ml,(1 94± 0 0 7)EU mlvs (1 5 8± 0 14 )EU/ml,P <0 0 1。精氨酸组术后 2d血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感染组 (10 %vs 30 % ,P <0 0 1)。感染组PCNA指数先升高 ,后下降 ,而精氨酸组 4d内下降不明显。结论 当严重腹腔感染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时 ,L 精氨酸有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腔感染 肠屏障功能 L-精氨酸 术后 大鼠 血浆内毒素 对照组 EU 盲肠 病理学观察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梅 郎旭龙 +2 位作者 王飞 崔力凤 李芊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1073-1075,1138,共4页
目的:观察美常安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常安胶囊进行... 目的:观察美常安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常安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与HOMA-IR的相关性,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TG、HOMA-IR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HOMA-IR与患者血浆D乳酸、血清TNF-α、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352,0.44,0.48;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常安治疗NAFLD疗效显著,可降低ALT、TG水平,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IR,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常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胰岛素抵抗 TNF-α 血浆内毒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