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络病病机探析 被引量:128
1
作者 吴以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弥散渗灌,并在络脉的末端形成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的场所,当病...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弥散渗灌,并在络脉的末端形成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的场所,当病邪侵袭络脉伤及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血互换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形成痰瘀阻络的病理状态。由于络脉的结构运行及功能特点,病邪伤及络脉则易形成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络脉病机特点,从而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等络病基本病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机探析 络病 基本病机变化 演变过程 营养代谢 病理产物 病理状态 痰瘀阻络 功能特点 病机特点 络脉瘀阻 络脉损伤 流速 中线性 毒滞 经脉 运行 互换 病邪 气郁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 被引量:53
2
作者 范炳华 吴良浩 +2 位作者 张杰 胡军飞 吴玲光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对 84例颈性眩晕患者 16 8支椎动脉进行TCD检测和 3D -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 8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 12 6支 ,异常率为 75 %。有形态学改变的 12 ... 目的 :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方法 :对 84例颈性眩晕患者 16 8支椎动脉进行TCD检测和 3D -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 8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 12 6支 ,异常率为 75 %。有形态学改变的 12 6支椎动脉 ,TCD检测有血流速异常的 111支 ,检出率为 88 1%。椎动脉形态改变依次为椎动脉不规则狭窄 ,椎动脉纤细 ,骨质增生压迫 ,椎动脉走行异常 ,纤维束带牵拉椎动脉移位 ,骨质畸形压迫 ,椎动脉闭塞不显示。结论 :与TCD检测结果比较显示 ,椎动脉不规则狭窄 ,椎动脉纤细 ,闭塞不显示 ,TCD检测以低流速表现为主 ;骨性因素压迫椎动脉 ,椎动脉走行异常 ,其血流速呈双相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动脉 形态学 流速 基底动脉供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范炳华 吴良浩 +2 位作者 吴玲光 王鹏 徐泉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及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84例为实验观察对象,采用3D—CTA技术检查椎动脉形态学改变,结合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研究“髓海不足”眩晕的发病机理。... [目的]探讨“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及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84例为实验观察对象,采用3D—CTA技术检查椎动脉形态学改变,结合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研究“髓海不足”眩晕的发病机理。[结果]84例168例支椎动脉,低流速(Vm<20cm/s)占47.62%;高流速(Vm>40cm/s)占18.45%。异常率为66.07%。有椎动脉形态学改变的126支,异常率为75%。在形态学改变的椎动脉中,低流速改变占63.50%,高流速改变占24.60%,异常率为88.10%,[结论]椎动脉形态学改变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直接原因。椎动脉形态学改变→血流速异常→椎动脉供血不足→“髓海不足”→眩晕,是眩晕发病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海不足 椎动脉供不足 形态学 流速
下载PDF
推拿对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速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范炳华 王鹏 徐泉珍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疗前疗后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速以及椎动脉形态学改变情况,探讨推拿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性眩晕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5~60岁,平均41.6岁;病程2周~5年。采用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3D-CTA检查椎动脉形... 目的:通过观察疗前疗后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速以及椎动脉形态学改变情况,探讨推拿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性眩晕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5~60岁,平均41.6岁;病程2周~5年。采用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3D-CTA检查椎动脉形态学作为观察指标。根据其形态学改变不同节段定位,采用三部推拿法观察对椎动脉血流速及形态学的影响。结果:45例推拿前后眩晕主症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流减慢患者及血流增快患者推拿前后V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患者椎动脉形态学有改变。结论:推拿对颈性眩晕椎动脉形态学改变所致的血流速异常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使部分血管形态发生逆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推拿 颈性眩晕 椎动脉形态 流速
下载PDF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内毒素休克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振杰 刘丽霞 +1 位作者 孙莉霄 李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对内毒素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观察其对内毒素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 2 880 )诱导绵羊内毒素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NHF)和治疗组( HF)两组,观察CVVH(零平...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对内毒素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观察其对内毒素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 2 880 )诱导绵羊内毒素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NHF)和治疗组( HF)两组,观察CVVH(零平衡,40 ml·kg-1·h-1超滤,血流速80 ml/ min)对内毒素休克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内毒素注入后两组实验动物平均动脉压( MAP)明显下降;平均肺动脉压( MPAP)、心脏指数( CI)显著升高( P<0 .0 1或P<0 .0 5)。实施CVVH后,HF组MAP、每搏量( SV)明显上升,显著高于NHF组( P<0 .0 1或P<0 .0 5) ;HF组CI无明显变化,NHF组进行性下降并显著低于HF组( P<0 .0 5) ;两组MPAP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血浆乳酸浓度NHF组明显高于HF组。5h后HF组全部存活,NHF组死亡2只。结论 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可成功制备羊内毒素休克模型;CVVH具有改善内毒素休克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作用,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静脉液滤过 流动力学 内毒素休克模型 大肠杆菌内毒素 平均肺动脉压 CVVH 平均动脉压 作用机制 实验动物 心脏指数 乳酸浓度 静脉注射 HF 治疗组 对照组 流速 MAP 每搏量 进行性 显著性 预后 下降
下载PDF
“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范炳华 李伟 +5 位作者 林咸明 谢远军 吴国英 王鹏 徐泉珍 谷海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211-2213,共3页
目的:为探讨"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拟证实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上虚"(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0.73岁;病程2周~10... 目的:为探讨"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拟证实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上虚"(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0.73岁;病程2周~10年以上。先作TCD检测证实属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再作3D-CTA检查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变化,分析"上虚则眩"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结果:60例120支椎-基底动脉中,经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86支,占71.7%;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82支,占68.3%;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速改变60支,占50.0%。3D—CTA检查有V1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71支,占59.2%;V2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37支,占30.8%;V3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28支,占23.3%;V4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102支,占85.0%。结论: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血流速改变→椎动脉系供血不足→小脑缺血是引起眩晕的病理"轴"。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是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理机制,与中医"上虚则眩"理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虚则眩” 椎-基底动脉 管形态病理学 流速
下载PDF
太冲穴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文琴 张永臣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2期1427-1428,共2页
太冲穴具有疏肝理血、益肝明目、舒筋通络之功效,文章综述了太冲穴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对血糖的影响、对胃和肝的保护、对血流速和血脂的影响、镇痛作用、对眼的调节以及太冲穴... 太冲穴具有疏肝理血、益肝明目、舒筋通络之功效,文章综述了太冲穴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对血糖的影响、对胃和肝的保护、对血流速和血脂的影响、镇痛作用、对眼的调节以及太冲穴的影像医学技术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穴 免疫功能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浆内皮素 流速 镇痛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上机血流速对ICU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王峰 李之诉 +1 位作者 张帆 闵小彦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9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上机时治疗处方中不同的血流速对ICU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床边CRRT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科时间编号,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上机时均采用双连接,将...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上机时治疗处方中不同的血流速对ICU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床边CRRT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科时间编号,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上机时均采用双连接,将滤器管路同时与血透留置导管的动脉端及静脉端连接,不排除管路内预充液体,观察组采用CRRT上机血流速为150 mL/min,对照组则采用常规CRRT上机血流速为80 mL/min,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行CRRT治疗上机之前、上机后5 min、上机后10 min记录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两种CRRT上机血流速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影响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RT上机5、10 min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相对于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上机血流速对患者血压、心率均无影响。而提高上机血流速能够减缓血液滤过器凝血,延长CRRT患者的血液滤过器使用时间,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流速 双连接 重症护理
下载PDF
甲状腺上动脉流速与甲状腺素及腺体增生关系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立 曹红梅 +1 位作者 王长梅 强金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各种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甲状腺上动脉血流改变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8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13例桥本氏病),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12例单独性甲状腺肿大但功能正常,20例正常人FT3,FT4,TSH和甲状... 目的探讨各种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甲状腺上动脉血流改变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8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13例桥本氏病),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12例单独性甲状腺肿大但功能正常,20例正常人FT3,FT4,TSH和甲状腺大小与甲状腺上动脉血流Vmax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和桥本氏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Vmax均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增高;伴肿大者增高更为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组中甲状腺上动脉血流Vmax与甲状腺素FT3、FT4呈正相关。桥本氏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Vmax与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单纯性甲状腺肿但功能正常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Vmax与激素、甲状腺体积不相关。各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RI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血流Vmax增加主要与甲状腺素相关,桥本氏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Vmax增加主要与增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流速 甲状腺体积 甲状腺上动脉 甲状腺素
下载PDF
CT全瘤灌注扫描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琦 万书友 郭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48-2050,2081,共4页
目的探究CT全瘤灌注参数在鉴别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5年1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后确认恶性病变52例,良性病变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全瘤灌注扫描,图像... 目的探究CT全瘤灌注参数在鉴别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5年12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后确认恶性病变52例,良性病变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全瘤灌注扫描,图像上传至ADM4. 2工作站并利用Perfusiorr 2体部灌注软件包进行灌注成像分析,得出病变血流速(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使用单克隆CD34染色方法处理部分病例组织病理学标本,选择标本中微血管丰富区域进行血管计数,观察血管形态,得到微血管密度。结果良性病变的BF、BV、MTT、PS分别为(60. 70±39. 31) ml/100min·ml、(4. 25±3. 07) ml/100ml、(6. 04±5. 48) s、(3. 92±2. 71) ml/100min·ml,恶性病变的BF、BV、MTT、PS分别为(70. 06±34. 31) ml/100min·ml、(8. 39±4. 51) ml/100ml、(8. 71±2. 35) s、(15. 27±7. 71) ml/100min·ml;肺部占位性病变中BF最大约登指数为(32. 41)%,最佳诊断界值>(49. 12) ml/100ml,敏感度(80. 00)%,特异度(52. 40)%,BV最大约登指数为(51. 00)%,最佳诊断界值(6. 68) ml/100ml,敏感度(70. 00)%,特异度(81. 00)%,MTT最大约登指数为(49. 91)%,最佳诊断界值(3. 82) ml/100ml,敏感度(97. 50)%,特异度(52. 40)%,PS最大约登指数为(83. 00)%,最佳诊断界值(7. 25)ml/100ml,敏感度(92. 50)%,特异度(90. 50)%;良性病变微血管密度计数为(10. 22±7. 06)个/高倍视野,恶性病变微血管密度计数为(51. 37±10. 32)个/高倍视野。结论 CT全瘤灌注参数对于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其中PS和BV敏感性特异性最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流速
下载PDF
内热针对家兔膝关节周围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筋膜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温莎 高谦 +3 位作者 范娇 马奇 王景凯 别凡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73-77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热针对慢性骨骼肌损伤后家兔膝关节周围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影响,为内热针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难治性膝关节疼痛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20只家兔左腿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治疗组10只,模型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内热针对慢性骨骼肌损伤后家兔膝关节周围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影响,为内热针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难治性膝关节疼痛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20只家兔左腿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治疗组10只,模型组和正常组共10只,左腿为模型组,右腿为正常组。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血液流动过程,并录制模型组、正常组及内热针治疗(时间20 min)前后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14 d后,家兔股二头肌取材组织块进行HE染色。结果正常组处理前、后血流速未见明显改变(P>0.05),模型组处理前、后血流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明显较治疗前增快(P<0.05);治疗组组织HE染色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结论内热针治疗可加快慢性软组织损伤后膝关节周围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 软组织损伤 膝关节 流速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玉娟 刘学源 +1 位作者 杜新鲁 边伟红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颅内脑血流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素F1a...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颅内脑血流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Ia,6-K-PGF1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TENS加氟桂利嗪组(A组,n=24)和单用氟桂利嗪组(B组,n=26)及健康对照组(C组)。分别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率、颅内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血浆中CGRP、TXB2、6-K-PGF1a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疗效(91.67%)优于B组(61.54%),P<0.05;与治疗前比,血流速均明显减慢(A组P<0.001,B组P<0.01),血浆CGRP、TXB2水平得以降低(P<0.001),而6-K-PGF1a水平得以升高(A组P<0.001,B组P<0.05);与B组比,A组血流速减慢更明显(P<0.05),血浆中CGRP(P<0.001)、TXB2(P<0.05)水平降低更加明显,而6-K-PGF1a的水平则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TENS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治疗,安全无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浆CGRP、TXB2水平和升高6-K-PGF1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偏头痛 氟桂利嗪 流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栓素B2 6-酮-前列素F1a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CRRT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丽丽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415-416,共2页
CRRT是以缓慢的血流速和(或)透析液流速,通过弥散和(或)对流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统称。CRRT疗法可连续.缓慢。平稳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质,保证血流动力血的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可持续供给充分的营养支... CRRT是以缓慢的血流速和(或)透析液流速,通过弥散和(或)对流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统称。CRRT疗法可连续.缓慢。平稳地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质,保证血流动力血的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可持续供给充分的营养支持。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T 重症监护室 液净化技术 溶质清除率 护理 流速 治疗方法 流动力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雅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420-1421,共2页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病因为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椎-基底动脉的狭窄以及血压变化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的微循环血液瘀滞等。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病因为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椎-基底动脉的狭窄以及血压变化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的微循环血液瘀滞等。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能够得出颈动脉内以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态、血流速度变化,能够粗略地估计脑供血不足的产生原因。而颅内血管狭窄、血管过度扩张以及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导致血液流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不足 银杏酮酯 基底动脉 经颅彩色多普勒 液流变学异常 流状态 液瘀滞 滴丸 流速
下载PDF
健康足月新生儿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雄伟 牛俊英 张红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健康足月新生儿50名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及搏动指数。结果生后24h内检测血流速度最低,以后随生后天数的增加呈直线上升,1个月时血流速较出生...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健康足月新生儿50名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及搏动指数。结果生后24h内检测血流速度最低,以后随生后天数的增加呈直线上升,1个月时血流速较出生时增加1倍(t=3.98P<0.01)。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与生后天数相关性最好(r=0.88)。搏动指数在新生儿期呈渐增趋势。结论TCD可了解新生儿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新生儿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流速 搏动指数 流动力学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脐动脉血流速的监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诸正瑞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5期234-235,共2页
超声多普勒开创了无损伤性胎儿监测的新途径.1977年 Fitz Gcrald 首先报道超声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记录方法,以观察胎盘阻力及胎儿心肌收缩力.近年来进展较快,已应用于临床.脐带漂浮于透声良好的羊水中,易探测脐血流(吹风样高频音).脐带... 超声多普勒开创了无损伤性胎儿监测的新途径.1977年 Fitz Gcrald 首先报道超声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记录方法,以观察胎盘阻力及胎儿心肌收缩力.近年来进展较快,已应用于临床.脐带漂浮于透声良好的羊水中,易探测脐血流(吹风样高频音).脐带内有血流相反的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用方向性多普勒经高通滤波(100~300Hz)排除血管壁搏动声后能得较纯的动脉血流速波(正向波).实验证明,连续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后者需配合 B 超)对脐血流速波显示结果相同.方向性连续多普勒血流仪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及能在床边测试等优点,对产科临床有实用价值.仪器与操作:超声多普勒血流仪作为监听血流音之仪器目前较多见,但为测定血流速则必须是具有方向性(双向)功能的连续多普勒血流仪,并能配记录仪.本院自1983年开始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流速 监测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血流速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不良反应的影响及相应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植亮媚 赖丽梅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9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速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按照病情预计接受血浆置换治疗3次以上的ACLF患者146例,每例患者第1次血浆置换血流速为A...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速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按照病情预计接受血浆置换治疗3次以上的ACLF患者146例,每例患者第1次血浆置换血流速为A组80 mL/min,第2次为B组110 mL/min,第3次为C组140 mL/min,置换间隔时间为3~4 d。分析收集3次血浆置换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及置换治疗所需时间。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不同血流速的A、B、C 3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8.49%、15.75%、17.81%,低血压发生率为13.01%、15.07%、11.64%,低钙血症发生率为8.90%、9.59%、6.8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凝血的发生率为2.74%,明显低于A组的17.12%及B组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破膜发生率为1.37%,明显低于A组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浆置换时间为(2.26±0.52)h,较A、B组的(3.27±0.61)h少、(2.71±0.49)h,B组置换时间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持续改善ACLF患者肝功能,血浆置换过程中过敏反应、低血压、低血钙症的发生率与血流速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凝血、破膜的发生受血流速的影响,根据患者病情个性化提升置换血流速,可减少凝血、破膜并发症并缩短血浆置换过程时长,置换过程中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置换 流速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抬高上肢对桡动脉血压影响的流体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志毅 郭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1期3246-3249,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桡动脉压力、流速、直径等指标,分析抬高上肢导致桡动脉有创血压改变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至12月期间入住清华长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胆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26例。分别在抬高上肢前... 目的通过观测桡动脉压力、流速、直径等指标,分析抬高上肢导致桡动脉有创血压改变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至12月期间入住清华长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胆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26例。分别在抬高上肢前和抬高上肢时,记录有创血压数值,并以多普勒超声测量桡动脉置管处的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分别为(107±16)mmHg比(120±17)mmHg和(75±6)mmHg比(7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12.6,均P<0.05),但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0)mmHg比(87±11)mmHg,t=1.1,P>0.05]。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和阻力指数均显著增加,而桡动脉横径与纵径则显著减小,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4、-14.6、-22.5、31.4、25.3,均P<0.01)。结论动压代偿和血管阻力代偿可能是抬高上肢时桡动脉压力改变的主要机制,抬高上肢可以作为血管阻力反应性试验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测定 有创 桡动脉 流速 抬高上肢
原文传递
透析不充分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真斌 甘良英 +10 位作者 李忠心 申玉兰 赵晓林 马迎春 余永武 齐桂静 李卫华 徐明成 张东亮 左力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7期507-511,540,共6页
目的探讨透析不充分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中提高透析充分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收集2018年1月~3月期间12家血液透析中心单室尿素模型Kt/V(single pool Kt/V,spKt/V)<1.2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治... 目的探讨透析不充分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中提高透析充分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收集2018年1月~3月期间12家血液透析中心单室尿素模型Kt/V(single pool Kt/V,spKt/V)<1.2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治疗处方数据、实际治疗数据及残余肾功能测定数据等。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透析后体质量与血流速(blood flow rate,BFR)及体质量标化B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24例患者,平均年龄(58.2±13.3)岁,男女比为5.2:1,处方spKt/V为(1.39±0.29),实测spKt/V为(1.06±0.11)。其中有117例(52.2%)患者处方spKt/V<1.4,其透析器尿素清除率(t=-8.619,P<0.001)、BFR(t=-3.846,P<0.001)和体质量标化的BFR(t=-12.577,P<0.001)均显著低于spKt/V≥1.4组;224例患者中,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体质量标化的BFR逐渐降低(ρ=-0.666,P<0.001)。有42例(18.8%)患者单次透析时间不足240min。有35例(15.6%)患者发生透析器凝血。有87例患者(38.84%)存在残余肾功能,但仅有14例进行了残余肾功能检测,其中有5例患者在合并计算残余肾功能后的Kt/V达标。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不充分与处方Kt/V低、体质量标化的血流速低、透析时间不足、透析器凝血、透析充分性计算方法不合理、透析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 流速 残余肾功能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钧 李克 刘永晟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正常人体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分为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eid artery,ICA )和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两支,分别供应颅内段与颅外段区域.如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会影响到正常的脑部血供,存... 正常人体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分为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eid artery,ICA )和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两支,分别供应颅内段与颅外段区域.如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会影响到正常的脑部血供,存在脑缺血的风险,严重时有脑卒中甚至死亡可能.动脉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尤其是颈动脉分叉处,而90%的颈动脉狭窄都是动脉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窦是颈动脉上最特别的一个结构,有学者发现颈动脉窦的外侧壁面是粥样斑块的高发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流动力学 CAROTID 颈动脉窦 剪切应力 脑缺 管内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流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