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和血栓类型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淑娟 杨亚攀 +3 位作者 楚英杰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根据心电图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型,探究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和冠脉内血栓类型。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32例患者。... 目的根据心电图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型,探究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和冠脉内血栓类型。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32例患者。根据心电图ST段改变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n=161)、ST段无偏移组(n=28)和ST段压低组(n=43)。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OCT的指导下对冠脉内血栓进行分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特点和冠脉内血栓类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T段抬高组和压低组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多见,而无偏移组以左回旋支多见(P<0.01)。ST段抬高组和压低组的梗死部位多位于近中段;而无偏移组多位于中远段(P=0.008)。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的闭塞病变比例均高于ST段压低组(68.3%vs.30.2%,P<0.05;67.9%vs.30.2%,P<0.05);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的单支血管比例均高于ST段压低组(36.0%vs 4.7%,P<0.05;39.3%vs.4.7%,P<0.05)。ST段无偏移组和压低组梗死相关动脉侧枝循环形成比例均高于ST段抬高组(35.7%vs.16.1%,P<0.05;58.1%vs.16.1%,P<0.05)。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冠脉内红色血栓比例均高于无偏移组(76.4%vs.34.9%,P<0.05;64.3%vs.34.9%,P<0.05)。结论与ST段压低组相比,ST段无偏移组和ST段抬高组心肌梗死患者单支血管、闭塞病变所占比例较高,且冠脉内形成的多为红色血栓。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ST段无偏移者有别于ST段压低者,建议将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进一步分为ST段抬高型、ST段无偏移型和ST段压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ST段无偏移 ST段压低 冠脉造影 血栓类型 红色血栓 白色血栓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慧慧 楚英杰 +3 位作者 董淑娟 李静超 余海佳 杨亚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STEMI患者不同血栓类型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根据OCT检查的血栓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是红色血栓组和白色血栓组... 目的探讨影响STEMI患者不同血栓类型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根据OCT检查的血栓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是红色血栓组和白色血栓组,并收集STEMI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和OCT结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血栓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入组的92例STEMI患者,血栓检出率100%。根据OCT血栓诊断标准,检出红色血栓73(79.3%)例,白色血栓19(20.7%)例。两组患者在梗死相关血管、梗死部位的分布均无差异,白色血栓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红色血栓组;两组患者在斑块破裂、薄纤维帽脂质斑块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红色血栓组的发生率较高。斑块破裂(OR=2.894,95%CI 2.704~2.956)、薄纤维帽粥样脂质斑块(OR=8.033,95%CI 7.985~8.283)、单支血管病变(OR=1.746,95%CI 1.659~1.785)是红色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单支血管病变、斑块破裂、薄纤维帽脂质斑块与红色血栓的形成相关;多支血管病变、稳定斑块与白色血栓的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类型
下载PDF
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生辉 谌云帆 +3 位作者 崔路乾 李静超 董淑娟 楚英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536-542,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特征,并构建出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5月—2022年2月接受急诊冠脉造影并在急诊冠状动脉治疗期...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特征,并构建出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5月—2022年2月接受急诊冠脉造影并在急诊冠状动脉治疗期间接受OCT检查的62例NSTEMI病人,根据OCT下血栓的特点,将入选的62例NSTEMI病人分为白色血栓组和红色/混合血栓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栓特征和临床特征。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筛选出预测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TEMI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以独立预测因素为基础构建出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效能。结果:白色血栓组37例(59.7%),红色/混合血栓组25例(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时间、三支病变、闭塞病变、梗死相关血管侧支循环是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以此构建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941,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以冠状动脉三支病变、非闭塞病变、梗死相关血管侧支循环、缺血时间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便捷、有效预测NSTEMI病人冠状动脉内血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类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闭塞状态与血栓类型的关系
4
作者 何晴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崔路乾 楚英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03-210,共8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闭塞状态与血栓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术中使用OCT检查的NSTEMI患者170例...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闭塞状态与血栓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术中使用OCT检查的NSTEMI患者170例,其中IRA完全闭塞组83例,IRA非完全闭塞组87例,结合患者基线特征、造影结果及OC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IRA非完全闭塞组相比,IRA完全闭塞组的患者更年轻(P=0.013),男性比例更高(P=0.026),而患高血压病(P=0.010)和糖尿病(P=0.033)的比例较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表明,IRA完全闭塞组IRA多见于左回旋支,而IRA非完全闭塞组多见于左前降支(P=0.012);IRA完全闭塞组侧支循环分级Ⅱ~Ⅲ级的比例高于IRA非完全闭塞组(P=0.022)。OCT结果显示,IRA完全闭塞组多数情况下由斑块破裂事件引起(P=0.014),主要以红色/混合血栓为主(P<0.001);而IRA非完全闭塞组则更常见于斑块侵蚀事件(P=0.014),以白色血栓为主(P<0.001)。结论NSTEMI患者IRA完全闭塞常发于左回旋支,且患者更年轻,血栓类型以红色/混合血栓为主,而IRA非完全闭塞病变以白色血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梗死相关血管 血栓类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类型与ST段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亚攀 楚英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11-3313,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血栓抽吸,分析2组抽吸血栓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ST...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血栓抽吸,分析2组抽吸血栓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STEMI组抽吸血栓48例,其中红色/混合血栓39例(81.3%),白色血栓9例(18.7%);NSTEMI组抽吸血栓12例,其中白色血栓8例(66.7%),红色/混合血栓4例(33.3%)。结论:红色/混合血栓和白色血栓均可见于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示包括血栓形成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类型 相关关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和类型肺栓塞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艳 侯冬梅 +4 位作者 张霞 袁晓宇 王萌 陈瑜 倪松石 《交通医学》 2017年第4期355-356,35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肺栓塞抗凝治疗后主干及分支不同类型血栓的溶解情况。方法:对急性发病的肺栓塞患者132例进行抗凝治疗1月,复查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比较位于主干及分支的4种不同类型的血栓溶解情况。结果:主干血... 目的:探讨应用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肺栓塞抗凝治疗后主干及分支不同类型血栓的溶解情况。方法:对急性发病的肺栓塞患者132例进行抗凝治疗1月,复查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比较位于主干及分支的4种不同类型的血栓溶解情况。结果:主干血栓、分支血栓完全溶解率分别为61.6%、66.9%,大部分溶解率分别为21.2%、18.7%,部分溶解率分别为12.3%、11.5%,未溶解率分别为4.8%、2.9%.中心型血栓、锐角附壁型血栓、钝角附壁血栓、完全闭塞型血栓完全溶解率分别为66.2%、74.4%、36.4%、52.9%,大部分溶解率分别为20.7%、18.6%、27.3%、7.4%,部分溶解率分别为11.7%、3.8%、25%、22.1%,未溶解率分别为1.4%、3.2%、11.4%、17.6%。主干与分支之间溶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7,P=0.316),4种不同类型血栓的溶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66,P=0.000),且中心型、锐角附壁型的溶解率明显高于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闭塞型。结论:CTPA显示的血栓类型对抗凝治疗效果有预示意义,临床可以据此进行早期、有效的病情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血管成像 血栓类型 血栓溶解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文砚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医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AMI患者,并依据ST段有无偏离基线划分为A组(ST段抬高型)、B组(ST段无偏移型)、C组(ST段压低型),三组分别有3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医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AMI患者,并依据ST段有无偏离基线划分为A组(ST段抬高型)、B组(ST段无偏移型)、C组(ST段压低型),三组分别有32例患者,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电图图形特征及演变规律,分析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ST段抬高型AMI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为25.0%,ST段压低型AMI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为50.0%,ST段无偏移型AMI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为37.5%,三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可知,非ST段抬高型患者并未出现ST段偏移的情况,这类患者闭塞血管局部心电图影像学特征与与ST段抬高型者一致,但与ST段压低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的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脉造影病变存在密切的联系,依据ST段是否抬高对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实施分类,能为制定AMI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血栓类型 ST段改变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缺血时间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饶萌萌 赵蓓 +9 位作者 刘佩林 冯雪瑶 时全星 张中 宋洪勇 刘莉 赵京涛 魏腾飞 周莉 王守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病理类型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2016年4月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STEMI患者82例,按照缺血时间分为≤4h组(n=36)、4~7h组(n=30)、>7h组(n=16)...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病理类型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2016年4月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STEMI患者82例,按照缺血时间分为≤4h组(n=36)、4~7h组(n=30)、>7h组(n=16),比较3组间血栓类型(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百分率的差异。结果≤4h组白血栓、红血栓、混合血栓的百分率分别为:61.1%(22/36)、8.3%(3/36)、30.6%(11/36),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7h组分别为23.3%(7/30)、10.0%(3/30)、66.7%(20/30),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h组分别为43.8%(7/16)、12.5%(2/16)、43.8%(7/16),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3)。白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61.1%(22/36)、19.4%(7/36)、19.4%(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混合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28.9%(11/38)、52.6%(20/38)、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红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37.5%(3/8)、37.5%(3/8)、25.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结论不同缺血时间的STEMI患者其血栓主要构成类型不同,同种血栓在不同缺血时间的分布不同,缺血时间可能成为冠状动脉血栓类型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缺血时间 血栓形成 抽吸 血栓病理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