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5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162
1
作者 黄红健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5期399-401,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栓塞 护理
下载PDF
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抗栓治疗共识 被引量:82
2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脑血管学组 +16 位作者 急性血栓性疾病急诊专家共识组 马青变 郑亚安 朱继红 陈玉国 董淑杰 高伟波 葛洪霞 韩金涛 李蕾 栾景源 乔蕊 孙阿萍 王黛黛 王军红 王永清 叶圣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1-531,共31页
急性血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急症,属于急性非创伤性血管急症的范畴;按照累及的血管系统分类可分为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静脉系统血栓栓塞,按照解剖器官分类可以分为头颈部血栓栓塞、胸部血栓栓塞、腹部血栓栓塞、肢体血栓栓塞等。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抗栓治疗 急性 血栓栓塞 中国 血管急症 系统分类 非创伤性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16例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78
3
作者 国家"十五"攻关"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课题组 杨媛华 +2 位作者 翟振国 武燕兵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2161-2165,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总结治疗后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将明确诊断为PTE的516例患者分为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组(246例)和非大面积(不含次大面积)PTE组(270例)。大面积、次大面积... 目的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总结治疗后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描述性研究方法,将明确诊断为PTE的516例患者分为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组(246例)和非大面积(不含次大面积)PTE组(270例)。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组随机使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非大面积PTE组随机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的不同时间段内观察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咳嗽、咯血、晕厥等症状,及肺部和心脏体征,计算不同时间段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结果急性PTE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88.6%),其次为胸痛(59.9%)和咳嗽(56.2%),仅有26.0%的患者出现咯血。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组呼吸困难、心悸、晕厥、惊恐、濒死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大面积PTE组(P<0.01),而非大面积PTE组胸膜炎性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组(P<0.01)。大面积、次大面积PTE患者呼吸困难以中重度为主,非大面积PTE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较轻。急性PTE常见的体征为呼吸频率增快(51.7%)。大面积、次大面积PTE组中有22.8%出现晕厥,21.5%出现体循环低血压或休克,发绀(45.9%)和P2亢进(63.0%)较为常见。溶栓和抗凝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结论呼吸困难是急性PTE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程度随FIE面积的增大而加重。呼吸频率增快是PTE最常见的体征。溶栓和抗凝治疗均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血栓栓塞 症状 体征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治疗的问题与前景 被引量:62
4
作者 胡大一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心律失常 预防 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56
5
作者 朱丽群 庄若 +4 位作者 曹松梅 周筱琴 张炜 周英凤 李全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9-1185,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相关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相关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指南网、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中国临床指南文库,以及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3月涉及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所有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5篇、系统评价3篇。总结个体因素、医源性因素、导管相关因素3大类别,共18项最佳证据。结论 PICC置管前进行个体化的血栓风险评估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按照循证证据建立PICC相关性血栓的评估制度、程序和实践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 被引量:53
6
作者 周海霞 唐永江 +8 位作者 王岚 肖军 王博 杨婧 罗达 李娟 陈晓雷 冯玉麟 易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218例VTE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时期同科室... 目的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218例VTE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无VTE的39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和VTE危险分级。比较两组得分情况并探讨分级与VTE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结果:vTE组平均评分为(4.9±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2.0)分(P=0.000);中危患者与低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6,95%CI为0.62—2.56);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00倍(95%CI为1.10—3.61),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低危患者的5.76倍(95%CI为3.24—1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评级为极高危的患者后发现,得分5~6分的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低危患者的4.15倍(95%CI为2.28~7.56),得分7—8分的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低危患者的11.13倍(95%CI为4.88—25.36),而I〉9分的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为低危患者的21.00倍(95%CI为6.34—69.52)。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地基于个体危险因素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量化的VTE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危险性评估 住院病人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2021年版) 被引量:51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胡豫 +1 位作者 赵永强 唐亮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81-888,共8页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因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1]。易栓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因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1]。易栓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某些类型的易栓症可表现为年轻早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等动脉血栓事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 易栓症 缺血性卒中 血栓栓塞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脉血栓 栓塞
原文传递
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9
8
作者 靳毅 邢辉 王晓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探讨 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 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阳性率分别为59.3%、100.0%、6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溶栓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浆 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血浆 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用量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治疗结果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经腘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阻塞 被引量:47
9
作者 顾建平 何旭 +3 位作者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陈国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阻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髂股静脉阻塞经腘静脉穿刺行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42例,经导管血栓抽吸术25例,机械性血栓清除术49例,球囊扩张腔内成形术41例,支架置入术35例,52...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阻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髂股静脉阻塞经腘静脉穿刺行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42例,经导管血栓抽吸术25例,机械性血栓清除术49例,球囊扩张腔内成形术41例,支架置入术35例,52例预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平均每人接受5.2项介入治疗。根据造影复查和体征将疗效分为优、良、中、差。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1个月,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门诊随访6个月时作造影复查。结果腘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为96.7%(58/60)。2例腘静脉穿刺失败均为盲穿者。出院时介入治疗疗效:优19例;良30例;中8例;差1例。42例取得6个月随访资料,其中优18例;良20例;中1例;差3例。结论经腘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阻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放射学 介入性 髂股静脉 胭静脉 综合性介入治疗 腘静脉穿刺 静脉阻塞 髂股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 介入治疗疗效
原文传递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9) 被引量:46
10
作者 黄从新 +2 位作者 张澍 黄德嘉 华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72-392,共21页
左心耳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部位。左心耳干预已成为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不断问世,进一步奠定了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 左心耳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部位。左心耳干预已成为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不断问世,进一步奠定了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理论基础,提升了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性认识和临床实践质量。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2014年发表的《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有关章节,撰写了《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9)》,以便进一步规范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左心耳
原文传递
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东信 +15 位作者 赵丽云 霍勇 龚艳君 蒋捷 刘冠伊 李怀瑾 孙葳 王梓凝 向倩 杨敏 虞巍 于峥嵘 张鸿 赵虎 张思宇 庄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9期3058-3074,共17页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对血栓性疾病管理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纤溶药物[1]。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抗凝药物和...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对血栓性疾病管理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纤溶药物[1]。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如继续服用可增加手术出血风险,而停用则可致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增加。鉴于出血和血栓栓塞对患者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不良影响,如何平衡两种风险至关重要,有时需多学科协作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患者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患者 抗血小板药物 血栓栓塞 抗凝药物 手术出血 围手术期管理 血栓药物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3
12
作者 佘飞 刘书旺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之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栓塞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左心耳封堵
下载PDF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鹤萍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6-968,共3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心瓣膜 病性 临床试验 脑卒中 发病率 心律失常 抗栓治疗 非瓣膜病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6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薛玉梅 刘震 吴书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对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8~ 2 0 0 1年共 16 5 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各占 13 94 %、6 4...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对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8~ 2 0 0 1年共 16 5 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各占 13 94 %、6 4 2 %、79 6 4 % ,风湿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 6 7 88% ) ,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 ( 13 88%、7 5 2 % )。持久性房颤患者中 6 8 4 2 %心功能Ⅲ~Ⅳ级 ,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 5 1 94± 12 4 6 )mm∶( 34 96± 7 6 4 )mm ,P <0 0 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 [( 6 9 4 0± 12 98) %∶( 74 93±12 0 8) % ,P <0 0 0 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 2 5 4 5 % ,其中风湿性房颤为非风湿性房颤的 5 2 1倍 ;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华法令应用率为 2 4 5 3% ,而 32 83%的患者出院时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结论 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房颤流行病学资料 ;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 AF 并发症 手术 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中期动脉栓塞 被引量:39
15
作者 叶建荣 符伟国 蒋俊豪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我们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加动脉内直接灌注溶栓药物治疗中期动脉栓塞9例,均取得成功,所有肢体均获挽救且症状消失。本组9例治疗距发病时间15小时至40天不等。作者认为取栓的适应证不仅取决于发病时间,更重要的是肢体有... 我们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加动脉内直接灌注溶栓药物治疗中期动脉栓塞9例,均取得成功,所有肢体均获挽救且症状消失。本组9例治疗距发病时间15小时至40天不等。作者认为取栓的适应证不仅取决于发病时间,更重要的是肢体有否发黑坏疽。采用取栓加溶栓联合疗法,不但能取除主要动脉内的栓子,还可通过动脉内直接灌注溶栓药物而溶解细小动脉内的继发血栓故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血管外科手术 动脉闭塞
原文传递
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杨贵丽 郑海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64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收治的68例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PICC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64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收治的68例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PICC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1)穿刺静脉与血栓发生的关系。选择头静脉:观察组7例(10.3%),对照组28例(43.8%);选择贵要静脉:观察组61例(89.3%),对照组36例(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静脉置管发生血栓例数:观察组1例(14.2%),对照组5例(17.9%);贵要静脉置管发生血栓例数:观察组1例(14.2%),对照组6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置管时间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置管2周:观察组1例(1.5%),对照组8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观察组3例(4.4%),对照组10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观察组3例(4.4%),对照组12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导管尖端位置与血栓发生的关系。一次置管到位:观察组65例(95.5%),对照组53例(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调整后到位:观察组67例(98.5%),对照组61例(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调整后血栓发生例数:观察组1例(1.5%),对照组8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可降低PICC导致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风险与分娩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萍 陈丽娟 +3 位作者 蒋敏 马新 周海英 陈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妇女,与择期再次剖宫产相比,成功的经阴道分娩可以减少母亲的住院天数,减少围产期失血和输血、感染、血栓栓塞,以及避免因重复剖宫产而导致的脏器粘连、剖宫产儿综合征等不利后果。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妇女,与择期再次剖宫产相比,成功的经阴道分娩可以减少母亲的住院天数,减少围产期失血和输血、感染、血栓栓塞,以及避免因重复剖宫产而导致的脏器粘连、剖宫产儿综合征等不利后果。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并非毫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经阴道分娩 风险 再次剖宫产 重复剖宫产 住院天数 血栓栓塞 剖宫产儿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秀锦 李小鹰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老年房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查2002年1月~200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住院且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病历资料,共入选老年男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9例,年龄6... 目的调查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老年房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查2002年1月~200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住院且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病历资料,共入选老年男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9例,年龄65~98岁,根据病历记载的危险因素确定是否具备抗凝治疗指征,并结合并存疾病与当前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结果99例房颤患者中75例(75.8%)有抗凝治疗指征,该比值随增龄而增加,表明血栓栓塞的危险随增龄而增加,但实际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仅12例(16.0%),且随增龄而降低。抗凝治疗强度基本达到指南要求,华法林平均剂量为2.25±0.57mg/d,末次监测INR值平均为2.11±0.43。本组中72例(72.7%)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用药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二者联用。年龄≥75岁是血栓栓塞危险增加而抗凝治疗不足的分水岭。结论年龄是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而与房颤类型以及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等疾病无关。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加具体的针对老年房颤患者的危险分层策略,摸索合适的治疗窗,以便于指导抗凝治疗,减少出血风险,从根本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抗凝治疗
下载PDF
重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 被引量:34
19
作者 戚晓昆 朱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栓塞 血栓栓塞 抗血小板药物 脑梗死
原文传递
围术期血栓性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春艳 唐显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并发症 围术期 血栓 流行病学研究 手术种类 术后恢复 严重 血栓栓塞 后遗症 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