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3
1
作者 杨新春 张大鹏 +9 位作者 王乐丰 徐立 葛永贵 王红石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连勇 薛永利 马利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 PCI 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 PCI 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 PCI 时国产替罗非班的不同应用途径(静脉内/冠状动脉内)对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 PCI 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静脉组,n=30)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冠状动脉组,n=30),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4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29~75(58.80±12.57)岁,冠状动脉组在术后心外膜 TIMI 分级、TIMI 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Perfusion,TMP)、心电图 ST 段回落、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末梢栓塞、以及治疗后5~7天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组,虽然心脏肌钙蛋白 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两组无差异,但是冠状动脉组 CK-MB 达峰值的时间显著缩短,两组院内 MACE 事件发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日亦相同,但是30~90(平均57±21)天随访期间冠状动脉组总的 MACE 事件发生显著少于静脉组(7.1%与30.8%,P=0.02)。应用 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以及心肌梗死部位、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后,计算冠状动脉组在平均57天随访期间发生总的 MACE 事件的相对危险度为0.14(P=0.03)。冠状动脉组发生轻度出血与严重出血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 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与静脉内应用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并能提高临床预后,这对于在急诊室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来说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糖蛋白
原文传递
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徐立 杨新春 +6 位作者 王乐丰 葛永贵 王红石 李惟铭 倪祝华 刘宇 崔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83-986,共4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否安全,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160例拟诊急性ST...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否安全,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160例拟诊急性STEMI的患者接受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最终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8.8±25.2岁(36~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共8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开始应用为常规使用组,第二组78例,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在急诊室即开始应用者为早期使用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使用组提前39.8min应用替罗非班。早期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39.7%和23.8%,P=0.040),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23.1%和10.0%,P=0.032)。两组术后TIMI3级获得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提前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虽然术后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前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需要设计更大的样本量,更早的应用时机和合适的较大剂量提前应用替罗非班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糖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被引量:38
3
作者 卢晓喆 黄延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0-1232,共3页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的年龄标化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脑卒中相关死亡和脑卒中的全球总负担的绝对数量巨大,而且仍在增加.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在目前...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的年龄标化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脑卒中相关死亡和脑卒中的全球总负担的绝对数量巨大,而且仍在增加.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在目前全球各国制定的指南中,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标准剂量0.9mg/kg的治疗被推荐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标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糖蛋白
下载PDF
改良血栓弹力图法和流式细胞测定技术对血小板活性抑制程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任艺虹 盖鲁粤 +5 位作者 杨庭树 王洪叶 王禹 邢攸红 林琳 刘春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6-367,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共同通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完成。目前缺乏准确灵敏判定血小板抑制程度的临床检测手段,为此我们比较了改良血栓弹力图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共同通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完成。目前缺乏准确灵敏判定血小板抑制程度的临床检测手段,为此我们比较了改良血栓弹力图法(TEG)和传统流式细胞术判断ACS中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 栓弹力图 流式细胞测定 活性抑制 改良 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理生理过程
原文传递
血小板活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血瘀证的关系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可冀 薛梅 殷惠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66-269,共4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研究证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别是CD62P、CD63和PAC-1的活性检测可较为灵敏且特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且...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研究证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别是CD62P、CD63和PAC-1的活性检测可较为灵敏且特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上述糖蛋白的表达也相应增强。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证候之一,研究证实多种疾病的血瘀证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而不同病种之间的血小板活化表达量则无明显差异。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不仅可以对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病程进展判断等起辅助作用,还可作为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冠心病 瘀证 血小板糖蛋白
下载PDF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2
6
作者 严金川 马根山 +3 位作者 冯毅 沈成兴 戴启明 朱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疗程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疗程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2.7%比15.1%;30d5.4%比24.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47±0.58μg/L)及24h平均水平(1.19±0.54μg/L)均明显较对照组(2.42±0.49μg/L和1.82±0.42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8.9%,二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糖蛋白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单闯 吴国荣 +2 位作者 张顺 楼尉 王春晓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8-650,共3页
目的 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激活程度和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骨科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乳酸钠林格溶液(LR)组,每组10例。于静脉麻醉诱导后以25ml... 目的 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小板激活程度和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骨科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组和乳酸钠林格溶液(LR)组,每组10例。于静脉麻醉诱导后以25ml/kg的剂量和30ml·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HES和LR。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诱导前(T_1)、AHH前(T_2)、输注开始后15min(T_3)、30min(T_4)和45min(T_5)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量。结果 HES组T_3、T_4和T_5的CD62P表达水平较T_1有显著性增高(P<0.05或0.01),较T_2有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两组T_2的CD62P表达水平较T_1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各时点的CD63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ES术前、术中行AHH能明显增强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促进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液稀释 全髋关节置换术 血小板糖蛋白 表达 影响
原文传递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叶智勇 郑夏妹 +7 位作者 郑尚荣 蒋辉 王松 杨文杰 谢敏超 吕敏 黄慧峰 叶克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86-689,共4页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两组分别采取硝苯地平治疗及硝苯地平...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两组分别采取硝苯地平治疗及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D-二聚体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口干、恶心、头痛、腹泻)。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GPⅠb、GPⅡb、GPⅢa、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改善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硝苯地平治疗相比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硝苯地平 依那普利 血小板糖蛋白 嘧啶二聚物 老年人
下载PDF
剪切力作用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绵洋 丛玉隆 +2 位作者 邓新立 胡金麟 秦小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探讨剪切力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改制的锥板黏度计对健康人的全血标本分别施加 10 0、15 0、10 0 0、30 0 0s-1的剪切力作用后 ,以血小板膜糖蛋白 (GP)的荧光标记抗体、单色或三色荧光法染色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 探讨剪切力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改制的锥板黏度计对健康人的全血标本分别施加 10 0、15 0、10 0 0、30 0 0s-1的剪切力作用后 ,以血小板膜糖蛋白 (GP)的荧光标记抗体、单色或三色荧光法染色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PAC 1(活化的GPIIb/IIIa)、CD6 2P(P 选择素 )、GPIb/IX和GPIIb/IIIa的水平。结果 PAC 1、CD6 2P在静止的血小板表面表达很低 ,阳性率分别为 1 7%± 1 1% (n =5 )和 0 9%± 0 5 % (n =5 ) ;受到高剪切力作用后表达水平增加 ,以PAC 1增加更为迅速、明显 ,于 30 0 0s-1剪切力作用 0 5min时达峰值 (73 6 %± 7 4 % ) ,之后很快开始下降 ,CD6 2P的表达相对较缓慢 ,但在观察时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 ,30 0 0s-1剪切力作用 7min时 ,阳性率为2 6 4 %± 3 5 %。GPIb/IX、GPIIb/IIIa存在于 96 5 %~ 99 4 %的静止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GPIb/IX水平在低剪切力作用下无明显变化 ,高剪切力作用 1min内有不同程度增加 ,但随后开始下降 ,30 0 0s-1作用 7min时 ,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 72 4± 6 7降低到 4 4 9± 4 9(n =5 )。GPIIb/IIIa水平在高剪切力作用下迅速增加 ,30 0 0s-1作用 7min时 ,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 98 5± 12 1增高到 15 9 5±2 3 6 (n =5 )。结论 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糖蛋白 流式细胞术 剪切力 动脉 控制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替罗非班可能的副作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徐立 杨新春 +5 位作者 王乐丰 葛永贵 王红石 李惟铭 陈牧雷 崔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月,35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其中6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月,35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其中6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69%。6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年龄50~72岁。回顾性分析该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6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1.5~12.0h,血小板最低值为(11~85)×109/L,其中重度1例,极重度1例。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其中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例达到TIMI轻度出血标准;无输血小板和输红细胞病例,无再梗死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可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引起重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心肌梗死 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糖蛋白
下载PDF
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韩悦 王兆钺 +3 位作者 白霞 阮长耿 朱明清 王爱青 《中华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结合的改变,确定其在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率及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 目的观察脑梗死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结合的改变,确定其在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率及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GPⅡb-Ⅲa复合物及P-选择素的表达,并与3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膜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结合率及GP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在脑梗死患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GPⅠb则低于正常组;GPⅡb与Ⅲa在各组间表达均无显著差异;而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脑梗死与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结合率及P-选择素、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升高,而GPⅠb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病 纤维蛋白 血小板糖蛋白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21
12
作者 肖广辉 任美书 +1 位作者 曹肇慧 王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 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Ⅱb/Ⅲ a(GPⅡb/Ⅲa)...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 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Ⅱb/Ⅲ a(GPⅡb/Ⅲa)含量,同时检测其血小 板粘附率和最大聚集率。结果 高血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和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01)。相关 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患者GMP-140、GPⅡb/Ⅲ a与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呈正相关关系(均 P<0. 01)。结论 Ⅰ、 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 小板膜糖蛋白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增高,这是动脉内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病 血小板糖蛋白 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雁娟 李小雯 +1 位作者 王军 骆英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3,共2页
血小板活化在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梗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和反应性增高,常处于易被激活状态[1].
关键词 老年人 麻醉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 血小板糖蛋白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庞毅 梁河涛 +5 位作者 余世禄 刘晓平 王荃 唐芳 柳宇红 蒋履曾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了解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程度。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多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单抗 ) ,测定 2 0例川崎病患儿发病1周 (治疗前 )、2周、3周、4周时血小板膜CD4 1、CD4 2a、C... 目的 通过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了解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程度。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多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单抗 ) ,测定 2 0例川崎病患儿发病1周 (治疗前 )、2周、3周、4周时血小板膜CD4 1、CD4 2a、CD61、CD62p、CD63 的表达及阿司匹林、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 ,1~ 2g/kg)对其表达的影响 ,观察活化血小板膜CD62p与冠状动脉损伤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川崎病患儿发病 4周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 1、CD4 2a、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阿司匹林、大剂量IVIG不能抑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的高表达 ;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高度活化 ,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小板活化是川崎病病理生理的重要表现 ;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明显增高可以作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糖蛋白 阿司匹林 血小板活化 儿童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5
作者 马建林 王圣 +5 位作者 李新明 苏哲坦 李斌 陈关良 林劲 王卫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体内的D-dimer、GP含量,并分析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之...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体内的D-dimer、GP含量,并分析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冠状动脉事件检出的敏感度。结果UA组D-dimer、GP含量与SA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A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与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者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GPⅡb、GPⅢa对冠状动脉事件的检出均较为敏感。结论D-dimer、GPⅡb、GPⅢa可作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糖蛋白 D-二聚体 血小板糖蛋白 冠心病患者 临床意义 蛋白测定 冠状动脉事件 不稳定性心绞痛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洋 刘恒亮 +4 位作者 耿国英 巴宁 荊松宾 郭微 张志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PCI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9例、替罗非班组(B组)48例;另选择同期急诊PCI给予替罗非班治疗...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PCI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9例、替罗非班组(B组)48例;另选择同期急诊PCI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非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C组)129例。对3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心肌灌注3级明显升高(P<0.01),心肌灌注0~1级、2级、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0.01)。3组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入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d病死率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分级,降低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尿病 血小板糖蛋白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23
17
作者 霍晓川 缪中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1-385,共5页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可特异性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以作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选择,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仍相对不足。...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可特异性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以作为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选择,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仍相对不足。为了临床更合理、规范地应用替罗非班,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知名专家成立撰写委员会,制定了《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替罗非班在脑血管病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经验和指导,并对医疗行为中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血小板糖蛋白 综述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表达及阿斯匹林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加俊 孙景春 韩雪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1、CD6 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并探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用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测定 2 0例TIA患者的CD6 1、CD6 2P的分子表达 ... 目的 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1、CD6 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并探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用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测定 2 0例TIA患者的CD6 1、CD6 2P的分子表达 ,包括进展及未进展为脑梗塞的病人 ,并依其是否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将其分两组 ,患者组内及患者与 18例健康成年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TIA组血小板CD6 2P阳性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0 0 1;(2 )进展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与未进展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比较P <0 0 1;(3)TIA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与未常规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P <0 0 1;(4)TIA组男性与女性血小板CD6 2P阳性表达率相比P >0 0 5。结论 血小板活化是短暂脑缺血发生的重要因素 ,且活化程度越高 ,越容易形成血栓 ,而CD6 1、CD6 2P能较好反映血小板活化 ,故可较早预测TIA并估计其演变趋势 ;同时 ,阿司匹林对CD6 1、C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发作 血小板糖蛋白 CD61 CD62P 阿斯匹林 TIA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术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四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毛达勇 周有利 李德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四参数与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2例 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 ,同时用自动血细...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四参数与糖尿病并血管病变患者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2例 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 ,同时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其进行血小板四参数的测定 ,并与 50例糖尿病不伴血管病变组和 4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CD62p (11 64± 3 79) %、CD63 (15 73± 4 2 2 ) %的表达和血小板平均体积 (11 85± 2 3 1)fl等 3指标与正常对照组CD62p (2 2 7± 2 11) % ,CD63 (6 83± 2 85) % ,血小板平均体积 (10 72± 1 63 )fl比较均显著性增高(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1和 <0 0 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比较 ,CD62p (10 0 1± 3 65) %和CD63 (14 0 2± 3 87) %也显著性增高 (P <0 0 5) ,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 并发症 管病变 血小板糖蛋白 CD62P CD63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变化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郑贵军 武子霞 +1 位作者 李银平 姚咏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共3页
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系统活化,并促进炎症进一步发展;炎症也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抑制凝血系统活化则可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本... 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系统活化,并促进炎症进一步发展;炎症也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抑制凝血系统活化则可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在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方面有显著作用,该作用与蛋白C系统活化有关[1-2].血小板是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脓毒症早期就有细菌毒素和炎症介质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净注射液 脓毒症 血小板糖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