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定窑白瓷螭纹——纹饰源流与复古之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常樱 杨璐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115,共8页
北宋定窑螭纹白瓷选料、做工考究,刻划工艺复杂,推测为宫廷订制,且因进贡数量不大导致存世量小。所选用的"螭纹"是在北宋复古思潮与金石学研究的大背景下,仿汉代"螭虎"进行的再创作,形态源自螭虎而有意向龙形靠拢,... 北宋定窑螭纹白瓷选料、做工考究,刻划工艺复杂,推测为宫廷订制,且因进贡数量不大导致存世量小。所选用的"螭纹"是在北宋复古思潮与金石学研究的大背景下,仿汉代"螭虎"进行的再创作,形态源自螭虎而有意向龙形靠拢,体现了从汉代到北宋主流文化中对代表皇权之吉兽的不同认知。螭纹白瓷绝大部分为饮食器具,纹饰意味为"革贪婪"、"戒沉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定窑 汉代
下载PDF
汉代玉具剑螭纹图式构建研究
2
作者 王芷晴 崔华春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3期52-57,共6页
汉代是玉具剑发展的繁盛时期,其上的螭纹活泼灵动,独具特色。该文针对汉代玉具剑螭纹进行图式构建规律的提炼、分类与分析,以汉代玉具剑螭纹的构图分类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图像梳理其表现形式,并基于螭纹图式的适形性、均衡性、多维取向... 汉代是玉具剑发展的繁盛时期,其上的螭纹活泼灵动,独具特色。该文针对汉代玉具剑螭纹进行图式构建规律的提炼、分类与分析,以汉代玉具剑螭纹的构图分类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图像梳理其表现形式,并基于螭纹图式的适形性、均衡性、多维取向性、主体跨维性等特征,剖析和解读其图式的内在构建规律;由表及里地分析螭纹图式从符号到整体构形的演变过程,从线条运用、造型艺术、符号象征三个方面总结其蕴含的审美内涵。汉代玉剑饰中螭纹蕴含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美学思想,为更好地理解汉代玉器审美文化及其精神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当代视觉设计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设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具剑 图式构建 构成形式 符号象征
下载PDF
宋代定窑的龙纹装饰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献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1989年第4期42-45,共4页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龙可能作为一种图腾被当时的氏族部落所崇拜。因此,在春秋以前的史籍中就留下了很多有关龙的记载。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龙可能作为一种图腾被当时的氏族部落所崇拜。因此,在春秋以前的史籍中就留下了很多有关龙的记载。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明汉代以前,人们心目中的龙就是一种变化无常、神秘莫测的神物。有关龙的传说和图纹,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如玉雕、金银器、铜器、瓦当、绘画、兵器和诗赋中,已有二千多年之久。它经过漫长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龙纹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明显的形态上的差异。考古学者对我国古代龙崇拜和早期龙纹的断代已经有过很多论述和考证,在此不赘。唐宋以后,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龙纹也开始广泛的用作宫廷建筑及皇室日常生活用器的装饰图案,也运用到瓷器上。龙在当时也象征着帝王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带有龙纹的瓷器只能供皇帝御用及上层社会所属,庶民不得享用。定窑曾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被称为五大名窑之一,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从就考古出土和传世的一些典型龙纹器物,综述宋代定窑瓷器中的一些龙纹及螭纹造型与纹饰的某些特征,加以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窑 五大名窑 陶瓷发展史 金银器 氏族部落 装饰图案 刻花装饰 缠枝牡丹 缠枝莲花
下载PDF
螭龙题材在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启进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第7期167-168,共2页
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随着各个时代的演变,经过千百年的积淀,逐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韵味。一直以来,以螭龙为题材或作为装饰纹样的作品不计其数,而在木雕艺术中的应用更是层出... 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随着各个时代的演变,经过千百年的积淀,逐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韵味。一直以来,以螭龙为题材或作为装饰纹样的作品不计其数,而在木雕艺术中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分析了木雕艺术中螭龙题材的创作应用,再结合讨论了螭龙题材的发展演变、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以及价值表现,以期从中探析螭龙题材的木雕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艺术 传统文化艺术 文化象征 形态特征 装饰 价值表现 艺术生命力 雕刻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玉器中的螭纹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文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1期162-163,共2页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对劳动人民来说它代表了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对统治阶级而言它是神秘而强大的神物,是其达到统治目的的重要工具。中国古代的许多器物都有螭的影子,如青铜器,玉器等,尤以玉器居多,文化含义很丰富。介绍了中国古...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对劳动人民来说它代表了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对统治阶级而言它是神秘而强大的神物,是其达到统治目的的重要工具。中国古代的许多器物都有螭的影子,如青铜器,玉器等,尤以玉器居多,文化含义很丰富。介绍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玉器螭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特点
下载PDF
历代玉器螭纹之异同 被引量:2
6
作者 鲜仲文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6,共3页
战国时期玉器出现螭纹,经过历代发展演变,玉器螭纹活泼瑰丽、变化多姿、精犷奔放。
关键词 历代玉器
下载PDF
自古国人皆爱玉 锵锵傲骨玉中寻——馆藏玉器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邵雯 《文物天地》 2015年第6期38-42,共5页
中华民族对玉情有独钟,他们在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之多,用途之广,着实令人惊奇赞叹。天津博物馆藏玉器万余件,纵贯古今,品类丰富,器形精美,在国内外文博... 中华民族对玉情有独钟,他们在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之多,用途之广,着实令人惊奇赞叹。天津博物馆藏玉器万余件,纵贯古今,品类丰富,器形精美,在国内外文博界享有盛誉。神秘古朴的史前玉器新石器时代玉器距今8000-4000年,主要有生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青玉 白玉飞天 兽面 器形 红山文化 玉刚卯 葬玉 石家河文化
原文传递
“王敬之话古玉”系列之三:穿越时空的期盼
8
作者 王敬之 《金融博览》 2015年第5期72-75,共4页
祥云冉冉风调雨顺在玉器的鉴识中,要掌握好几个要领,那就是必须熟悉玉器的材料、器形、纹饰、雕工和沁色。而要真正断定一块玉器的真伪,更是要将这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如果在一个地方有疑问,就要谨慎对待。在这五个方面,最要紧的是玉器的... 祥云冉冉风调雨顺在玉器的鉴识中,要掌握好几个要领,那就是必须熟悉玉器的材料、器形、纹饰、雕工和沁色。而要真正断定一块玉器的真伪,更是要将这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如果在一个地方有疑问,就要谨慎对待。在这五个方面,最要紧的是玉器的纹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沁色 王敬之 综合考察 谨慎对待 玉质 玉文化 水银沁
原文传递
工字佩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8期52-56,共5页
传世玉器中常见一种造型规整对称,呈方形或长方形的玉牌,因形态酷似"工"字,俗称工字佩或工字牌。明清工字佩常见镂空花卉、文字,或正背面去地琢刻各式纹饰。还有一种两面光素、四周压地、中部凸起的工字佩,常被认为是元代作品。本文... 传世玉器中常见一种造型规整对称,呈方形或长方形的玉牌,因形态酷似"工"字,俗称工字佩或工字牌。明清工字佩常见镂空花卉、文字,或正背面去地琢刻各式纹饰。还有一种两面光素、四周压地、中部凸起的工字佩,常被认为是元代作品。本文通过对明清工字佩的分类,识别出明代工字佩的时代特征,并通过梳理出土工字佩材料,认为传世品中原先常被定为元代的工字佩时代应提至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世品 汉墓 司南佩 安徽省文物总店 西汉晚期 青玉 新莽 出土材料 壁画墓
下载PDF
若龙而黄——中国早期螭纹类型研究
10
作者 郑成胜 李晶 《荣宝斋》 2022年第3期38-51,共14页
一引言中国早期螭龙纹指汉代之前的螭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至夏商二代多在青铜器上可见,从周开始至春秋战国在玉器上发现螭纹装饰,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但早期螭纹的装饰类型有多少种?早期的蛇形螭是如何向汉代的虎形螭过渡... 一引言中国早期螭龙纹指汉代之前的螭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至夏商二代多在青铜器上可见,从周开始至春秋战国在玉器上发现螭纹装饰,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但早期螭纹的装饰类型有多少种?早期的蛇形螭是如何向汉代的虎形螭过渡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还未见系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红木盛世来临,“京作”准备好了吗
11
作者 祖一天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第6期35-37,共3页
电视系列片《盛世红木》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在原本低迷的红木大潮中推波助澜,号称目前唯一一部介绍红木文化影像志年鉴,对红木文化产业将起到怎样的作用?作为中国三大古典家具流派之一的京作家具,是否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携手大... 电视系列片《盛世红木》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在原本低迷的红木大潮中推波助澜,号称目前唯一一部介绍红木文化影像志年鉴,对红木文化产业将起到怎样的作用?作为中国三大古典家具流派之一的京作家具,是否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携手大师,隔空问道?可否从中获取一些启示,重组资源,返璞归真,铸造辉煌,迎接红木盛世的来临,"京作家具"准备好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作 科教频道 康乾盛世 清代宫廷 康乾时期 夔龙 制作手法 装饰手法 长芦盐
下载PDF
“百里挑一”乾隆御制转心瓶
12
《中国收藏》 2019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转心瓶是乾隆时期宫廷生活极尽繁荣下的产物,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仅专供宫廷、取悦帝王之用。其烧造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所以,乾隆御窑制作转心瓶的代价十分巨大,往往是”百里挑一”=北京保利秋拍将奉上的这件清乾隆... 转心瓶是乾隆时期宫廷生活极尽繁荣下的产物,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仅专供宫廷、取悦帝王之用。其烧造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所以,乾隆御窑制作转心瓶的代价十分巨大,往往是”百里挑一”=北京保利秋拍将奉上的这件清乾隆御制洋彩加金镂雕团螭纹开光内绘“时时报喜”转心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期 北京保利 转心瓶 御制
原文传递
关毅,携皇家木作走出深宫
13
作者 雨田 《收藏.拍卖》 2016年第7期52-54,共3页
但凡说到明清家具发展的高峰,总离不开京作、苏作、广作三大主要流派。其中京作家具在清朝中期出现,受到苏作和广作的双重影响,加上皇室的气派要求。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宫廷家具就是京作家具的前身;苏作家具细腻精巧,深具文人情怀;广作家... 但凡说到明清家具发展的高峰,总离不开京作、苏作、广作三大主要流派。其中京作家具在清朝中期出现,受到苏作和广作的双重影响,加上皇室的气派要求。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宫廷家具就是京作家具的前身;苏作家具细腻精巧,深具文人情怀;广作家具华丽,用料宽大,有部分西洋风格。但这只是"老三作"的昔日,发展到今时今日,"老三作"已经变成与时俱进的"新三作",尽管依旧继承传统的文化基因,却有着更多兼容并蓄的国际化风貌。以下便请三位代表来诠释各自领域里的"新三作",探究传承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作 文化基因 玫瑰椅 座面 清朝中期 卡子花 鹿角椅 椅圈 造办处
原文传递
清代文房用具螭纹的重构
14
作者 李蕙 《理财(经济)》 2019年第8期62-65,共4页
螭纹是我国传统纹饰中最古老的纹样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传承,几千年来,虽经多次演变而长盛不衰,堪称文化艺术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螭纹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玉器,此后延续至明清时期被广泛使用在家具、建筑等器物上,... 螭纹是我国传统纹饰中最古老的纹样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传承,几千年来,虽经多次演变而长盛不衰,堪称文化艺术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螭纹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玉器,此后延续至明清时期被广泛使用在家具、建筑等器物上,螭纹形态变化多样,象征意义丰富多彩,折射出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文房用具 社会心理状态 文化传承 象征意义 历史积淀 形态变化
下载PDF
战国双龙双螭纹玉珮
15
《博物院》 2018年第3期2-2,137,共2页
现藏天津博物馆。片雕。该器采用传统的对称造型,镂空并阴线刻双龙双螭盘绕交错,龙和螭身上饰有典型的战国时期勾云纹和束丝纹。柔密精劲,飘逸空灵,充满激荡狂澜的律动美。玉珮材质优良,色彩斑斓,琢制极为精湛,镂雕技艺完美,可谓战国龙... 现藏天津博物馆。片雕。该器采用传统的对称造型,镂空并阴线刻双龙双螭盘绕交错,龙和螭身上饰有典型的战国时期勾云纹和束丝纹。柔密精劲,飘逸空灵,充满激荡狂澜的律动美。玉珮材质优良,色彩斑斓,琢制极为精湛,镂雕技艺完美,可谓战国龙螭形合体珮的代表作。这件玉珮传为安徽寿春(今寿县)出土,如是,这件极为柔雅至美的珮玉,应属战国时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龙 战国时期 勾云 阴线刻 束丝 镂雕 寿春 天津博物馆 至美
原文传递
重温“品”“病” 笑论木道——一件拍品的风波折射出文艺批评导向的重要性
16
作者 朱方诚 《家具》 201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明式家具的精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难得的一波具有先进的"人文主义"倾向的精神。王世襄先生在他的明式家具研究生涯中,鲜明地提出明式家具的品评标准,即"十六品、八病"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明式家具形态的优劣,在艺术世界玉石杂糅... 明式家具的精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难得的一波具有先进的"人文主义"倾向的精神。王世襄先生在他的明式家具研究生涯中,鲜明地提出明式家具的品评标准,即"十六品、八病"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明式家具形态的优劣,在艺术世界玉石杂糅的业态中,为民族设计文化树立了恰当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玉石杂糅 王世 文绮 设计特征 台座 蒙古骑兵 畅安 精神理念
下载PDF
日本泉屋博古馆所藏“嚣仲晋盉”铭文浅释
17
作者 崎川隆 《古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279-284,共6页
一、泉屋博古馆收藏"鸟形盖盉"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收藏一件带鸟形盖的青铜盉(图一1)。此盉通盖高29.1厘米,口径14.6厘米,重4.4公斤,通体呈罍形侈口,圈足,有盖。器壁一侧伸出细长的龙首流管,器壁另一侧有龙首鋬。盖顶呈鸟或龙... 一、泉屋博古馆收藏"鸟形盖盉"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收藏一件带鸟形盖的青铜盉(图一1)。此盉通盖高29.1厘米,口径14.6厘米,重4.4公斤,通体呈罍形侈口,圈足,有盖。器壁一侧伸出细长的龙首流管,器壁另一侧有龙首鋬。盖顶呈鸟或龙形,扬起长脖,展开两翼,两翼中间(即盖顶外侧)铸有铭文(图一2)。在尾翼中间铸有小环纽,似可用链条与鋬连接。器身饰有凸目连体螭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足 器壁 日本京都 日本泉屋博古馆 铭文 龙首
下载PDF
海上文明历程的实物见证——上海地区出土的古代玉器
18
作者 张尉 《创意设计源》 2014年第6期30-37,共8页
编者:《上海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积极开展本土工艺美术文化研究。本专题以"海上文明历程的实物见证——上海地区出土的古代玉器"、"上海手作的田野调查与学术思考"、"丁佩... 编者:《上海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出,要积极开展本土工艺美术文化研究。本专题以"海上文明历程的实物见证——上海地区出土的古代玉器"、"上海手作的田野调查与学术思考"、"丁佩《绣谱》价值批判"三题,呈现海上专家学者、80后手作自由研究人、高校工作者不同视野对本土工艺美术考古发掘、田野生态、存世典籍诸方面的阶段探索成果,响应"三年行动计划",为上海工艺美术的资源保护、特色挖掘、创意要素提炼和行业产业发展积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 丁佩 高校工作者 绣谱 考古发掘 行业产业 玉带饰 良渚文化 带钩
下载PDF
清宫大内玉璧多
19
作者 张广文 《紫禁城》 1989年第6期26-29,38,共5页
玉璧是一种圆形、片状、中心有孔的玉器,商代以前多为素面,周代以后,常常琢有各种纹饰。清代宫廷收藏的玉璧数量很多,其中有:良渚文化的大素璧,商代的乳璧,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龙凤璧,汉代廓外蟠螭饰字的击璧及蒲璧,以及宋、元、明诸朝... 玉璧是一种圆形、片状、中心有孔的玉器,商代以前多为素面,周代以后,常常琢有各种纹饰。清代宫廷收藏的玉璧数量很多,其中有:良渚文化的大素璧,商代的乳璧,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龙凤璧,汉代廓外蟠螭饰字的击璧及蒲璧,以及宋、元、明诸朝的螭纹璧、仿古璧等等。上自原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璧 良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清代宫廷 古玉 良诸文化 用玉 十二章
下载PDF
三螭纹韘形玉佩
20
作者 景玉薇 《少年月刊》 2021年第12期10-11,共2页
1982年冬天,陕西省华阴县岳庙乡一位村民在修建房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批在地下尘封了千年的古基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共清理出了五座汉墓。其中一座基内出土的铜制辟邪钮“刘崎之印”与鎏金铜制龟... 1982年冬天,陕西省华阴县岳庙乡一位村民在修建房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批在地下尘封了千年的古基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共清理出了五座汉墓。其中一座基内出土的铜制辟邪钮“刘崎之印”与鎏金铜制龟钮“司徒之印”等文物,证明了这一基群是东汉时期刘崎及其家族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龟钮 汉墓 轰鸣声 华阴县 鎏金 东汉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