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蜕皮甾体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娟 张守都 +2 位作者 沙婧婧 刘一霆 张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物种中都发现有蜕皮甾体的存在,且存在形式多样,但目前对其确切来源、生物体内的合成或加工途径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生长发育、生殖活动及其他生理功能中如何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全基...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物种中都发现有蜕皮甾体的存在,且存在形式多样,但目前对其确切来源、生物体内的合成或加工途径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生长发育、生殖活动及其他生理功能中如何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为蜕皮甾体合成途径重要酶类及蜕皮激素信号传导所需受体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帮助科学家逐步阐明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 20-羟基蜕皮 海洋无脊椎动物 蜕皮激素受
下载PDF
Ecdysteroids in the pup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new invasive alien pest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Fanghai ZHANG Guren WEN Ruizhen HE Guo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1期1324-1327,共4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pu- p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new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pupal ecdysteroid com- 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pu- p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new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pupal ecdysteroid com- 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is pest. The main component of ecdysteriods in the pupae of O. sacchari is 20-hydroxyecdysone. The titre of ecdysteriods in both male pupae and female pupae get higher gradually, 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 after reaching a peak (80 ng/pupa). The titre of ecdysteriods was about 30 ng/pupa in the later stage of pupae. The peak of male pupae appeared on the third day, but the peak of female pupae lasted from the second day to the fourth day during pupal developments. The ecdysteroid content was higher in female pupae than in male pupae during specific pupal time (the 1st, 2nd, 4th, 5th, 6th day). We also found that the titre of ec- dysteroids in posterior part of pupae was higher than in anterior part of pupae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 入侵有害物 Opogona sacchari
原文传递
麻花头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凌铁军 宛晓春 +2 位作者 魏孝义 凌玮玮 魏志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2,共7页
麻花头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以植物蜕皮甾体类为主,另外也有类黄酮、倍半萜等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该属植物的药理作用广泛,主要表现在抗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方面。作者综述近50年来国内外对于麻花头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相关... 麻花头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以植物蜕皮甾体类为主,另外也有类黄酮、倍半萜等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该属植物的药理作用广泛,主要表现在抗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方面。作者综述近50年来国内外对于麻花头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中的植物蜕皮甾体类成分的结构进行总结,另对该属植物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推动对该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头属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植物蜕皮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egt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广力 贡成良 +2 位作者 薛仁宇 朱越雄 魏育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44-1254,共11页
通过PCR方法获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BmNPV)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带有EGT的完整ORF,推测的多肽可形成EGT结构域的高级结构。为了研究egt的起源,... 通过PCR方法获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BmNPV)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带有EGT的完整ORF,推测的多肽可形成EGT结构域的高级结构。为了研究egt的起源,利用家蚕基因组数据库,电子克隆了多个家蚕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化分析,表明BmNPV的EGT为antennal-enriched型UGT;推测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ivirus,NPV)和颗粒体病毒(granulovirus,GV)的egt基因在进化上来源于昆虫的UGT基因,但GV的egt基因在进化上的起源可能要早于NPV的egt基因;可能在昆虫祖先种进化形成不同昆虫目的某一时期,杆状病毒的祖先种从昆虫中获得了antennal-enriched型UGT基因,并进化为egt基因。家蚕的部分UGT基因与转座子元件连锁的基因组结构特点反映了杆状病毒的egt基因可能通过转座子的传递而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核型多角病毒 颗粒病毒 蜕皮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进化起源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egt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侵染BmE细胞中的EGT蛋白检测
5
作者 刘红玲 林英 +4 位作者 杨从文 张梅 朱传民 孙晛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5-1120,共6页
杆状病毒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ecdysteroid UDP glucosyltransferase,EGT)能使宿主昆虫体内的蜕皮激素失去活性而延迟蜕皮和化蛹,以利于病毒大量繁殖。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egt基因全长序列片... 杆状病毒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ecdysteroid UDP glucosyltransferase,EGT)能使宿主昆虫体内的蜕皮激素失去活性而延迟蜕皮和化蛹,以利于病毒大量繁殖。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egt基因全长序列片段,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发现EGT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且在16℃条件下以0.4 mmol/L IPTG诱导20 h目的蛋白质的表达量最高。采用镍柱亲和层析和切胶回收的方法获得纯化的EGT蛋白,并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其效价>5.12×1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BmNPV侵染BmE细胞后48 h开始有EGT蛋白合成,并一直持续到144 h细胞基本死亡时还存在大量的EGT蛋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mNP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也暗示可以利用EGT蛋白调控家蚕蜕皮激素含量,使开发"永久蛹"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病毒 蜕皮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