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礼乐治西川:蜀献王朱椿的“文治”政策钩沉
1
作者 马万超 张昊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8-21,87,共5页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第十一子,亦是明代藩王中有名的贤王。四川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明初需设立藩府加以教化,由于朱椿文武全才,故而明太祖分封诸王时将其封在了西川。朱椿不负众望,在坐镇川蜀期间,平定边陲叛乱,稳定社会秩序;礼待贤士;崇道礼...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第十一子,亦是明代藩王中有名的贤王。四川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明初需设立藩府加以教化,由于朱椿文武全才,故而明太祖分封诸王时将其封在了西川。朱椿不负众望,在坐镇川蜀期间,平定边陲叛乱,稳定社会秩序;礼待贤士;崇道礼佛;致力于民间建立崇文重教的风气,鼓励民间藏书,以诗书礼乐化育一方,促进了四川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四川百余年间兵戈无用,皆是其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椿 文治 明代宗
下载PDF
“老鬼庙”的变迁与明代蜀藩护教的空间权力结构
2
作者 胡锐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蜀藩在蜀地的宗教建设早为学界关注,献王朱椿建设的“东岳庙”更是作为蜀藩护教之首案屡被提及。但该案例的诸多细节及其所反映的蜀藩护教的内在逻辑却非常模糊,其历史往往只依赖民国方志中一个题名“老古庙”的东岳神像座铭作为唯一材... 蜀藩在蜀地的宗教建设早为学界关注,献王朱椿建设的“东岳庙”更是作为蜀藩护教之首案屡被提及。但该案例的诸多细节及其所反映的蜀藩护教的内在逻辑却非常模糊,其历史往往只依赖民国方志中一个题名“老古庙”的东岳神像座铭作为唯一材料而定性,更尚未有人注意到“老古庙”即今存最早的成都地图上之“老鬼庙”,也即今“猫猫庙”遗址。通过对此庙个案的深入考察,充分结合历代地图、方志以及明代蜀藩的政治经济情况,可清楚见知此庙从“老鬼庙”到“东岳庙”“老古庙”“猫猫庙”之历史变迁,以及其与明代“藩屏”政策、政治神学、蜀藩利益等方面的密切关联。由此,我们得以从更丰富的层次理解蜀藩护教的内在逻辑与权力运作体系,以及城市政治神权空间之建构。此外,此研究亦有助于学界重新考量早期道教中的“老鬼”这一神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鬼庙 政治神权空间
原文传递
明代蜀藩亲王墓葬的分布及相关问题试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南金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5,共10页
明代蜀藩墓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颇多。结合对《明实录》等文献的梳理,推测潘家沟蜀王墓为明晚期的蜀端王墓,圹志碑未写蜀王谥号或与继任者"遽奏名封"一事有关。根据墓葬形制及蜀王文集、地方志等文献,凤凰山"蜀王妃... 明代蜀藩墓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颇多。结合对《明实录》等文献的梳理,推测潘家沟蜀王墓为明晚期的蜀端王墓,圹志碑未写蜀王谥号或与继任者"遽奏名封"一事有关。根据墓葬形制及蜀王文集、地方志等文献,凤凰山"蜀王妃"墓应是一座明早期的郡王级墓葬,墓主为崇庆王的可能性更大。结合部分亲王妃、郡王等略低等级墓葬的分布情况,可知蜀藩亲王墓可分为成都北郊、成都东南郊、黄龙溪、仁寿4个墓区。明初蜀王墓的选址经过较严格的规划;僖王使用了尚在郡王位时即已选定的墓址;此后的和王、定王选址较分散,距成都较远;怀王之后均相对集中葬于成都东南郊,或有政令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家沟王墓 凤凰山“王妃”墓 墓葬选址与分布
原文传递
明蜀藩陶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秀群 易欣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蜀藩出土陶俑进行了组合与规模、类型与演变、风格与分期的基础研究。从组合与规模看,蜀藩陶俑的丧葬等级观念主要体现在数量差距上;从陶俑的类型与演变了解明时期冠服的形制和变化;基于类型与风格区别... 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蜀藩出土陶俑进行了组合与规模、类型与演变、风格与分期的基础研究。从组合与规模看,蜀藩陶俑的丧葬等级观念主要体现在数量差距上;从陶俑的类型与演变了解明时期冠服的形制和变化;基于类型与风格区别,将蜀藩陶俑分为三个时期,并由中期多种风格推测蜀藩陶瓷厂窑应至少有两座以上。后根据基础研究讨论了蜀藩的丧葬文化、社会生活和风格成因等问题,认为红牌楼太监墓出土大型文吏俑应为墓主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 文吏俑 丧葬文化
下载PDF
明蜀藩太监墓志集释 被引量:4
5
作者 蒋成 王黎明 荣远大 《四川文物》 2001年第4期46-48,共3页
本文对明蜀太监腾英、苏荣、江时墓志铭进行释读和研究 ,为明蜀藩的政治制度 ,丧葬礼仪以及成都的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文物史料。
关键词 太监 墓志铭
下载PDF
明代蜀藩多贤王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阙凡雨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8-107,共10页
宗室群体是明代政治的重要参与者,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他们多以“弃物”的形象出现。但位于西南一隅的蜀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象:贤王辈出,礼乐治国。蜀藩贤王在独特的历史与区域环境中形成,传承并丰富着“文治、亲亲、尚贤”的家法,使... 宗室群体是明代政治的重要参与者,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他们多以“弃物”的形象出现。但位于西南一隅的蜀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象:贤王辈出,礼乐治国。蜀藩贤王在独特的历史与区域环境中形成,传承并丰富着“文治、亲亲、尚贤”的家法,使四川在明代重新焕发了“天府之国”的荣光,展示出明代宗藩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朱椿 贤王 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