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激酶D1在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暖 杨雷 +4 位作者 毛秉豫 徐国昌 叶松山 张培华 张瓅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增殖、血管形成能力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大鼠骨髓源性EPCs,观察PKD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ID755673对EPCs的黏附、迁...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增殖、血管形成能力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大鼠骨髓源性EPCs,观察PKD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ID755673对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EPCs中e NOS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EPCs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PKD1可明显促进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提升EPCs的血管形成能力,上调EPCs中e NOS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PKD1具有调控EPCs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可能以一种依赖e NOS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迁移 增殖
下载PDF
丹参酚酸B调控PKD1-HIF-1α-VEGF通路促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暖 杨雷 毛秉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4-99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而促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方法 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SAB和CID755673阻断剂(CID)组...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而促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方法 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SAB和CID755673阻断剂(CID)组。应用HE、Masson和透射电镜染色分析心肌组织和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VEGF和Ⅷ蛋白的表达。结果 SAB用药可以减少MI大鼠的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降低心肌的胶原占比,使缺血受损引发的心肌纹理模糊、闰盘断裂、线粒体萎缩、微血管管腔塌陷恢复为结构清晰完整的心肌纹理、闰盘和微血管管腔及饱满的线粒体结构;并可以上调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VEGF和Ⅷ因子蛋白的表达。注射CID后SAB的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 SAB可能通过调控PKD1-HIF-1α-VEGF通路而促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后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蛋白激酶D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促血管新生的体内外实验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雷 刘暖 +4 位作者 毛秉豫 徐国昌 叶松山 张培华 张瓅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0,155,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为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以PKD1为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PKD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ID755673对EP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为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以PKD1为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PKD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ID755673对EP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影响。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析PKD1及CID755673干预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微血管和内皮细胞变化以及VEGF、KDR表达的影响。结果:EPCs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PKD1可明显上调EPCs中VEGF和KDR的表达水平。大鼠心肌梗死动物实验结果表明,PKD1干预后的大鼠心肌组织排列较为有序,结构较为清晰,内皮细胞胞膜光滑、完整,周细胞可见,心肌组织中的VEGF和KDR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PKD1有明显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VEGF介导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对自发性髙血压大鼠血流状态的影响及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暖 毛秉豫 +2 位作者 杨雷 徐国昌 叶松山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1-115 117,117,共6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自发性髙血压(SHR)大鼠血流状态的影响及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8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丸低(10 mg·(kg·d)-1)、中(20 mg·(kg·d)-1)、高(40 mg·(kg·d)...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自发性髙血压(SHR)大鼠血流状态的影响及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8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丸低(10 mg·(kg·d)-1)、中(20 mg·(kg·d)-1)、高(40 mg·(kg·d)-1)剂量治疗组,另设同源正常的京都大鼠(WKY)为对照组,各组大鼠数量均为7只。桂枝茯苓丸各治疗组给予上述对应的各药物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给予20 mg·(kg·d)-1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12 w后检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ELISA检测试剂盒分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应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病理成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PKD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和模型组相比,桂枝茯苓丸各治疗组大鼠心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左室收缩期平均压(LVSP)、左心室内压力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PAI-1和v WF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t-PA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成分变化分析表明和模型组相比,桂枝茯苓丸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成纤维细胞构成比例显著下降(P<0.01),肥大细胞数量减少,细胞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可有效改善髙血压引发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SHR大鼠的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自发性髙血压 高凝状态 纤维化 蛋白激酶D1
下载PDF
藁本内酯调控PKD1/HIF-1α/VEGF通路对心力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
5
作者 张岚 武永新 +1 位作者 张涛 王东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藁本内酯组、PKD1/HIF-1α/VEGF信号通...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藁本内酯组、PKD1/HIF-1α/VEGF信号通路阻断剂CID755673(CID)组和藁本内酯+CID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藁本内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藁本内酯20 mg·kg^(-1),CID组大鼠腹腔注射CID 50 mg·kg^(-1),藁本内酯+CID组大鼠腹腔注射CID 50 mg·kg^(-1)后尾静脉注射藁本内酯2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CID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紊乱,可见肌纤维断裂和炎性细胞浸润;藁本内酯组和藁本内酯+CID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心肌纤维断裂相对较少,炎性细胞数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藁本内酯组大鼠LVEF和LVFS升高(P<0.05),LVESD和LVEDD减小(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ID组大鼠LVEF和LVFS降低(P<0.05),LVESD和LVEDD增大(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藁本内酯组比较,藁本内酯+CI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再生 藁本内酯 蛋白激酶D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PK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彩琴 钮红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qRT-PCR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KD1 mRNA及其...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qRT-PCR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KD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析PK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K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株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K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KD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均有相关性,且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病理分期越高,PKD1的表达越丰富。PK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也远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中的表达(P<0.01),且癌细胞株的分化水平越低,PKD1蛋白表达的水平越高。结论PKD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灶中呈高表达,PKD1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做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蛋白激酶D1 表达 病理诊断
下载PDF
探讨靶向调控蛋白激酶D1的微小RNA及其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佳佳 程旸 +9 位作者 耿岚岚 许万福 杨敏 陈佩瑜 许朝晖 王洪丽 陈涣 叶丽萍 何李英 龚四堂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预测和印证调控蛋白激酶D1(PKD1)的微小RNA(miRNA),探讨其在蛙皮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AP)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KD1的上游调控miRNA,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验证目标miRNA对PKD1表达的... 目的预测和印证调控蛋白激酶D1(PKD1)的微小RNA(miRNA),探讨其在蛙皮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AP)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KD1的上游调控miRNA,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验证目标miRNA对PKD1表达的调控。采用蛙皮素(20 μg/kg)腹腔注射(每隔1 h注射1次,连续6次)的方法构建AP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AP组(20只)和治疗组(20只),其中,正常组不做处理,AP组和治疗组分别在造模前腹腔注射对照miRNA和带CY5荧光基因的miRNA模拟体。AP组和治疗组各取10只在首次注射蛙皮素后6 h处死,其余在首次注射后24 h处死。所有动物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活力;采集胰腺组织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KD1的表达,HE染色进行AP病理评分。结果TargetSacn7.1软件预测miR-128-3p为PKD1潜在的调控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证实miR-128-3p与PRKD1 mRNA 3′UTR结合,抑制PKD1的蛋白表达。造模后6 h,AP组与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较正常组增高[13 313.00(9 424.00~15 995.00) U/L、13 552.00(10 399.50~18 408.25) U/L比1 430.50(1 214.25~1 543.25) U/L;547.00(515.00~627.00) U/L、857.50(522.00~1 222.25) U/L比34.00(32.50~34.7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15,P〈0.05;χ^2=9.115,P〈0.05),提示造模成功。造模后24 h,治疗组PKD1免疫组织化学评分[0.50(0~2.75)分]较正常组[4.00(4.00~8.00)分]和AP组[4.00(3.75~8.00)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2,P〈0.05)。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明显好转,病理评分总分显著低于AP组(3.80±0.85比6.90±1.15,t=4.481,P〈0.01)。结论miR-128-3p是PKD1的上游调控miRNA,可抑制PKD1介导的AP大鼠的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miR-128-3p 蛋白激酶D1 坏死
原文传递
血清HSP70、PKD1、YKL-40对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8
作者 丁祺 杨红玉 +1 位作者 孙亚楠 刘丽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激酶D1(PKD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126例绝经后早期子宫...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激酶D1(PKD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126例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2)和非淋巴结转移组(n=104)。另选取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低分化、子宫肌层浸润≥50%及血清CA125、HE4、HSP70、PKD1和YKL-40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4、HSP70、PKD1和YKL-40水平及子宫肌层浸润≥50%均为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90.82μg/L、132.23μg/L、75.32μg/L,三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82%、96.15%、0.940。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SP70、PKD1、YKL-40水平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指标,且三者联合预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绝经 热休克蛋白70 蛋白激酶D1 甲壳质酶蛋白40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雷 刘萍 +2 位作者 刘暖 王倩 毛秉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和PKD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PKD1组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模型,Sham组仅手术而...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和PKD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PKD1组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模型,Sham组仅手术而不结扎血管。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HE染色法分析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心肌细胞凋亡变化,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qPCR)法分析心肌组织炎症反应调控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KD1可改善心梗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梗死引起的组织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Bax、TLR4、TN-C、NF-κBp50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IL-1、NF-κBp50、NF-κBp65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D1可能有对抗心肌梗死损伤引发的炎症和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心肌梗死 炎症 凋亡 血流动力学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帅旭 何跃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85-188,212,共5页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D1(PK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48例宫颈癌(宫颈癌组)、4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及38例正常宫颈者(对照组)宫颈组织标本,检测标本PKD1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D1(PK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48例宫颈癌(宫颈癌组)、4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及38例正常宫颈者(对照组)宫颈组织标本,检测标本PKD1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相关性。结果:3组宫颈标本PKD1阳性表达率及免疫组化评分均为宫颈癌组(81.3%、4.7±0.8分)>CINⅢ组(61.9%、3.1±0.6分)>对照组(7.9%、0.9±0.3分)(P<0.05)。宫颈癌组中,PKD1阳性39例、PKD1阴性9例,PKD1阳性组FIGO分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PKD1阴性组(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宫颈癌组织PKD1免疫组化评分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免疫组化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39、0.411、0.517,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5)。结论:PKD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诊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蛋白激酶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相关性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在烟曲霉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转录活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晓璐 许万福 +4 位作者 李松玉 柯志勇 曾方银 罗深秋 邓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D1(PKD1)在烟曲霉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转录活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PKD1在烟曲霉感染引起的肺曲霉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将GFP、GFP-PKD1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HEK293细胞中,分...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D1(PKD1)在烟曲霉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转录活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PKD1在烟曲霉感染引起的肺曲霉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将GFP、GFP-PKD1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HEK293细胞中,分别将灭活的烟曲霉分生孢子(1×105CFU/ml)于不同时间处理上述两组细胞,Western blotting证实PKD1的过表达,并检测PKD1的磷酸化活性;其次在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GFP-PKD1、siRNA-PKD1并以灭活的烟曲霉分生孢子处理细胞30 min,分别检测下游NF-κB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活性;最后,将NF-κB-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内参照报告质粒海肾荧光素酶(pRL-SV40)共转染入表达GFP、GFP-PKD1的A549细胞中,两组细胞在有无烟曲霉分生孢子的作用下处理24 h,收集细胞裂解液,进行双色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 Western blotting证实PKD1的过表达时间依赖性地增强烟曲霉刺激的A549细胞和HEK293细胞中PKD1的磷酸化活性及NF-κB通路中IКB和p65(pS276)的磷酸化活性,反之,敲低PKD1的表达则抑制烟曲霉介导的NF-κB通路中IКB和p65(pS276)的磷酸化活性。过表达PKD1明显增加NF-κB-luc荧光素酶的转录激活活性。结论 PKD1可能在烟曲霉刺激的NF-κB通路的激活及转录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烟曲霉分生孢子 NF-ΚB 转录激活 磷酸化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eNOS及Ang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雷 毛秉豫 刘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模方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达2d以上的心肌梗死大鼠随机被分为模型组、P...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模方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达2d以上的心肌梗死大鼠随机被分为模型组、PKD1处理组与CID755673处理组,每组8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PKD1及其阻断剂CID755673对大鼠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e NOS及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和心肌梗死模型组相比较,PKD1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和PKD1处理组比较,CID755673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接近于模型组水平.结论:PKD1显著上调大鼠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合成酶 促血管生成素1 大鼠
下载PDF
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卉 张蕾 +1 位作者 岳嫒媛 支小改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256例接受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诊治的25... 目的分析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256例接受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诊治的256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水平低于对照组,蛋白激酶D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较术前升高,蛋白激酶D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联合蛋白激酶D1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6.33%。在25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2例;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蛋白激酶D1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联合蛋白激酶D1预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结论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均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病情演变有关,两者联合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生长抑制因子4 蛋白激酶D1 淋巴结转移 预测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调控胶原表达逆转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雷 刘暖 毛秉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是否通过调控胶原表达逆转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VR)的作用。方法应用雄性Wistar大鼠,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KD1组,每组大鼠均15只。模型组和PKD1组采用经典的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MI模...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是否通过调控胶原表达逆转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VR)的作用。方法应用雄性Wistar大鼠,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KD1组,每组大鼠均15只。模型组和PKD1组采用经典的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MI模型,假手术组仅履行手术程序但不结扎冠状动脉。PKD1组给予每日1 mg/(kg d)的剂量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并应用HE染色、心肌细胞横截面面积测定、Masson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PKD1对心肌组织肥大程度的影响和对胶原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KD1用药可改善MI后心肌组织的血流动力指标和心肌组织的坏死程度,降低心肌细胞的横截面面积和心肌组织的胶原占比,上调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8、Ⅰ型胶原(ColⅠ)、ColⅢ、前胶原C端蛋白酶增强子(PCPE)、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酸性蛋白(SPARC)、大鼠粘胶蛋白/肌腱蛋白(TN-C)和核转录因子(NF-κB)p5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D1可能有调控心肌组织中的胶原表达而逆转MI后V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心肌梗死 胶原表达 心室重构 心肌肥大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友昭 练渝 +2 位作者 曾俊 陈文 陈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69-2273,共5页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4组(n=20):2型糖...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联合高脂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4组(n=20):2型糖尿病模型组,PBS对照组(PBS腹腔注射),BMP7低剂量组(BMP7,100μg/kg,隔日腹腔注射),BMP7高剂量组(BMP7,200μg/kg,隔日腹腔注射)。4周后,分别检测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水平、体质量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小鼠胰腺,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及磷酸化PKD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PBS对照组相比,BMP7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血糖、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β均显著升高(P<0.05)。BMP7低剂量组和BMP7高剂量组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BMP7高剂量组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BMP7处理组的PKD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磷酸化PKD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BMP7可以促进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分泌和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其改善胰岛素分泌作用可能与增加PKD1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蛋白激酶D1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对口腔鳞癌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生长代谢的调控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利伟 余宇 +6 位作者 陈娇 冯云 崔博淼 李小英 王京楠 陈红利 张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在酸性缺氧微环境中,蛋白激酶D1(PKD1)对口腔鳞癌HSC-4细胞生长、代谢的调控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口腔鳞癌HSC-4细胞稳定转染PKD1,将未转染组、对照组和转染组细胞分别置于酸性或缺氧环境下进行培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目的探讨在酸性缺氧微环境中,蛋白激酶D1(PKD1)对口腔鳞癌HSC-4细胞生长、代谢的调控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口腔鳞癌HSC-4细胞稳定转染PKD1,将未转染组、对照组和转染组细胞分别置于酸性或缺氧环境下进行培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KD1敲除率及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和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实验成功建立了PKD1基因沉默的稳定细胞株;酸性环境下,PKD1沉默后细胞自噬活性升高;缺氧环境下,相对于对照组,PKD1基因沉默后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糖酵解中丙酮酸激酶(PKM2)的表达均显著降低;酸性和缺氧环境下,相对于对照组,PKD1基因沉默后细胞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结论在酸性和缺氧环境下,PKD1基因沉默可促使口腔鳞癌细胞凋亡性自噬活性升高,且下调PKD1基因表达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糖酵解,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揭示PKD1在口腔鳞癌代谢和生长中的作用,使其成为口腔鳞癌治疗的可能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口腔鳞癌 肿瘤微环境 糖酵解代谢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对大鼠肺纤维化中蛋白激酶D1介导的抗氧化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倪娜 刘乃国 +3 位作者 高海洋 董洪亮 郑静 王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4-538,567,共6页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蛋白激酶D1(PKD1)介导的线粒体抗氧化通路的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3在纤维化过程中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从mRNA和蛋...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蛋白激酶D1(PKD1)介导的线粒体抗氧化通路的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3在纤维化过程中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KD1、核转录因子(NF-κB)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表达。结果:在第14天,治疗组和模型组中PKD1、NF-κB和MnSOD的表达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中3种因子的表达量又明显高于模型组;在第21天,3种因子在模型组和治疗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第28天,3种因子在模型组和治疗组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两两之间均没有差异。结论:PKD1-MnSOD线粒体抗氧化通路在博莱霉素引起的大鼠肺纤维化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活性维生素D3能够上调这一抗氧化通路,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活性维生素D3 蛋白激酶D1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楠 袁继红 +4 位作者 刘欣 周晓丽 胡志梅 史亚男 李兰英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的信号通路.方法 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SNB19),给予甲状腺激素(主要为T4,100 nmol/L)、四碘甲腺乙酸(tetraiodothyroacetic acid,Tetrac,100 nmol/L)、蛋白激酶C(PKC)...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的信号通路.方法 体外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SNB19),给予甲状腺激素(主要为T4,100 nmol/L)、四碘甲腺乙酸(tetraiodothyroacetic acid,Tetrac,100 nmol/L)、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2.5 μmol/L)作用后,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D1(PKD1)、磷酸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3-(4,5)-2-唑噻-(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4干预组磷酸化PKD1、磷酸化HDAC5、磷酸化ERK1/2水平均增加(P均<0.05),Tetrac干预组及PKC抑制剂干预组磷酸化PKD1、磷酸化HDAC5、磷酸化ERK1/2水平均降低(P均<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4干预组VEGF浓度升高[(56.763±2.611) ng/L vs.(36.597±0.933) ng/L,P<0.05],Tetrac+T4干预组VEGF浓度降低[(22.215±1.531) ng/L vs.(36.597±0.933) ng/L,P<0.05].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4干预组OD值较高[(0.333±0.020)vs.(0.243±0.006),P<0.05],Tetrac干预组OD值较低[(0.060±0.016) vs.(0.243±0.006),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通过结合整合素αvβ3,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激活PKC/PKD1/HDAC5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整合素ΑVΒ3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D1 蛋白去乙酰化酶5
原文传递
小窝蛋白-1通过 p38 MAPK 信号链通路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思伟 肖军 +1 位作者 钟荣 于志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3-1137,I0012,I0013,共7页
目的:研究大鼠肺组织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小窝蛋白-1( Cav-1)及p38 MAPK表达的变化。方法56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体质量220-330 g,随机均分为7组,自主呼吸对照组( A组):仅做气管切开;不同通气时间保护性机械通气... 目的:研究大鼠肺组织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小窝蛋白-1( Cav-1)及p38 MAPK表达的变化。方法56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体质量220-330 g,随机均分为7组,自主呼吸对照组( A组):仅做气管切开;不同通气时间保护性机械通气组( B1组和B2组):潮气量( VT )为6 mL/kg,呼吸频率( RR)为60次/min,B1组通气1 h,B2组通气2 h;不同通气时间大潮气量组( C1组和C2组);不同时间大潮气量+SB203580组( D1组和D2组)。 C和D组VT为30 mL/kg,RR为40次/min,C1和D1组通气1 h,C2和D2组通气2 h。机械通气前30 min D组大鼠给予注射SB203580溶液,实验中7组大鼠均给予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A组行气管切开即刻处死,剩余各组大鼠于预定时间机械通气结束时处死,光镜下观察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Cav -1、p38 MAPK及AP-1蛋白的表达,测定Cav -1、MKK3、p38 MAPK mRNA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湿干质量比值(W/D),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总蛋白及IL-6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C组Cav-1、p38 MAPK蛋白及Cav-1、p38 MAPK、MKK3 mRNA表达上调,W/D比值、MPO、总蛋白浓度、IL-6含量升高,蛋白激酶(AP)-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Cav-1、p38 MAPK蛋白及p38 MAPK、Cav-1、MKK3 mRNA表达上调,W/D比值、MPO、总蛋白浓度、IL-6含量升高,AP-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P<0畅05)。与C组比较,D组p38 MAPK蛋白及p38 MAPK、MKK3 mRNA表达下降,Cav-1、AP-1蛋白及Cav-1 mRNA表达上升,W/D比值、MPO、总蛋白浓度、IL-6含量升高(P<0.05)。结论 Cav-1及其p38 MAPK信号链在机械通气中表达的上调,参与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Cav-1) p38 MAPK信号链 白细胞介素-6(IL-6) 蛋白激酶-1 Caveolin-1(Cav-1) Interleukin-6(IL-6) AP-1
下载PDF
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和蛋白激酶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旦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6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究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MOB1)、蛋白激酶D1(PK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取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OB1和PKD1表达水平,分... 目的 探究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MOB1)、蛋白激酶D1(PK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取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OB1和PKD1表达水平,分析MOB1和PKD1表达水平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MOB1和PKD1表达评分均低于癌旁组织(P <0.05)。受试者中MOB1表达为阳性有73例(73%),阴性27例(27%),PKD1表达为阳性有81例(81%),阴性19例(19%)。MOB1和PKD1的阳性组和阴性组年龄、性别、是否抽烟、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NSCLC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MOB1和PKD1阳性表达率降低(P <0.05);与NSCLC淋巴未转移相比,淋巴转移患者MOB1和PKD1阳性表达率降低(P <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OB1和PKD1表达与TMN分期、淋巴转移呈负相关(P <0.05)。结论 MOB1和PKD1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其在TMN分期较高和(或)淋巴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低,表达水平与TMN分期和淋巴转移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 蛋白激酶D1 非小细胞肺癌 TMN分期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