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通过miR-365-3p/AKT1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铤 赵全丰 丁汉琳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8期450-456,共7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微小RNA-365-3p(miR-365-3p)/蛋白激酶B-α(AKT1)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终浓度0.5,5,50,500 nmol·L^(-1))分别处理胃癌细胞48 h,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及...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微小RNA-365-3p(miR-365-3p)/蛋白激酶B-α(AKT1)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终浓度0.5,5,50,500 nmol·L^(-1))分别处理胃癌细胞48 h,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中miR-365-3p的表达。分别将miR-NC(miR-NC组)、miR-365-3p mimics(miR-365-3p组)、anti-miR-NC(anti-miR-NC组)、anti-miR-365-3p(anti-miR-365-3p组)转染至胃癌细胞,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靶基因网站预测miR-365-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365-3p与AKT1的靶基因关系。将anti-miR-365-3p、pcDNA-AKT1及其阴性对照分别转染至胃癌细胞12 h后用舒芬太尼处理48 h,分别为舒芬太尼+anti-miR-NC组、舒芬太尼+anti-miR-365-3p组、舒芬太尼+pcDNA3.1组、舒芬太尼+pcDNA-AKT1组,检测各组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p-AKT1蛋白表达。结果:舒芬太尼可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及MMP-2表达,促进miR-365-3p、E-cadherin表达;miR-365-3p过表达可通过上调E-cadherin表达及下调MMP-2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AKT1是miR-365-3p的靶基因,miR-365-3p可负性调控靶基因AKT1的表达;抑制miR-365-3p表达或AKT1过表达可逆转舒芬太尼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舒芬太尼可通过上调miR-365-3p表达而抑制AKT1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胃癌 微小RNA-365-3p 蛋白激酶b-α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AKT1与STMN1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马子涵 贾西云 +4 位作者 徐倩 陈发帅 彭方慧 巴楠 张自森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蛋白激酶Bα(AKT1)和微管不稳定蛋白STMN1的表达,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AKT1、STMN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胃...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蛋白激酶Bα(AKT1)和微管不稳定蛋白STMN1的表达,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AKT1、STMN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AKT1阳性表达率61. 90%(26/42),高于癌旁组织的23. 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癌组织中AKT1阳性表达与TNM分期、T期有关(P均<0. 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 0. 05)。胃癌组织中STMN1阳性表达率35. 71%(15/42),高于癌旁组织的7. 14%(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癌组织STMN1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有关(P <0. 05),而与性别、年龄、TNM分期、T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 05)。胃癌组织中AKT1与STMN1表达呈正相关(r=0. 380,P <0. 05)。结论 AKT1和STMN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两者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蛋白激酶bα 微管不稳定蛋白
下载PDF
大鼠SUMO特异性蛋白酶1催化区蛋白制备及功能鉴定
3
作者 孟利 杜彩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8,共8页
目的:制备大鼠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SENP1)催化结构域(SENP1C)蛋白,并鉴定其酶活性。方法:分别以大鼠SENP1-pcDNA3.1和EGFP-pcDNA3.1重组体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入pGEM-T载体;酶切鉴定后,再亚克隆入原... 目的:制备大鼠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SENP1)催化结构域(SENP1C)蛋白,并鉴定其酶活性。方法:分别以大鼠SENP1-pcDNA3.1和EGFP-pcDNA3.1重组体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入pGEM-T载体;酶切鉴定后,再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阳性重组体导入原核表达细胞BL-21,异丙基硫半乳糖苷(IPTG)诱导蛋白质表达;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蛋白质的表达。Ni-NTA吸附纯化蛋白质并透析处理,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蛋白质的纯度;1μmol/L及5μmol/L Tat-EGFP分别孵育HT22细胞不同时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情况。采用5μmol/L Tat-SENP1C预孵育HT22细胞10 h,免疫印迹检测整体蛋白质的SUMO化水平;用5μmol/L Tat-SENP1C预孵育HT22细胞或过表达Myc-Akt1和HA-SUMO1的HT22细胞10 h后,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检测内源性和外源性Akt1与SUMO1的结合(SUMO化)。结果:Tat-SENP1C-pET-28a和Tat-EGFP-pET-28a重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IPTG可以诱导蛋白质高表达;采用Ni-NTA纯化和透析可获得较高纯度的蛋白质;5μmol/L Tat-EGFP孵育HT22细胞10 h后,蛋白质穿膜效率较高;Tat-SENP1C重组蛋白可以显著降低HT22细胞中整体蛋白质的SUMO化以及内源性和外源性Akt1 SUMO化。结论:Tat-SENP1C-pET-28a和Tat-EGFP-pET-28a重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被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蛋白质;纯化的Tat-SENP1C蛋白具有较强的穿膜能力及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特异性蛋白酶1 催化结构域 原核表达载体 去SUMO化 蛋白激酶bα
原文传递
IL-2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4
作者 李渊 黄少辉 李淑婧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浓度分别为10、100、1000 ng/ml的重组人IL-29处理SW1116细胞作为不同浓度的IL-29处理组,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contro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浓度分别为10、100、1000 ng/ml的重组人IL-29处理SW1116细胞作为不同浓度的IL-29处理组,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control组;将pcDNA3.1、pcDNA3.1-蛋白激酶Bα(protein kinase Bα,AKT1)转染至SW1116细胞中再用1000 ng/ml的IL-29处理作为IL-291000 ng/ml+pcDNA3.1组、IL-291000 ng/ml+pcDNA3.1-AKT1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29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上皮钙粘蛋白(E-cadhex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MMP-2)、AKT1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IL-29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01);与control组比较,100、1000 ng/ml浓度IL-29处理的SW1116细胞中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Ki6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MP-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迁移、侵袭数显著降低,AKT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过表达AKT1逆转IL-29对细胞SW1116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IL-29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AKT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9 蛋白激酶bα 结肠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B基因内含子区多态性与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白丽娟 王彦芳 +5 位作者 刘志芬 李霞 于宏春 于瑞 杨晋民 张克让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d(PKBα)基因第1,2,4内含子区4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及副反应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4例。使用西酞普兰抗抑郁治...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d(PKBα)基因第1,2,4内含子区4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及副反应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4例。使用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在治疗后1周、2周、4周时评定相关量表,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KB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PKBα rs2494738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之间相关联(等位基因:OR=0.139,P=0.011);携带G等位基因抑郁症患者西酞普兰治疗抗抑郁疗效优于携带A等位基因者。②rs2494738基因型可能与口干副反应弱关联(Х^2=6.730,P=0.035)。结论PKBα rs2494738位点可能与西酞普兰治疗抗抑郁疗效及某些副反应之间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蛋白激酶b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西酞普兰
原文传递
基于环状RNA测序探讨当归芍药散对APPswe/PS1ΔE9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贺春香 宋祯彦 +4 位作者 李泽 杨苗 于文静 李平 成绍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4,共9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RNA)在当归芍药散对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APP/PS1)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月龄APP/PS1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组,药物组予以当归芍药散水提液灌胃,10只野生C57BL/6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 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RNA)在当归芍药散对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APP/PS1)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月龄APP/PS1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组,药物组予以当归芍药散水提液灌胃,10只野生C57BL/6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灌药8周。应用circRNA测序分析当归芍药散干预前后APP/PS1小鼠差异表达circRNA,构建circRNA-miRNA mRNA相互作用网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cric RNA测序结果,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1(Akt1),p-Akt1,B淋巴细胞瘤-2和Bcl-2-相关X的蛋白质(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的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干预后有90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46个上调,44个下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ircRNA1398,circRNA1399表达水平下降,miR-103-3p,miR-153-3p,miR-143-3p及miR-143-5p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组circRNA1398,circRNA1399表达水平上调,miR-103-3p,miR-153-3p,miR-143-3p及miR-143-5p表达水平下降(P<0.01)。通过circRNA-miRNA mRNA相互作用网络分析circRNA1398和circRNA1399调控Bcl-2和Akt1基因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p-PI3K,Akt1,p-Akt1和Bcl-2表达量下降(P<0.01),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组APP/PS1小鼠海马区的p-PI3K,Akt1,p-Akt1和Bcl-2表达量增加(P<0.01),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水平上升,细胞凋亡率为(43.76±2.92)%。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干预后细胞凋亡率为(24.64±3.39)%。结论:当归芍药散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和抑制APP/PS1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阿尔兹海默病 凋亡 环状RNA(circRNA) microRNA(miRNA)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α(Akt1)通路
原文传递
Akt1和Akt2在小鼠卵母细胞中定位的差别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欣 李森 +3 位作者 刘艳春 曹宇 李亘松 于秉治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5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Akt1和Akt2在从GV期向GVBD期转化期间亚细胞定位的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分析技术观察Akt1和Akt2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和GVBD期的定位;利用显微注射实验技术将Akt1和Akt2抗体分别注射入卵细胞,在... 目的研究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Akt1和Akt2在从GV期向GVBD期转化期间亚细胞定位的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分析技术观察Akt1和Akt2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和GVBD期的定位;利用显微注射实验技术将Akt1和Akt2抗体分别注射入卵细胞,在不同时间点观察GVBD的发生的数量。结果 Akt1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均匀的分布于细胞质,而在GVBD期则分布于细胞膜。Akt2在GV期和GVBD期分布于整个细胞,但是GV期以细胞质更为密集,而在GVBD期以细胞核附近更为密集。结论 Akt1可能参与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bα(PKbalpha/Akt1) 蛋白激酶bβ(PKbbeta/Akt2) 卵母细胞 小鼠 减数分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