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3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补土组方对体外神经元低氧/复氧后PI3K、Akt、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昱文 李花 +6 位作者 刘旺华 周小青 郑彩杏 金梦 范元硕 李诚均 颜艳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补土组方对新生SD鼠神经元体外培养低氧/复氧后的凋亡情况以及PI3K、Akt、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少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新生SD鼠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血清对照组、低氧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组、... 目的观察健脾补土组方对新生SD鼠神经元体外培养低氧/复氧后的凋亡情况以及PI3K、Akt、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少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新生SD鼠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血清对照组、低氧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健脾补土组。将标本低氧诱导24 h,再复氧培养4 h进行造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RTq PCR法检测PI3K、Akt、caspase-3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I3K、Akt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3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低氧模型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组、健脾补土组神经元凋亡率均显著减少,PI3K、Ak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强,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较少(P<0.01);与神经生长因子组比较,健脾补土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减少,PI3K、Ak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健脾补土组方能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上调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最终抑制在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土 神经元 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半胱天冬酶-3
下载PDF
ibrolipim对糖尿病小型猪肝脏PKBβ/Akt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寒松 余坚 +4 位作者 刘毅 李宏光 陈安平 尹卫东 王宗保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8期50-54,共5页
目的采用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合成化合物ibrolipi(NO-1886)对肝脏PKBβ/Akt2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ibrolipim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15头雄性广西巴马小型猪按体... 目的采用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合成化合物ibrolipi(NO-1886)对肝脏PKBβ/Akt2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ibrolipim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15头雄性广西巴马小型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饲以正常饲料;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组(n=5)饲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饲料;加药组(n=5),HFSCD饲料中加入1.0%NO-1886。每月末测定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第5个月末取部分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kt2蛋白的表达。结果CD组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水平正常,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血糖清除和胰岛素分泌有效、及时;与CD组相比较,HFSCD组血糖和甘油三酯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糖耐量减低;HFSCD+NO-1886组与HFSCD组相比,血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OGTT葡萄糖清除和胰岛素分泌近似CD组。CD组肝脏Akt2蛋白表达量较高;HFSCD组Akt2表达量减少(P<0.05);HFSCD+1%NO-1886组Akt2蛋白表达较HFSCD明显增高(P<0.05)但低于CD组。结论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型猪肝脏组织Akt2表达降低;NO-1886能够上调肝脏Akt2蛋白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1886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肝脏 蛋白激酶-b 小型猪
下载PDF
CCL19与AKT信号通路对肺癌发展作用研究
3
作者 朱倩莹 刘洁 +4 位作者 黎贵芸 胡雄 王智园 刘士岳 边莉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0-377,共8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CCL19处理组、AKT抑制组和抗体中和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不予任何处理,其余...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CCL19处理组、AKT抑制组和抗体中和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不予任何处理,其余4组细胞分别予二甲基亚砜(DMSO)、CCL19、AKT抑制剂MK-2206和CCL19+MK-2206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Pan-AKT、p-AKT(Ser473)、p-AKT(Thr308)、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和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收集6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CCL1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KT抑制组与抗体中和组A549细胞存活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CCL19处理组(P值均<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CCL19处理组36.0、48.0 h时间点的细胞迁移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AKT抑制组和抗体中和组(P值均<0.05)。Transwell实验显示,AKT抑制组A549细胞侵袭数低于CCL19处理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CL19处理组细胞E-ca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p-AKT(Ser473)、p-AKT(Thr308)、N-cad和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CCL19处理组比较,AKT抑制组和抗体中和组A549细胞中p-AKT(Ser473)、p-AKT(Thr308)、N-cad和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E-cad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宣威、个旧与其他地区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CCL19和MMP9表达强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CCL19和MMP9表达强度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值均<0.01)。结论CCL19可促进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并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其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19 蛋白激酶-b 肺癌 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大补元煎通过上调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 被引量:21
4
作者 何丽玲 龙清华 +2 位作者 胡慧 王平 石和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大补元煎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小鼠36只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大补元煎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小鼠36只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6.5×10-4g·kg-1·d-1)和大补元煎组(13.2 g·kg-1·d-1),野生鼠12只设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灌胃30 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IF)观察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及突触素(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BDNF,TrkB,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减少(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大补元煎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数量增多,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结论:大补元煎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小鼠海马中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能力 突触可塑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 机制
原文传递
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BDNF/TrkB信号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筱 吴杨鹏 +1 位作者 汪今朝 张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15-2120,共6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BDNF/TrkB)信号表达的作用,探讨其对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督汤组,每组18只,造模后每日...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BDNF/TrkB)信号表达的作用,探讨其对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督汤组,每组18只,造模后每日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干预7d后取材,采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电镜观察脊髓微观结构,免疫荧光定位BDNF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DNF、TrkB和p-TrkB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第3天起,活血通督汤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尼氏染色和电镜提示活血通督汤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髓鞘的结构和形态;活血通督汤可促进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分泌BDNF,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通督汤可显著促进BDNF蛋白和p-TrkB蛋白表达(P<0.01),但对TrkB蛋白表达无显著作用。结论:活血通督汤促进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分泌BDNF,促进TrkB受体磷酸化,从而上调BDNF/TrkB信号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存活、再生和轴突再生、再髓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活血通督汤 中医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再髓鞘化
原文传递
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对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CREB蛋白、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松柏 彭利艳 +6 位作者 梅志刚 谭凌菁 黄亚光 冯知涛 蔡三金 马文翰 张定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对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 目的:探讨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对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采取腹腔注射水杨酸钠诱导制作耳鸣模型;对照组注射0.9%NaCl溶液。造模成功后,治疗组采用耳穴"神门""胰胆"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治疗,每天1次,治疗15d。采用声音惊吓反应监测系统监测各组大鼠的停顿声音预刺激抑制惊吓反应(GPIAS)及预刺激抑制反应(PPI),以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听觉皮层的BDNF及其受体TrkB,CREB和磷酸化CREB(p-CREB)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12、16、20、28 kHz高频背景声音的GPIAS比值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在12、16、20、28 kHz高频背景声音的GPIAS比值均升高(均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DNF蛋白表达、p-CREB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1),TrkB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BDNF和TrkB表达、CREB及p-CREB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能改善耳鸣大鼠高频背景声音的GPIAS比值变化,此作用可能与抑制耳鸣大鼠听觉皮层的BDNF/TrkB/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下调,进而逆转不良可塑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耳穴 电刺激 声音掩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凯 张琳琳 +3 位作者 宋宛珊 林翠茹 韩文文 张玉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肾化浊方治疗AD的作用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AD模型组、益肾化浊方低、...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肾化浊方治疗AD的作用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AD模型组、益肾化浊方低、中、高剂量组。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左侧侧脑室注射聚集态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予益肾化浊方低、中、高剂量(2.8,5.6,11.2 g·kg-1),每日灌胃1次,共灌胃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 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 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化浊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 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浊方可能通过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及其受体Trk B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益肾化浊方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原文传递
通督醒神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玥 王墨 +5 位作者 李岩 沙丽丽 吴咚咚 侯志涛 徐文源 邵霜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8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醒神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针刺组给予通督醒神针刺法,药物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治疗。... 目的:探讨通督醒神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针刺组给予通督醒神针刺法,药物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与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DNF与Tr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BDNF与Tr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的BDNF与TrkB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督醒神针法能上调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BDNF与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具有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醒神针法 血管性痴呆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下载PDF
半夏生物总碱对癫痫大鼠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及BDNF/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楚欣 于征淼 +1 位作者 林培政 吴智兵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评价半夏生物总碱(PTA)对癫痫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2只SPF级雄性SD大鼠在首次行为学测试(强迫路线转换测试、旷场活动及自发路线转换测试)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模型组经癫痫造模后再分为癫痫对照组、托吡酯组(0.06g/... 目的评价半夏生物总碱(PTA)对癫痫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2只SPF级雄性SD大鼠在首次行为学测试(强迫路线转换测试、旷场活动及自发路线转换测试)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模型组经癫痫造模后再分为癫痫对照组、托吡酯组(0.06g/kg)、PTA低剂量组(0.4g/kg)和PTA高剂量组(0.8g/kg),与正常对照组同时灌胃14d后复查行为学测试。检测海马结构的组织形态改变、苔藓纤维发芽(MFS)现象及BDNF和Trk-B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对照组的强迫路线转换行为比和自发路线转换行为比下降(各P<0.05),旷场活动进入格数升高(P<0.001);海马CA3区(P<0.01)、CA1区(P<0.01)及齿状回门区(P<0.05)的神经元数量下降,见苔藓纤维发芽现象(P<0.01);mBDNF和Trk-B表达下降而proBDNF表达上升(各P>0.05)。与癫痫对照组比较,半夏生物总碱提高自发路线转换行为比(0.4g/kg,P>0.05),提高CA3区(0.8g/kg,P<0.01)及齿状回门区(0.8g/kg,P<0.05)的神经元数量,降低苔藓纤维发芽程度(各P<0.05)及mBDNF(各P<0.01)的表达量。结论半夏生物总碱对癫痫大鼠存在神经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减损、苔藓纤维发芽的程度及m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改善空间工作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生物总碱 癫痫 神经行为学 苔藓纤维发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络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人卵巢的表达与卵泡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娟 陈士岭 +4 位作者 邢福祺 张广亮 孔令红 朱亮 李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在人卵巢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 :取排卵前期人卵巢组织和来自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周期的取卵日卵泡液、人卵巢黄素化壁层...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在人卵巢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 :取排卵前期人卵巢组织和来自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周期的取卵日卵泡液、人卵巢黄素化壁层颗粒细胞 (hMGLCs)、人卵巢黄素化卵丘颗粒细胞 (hCGLCs)、未受精卵母细胞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BDNF在人卵巢组织中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检测BDNF在人卵泡液 ,hMGLCs和hCGLCs无血清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人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 ,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hMGLCs,hCGLCs和未受精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表达 ,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TrkB在hMGLCs和hCGLCs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 :人卵泡液中存在BDNF ,BDNF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及窦状卵泡的卵丘颗粒细胞。TrkB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窦状细胞的卵丘颗粒细胞、壁层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 ,壁层颗粒细胞表达量高于卵丘颗粒细胞。结论 :在人卵巢BDNF及其受体TrkB可能 (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 )参与颗粒细胞功能的完成和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颗粒细胞 卵母细胞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BDNF、TrkB、Ki-67和p6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震 胡惠军 古彩红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3141-314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肿瘤抑制基因p6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肿瘤抑制基因p6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BDNF、Trk B、Ki-67和p63阳性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食管癌组织中BDNF、Trk B、Ki-67、p6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BDNF、Trk B、Ki-67、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1%、86.90%、75.00%、84.5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52%、15.48%、47.62%、27.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深层浸润食管癌组织中的BD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91.89%、94.00%、84.91%,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Ⅰ~Ⅱ期、浅层浸润的55.88%、59.57%、44.12%、54.84%,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深层浸润食管癌组织中的Trk 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100.00%、98.00%、94.34%,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Ⅰ~Ⅱ期、浅层浸润的76.47%、76.60%、70.59%、7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层浸润食管癌组织中的Ki-67阳性表达率为84.91%,明显高于浅层浸润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中的p63的阳性表达率为94.5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阳性表达与Trk B、Ki-67、p63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r=0.415、0.397、0.496,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BDNF、Trk B、Ki-67、p63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均较高,且BDNF和Trk B与肿瘤分化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相关,Ki-67与浸润深度相关,p63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产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抑制基因p63 病理
下载PDF
智脑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BDNF及其TrkB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文明 周磊 孙林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智脑胶囊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的影响,探讨智脑胶囊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石杉... 目的:观察智脑胶囊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的影响,探讨智脑胶囊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石杉碱甲组、智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双侧Meynert基底核为注射点,以鹅膏蕈氨酸(IBO)毁损双侧Meynert基底核,制作实验性AD大鼠模型。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脑组织BDNF及其受体TrkB的含量,并观察其在大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不同部位含量的变化。结果:智脑胶囊能提高模型大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BDNF及其受体TrkB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智脑胶囊高、中剂量组和石杉碱甲组的提高作用优于智脑胶囊低剂量组。结论:智脑胶囊促进大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合成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增加是其改善学习记忆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智脑胶囊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原文传递
BDNF和TrkB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及BDNF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冶俊玲 苟笑丹 +2 位作者 韩静绮 郭新建 王丰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B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外源性BDNF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BDNF、TrkB的表达;以两种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B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外源性BDNF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BDNF、TrkB的表达;以两种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和正常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株HET-1A作为实验对象,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种细胞中BDNF、TrkB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Transwell实验观察外源性BDNF对食管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食管癌组织中BDNF和Trk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外源性BDNF能够促进TE-1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80 ng/ml BDNF能够促进TE-1细胞侵袭.结论 BDNF和TrkB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DNF能够提高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力,促进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食管癌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温针灸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及BDNF/Trk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刁鹏 何伟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25-629,639,共6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Trk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温针组、...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Trk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温针组、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束缚应激造模,每天束缚6h,持续21d。温针组于造模前选取“百会”、“印堂”穴进行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氟西汀组于造模前灌胃给予抗抑郁药氟西汀,浓度为10mg/kg。造模结束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和强迫游泳实验分别评价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法检测海马单胺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TrkB阳性细胞数,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海马BDNF、Trk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显著,海马单胺递质含量显著下降(均P<0.05),BDNF、TrkB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在温针灸治疗后,模型大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得到缓解,海马单胺递质含量上升,BDNF、TrkB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回升(P<0.05)。结论温针灸能显著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升高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Trk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抑郁 焦虑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慢性束缚应激
原文传递
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TrKB、CRE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媛 朱金华 +2 位作者 张米兰 陈静 万红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3,共8页
目的:探讨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SCZ)模型大鼠海马组织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和氯氮平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均以... 目的:探讨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SCZ)模型大鼠海马组织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和氯氮平组,每组9只。各组大鼠均以灌胃的方式给药21 d,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40、20、10 g·kg^(-1)温胆汤药液,氯氮平组为0.02 g·kg^(-1)氯氮平原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灌胃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在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外,对其余5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0.6 mg·kg^(-1)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SCZ模型。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自发活动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TrKB、磷酸化(p)-TrKB、CREB和p-CREB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TrKB、CREB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TrKB、CREB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水平显著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紊乱,部分神经元细胞变性,海马组织TrKB、p-TrKB、CREB、p-CREB蛋白、海马CA1区TrKB、CREB蛋白及海马组织TrKB、CREB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各组大鼠自发活动水平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相对整齐、胞体形态较为规则,神经元变性等现象较少;温胆汤中、低剂量组海马组织Tr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温胆汤各剂量组海马组织p-TrKB、CREB、p-CRE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温胆汤各剂量组海马CA1区Tr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温胆汤中、低剂量组海马CA1区CR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温胆汤高、低剂量组海马组织TrKB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温胆汤中、低剂量组CREB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温胆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精神分裂症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天麻素抗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帅林 张媛 +7 位作者 魏艳杰 李朝阳 肖童 苏琦 苗雨欣 徐菁蔓 郝志梅 田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在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时是否通过线粒体机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首先使用过氧化氢H_2O_2650μmol/L处理大鼠心脏组织来源的H9c2心肌细胞,复制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别使用50.0、10.0、1.0和0.1μmol/L天麻素预处... 目的探讨天麻素在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时是否通过线粒体机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首先使用过氧化氢H_2O_2650μmol/L处理大鼠心脏组织来源的H9c2心肌细胞,复制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别使用50.0、10.0、1.0和0.1μmol/L天麻素预处理,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天麻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天麻素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激酶-B(Akt)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天麻素预处理均能减弱H_2O_2引起的四甲基罗丹明乙酯荧光强度降低程度,且与模型组(0.30±0.25)比较,10.0μmol/L天麻素预处理组(0.79±0.08)作用最为明显。天麻素(10.0μmol/L)预处理能提高H9c2细胞的存活率,使p-GSK-3β(Ser^9)、p-Akt(Ser^(473))蛋白水平升高,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可以阻断其发挥作用。结论天麻素能够减轻由H_2O_2引发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途径使GSK-3β失活,抑制mPTP开放以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氧化应激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诱导的心梗后大鼠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碧蕾 金虹 +2 位作者 韩熙琼 夏扬 刘乃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764,共7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C)、心梗+运动组(MIE)、心梗+运动+BDNF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 B)阻滞剂K252a腹腔注射组(MIEK),每组12只。术后1周尾静脉采血、心彩超检查后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训练,训练结束行心彩超检查后腹腔麻醉取材,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周围区BDNF表达及心肌血管密度,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BDNF m 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rk 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运动促进梗死周围区BDNF m 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同时诱导Trk B磷酸化(P<0.01),用K252a阻断BDNF受体可抑制Trk B激活(P<0.01),同时逆转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P<0.01)和心功能改善(P<0.05);大鼠血清BDNF水平与心肌血管密度(r=0.501,P=0.007)、心脏EF值(r=0.611,P=0.002)呈正相关,血清BDNF运动前后变化幅度与其EF值变化呈正相关(r=0.498,P=0.015)。结论:BDNF在心梗后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效应中发挥重要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肌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
下载PDF
BDNF/TrkB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BDNF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秀娟 吴修胤 +3 位作者 佟冬冬 李静 杨晓露 张风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外源性BDNF对舌鳞状细胞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DNF、TrkB在50例TSCC和13例正常舌黏膜中的表达;以舌...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外源性BDNF对舌鳞状细胞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DNF、TrkB在50例TSCC和13例正常舌黏膜中的表达;以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DNF、TrkB的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外源性BDNF对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BDNF/TrkB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舌黏膜组织(P<0.05),且两者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高浓度BDNF(200 ng/m L)可显著促进Tca8113的增殖活性(P<0.05)。结论 BDNF/TrkB可能与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DNF可显著提高舌鳞状细胞癌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舌鳞状细胞癌 增殖能力
原文传递
姜黄素和胡椒碱复方改善大鼠抑郁症的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建萍 何春明 +1 位作者 钟禹霖 黄丽芸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成功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诱发的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学和行为学等技术手段探讨姜黄素和胡椒碱复方抗抑郁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中剂量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成功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诱发的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学和行为学等技术手段探讨姜黄素和胡椒碱复方抗抑郁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中剂量组、复方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5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5组大鼠孤养且接受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21 d,于每日灌胃给药1 h后行应激刺激,给药组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姜黄素300 mg/(kg·d)、胡椒碱60 mg/(kg·d),中剂量组姜黄素100 mg/(kg·d)、胡椒碱20 mg/(kg·d),氟西汀组10 m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空白组不接受任何刺激且群养。比较各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蔗糖水摄取量、大鼠海马及杏仁核脑区神经肽Y(NPY)水平、海马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 B)蛋白表达。结果饲养22 d经行为学方法检测大鼠抑郁样症状,发现复方高、中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1%蔗糖水摄取量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复方高及中剂量组、氟西汀组海马、杏仁核脑区神NPY水平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复方高及中剂量给药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杏仁核脑区BDNF、Trk B蛋白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和胡椒碱复方具有抗抑郁作用,能减轻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疗效与氟西汀相仿,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上调脑区BDNF、TrkB蛋白有关,但与调节脑区NPY水平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胡椒碱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 海马 杏仁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原文传递
何首乌提取物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BDNF/TrkB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20
作者 冯容 孙继超 +3 位作者 张碧霞 朱万青 谢胜 艾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356-1361,共6页
目的观察何首乌提取物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为ADH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托莫西汀组(4.... 目的观察何首乌提取物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为ADH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托莫西汀组(4.5 mg/kg),何首乌低(0.54 g/kg)、中(1.08 g/kg)、高(2.16 g/kg)剂量组,另设Wistar京都大鼠为正常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每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ELISA法检测前额叶皮质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Grb2)、肌肉RAS癌基因(muscle RAS oncogene,Ras)3的表达水平。结果托莫西汀和何首乌均能有效控制SHR大鼠多动、冲动行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DHA含量降低(P<0.05),BDNF、TrkB、Grb2、Ras3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海马中BDNF、TrkB、Grb2、Ras3蛋白和BDNF、Ras3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给药4周后,在前额叶皮质中,何首乌低、中、高剂量组大鼠DH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BDNF、TrkB、Grb2、Ras3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何首乌低、中剂量组大鼠BDNF、TrkB、Grb2蛋白,高剂量组大鼠BDNF、Grb2、Ras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在海马中,何首乌高剂量组大鼠BDNF、TrkB、Grb2、Ras3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何首乌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SHR多动、冲动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TrkB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提取物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