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癌发生蛋白激酶/磷酸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的表达及健脾解毒法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斌 李琦 +4 位作者 殷佩浩 赵成根 高虹 孙珏 范忠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及其调控蛋白激酶/磷酸肌醇-3-激酶(AKT/PI3K)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5)、模型组(n=40)及中...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及其调控蛋白激酶/磷酸肌醇-3-激酶(AKT/PI3K)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5)、模型组(n=40)及中药组(n=40)。除正常组外,其他组1-12周饮用含DEN 80 mg/L水[8 mg/(kg.d)]诱癌;中药组同时给予含生药1.75 g/ml的健脾解毒方(10 ml/kg)灌胃,正常组给予10 ml/kg 0.85%氯化钠灌胃,1次/d,共12周。于4、8、12、16周时相点,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肝,20周时剩余大鼠全部处死取肝,观察肝脏外观,计算病死率和腹水生成率,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肝组织AKT、PI3K及p70s6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AKT的表达。[结果]在20周实验结束时,正常组无死亡,模型组死亡率为42.5%(17/40),中药组死亡率为17.5%(7/40);16-20周时模型组腹水发生率为87.5%(7/8),中药组为44.4%(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没有肿瘤形成,模型组和中药组在16周后成瘤率均为100%;同时模型组肝癌Ⅲ级发生率为100%(5/5),而中药组Ⅰ、Ⅱ、Ⅲ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40%(2/5)、40%(2/5)及20%(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4-20周的AKT mRNA均显著上调,p70s6k mRNA均显著下调,PI3K mRNA除第8周外均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可阶段性下调AKT/PI3K及上调p70s6k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与中药组的p-AKT显著上调,尤其在8-12周最为明显,其中药组的上调幅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AKT/PI3K信号通路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表现为AKT、PI3K表达上调,p70s6k表达下调,健脾解毒方有预防DEN诱导大鼠肝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中药下调AKT/PI3K及上调p70s6k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健脾解毒方 二乙基亚硝胺 蛋白激酶/磷酸肌醇-3-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