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素蛋白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亮 刘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32-937,共6页
支架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核心部分,其生物结构、功能和制备方法弓l起众多关注。理想的支架材料需具备足够的力学强度、适当的降解速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容易获得、价格低廉等优点。常见的支架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及天然衍... 支架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核心部分,其生物结构、功能和制备方法弓l起众多关注。理想的支架材料需具备足够的力学强度、适当的降解速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容易获得、价格低廉等优点。常见的支架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及天然衍生物。作为新型的支架,丝素蛋白支架的主要结构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为主,其结构由复杂的氢键、疏水键和结晶区组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拉伸强度,以及较好的透气、透湿性和生物降解功能。此外,其固化结晶方式的多样化,易于保持高度生物亲和性以及形成特殊的多孔性结构。丝素蛋白还具有优良的成膜和成凝胶特性,并且通过与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与化学改性,可进一步改善其理化性质。丝素蛋白可制备成多孔支架、纤维膜支架、凝胶支架以及复合材料支架,这些支架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异、降解速度可调、生物相容性高、成骨性能良好等特点,此外还能负载细胞、生物活性因子以及药物。可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或复合其他材料,制备成丝素凝胶支架(将丝素蛋白内的氨基酸序列由无序结构转变为13折叠结构,从而形成理化性质稳定的凝胶)、丝素多孔支架(通过盐析、发泡、冻干等方法制备)、丝素电纺纤维支架(通过电纺制备)及丝素复合支架(主要通过盐析制备)等具有三维多孔和生物学功能的新型材料,为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选择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蛋白支架 应用 天然高分子材料 支架材料 制备方法 生物结构
原文传递
利用蛋白支架复合物提高大肠杆菌MG1655的L-苹果酸产量
2
作者 周志东 王晓瑜 +3 位作者 张同 李琪 杨之帆 陈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9,共9页
构建RIAD-RIDD人工蛋白支架并验证其对蛋白的共定位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支架对L-苹果酸生成途径关键酶Pykf和maeB进行共定位,通过形成蛋白支架复合物来促进苹果酸酶的逆向催化,从而提高大肠杆菌MG1655发酵时的L-苹果酸产量。检测... 构建RIAD-RIDD人工蛋白支架并验证其对蛋白的共定位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支架对L-苹果酸生成途径关键酶Pykf和maeB进行共定位,通过形成蛋白支架复合物来促进苹果酸酶的逆向催化,从而提高大肠杆菌MG1655发酵时的L-苹果酸产量。检测结果表明,人工蛋白支架RIAD-RIDD在胞外、胞内均可有效实现蛋白共定位,在导入蛋白支架复合物后,重组大肠杆菌MG1655发酵时的L-苹果酸产量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支架 大肠杆菌MG1655 苹果酸酶 丙酮酸激酶 L-苹果酸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中利用整合型蛋白支架合成维生素B_(6)
3
作者 王腾鹤 王岩岩 +2 位作者 刘林霞 乔长晟 张大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7-22,I0001-I0003,共9页
维生素B_(6)是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在生物医药、饲料及食品美容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上通常采用噁唑法生产维生素B_(6),该方法存在安全隐患,易造成环境污染。该研究以大肠杆菌为底盘细胞构建了具有潜力的环境友好型维生素... 维生素B_(6)是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在生物医药、饲料及食品美容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上通常采用噁唑法生产维生素B_(6),该方法存在安全隐患,易造成环境污染。该研究以大肠杆菌为底盘细胞构建了具有潜力的环境友好型维生素B_(6)细胞工厂。为了降低中间代谢物4-磷酸羟基-L-苏氨酸(4-hydroxy-L-threonine,4HTP)对大肠杆菌的生物毒性,提升维生素B_(6)在大肠杆菌中的发酵产量,通过构建整合型蛋白支架,并结合随机突变技术对关键酶PdxA3进行了改造。结果显示,4种不同来源的4HTP脱氢酶(PdxA)中,Sinorhizobium meliloti来源的PdxA3活性最高,使产量达到2.24 mg/L;针对PdxA3进行的随机突变使维生素B_(6)产量提升了60%,产量达到3.92 mg/L;整合型蛋白支架优化比例为1∶1∶2时,产量有了大幅提升,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升约20倍,最终达到了21.23 mg/L。通过实验发现,最适来源和最优表达比例的途径酶能使产量大幅提升。该研究基于蛋白支架技术,避免了代谢过程有毒中间产物过度积累,对于大肠杆菌维生素B_(6)工程菌株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6) 大肠杆菌 蛋白支架 随机突变 代谢工程
下载PDF
丝状自组装蛋白支架介导的双酶级联催化体系构建促进D-塔格糖合成
4
作者 李英 刘伟 +2 位作者 朱丽英 周治 江凌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57,共10页
D-塔格糖是一种稀有的己酮糖,具有低能量、高甜度,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D-塔格糖的生物合成大多聚焦于异构酶途径及关键酶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挖掘与改造,多酶级联催化的应用较少,且受热力学平衡影响转化率较低。该研究首先... D-塔格糖是一种稀有的己酮糖,具有低能量、高甜度,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D-塔格糖的生物合成大多聚焦于异构酶途径及关键酶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挖掘与改造,多酶级联催化的应用较少,且受热力学平衡影响转化率较低。该研究首先构建并表征了来源于Methanocaldococcus jannaschii的丝状自组装蛋白支架EE/KK,结果显示,其在胞内外均可实现有效的荧光蛋白级联互作。其次,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应用EE/KK蛋白支架级联组装D-木糖还原酶(SsXR,Scheffersomyces stipitis来源的NAD(P)H-dependent D-xylose Reductase)和半乳糖醇脱氢酶(RlGDH,Rhizobium leguminosarum来源的SDR Family Oxidoreductase),强化基于氧化还原酶途径合成D-塔格糖的效率。相较于游离体系,EE/KK级联体系的D-塔格糖产量提高50%。进一步对级联体系重组菌株BL21-EX/KG(EX和KG分别为EE-SsXR和KK-RlGDH蛋白复合体的缩写)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Luria-Bertani(LB)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温度20℃,0.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下,以10 g/L乳糖为底物,D-塔格糖产量可达3.93 g/L,对乳糖转化率为0.39 g/g,为理论转化率(0.53 g/g)的74%,高于大多数以乳糖为底物合成D-塔格糖的报道。该研究为D-塔格糖生物合成提供潜在的高效菌株以及多酶级联组装提供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蛋白支架 D-塔格糖 多酶级联催化
下载PDF
纤维蛋白支架上人羊膜细胞的三维培养用于胎膜破口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霞 漆洪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2-615,共4页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尚无针对胎膜早破治疗的理想方法,体外研究发现,纤维蛋白胶能有效地封闭胎膜破口,恢复羊膜腔的完整性。然而,单纯的生物材料修复只能使胎膜达到功能性封闭,而不能恢复解剖性封闭。三维培养...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尚无针对胎膜早破治疗的理想方法,体外研究发现,纤维蛋白胶能有效地封闭胎膜破口,恢复羊膜腔的完整性。然而,单纯的生物材料修复只能使胎膜达到功能性封闭,而不能恢复解剖性封闭。三维培养技术的出现,已成为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造皮肤替代物和人造血管均证明三维培养使细胞培养成为更有价值的技术,并应用于组织工程中成为组织替代物。本研究应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氯化钙构建纤维蛋白支架,接种人羊膜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模拟正常羊膜组织结构,从而探讨细胞-细胞外琏质复合物用于胎膜破口修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培养技术 人羊膜细胞 纤维蛋白 胎膜早破 蛋白支架 实验研究 修复 组织工程学
原文传递
局部予以种植至胶原蛋白支架的同种异体间充质基质细胞可加速糖尿病兔溃疡血管再生并促进溃疡愈合 被引量:1
6
作者 蒋鹏 周波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779-780,共2页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最常见的原因.即便是在当前的标准治疗下,不愈合的溃疡仍可导致截肢,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临床上急需发展针对不愈合的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溃疡愈合 血管再生 基质细胞 同种异体 蛋白支架 间充质 胶原
原文传递
代谢工程中途径和菌株改造的几种新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新晓 唐秋雅 袁其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1-2837,共7页
代谢工程是生物学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迄今为止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造,可以实现一系列化合物的可持续生产,为能源及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最近几年代谢工程领域出现了一些最新技术,包... 代谢工程是生物学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迄今为止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造,可以实现一系列化合物的可持续生产,为能源及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最近几年代谢工程领域出现了一些最新技术,包括多变量的模块化优化技术、酶集结的支架技术、代谢流量的动态调控技术以及大规模基因编辑技术。本文对这些技术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生物工程 合成生物学 模块化优化 蛋白支架 动态调控 基因编辑
下载PDF
适宜于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蚕丝蛋白支架:最佳孔径筛选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毅 肖宏涛 薛美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1-1364,共4页
背景:既往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中,支架材料的孔径往往被忽略。如孔径过大,细胞会顺着过大的孔隙流走,难以保留在支架中;孔径过小,细胞则主要分布于支架材料的表面,不易进入支架中,同时也不利于新生血管生长。目的:筛选用于构建组织工程... 背景:既往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中,支架材料的孔径往往被忽略。如孔径过大,细胞会顺着过大的孔隙流走,难以保留在支架中;孔径过小,细胞则主要分布于支架材料的表面,不易进入支架中,同时也不利于新生血管生长。目的:筛选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蚕丝蛋白支架的适宜孔径。方法:在保持蚕丝蛋白浓度不变条件下,通过改变冷冻-干燥温度与时间,制备出6批次不同孔径的蚕丝蛋白支架;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骨和成脂的能力;电镜下测定6批次蚕丝蛋白支架的孔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孔径蚕丝蛋白支架上黏附、增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6批次蚕丝蛋白支架的孔径分别为:(39.94±17.27),(53.51±16.18),(63.97±19.76),(71.08±18.07),(87.33±21.78),(121.97±44.10)μm。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2号支架材料上黏附良好,并充分伸展,而第1,3,4,5,6号支架材料,除第1,3号支架上偶见细胞外,其余支架材料上均未见细胞生长。由此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蚕丝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脂肪时,支架材料的最佳孔径为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支架 孔径 组织工程脂肪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支架材料
下载PDF
体外构建纤维蛋白支架封闭胎膜破口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漆洪波 李玮 +2 位作者 孙江川 吴味辛 卞度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凝血成分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能否有效封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破口。方法2003年6月至2003年11月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4例妊娠31~36周胎膜早破的胎膜及羊水,设计胎膜破裂的体外实验模型和构建纤维... 目的探讨不同凝血成分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能否有效封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破口。方法2003年6月至2003年11月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4例妊娠31~36周胎膜早破的胎膜及羊水,设计胎膜破裂的体外实验模型和构建纤维蛋白支架的不同凝血成分配方,分为A、B、C、D、E5组,对人工制造的标准胎膜破口进行封闭,记录每组羊水渗漏干净或停止渗漏的时间,取纤维蛋白凝块及周边胎膜组织,观察局部的组织学形态。结果各组时间分别为A组15min,B组4983min,C组3007min,D组2614min,E组5200min;对照组(羊水)3min。破口处可见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凝块与破裂的胎膜紧密相连,封闭胎膜破口。结论采用凝血成分体外构建的纤维蛋白支架可封闭胎膜破口,其中冷沉淀、凝血酶、抑肽酶、氯化钙4种成分是构建纤维蛋白支架的较好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纤维蛋白支架 PPROM 凝血成分 胎膜破裂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的生物组成和功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雯静 赵静辉 +3 位作者 马珊珊 孙千月 郭天奇 周延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PRF)制备简便,不需要加抗凝剂,无伦理道德争议及血液交叉感染。其立体三维结构使得PRF较富血小板血浆更坚实稳定。PRF为血管化的天然诱导物,其结构为免疫反应提供了天然支持,会影响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新陈代谢。...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PRF)制备简便,不需要加抗凝剂,无伦理道德争议及血液交叉感染。其立体三维结构使得PRF较富血小板血浆更坚实稳定。PRF为血管化的天然诱导物,其结构为免疫反应提供了天然支持,会影响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新陈代谢。其内的白细胞通过释放高质量分数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4、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抗感染、促组织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RF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在即刻种植中将其用于辅助上颌窦提升,上颌窦骨密度和骨增量良好。PRF有利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早期增殖和向成骨细胞的早期分化,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成骨相关有机基质分泌,促进成骨细胞早期成骨,抑制破骨细胞活化。本文就PRF的生物组成和功能,即诱导成骨、促软组织修复、促血管化和抗感染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 细胞因子 组织再生 血纤蛋白支架 白细胞
下载PDF
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浓缩生长因子的应用优势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颐 刘笑言 向柄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1-1640,共10页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作为最新一代自体血小板浓缩生物制剂,因其具有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近年来已成为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研究阶段存...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作为最新一代自体血小板浓缩生物制剂,因其具有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近年来已成为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研究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浓缩生长因子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方法:文章以“浓缩生长因子、干细胞、组织修复、组织再生”为中文检索词,以“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Stem cells,Tissue repair,Tissue 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EMbase、Medlin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收集归纳近10年来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证据,根据严格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96篇。结果与结论:①文章从浓缩生长因子制备和应用的具体方法,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原理,体外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以及体内对组织修复和重建4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浓缩生长因子目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②浓缩生长因子是一个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具有潜力的自体生物活性因子,制备方法简便,应用方式灵活多变,完全取自自体血液,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良好。③浓缩生长因子的核心结构包括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多种内源性生长因子,在体外能促进多种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浓缩生长因子与干细胞的复合体是干细胞治疗领域一种新的策略。④浓缩生长因子在体内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其与组织工程材料联合所构建的局部生长因子缓释系统是延长生长因子缓释时间的有效方法。⑤浓缩生长因子在促进软组织修复、抗皮肤光老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其已成为目前自体生物活性制剂个性化治疗的优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骨缺损 软组织 内源性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支架 干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局部缓释系统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BMP-2过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丝素蛋白支架向成骨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少鹏 李晓辉 +2 位作者 时彩霞 范春霞 叶发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53-860,共8页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BMP-2过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丝素蛋白支架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慢病毒BMP-2过表达载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细胞核支架的联合培养体系,体外实验利用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BMP-2过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丝素蛋白支架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慢病毒BMP-2过表达载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细胞核支架的联合培养体系,体外实验利用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转化。选择10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3.2~4.5 kg,平均3.9 kg;年龄(2.89±0.45)岁;使用口腔钻在兔子胫骨钻孔(长度5 mm、宽度2 mm、深度3 mm的锥形胫骨缺损)构建兔子胫骨骨缺损模型,HE染色观察动物模型内骨缺损的修复。实验组造模后植入丝素蛋白支架+转染BMP-2过表达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阴性对照组造模后植入丝素蛋白支架+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结果:实验组(丝素蛋白支架+转染BMP-2过表达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中支架表面黏附的细胞与对照组(丝素蛋白支架+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细胞数明显增多。实验组细胞外基质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支架间细胞外基质含量明显增多。对照组支架表面元素EDX分析显示钙离子含量为0.22%,实验组支架表面元素EDX分析显示钙离子含量为0.86%,可见实验组诱导钙离子形成的能力要比对照组强。钙结节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肉眼观无明显变化,镜下观察可见少量钙结节点。实验组肉眼观可见明显红色区域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大量钙结节点。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肉眼观无明显变化,镜下观察未见明显变化。实验组肉眼观可见紫色区域染色,镜下观察可见ALP染色呈强阳性。丝素蛋白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培养体系可以对软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转染BMP-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修复作用明显优于未转染组。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炎性细胞减少,支架略有消失。实验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支架消失,血管生成。结论: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缺损
下载PDF
负载纳米氧化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修复皮肤创面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青 全仁夫 +4 位作者 陈利红 何丽红 陈恩良 胡华辉 郑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157-2161,共5页
背景:抗感染能力对于皮肤移植物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将抗菌材料复合于支架上得到复合材料,是目前常用的增强移植物抗感染能力的方法之一。目的:研究负载纳米氧化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的抗感染与抗炎作用潜能,以及其对创面修复再生的作用... 背景:抗感染能力对于皮肤移植物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将抗菌材料复合于支架上得到复合材料,是目前常用的增强移植物抗感染能力的方法之一。目的:研究负载纳米氧化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的抗感染与抗炎作用潜能,以及其对创面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取32只SD大鼠,在其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2组干预,实验组植入负载纳米氧化锌颗粒的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对照组植入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后1,2,4,8周,测量创面剩余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移植后1,2,4周,取创面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白细胞介素6特异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与炎症反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创面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1)创面愈合率:实验组移植后2,4,8周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苏木精-伊红染色:移植后1周,对照组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移植后4周,实验组创面表皮组织结构完整而致密,基本完成创面修复;对照组未见表皮覆盖,为瘢痕化修复;(3)白细胞介素6特异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阳性着色,但程度深浅不一,移植后4周,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表达量虽明显减少,但仍呈强阳性表达;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呈弱阳性表达;(4)炎症因子表达:实验组移植后1,2,4周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但仅移植后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负载纳米氧化锌颗粒的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移植,能有效减轻皮肤创伤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加速完成皮肤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粒 胶原 丝素蛋白 组织工程 纳米氧化锌 丝素胶原蛋白支架 创面修复 生物材料 炎症反应 皮肤创伤
下载PDF
巴沙鱼胶原蛋白支架材料的成骨效果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彤 吴刚 +3 位作者 祖丽皮也 朱庆丰 王少海 易杨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验证一种来源于巴沙鱼皮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别在其颅顶矢状缝左侧建立一个缺损,右侧建立两个缺损,缺损为圆形,直径8mm,共... 目的:验证一种来源于巴沙鱼皮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别在其颅顶矢状缝左侧建立一个缺损,右侧建立两个缺损,缺损为圆形,直径8mm,共计36个骨缺损;然后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8周、12周两大组,每一大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n=4);A组缺损中只植入Bio-Oss骨粉,B组植入Bio-oss骨粉+巴沙鱼皮胶原支架材料;C组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胶原膜。于术后8、12周处死相应组大白兔,切取骨缺损区标本并制作HE染色组织切片,定量分析各组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巴沙鱼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在GBR技术中能发挥屏障膜作用,引导和促进兔颅骨组织再生,其中B组与C组相比,8周时的成骨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C组成骨效果略高于B组(P<0.05);而A组在8周和12周时的成骨效果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结论:巴沙鱼皮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了引导骨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 鱼类胶原蛋白 兔颅骨缺损模型 胶原蛋白支架材料 牙种植术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支架生物相容性及在牙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敏 王瑶 +2 位作者 王双双 李蓓 杨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726-3731,共6页
背景:玉米醇溶蛋白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耐热性及可降解性,但目前对其生物相容性及修复牙周炎缺损的效果尚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分析玉米醇溶蛋白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修复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 背景:玉米醇溶蛋白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耐热性及可降解性,但目前对其生物相容性及修复牙周炎缺损的效果尚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分析玉米醇溶蛋白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修复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支架。(1)体外实验:将人牙周膜细胞与玉米醇溶蛋白支架共培养18 d,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2)体内实验:取8只Beagle犬,制作牙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缺损处置入玉米醇溶蛋白支架,对照组间断缝合牙龈组织。术后3个月,扫描电镜观察缺损部位。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支架上附着良好,与支架贴附紧密,呈梭形,能围绕孔隙生长,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2)体内实验结果:实验组支架完全溶解,骨小梁排列较规则,存在成熟的修复组织且与周围组织融合较好;对照组缺损部位基本愈合,骨纤维排列不规则,存在明显骨陷窝。实验组新生牙槽骨高度、骨缺损高度、结合上皮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牙骨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促进牙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玉米醇溶蛋白支架 生物相容性 牙周炎 修复效果 骨纤维 细胞生长 上皮长度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载神经干细胞的纤维蛋白支架对颅脑创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余平 陈翀 +4 位作者 李晓红 王景景 陈以胜 张赛 孙洪涛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81-18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颅脑创伤(TBI)后原位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的可能性,探讨载有NSCs的纤维蛋白支架及与亚低温(MHT)联合对TBI的治疗作用。方法从孕14 d SD大鼠皮质组织中分离NSCs,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及NSCs的形态... 目的研究大鼠颅脑创伤(TBI)后原位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的可能性,探讨载有NSCs的纤维蛋白支架及与亚低温(MHT)联合对TBI的治疗作用。方法从孕14 d SD大鼠皮质组织中分离NSCs,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及NSCs的形态,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类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TBI组(A组)、TBI+NSC组(B组)、TBI+MHT组(C组)、TBI+NSC+MHT组(D组),每组12只。A组通过液压损伤仪行TBI造模;B组TBI后接受NSCs移植治疗;C组TBI后接受MHT治疗;D组TBI后接受NSCs与MHT联合治疗。分别在第14、28天通过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 NSS)和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28 d后取脑组织切片,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移植后的NSCs在体内分化情况。结果电镜扫描显示,NSCs与纤维蛋白支架共培养3 d后形态无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提示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阳性表达,表明神经干细胞在纤维蛋白支架上存活;D组大鼠的m NSS在第14天和第28天均低于A、B、C各组;水迷宫结果显示,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A、B、C各组;D组28 d后脑组织取材可追踪到Brd 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了神经元。结论纤维蛋白支架与NSCs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可降解性。亚低温与载NSCs的纤维蛋白支架对大鼠TBI后的神经功能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干细胞 纤维蛋白支架 亚低温
下载PDF
牙龈成纤维细胞-玉米醇溶蛋白-中药双黄补复合体对犬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健 翟文静 +2 位作者 吴景景 张晓静 许彦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6-920,共5页
目的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最终造成牙齿丧失。组织工程技术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应用为牙周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研究旨在探讨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GF)-玉米醇溶蛋白(Zein)-中药... 目的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最终造成牙齿丧失。组织工程技术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应用为牙周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研究旨在探讨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GF)-玉米醇溶蛋白(Zein)-中药双黄补复合体促进犬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以2只Beagle犬双侧上颌54|45、下颌743|347共20个牙位作为实验部位,将其配对分为4组,每组5个牙位分别制备骨缺损模型。实验Ⅰ组:翻瓣术+Zein支架植入;实验Ⅱ组:翻瓣术+GF-Zein支架植入;实验Ⅲ组:翻瓣术+GF-Zein-中药双黄补复合体植入;对照组:单纯翻瓣术。于术后3个月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及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结果实验Ⅰ、Ⅱ、Ⅲ组术后3个月新生牙槽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Ⅲ组新骨生成效果更显著(P<0.01);实验Ⅲ组新生牙骨质的测量值比对照组相应值高(P<0.05)。实验Ⅱ组、实验Ⅲ组术区牙槽骨与正常牙槽骨的骨密度差值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实验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双黄补可促进犬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补 牙龈成纤维细胞 玉米醇溶蛋白支架 骨缺损
下载PDF
定向多通道纤维蛋白支架对EMSCs迁移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文静 沈元昊 +4 位作者 杨开元 陆浩 崔学文 张志坚 陈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8-664,共7页
目的:构建具有定向多通道的纤维蛋白支架,并探究该支架对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MSCs)的生长行为及向神经分化的影响,为其用于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人工造孔和冷冻干燥技术构建具有定向多通道... 目的:构建具有定向多通道的纤维蛋白支架,并探究该支架对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MSCs)的生长行为及向神经分化的影响,为其用于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人工造孔和冷冻干燥技术构建具有定向多通道的纤维蛋白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支架内微观结构。大鼠鼻粘膜来源的EMSCs与该支架复合培养7d,倒置荧光显微镜和SEM评估该支架对EMSCs迁移的引导效果,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其对EMSCs向神经诱导分化的程度。结果:(1)SEM显示支架横截面上有若干通道空洞,支架纵截面显示通道的走向基本与支架长轴一致;(2)EMSCs粘附在定向通道的孔壁上,且沿着支架纵轴的方向延伸;(3)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相关蛋白阳性。结论:EMSCs在定向多通道纤维蛋白支架上能够正常生长,且支架的定向多通道对其生长具有引导作用,利于EMSCs的粘附、迁移和向神经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多通道 纤维蛋白支架 EMSCs 脊髓损伤
下载PDF
SHH修饰聚多巴胺涂层纤维蛋白支架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学文 陆浩 +5 位作者 吕德民 沈元昊 杨开元 曹苏成 杨文静 张志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2,共8页
目的:构建音猬因子(SHH)修饰的聚多巴胺(PD)涂层纤维蛋白胶(FG),并探究该支架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按FG材料表面涂层情况,将实验分为3组:FG表面未处理组(control)、FG表面进行多巴胺涂层组(PD)和FG经多巴胺... 目的:构建音猬因子(SHH)修饰的聚多巴胺(PD)涂层纤维蛋白胶(FG),并探究该支架对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按FG材料表面涂层情况,将实验分为3组:FG表面未处理组(control)、FG表面进行多巴胺涂层组(PD)和FG经多巴胺处理后表面涂有SHH组(PD-SH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支架微观结构,用ELISA测量PD-SHH组SHH。分离并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并将神经干细胞分别与该3种支架复合培养,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再生相关蛋白(GAP43)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PD-SHH缓释支架可以持续释放SHH达到19 d;扫描电子显微镜可见纤维蛋白胶经冷冻干燥后呈海绵型网状结构,多巴胺及SHH微粒粘附在网状结构上;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SHH组细胞高表达GAP43和MBP等神经细胞相关蛋白而低表达GFAP(P<0.05)。结论:制备的聚多巴胺涂层纤维蛋白支架具有良好的SHH缓释效果,该复合支架对大鼠NSCs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支架 多巴胺 音猬因子 神经干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朋 顾在秋 +2 位作者 黄崇根 蔡良良 吕国忠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考察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4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覆盖创面10~20d后,清除硅胶膜,移植自体刃厚皮。对照组直接移植自体刃... 目的考察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4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覆盖创面10~20d后,清除硅胶膜,移植自体刃厚皮。对照组直接移植自体刃厚皮覆盖创面。考察两组患者术后3d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评估瘢痕形成和增生程度,并观察创面愈后瘢痕挛缩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d创面疼痛评分(3.25±1.06),低于对照组(4.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0.08±4.54)d,较对照组(52.17±6.00)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创面瘢痕程度VSS评分(7.00±1.21)和(4.25±0.97),低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VSS评分(10.92±2.28)和(8.42±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瘢痕发生率33.33%较对照组7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能够促进深度烧伤创面修复和真皮再生,改善创面瘢痕愈合状况,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生物敷料 创伤和损伤 瘢痕 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