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的建构——江浙地区蚕种场建筑调研报告 被引量:15
1
作者 窦平平 鲁安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31,共7页
通过对1920-1930年代江浙地区的蚕室建筑调查,发现其突破性地发展了一种对建筑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整体性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蚕业建筑改良的背景及5个代表性蚕室建筑的建造和技术特征进行记录性的介绍;指出这批蚕室建筑体现了现代农业科... 通过对1920-1930年代江浙地区的蚕室建筑调查,发现其突破性地发展了一种对建筑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整体性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蚕业建筑改良的背景及5个代表性蚕室建筑的建造和技术特征进行记录性的介绍;指出这批蚕室建筑体现了现代农业科学(及其日益专门化的环境要求)与地方建造体系的相互作用,从建筑学的角度而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次针对风热环境及空间卫生的建造改良运动,展现了现代科学理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建构 蚕室建筑 地方建造体系 产业建筑遗产 风热环境
原文传递
发现蚕种场 走向一个“原生”的范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鲁安东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64-69,共6页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现和认识江浙地区蚕种场蚕室建筑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根据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理解框架,作者概括了三个范式:面向个案的"环境—建构"范式、面向类型的"效应—形式"范...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现和认识江浙地区蚕种场蚕室建筑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根据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理解框架,作者概括了三个范式:面向个案的"环境—建构"范式、面向类型的"效应—形式"范式和支持操作性观察的"原生"范式。文章指出,从个案到类型原理,再到学科本体,这三个范式共同构成了设计研究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设计研究 范式 环境-建构 效应-形式 操作性观察
下载PDF
需求与类型——江浙地区蚕室建筑调研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洁琼 鲁安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6,共7页
在对江浙地区近现代蚕室建筑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蚕室建筑形制演变下的需求与条件,认为基于生产卫生的空间构成、基于环境调节的表皮系统和基于空间需求和适用技术的建造系统,构成了蚕室建筑类型的内在结构相似性。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建筑类型 地方建造 环境 建构
原文传递
回应与调和:环境的建构在乡土工业建筑中的设计具现 被引量:4
4
作者 窦平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71,共5页
通过解析无锡长泾蚕种场的环境调和策略,探讨了以蚕种场为代表的乡土工业建筑带给我们的环境理念启示——自然与人工脉络相互渗透、注重组群关系的设计、平衡环境中的视觉和触觉维度——以及它们在设计中的具现。
关键词 环境的建构 蚕种场 蚕室建筑 环境多样性 迪恩·霍克斯
原文传递
对原生现代建筑的四个溯源式观察 为什么研究蚕种场 被引量:4
5
作者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70-82,共13页
文章对民国时期的蚕室建筑进行了溯源式观察,为其构建了四种身份——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缩影、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调和中介、作为行为依托的载体和器具和作为工业时代的产品组合。通过追问这一边缘的建筑学科知识,本研究试图解... 文章对民国时期的蚕室建筑进行了溯源式观察,为其构建了四种身份——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缩影、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调和中介、作为行为依托的载体和器具和作为工业时代的产品组合。通过追问这一边缘的建筑学科知识,本研究试图解读中国建筑中原生的现代性,也为西方主流现代运动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论述提供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溯源的 现代性 合理性
下载PDF
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种场的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83-85,共3页
文章围绕三个议题,就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室建筑与9位观展嘉宾进行了讨论:如何看待蚕室建筑;蚕室建筑涉及建筑学本体的哪些问题;蚕室建筑对当代建筑实践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研讨嘉宾为冯果川、冯路、傅筱、郭屹民、李兴钢、刘克成、... 文章围绕三个议题,就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室建筑与9位观展嘉宾进行了讨论:如何看待蚕室建筑;蚕室建筑涉及建筑学本体的哪些问题;蚕室建筑对当代建筑实践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研讨嘉宾为冯果川、冯路、傅筱、郭屹民、李兴钢、刘克成、张雷、周凌、庄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建筑学本体 当代建筑实践
下载PDF
类型与地方 中日近现代蚕室建筑设计演变中的环境与建造 被引量:1
7
作者 鲁安东 梅凯强 《时代建筑》 2018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19世纪晚期日本蚕室建筑随着养蚕方法的研发和进步,逐渐从民居建筑发展出成熟的、专门化的蚕室形制的过程;然后通过比较汪炳文、陈明璋设计的福建改良蚕室与日本竞进社蚕室,探讨蚕室建筑形制传播过程中的"环境调控形... 文章首先分析了19世纪晚期日本蚕室建筑随着养蚕方法的研发和进步,逐渐从民居建筑发展出成熟的、专门化的蚕室形制的过程;然后通过比较汪炳文、陈明璋设计的福建改良蚕室与日本竞进社蚕室,探讨蚕室建筑形制传播过程中的"环境调控形式"和"建造形式"的关系,文章认为,在建筑形制传播过程中,恰恰是技术与技艺的分离,使得本土建造传统得以与新的技术结合,带来新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室建筑 环境调控 建筑形制 地方建造 技术 技艺
下载PDF
乡土社会视野下的蚕种场设计溯源——以民国大有第三蚕种场为例
8
作者 薛云婧 《建筑史》 2021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大有第三蚕种场曾是20世纪30年代浙江地区蚕种制造业盛极一时的象征。其蚕室建筑在当时规模化生产的驱动下发展成一种结合了场地、环境及建造为一体的乡土工业建筑。伴随着这一生产性建筑的建设与运行,它作为一个特殊的乡土工业场所亦... 大有第三蚕种场曾是20世纪30年代浙江地区蚕种制造业盛极一时的象征。其蚕室建筑在当时规模化生产的驱动下发展成一种结合了场地、环境及建造为一体的乡土工业建筑。伴随着这一生产性建筑的建设与运行,它作为一个特殊的乡土工业场所亦发展出种种与乡村环境相互作用的微妙关系。由于近百年的社会递演及生产变革,该场虽然肌理尚存,但早已失去其巅峰时期的建筑风貌。本文将以乡土社会中的物质环境作为研究视角,依托现有的文献史料来解读该场的物理遗存,并对民国江浙地区蚕种场设计进行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有第三蚕种场 20世纪30年代 蚕室建筑 乡土工业建筑 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