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香港文学本土性的实现——从《虾球传》、《穷巷》到《太阳落山了》 |
赵稀方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1998 |
6
|
|
2
|
《虾球传》:“南方”的文学出场与左翼视域改造——兼谈《虾球传》的版本修改问题 |
胡满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3
|
流浪儿、捞家及其他——《虾球传》人物谈 |
韩江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4 |
4
|
|
4
|
“表现香港”“夺回读者大众”与“夺取黄色堡垒”——论《虾球传》之于旅港左翼文坛的意义 |
谢力哲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8 |
3
|
|
5
|
《虾球传》:战后香港文学的重要收获 |
黄万华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6
|
从文化视角论黄谷柳 |
张绰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2 |
3
|
|
7
|
《虾球传》浅谈 |
陈奔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2
|
|
8
|
日本上演的中国戏剧 |
陈北鸥
|
《上海戏剧》
|
1981 |
2
|
|
9
|
40年代后期左翼文艺界眼中的“都市文学”——兼论《虾球传》 |
金孝柍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文学地理学中的现当代岭南文学——以粤语方言区文学为例 |
陈翠平
|
《学术评论》
|
2017 |
1
|
|
11
|
黄谷柳的生平和创作 |
李惠贞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12
|
黄谷柳《虾球传》研究资料综述 |
蔡燕彬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3
|
香港文学本土性的实现──从《虾球传》、《穷巷》到《太阳落山了》 |
赵稀方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4
|
黄谷柳和他的创作 |
张仲春
|
《学术研究》
|
1981 |
1
|
|
15
|
黄谷柳生平和文学活动大事记 |
李惠贞
|
《广州研究》
|
1986 |
1
|
|
16
|
略谈谷柳在香港发表的剧作 |
杨玉峰
|
《学术研究》
|
1982 |
0 |
|
17
|
《商战》出台始末及启示 |
姚嘉
|
《新闻爱好者》
|
1992 |
0 |
|
18
|
刻骨铭心的教育和鼓励——记父亲吴有恒 |
吴小坚
|
《源流》
|
2016 |
0 |
|
19
|
朝鲜战地的巴金 |
黄茵
|
《书城》
|
2004 |
0 |
|
20
|
夏衍的报坛旧事 |
石矢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