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不同前房角粘连状态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137只眼),按前房角粘...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不同前房角粘连状态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137只眼),按前房角粘连范围分成2组:A组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0°(95只眼),B组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0°(42只眼)。全部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8个月,观察患者眼压、用药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对两组眼压数据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2.05±9.91)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18个月平均眼压为(18.62±3.96)mm Hg,其中未用药眼压≤21 mm Hg者80只眼,占84.21%(80/95),转行滤过性手术者4例(4只眼),占4.21%(4/95)。B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39.05±16.34)mm Hg,治疗后18个月平均眼压为(27.71±9.84)mm Hg,用药后眼压≤21 mm Hg者12只眼,占28.57%(12/42),转行滤过性手术者8例(8只眼),占19.05%(8/42)。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于前房角粘连关闭<180°的早期CACG有效;对于前房角粘连关闭≥180°的CACG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密切随诊,如眼压不能控制,应及时选择滤过性手术。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急性发作(简称"慢闭急发")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眼(简称"急闭发作")的比率,了解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和治疗效果的差异。设计...目的调查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急性发作(简称"慢闭急发")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眼(简称"急闭发作")的比率,了解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和治疗效果的差异。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确诊急性发作期的PACG患者159例(159眼)。方法入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接受初步检查后立即给予降眼压药物或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治疗。角膜恢复透明后行眼压、眼底、垂直杯盘比(VCDR)、视野、A超、UBM、房角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VCDR≥0.6者为慢闭急发,VCDR<0.6者为急闭发作。眼压控制后所有病例均接受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治疗。随访1年。治疗后眼压≤21 mm Hg者为眼压控制,随访观察;>21 mm Hg为眼压失控,先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则行小梁切除术治疗。主要指标VCDR、眼压、发作持续时间(AD)、虹膜前粘连(PAS)范围、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眼轴(AL)、眼压控制率等。结果所有病例(AD≤720 h)中VCDR≥0.6者占15%。AD≤168 h病例中VCDR≥0.6者占11.2%。随着AD延长VCDR≥0.6比率上升。AD≤168 h的病例中,对慢闭急发与急闭发作比较:AD分别为15(10,52)h、23(12,72)h(P=0.508);慢闭急发的PAS范围8.0(3.0,11.5)钟点,显著高于急闭发作2.0(0.0,6.0)钟点(P=0.004);ACD和LT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慢闭急发的AL(22.31±0.72 mm)大于急闭发作者(21.73±0.98 mm)(P=0.004)。急性发作期治疗中两组眼压相近。LPI术后完成1年随访的病例为73.6%(92/125)。LPI眼压控制率:慢闭急发55.6%(5/9)低于急闭发作的79.5%(66/83)(P=0.104)。结论急性发作PACG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仅占十分之一。慢闭急发者比急闭发作者具有更大范围的PAS、更长的眼轴。慢闭急发LPI的治疗效果劣于急闭发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不同前房角粘连状态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137只眼),按前房角粘连范围分成2组:A组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0°(95只眼),B组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0°(42只眼)。全部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8个月,观察患者眼压、用药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对两组眼压数据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2.05±9.91)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18个月平均眼压为(18.62±3.96)mm Hg,其中未用药眼压≤21 mm Hg者80只眼,占84.21%(80/95),转行滤过性手术者4例(4只眼),占4.21%(4/95)。B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39.05±16.34)mm Hg,治疗后18个月平均眼压为(27.71±9.84)mm Hg,用药后眼压≤21 mm Hg者12只眼,占28.57%(12/42),转行滤过性手术者8例(8只眼),占19.05%(8/42)。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于前房角粘连关闭<180°的早期CACG有效;对于前房角粘连关闭≥180°的CACG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密切随诊,如眼压不能控制,应及时选择滤过性手术。
文摘目的调查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急性发作(简称"慢闭急发")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眼(简称"急闭发作")的比率,了解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和治疗效果的差异。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确诊急性发作期的PACG患者159例(159眼)。方法入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接受初步检查后立即给予降眼压药物或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治疗。角膜恢复透明后行眼压、眼底、垂直杯盘比(VCDR)、视野、A超、UBM、房角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VCDR≥0.6者为慢闭急发,VCDR<0.6者为急闭发作。眼压控制后所有病例均接受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治疗。随访1年。治疗后眼压≤21 mm Hg者为眼压控制,随访观察;>21 mm Hg为眼压失控,先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无效则行小梁切除术治疗。主要指标VCDR、眼压、发作持续时间(AD)、虹膜前粘连(PAS)范围、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眼轴(AL)、眼压控制率等。结果所有病例(AD≤720 h)中VCDR≥0.6者占15%。AD≤168 h病例中VCDR≥0.6者占11.2%。随着AD延长VCDR≥0.6比率上升。AD≤168 h的病例中,对慢闭急发与急闭发作比较:AD分别为15(10,52)h、23(12,72)h(P=0.508);慢闭急发的PAS范围8.0(3.0,11.5)钟点,显著高于急闭发作2.0(0.0,6.0)钟点(P=0.004);ACD和LT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慢闭急发的AL(22.31±0.72 mm)大于急闭发作者(21.73±0.98 mm)(P=0.004)。急性发作期治疗中两组眼压相近。LPI术后完成1年随访的病例为73.6%(92/125)。LPI眼压控制率:慢闭急发55.6%(5/9)低于急闭发作的79.5%(66/83)(P=0.104)。结论急性发作PACG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仅占十分之一。慢闭急发者比急闭发作者具有更大范围的PAS、更长的眼轴。慢闭急发LPI的治疗效果劣于急闭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