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家一指》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兼论《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44,128,共12页
本文同意陈尚君、汪涌豪所提出的《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所作及《二十四诗品》出自《诗家一指》的观点,但认为其所提出的明怀悦作《诗家一指》包括《二十四诗品》的观点是错误的。明初赵谦《学范》引用过《一指》,较怀悦的时代早七十... 本文同意陈尚君、汪涌豪所提出的《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所作及《二十四诗品》出自《诗家一指》的观点,但认为其所提出的明怀悦作《诗家一指》包括《二十四诗品》的观点是错误的。明初赵谦《学范》引用过《一指》,较怀悦的时代早七十余年。《天一阁书目》著录怀悦编集《诗家一指》,并录怀悦叙,可证《诗家一指》非其所作。本文考察了《诗家一指》的不同版本系统,认为史潜刊《新编名贤诗法》本题名为《虞侍书诗法》的本子更接近原貌,从而根据版本及有关材料认为《诗家一指》包括《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有可能是元代的虞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二十四诗品 诗家一指 虞侍书诗法 司空图 虞集 怀悦
原文传递
亦都護高昌王世动碑复原并校记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文弼 《文物》 1964年第2期34-42,共9页
我于1943年赴新疆考察,路过武威,于武威县文教馆,曾见此碑的下半段。据说,原碑在武成县北三十里石碑沟,1933年前乡人发现后,县署即移置文教馆。现石碑仅存下半段,高1.8、宽1.62米,卅六行,行残存四十字(原碑每行九十字),正面为汉文,背面... 我于1943年赴新疆考察,路过武威,于武威县文教馆,曾见此碑的下半段。据说,原碑在武成县北三十里石碑沟,1933年前乡人发现后,县署即移置文教馆。现石碑仅存下半段,高1.8、宽1.62米,卅六行,行残存四十字(原碑每行九十字),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当时我託文教馆代拓一份。回京后又将拓本的下脚损毁数字。后闻石碑因在抗战期间避免兵火,埋藏地下,已不知去向。今因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建立高昌陈列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王 武威 石碑 碑文 高昌国 元史 复原 西迁 虞集 交州
原文传递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关于文学繁荣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蒋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7,共6页
1912年,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虽然学术界今天都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 1912年,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虽然学术界今天都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为王国维的观点来引用,但追根寻源,这一命题并不是王国维的创见。它的思想已包含在元代虞集的如下议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繁荣 宋元戏曲 王国维 学术界 虞集
原文传递
《诗家一指》与《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 被引量:12
4
作者 祖保泉 陶礼天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89-97,共9页
有论者依据《诗家一指》认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不是司空图而是明人怀悦。以《诗家一指》与《虞侍书侍法》对照,证明《一指》抄撮成书,而且错误多端,令人索解为难,但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录自"秘本",值得珍视。苏拭《书黄于思... 有论者依据《诗家一指》认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不是司空图而是明人怀悦。以《诗家一指》与《虞侍书侍法》对照,证明《一指》抄撮成书,而且错误多端,令人索解为难,但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录自"秘本",值得珍视。苏拭《书黄于思诗集后》中所说的"二十四韵",指各用一个韵部的字押韵而成的二十四首组诗,实指《二十四诗品》。因此在没有可靠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否定司空图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家一指 虞侍书诗法 二十四诗品 虞集 怀悦 司空图
下载PDF
“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杏花春雨江南”一语最早出现于元人虞集《风入松》一词中,寄托了他退归江南故乡,摆脱官场险恶的生活理想。关于杏花的描写由来已久,晚唐以来逐渐与春雨相联系,并越来越定位为江南水乡的风景。“杏花春雨江南”这一简单的风景描写中包... “杏花春雨江南”一语最早出现于元人虞集《风入松》一词中,寄托了他退归江南故乡,摆脱官场险恶的生活理想。关于杏花的描写由来已久,晚唐以来逐渐与春雨相联系,并越来越定位为江南水乡的风景。“杏花春雨江南”这一简单的风景描写中包含着物色风景的优美感受,自然季节与气候的生理愉悦,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美好经验,还有文人世界的优雅情趣等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厚的历史记忆。这些意蕴相互渲染、烘托,使之成为江南区域自然风光的经典写照,获得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文化符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花春雨江南” 江南 虞集 渊源
下载PDF
元代文化与元代文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左东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54-60,共7页
一传统的中国文学犹如传统的中国人,自有其独特的品格,单从文学体裁这一角度来体认,诗文独领风骚的几千年一贯制便足见其个性之顽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有才华与无才华的文人学子,都曾挤身其中大耍把式,且着实筛选出数量可观的诗... 一传统的中国文学犹如传统的中国人,自有其独特的品格,单从文学体裁这一角度来体认,诗文独领风骚的几千年一贯制便足见其个性之顽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有才华与无才华的文人学子,都曾挤身其中大耍把式,且着实筛选出数量可观的诗精文华供后人赏读。但如果认定中国文学总是这般步态沉稳面目呆板却也过于天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化 民族歧视 儒家 元代文学 中国文学 汉族 山林 当权者 虞集 汉人
下载PDF
论《诗家一指》的“实境”说 被引量:7
7
作者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3,共11页
虞集的"实境"说,是《二十四诗品》乃至《诗家一指》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重视人的真实生命感受,强调回归人的"真性",推重直接面对鲜活世界的创造方式,由色起情,情性一体,于色不离不染,在纯粹体验中,发现一个真实生... 虞集的"实境"说,是《二十四诗品》乃至《诗家一指》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重视人的真实生命感受,强调回归人的"真性",推重直接面对鲜活世界的创造方式,由色起情,情性一体,于色不离不染,在纯粹体验中,发现一个真实生命世界。"实境"作为彰显生命真实的价值世界,其意义并非来自对外在抽象绝对精神本体的追求,而是荡涤一切心灵的遮蔽,任由生命依其"性"而呈现。虞集"实境"说中所包含的超越终极价值的追寻、超越本体现象分别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尤具价值。诗必由内在生命的觉悟中转出,不依傍他人门户,不黏滞于文字名相,不偃卧于传统之榻中难以自起,去除一切知识、权威、目的的遮蔽,直呈澄明的心性,让生命的"木樨花"在"无隐"的状态下开放,将诗的创造交给当下纯粹的体验。这一透脱的思想,将传统审美境界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其中包含的理论思考,反映出传统美学后期发展中的若干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境 实相 虞集 二十四诗品 诗家一指
原文传递
试论元诗“四大家”与道教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郭顺玉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49-53,共5页
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代,汉族知识分子与道教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有着不同于其它朝代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元延祜年间诗坛“四大家”的生平活动、思想创作的分析,指出元代知识分子为捍卫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仕进显... 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代,汉族知识分子与道教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有着不同于其它朝代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元延祜年间诗坛“四大家”的生平活动、思想创作的分析,指出元代知识分子为捍卫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仕进显达等目的而日益与道教走到一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四大家 张留孙 知识分子 元诗 传统文化 大诗人 虞集 全真道 范德机
原文传递
元代少数民族书法家及其书法艺术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连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8-81,共14页
元朝历史虽短,但其书法艺术却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它不仅开拓厂汉族文明发展的新领域,而且促进了西北各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元初几位皇帝皆重武功而文治未遑,元世祖灭南宋以后。
关键词 汉文化 奎章阁 重要地位 元世祖 发展史 耶律楚材 元代少数民族 汉族 蒙古贵族 虞集
原文传递
鲁明善事迹勾沉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1-96,共6页
鲁明善这个名字,关心西域文史的人并不觉得陌生,那主要是因为他留下了一部农书《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但对他的生平事迹,所知是极为有限的。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入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四库全书总目》简... 鲁明善这个名字,关心西域文史的人并不觉得陌生,那主要是因为他留下了一部农书《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但对他的生平事迹,所知是极为有限的。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入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四库全书总目》简略记述其生平: 明善,《元史》无传,其始末未详。别本有其幕僚导江张栗序一篇,称明善畏吾儿人,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以字行。于延祐甲寅出监寿郡,始撰是书,且锓诸梓。此后,钱大昕修《元史氏族表》又举出鲁氏,但只注明鲁明善曾任靖州路达鲁花赤而已。我们得见的关于鲁明善的史料,最全面、详尽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鲁花赤 神道碑 四库全书总目 农桑 虞集 靖州 太平 生平事迹 元史 农书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水利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培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20,共8页
元明清时期.江南人如虞集、归有光、徐贞明、冯应京、徐光启、顾炎武等,为了寻求江南重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发展西北水利思想。他们所说的西北,指的是黄河流域包括今天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的广... 元明清时期.江南人如虞集、归有光、徐贞明、冯应京、徐光启、顾炎武等,为了寻求江南重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发展西北水利思想。他们所说的西北,指的是黄河流域包括今天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万历十三年,在明神宗支持下,徐贞明在京东地区实施西北水利建设。但由于受到占有大量荒地的北方官员和宦官的反对,西北水利最终没有完成,而只是成为这一时期江南人的一种理想。但是他们关于西北水利的理论,对今天西北地区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水利 徐贞明 徐光启 潞水客谈 修水利 清时期 虞集 郭守敬 西北地区 《农政全书》
下载PDF
虞集的学术渊源与文学主张 被引量:6
12
作者 查洪德 《殷都学刊》 1999年第4期44-49,共6页
虞集之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他有回归传统儒学的倾向,第二有兼融各家的倾向,第三,受张载影响较深。虞集学术的三个特点,决定了他的文学思想:他在学术上回归传统儒学,在文学上便倡导复古,具体表现为理性、中和、雅正、世用;兼... 虞集之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他有回归传统儒学的倾向,第二有兼融各家的倾向,第三,受张载影响较深。虞集学术的三个特点,决定了他的文学思想:他在学术上回归传统儒学,在文学上便倡导复古,具体表现为理性、中和、雅正、世用;兼融各家的学术特点,使他的文学思想,既不同于宋以来道学家的文论,也不同于文章家的文论,而是两者的融合,再加上政治家的眼光;他以气运论文,又主张克治血气,归于平和,都与张载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理学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政治变革视域下的元代天历时期诗文风教观念与实践
13
作者 林乾浩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元中期宫廷政变频仍,政化衰微现象反复出现,而虞集等天历文臣由于尊信诗教世运观念,以鸣盛姿态振兴文坛,其行为颇与现实相抵悟。究其原因,虞集等人企图迎合文宗新政,对前朝政化拨乱反正,以一道德、同风俗,其鸣盛逻辑是以涵养、学识大过... 元中期宫廷政变频仍,政化衰微现象反复出现,而虞集等天历文臣由于尊信诗教世运观念,以鸣盛姿态振兴文坛,其行为颇与现实相抵悟。究其原因,虞集等人企图迎合文宗新政,对前朝政化拨乱反正,以一道德、同风俗,其鸣盛逻辑是以涵养、学识大过常人的君子为起点,利用诗文风教功能,通过“文人-诗文-政化-气运”的路径振兴国之气运。面对延祐风教不够浅近而文弊骤复的缺陷,天历文臣注重深化风教力度与格局,力图向天下宣教风雅正声,标举“性情之正”以明确诗文所涉的是非观念,以此统合文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美天历 宫廷政变 风教观念 鸣盛
原文传递
柯九思年谱 被引量:4
14
作者 宗典 《文物》 1962年第12期32-42,共11页
元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不但是杰出的文物鉴别家,而且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今辑录有关他的若干资料,加以整理和考订,以年谱形式出之。内容分谱、按、注三项。凡谱主生平事迹,归谱;凡考订之事及其社会关系,归按;所有出处,... 元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不但是杰出的文物鉴别家,而且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今辑录有关他的若干资料,加以整理和考订,以年谱形式出之。内容分谱、按、注三项。凡谱主生平事迹,归谱;凡考订之事及其社会关系,归按;所有出处,归注。逐年编次,无事可记,从略。因为要反映谱主是著名的书画家,取材侧重于书画著录。社会关系中,包括他的父亲和当时的文人、书画家、藏家的年龄、官职和作品。这样做,希望能从一个模糊印象,勾勒出比较清楚、接近史突的轮廓来。但编者见闻寡陋,遗误必多,敬请方家指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九思 虞集 赵孟 学士院 奎章阁 公元 儒学 朱德 苏轼 二十年
原文传递
苏轼《天际乌云帖》卷(即嵩阳帖)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30,共4页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载此帖本文云: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遥看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閤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约绰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载此帖本文云: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遥看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閤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约绰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日夜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迹 乌云 董其昌 苏轼 墨迹 文字 乾隆 翁方纲 虞集 居士
原文传递
对《宋元学案》中陈澔传略的一些订正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才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9-100,共2页
陈澔是元代的理学家,著有《礼记集说》。陈澔的礼记集说和朱熹的四书集注,曾经是明清两代各类学校的“御定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统一标准①。
关键词 礼记 书院 理学家 都昌县 朱熹 虞集 四书 经师 奎章阁 同治
下载PDF
百年来吴澄及草庐学派研究述评
17
作者 梁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42,共13页
元代由吴澄创立的草庐学派,向来被认为是在接武朱子学的同时,对陆九渊心学也有所吸收。百年来关于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多立足于此重点分析学派思想中的朱陆关系。按时段与进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多以哲学史书写... 元代由吴澄创立的草庐学派,向来被认为是在接武朱子学的同时,对陆九渊心学也有所吸收。百年来关于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多立足于此重点分析学派思想中的朱陆关系。按时段与进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多以哲学史书写的视角,简要辨析吴澄思想中的朱陆成分;第二阶段为1949年至1980年,主要以我国台湾地区及海外讨论吴澄在元代的身份问题为主;第三阶段为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在研究深度、广度方面,均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绩;第四阶段为21世纪以来,突出了去“朱陆”化、重群体的新变。百年来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呈现出从无到有、从个人到学派、从思想单一到多元面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草庐学派 虞集 朱陆关系 述评
下载PDF
倪瓒存世诗稿考略
18
作者 杨可涵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10,共14页
倪瓒是元代书画家中诗名最著者之一。元代中期最负盛名的诗人虞集就曾以“鲍谢才情”来表示对倪瓒的称许。元末诗坛盟主杨维祯也曾言“句曲张贞居、东海倪元镇、昆山顾仲瑛、云邱张仲简、吴兴郯九成,咸名能诗者也”,并于《郯韶诗序》中... 倪瓒是元代书画家中诗名最著者之一。元代中期最负盛名的诗人虞集就曾以“鲍谢才情”来表示对倪瓒的称许。元末诗坛盟主杨维祯也曾言“句曲张贞居、东海倪元镇、昆山顾仲瑛、云邱张仲简、吴兴郯九成,咸名能诗者也”,并于《郯韶诗序》中将倪瓒视为继赵孟頫、虞集、范梈、杨载之后起者。1顾瑛称倪瓒“诗趣淡雅,如韦苏州”,2将之比拟为作诗简古澹泊、清深妙丽的唐代诗人韦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维祯 诗稿 虞集 杨载 倪瓒 倪元镇
原文传递
《张珪墓志铭》文本流传研究——兼论《元史·张珪传》的史源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晓林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3,共6页
张珪,元朝名臣。本文比较、分析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的两个版本。以墓志铭的制作过程,结合元中后期政治背景,梳理出该墓志铭文本的流传情况,勾勒出张氏家族在元中后期的命运,并认为《元史·张珪传》的史源是墓志铭与... 张珪,元朝名臣。本文比较、分析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的两个版本。以墓志铭的制作过程,结合元中后期政治背景,梳理出该墓志铭文本的流传情况,勾勒出张氏家族在元中后期的命运,并认为《元史·张珪传》的史源是墓志铭与元朝奏议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中后期政治 张珪 文本流传 虞集 元史
原文传递
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的归隐情怀
20
作者 方圆媛 涂小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7-70,77,共5页
《风入松·寄柯敬仲》为“一代文宗”虞集所作之词,其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流传千古。整首词作韵调与画面辉映,意象组合精致灵巧,含蓄蕴藉,表达了虞集潜伏在文字之下的思归之情与隐逸情怀。
关键词 虞集 象征 归隐情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