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六字心传”理论的形成及内蕴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良中 《兰州学刊》 2007年第4期158-160,184,共4页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经宋儒发挥,成为了儒家心性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至朱子而集其大成。这一理论是传统经典阐释的典型范例,揭示了经典经由儒者的重新阐释获得...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经宋儒发挥,成为了儒家心性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至朱子而集其大成。这一理论是传统经典阐释的典型范例,揭示了经典经由儒者的重新阐释获得新鲜血液而进入现实思想世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 儒家 心性 朱子 解经
下载PDF
清初古文《尚书》辨伪与理学的关系——兼议余英时“内在理路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宣燕华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106,共18页
清初群经辨伪风潮大盛,其中对古文《尚书》的辨伪最为重要。在当时对古文《尚书》真伪公案的大讨论中,如何处置在理学话语中占据“三圣传心”神圣地位的“虞廷十六字”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也是观察当时经学和理学关系以及学术转... 清初群经辨伪风潮大盛,其中对古文《尚书》的辨伪最为重要。在当时对古文《尚书》真伪公案的大讨论中,如何处置在理学话语中占据“三圣传心”神圣地位的“虞廷十六字”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也是观察当时经学和理学关系以及学术转型理路的极佳切入点。通过剖析参与此公案的几个最重要的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阎若璩、毛奇龄等对该问题的论说,从实践层面体认当时经学考证风潮中理学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加深对这一重要学术转型期的内在肌理的认识,并检验前人关于清学发生的几种典范理论,尤其是对余英时“内在理路说”提出基于实证的驳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十六 理学 明清学术转型 内在理路
原文传递
帝、儒、中、心之间--朱子前十六字心诀流传阐释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国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6,共8页
古文《尚书·大禹谟》所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虞廷十六字对于宋明新儒学的道统论、心性论、工夫论皆甚为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本文认为朱子之前十六字的流传阐释经历了由"帝学"而"儒... 古文《尚书·大禹谟》所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虞廷十六字对于宋明新儒学的道统论、心性论、工夫论皆甚为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本文认为朱子之前十六字的流传阐释经历了由"帝学"而"儒学"、由外王之道而内圣之学的扩展深入。而宋儒对十六字解释的侧重点,也经历了由"中"而"心",由本体论、境界论向工夫论转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 帝学 儒学
原文传递
試論宋代儒家經典解釋的性理化過程——以“虞廷十六字”爲例
4
作者 劉力耘 《中国经学》 CSSCI 2017年第1期41-64,共24页
關於宋代儒家經學的研究,以往學界大多集中在分析經文解釋性理化後的形態與意涵,對其性理化過程關注不够。本文詳細梳理了東晋至南宋末有關《尚書》"虞廷十六字"的各種解釋和使用情形,發現"虞廷十六字"在北宋之前... 關於宋代儒家經學的研究,以往學界大多集中在分析經文解釋性理化後的形態與意涵,對其性理化過程關注不够。本文詳細梳理了東晋至南宋末有關《尚書》"虞廷十六字"的各種解釋和使用情形,發現"虞廷十六字"在北宋之前的主流解釋是基於人事層面的,且不構成一個整體,在《尚書》中也不突出。北宋中期開始,"虞廷十六字"的解釋逐漸性理化,形成一個邏輯嚴密的整體,並因爲人的生理本能與道德要求之間的張力提供了表述方式而得到廣泛關注。同時,《尚書》"示人主以軌範"的角色,又决定了性理化的"虞廷十六字"仍然多被使用在與君主的對話中。此外,宋儒在不同場合出於不同目的,對"虞廷十六字"的解釋可能不同;而即使在南宋經典解釋普遍性理化的情况下,晋唐那種基於人事層面的解釋依舊存在。由此可見,宋代儒家經典解釋性理化的過程中,具有種種複雜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典解釋 性理化 十六
下载PDF
清中葉僞《古文尚書》的義理辯護與廢立争議——以“虞廷十六字”爲中心
5
作者 黃湛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1年第2期92-107,共16页
清中葉考據學興盛之際,賴以發明道統心傳的“虞廷十六字”因屬於僞《古文尚書》,義理價值遭到質疑,廢黜僞《書》之議甚囂塵上。不少學者以義理價值爲依據,爲僞《古文》辯護。此外亦有尊尚漢學者,在辨僞的同時,重視道統心傳,將文獻真僞... 清中葉考據學興盛之際,賴以發明道統心傳的“虞廷十六字”因屬於僞《古文尚書》,義理價值遭到質疑,廢黜僞《書》之議甚囂塵上。不少學者以義理價值爲依據,爲僞《古文》辯護。此外亦有尊尚漢學者,在辨僞的同時,重視道統心傳,將文獻真僞和義理是非分别劃入經學、道學兩個範疇,使兩者互不干涉,以化解考據與義理的緊張。在漢、宋學雙方各自的不同應對下,“虞廷十六字”雖屬僞經,卻未被剔除出經典,仍舊是儒學思想體系的核心環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僞《古文尚書》 十六 漢宋之爭 清代考據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