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清初诗坛的虞山派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永纪
《文学遗产》
1986年第4期89-96,共8页
一 虞山派是清初诗坛上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在钱谦益的带动下,其家乡常熟一带诗学甚盛,形成了所谓的"虞山诗派"。虞山派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鼎足而三。除钱谦益外,冯舒、冯班兄弟以及...
一 虞山派是清初诗坛上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在钱谦益的带动下,其家乡常熟一带诗学甚盛,形成了所谓的"虞山诗派"。虞山派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鼎足而三。除钱谦益外,冯舒、冯班兄弟以及钱陆灿、钱曾诸人,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诗人。虞山派在当时已为人们所公认。冯舒在《以明上人诗序》中明确宣称:"吾虞之言诗者",是反对以锺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的诗论和诗风的,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是与竟陵派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诗
坛
虞山
派
虞山
诗
派
钱谦益
竟陵
派
云间
派
陈子龙
吴伟业
原文传递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被引量:
4
2
作者
蒋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1-87,共7页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舒
冯班
诗
歌
虞山
诗
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时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虞山诗派是清代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诗人们继承杜甫诗史传统,具有忧世意识。创作上或出入宋元,以博学为宗,表现出学人气度;或法乳温李,以西昆体为理想范式。虽各树法幢,不遵一轨,但无论钱、冯,亦或流裔,都能在诗学观念和审美取...
虞山诗派是清代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诗人们继承杜甫诗史传统,具有忧世意识。创作上或出入宋元,以博学为宗,表现出学人气度;或法乳温李,以西昆体为理想范式。虽各树法幢,不遵一轨,但无论钱、冯,亦或流裔,都能在诗学观念和审美取向上异中求同,交互兼容,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诗派创作气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虞山
诗
派
创作
钱谦益
冯班
西昆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初虞山派诗学观分歧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时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8,共7页
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观既...
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观既有趋同亦有分歧,尤其体现在对宋元诗的认识上。而趋同与歧异并存正是虞山诗派兼容乃大的条件,它也使虞山后代诗人继承、发展、超越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钱谦益
冯舒
冯班
诗
学观
明末清初
分歧
虞山
派
诗
歌流
派
地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常熟诗坛概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翟振业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清代常熟文学分清初和清中叶(晚清属近代文学)两个阶段。清初,常熟诗坛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遗民诗人如群星璀璨,创作了众多忧国忧民的作品,烙下了时代印痕;二是以钱谦益为核心的虞山诗派,与云间、娄东鼎足而立,...
清代常熟文学分清初和清中叶(晚清属近代文学)两个阶段。清初,常熟诗坛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遗民诗人如群星璀璨,创作了众多忧国忧民的作品,烙下了时代印痕;二是以钱谦益为核心的虞山诗派,与云间、娄东鼎足而立,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清中叶,"神韵"、"格调"、"性灵"诸说登陆常熟诗坛,造就了许多才华出众,颇具影响的诗人,给虞山文坛增光添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常熟
诗
坛
常熟文学
遗民
诗
人
虞山
诗
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永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7-69,共3页
清初诗坛,虞山诗派与云间派、娄东派鼎足而立,以钱谦益为宗师,追随者有冯班、冯舒、钱曾、钱陆灿、陆贻典、瞿式耜等人,师法晚唐宋元,然论诗主旨稍异,钱谦益主才,冯班主法,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关键词
钱谦益
虞山
诗
派
冯班
诗
论
原文传递
从家学与师承看“二冯”诗学的“七子”派渊源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亚峰
张幼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海虞"二冯"被誉为"虞山诗派"之"疑丞",历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明末清初反对"七子"复古诗风的中坚力量,几乎没人注意到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二冯"诗学的真正...
海虞"二冯"被誉为"虞山诗派"之"疑丞",历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明末清初反对"七子"复古诗风的中坚力量,几乎没人注意到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二冯"诗学的真正面目,也不利于厘清明清之际诗风转换的实际轨迹,从而影响了对"虞山诗派"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从家学和师承两个二方面,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关系进行对比梳理,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二冯"诗学取径晚唐而上溯齐梁、推崇比兴、重视辞采、追求温柔敦厚等主要主张,深受其父冯复京的影响,与其师钱谦益的论诗宗旨颇相异趣,很大程度上是"七子"派"格调"诗学的一种内部超越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二冯”
“七子”
派
钱谦益
诗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遗民诗人陆贻典
8
作者
罗时进
《天中学刊》
2002年第1期54-57,共4页
陆贻典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遗民诗人,是清初虞山诗派的倡导者、组织者。他的《觌庵诗钞》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成为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而其诗擅写世道人情,富有哲思,寓大含于细入,由浅近而深远,圆润流畅,婉...
陆贻典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遗民诗人,是清初虞山诗派的倡导者、组织者。他的《觌庵诗钞》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成为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而其诗擅写世道人情,富有哲思,寓大含于细入,由浅近而深远,圆润流畅,婉娈托讽,典型地体现出虞山派的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贻典
虞山
诗
派
遗民
诗
人
《觌阉
诗
钞》
明末清初
清代
诗
歌
思想文化
艺术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常熟书坛概述
9
作者
琴庐
《书画世界》
2000年第3期44-54,共11页
古城常熟,山青水秀。自南方夫子言偃『文开吴会』,『道启东南』以来,人文荟萃。据民国问修纂的《重修常昭合志·人物志》列载,自商周至清末的三千多年中,常熟各界名人有二千九百三十七人,其中尤以文艺家为最众。如:曾任常熟尉的唐...
古城常熟,山青水秀。自南方夫子言偃『文开吴会』,『道启东南』以来,人文荟萃。据民国问修纂的《重修常昭合志·人物志》列载,自商周至清末的三千多年中,常熟各界名人有二千九百三十七人,其中尤以文艺家为最众。如:曾任常熟尉的唐代草圣张旭(伯高),『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子久),明代琴宗严澂(天池),『清六家』中的王翚(石谷)和吴历(渔山)等等。历史上名震艺坛的『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等,都是古城常熟丰厚文化积淀的明证。在书法篆刻方面,常熟也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熟
虞山
琴
派
书坛
书法篆刻
虞山
诗
派
书法创作
文化积淀
清六家
创作风格
人物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虞山诗派对义山诗兴寄的批评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陈晓婉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6期158-159,177,共3页
明末清初,虞山派尤为推崇李商隐。本文通过虞山诗派代表人物对李商隐诗歌的批评的具体文本的分析,指出虞山派诗人于明清诗人中较早指出李商隐婉栾托寄风格的发现。虞山派认为李商隐兴寄的风格源于《诗》《骚》,其诗艺术可与杜甫比肩。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李商隐
兴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商隐对清初虞山诗派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罗时进
《中国韵文学刊》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虞山诗派是清初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这一诗歌流派的创作趋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代诗风的新变。研究虞山诗派必须注意李商隐对钱谦益、二冯及其宗奉者的影响。本文指出清代的“西昆风源”正起之于清初东南诗学中心虞山,虞山诗人...
虞山诗派是清初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这一诗歌流派的创作趋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代诗风的新变。研究虞山诗派必须注意李商隐对钱谦益、二冯及其宗奉者的影响。本文指出清代的“西昆风源”正起之于清初东南诗学中心虞山,虞山诗人以(?)丽雕缋、比兴寄托、善于用事的西昆风貌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色,而虞山派之所以宗尚西昆,除了审美情感的契合外,还有转移一代诗坛风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包含了一定政治智慧的诗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虞山
诗
派
诗
学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虞山诗派后期领袖冯班与清初齐梁体歌行的再兴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一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9,共6页
永明以后出现的讲究声律,涉及边塞闺怨、情爱女色等内容的七言歌行充分浸润了齐梁诗学精神,是典型的齐梁旧体,这一体裁在初唐、晚唐等齐梁诗风炽煽的时代都曾复现。清初,冯班接替钱谦益成为虞山诗派的新盟主,在虞山一邑掀起一股复齐梁...
永明以后出现的讲究声律,涉及边塞闺怨、情爱女色等内容的七言歌行充分浸润了齐梁诗学精神,是典型的齐梁旧体,这一体裁在初唐、晚唐等齐梁诗风炽煽的时代都曾复现。清初,冯班接替钱谦益成为虞山诗派的新盟主,在虞山一邑掀起一股复齐梁之古的潮流。冯班对齐梁诗风在诗歌史上的消长历程有较透彻的认识,其创作除了包含风格华艳的近体诗,也括入了齐梁体歌行这一典型的齐梁旧体。在具体的诗学径路上,以冯班为首的虞山诗人采用一种以后溯先的方法,即从温、李等晚唐齐梁体诗人入手,兼学李贺,进而上溯齐梁,创造出一系列刻意求奇、声调婉媚、有词无情的歌行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晚唐齐梁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班
虞山
诗
派
齐梁体
晚唐
清初
歌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虞山诗派的形成、发展及诗论
13
作者
何振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28-35,共8页
中国文学史上的流派,常以地域命名,虞山诗派即是如此。虞山位于常熟城北,因周太王次子虞仲葬于此山而得名,以虞山名派,似乎更有地域文化特色。虞山诗派是清初江苏诗坛上的三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明末,壮大于清初,历明天启、崇祯,清顺治、...
中国文学史上的流派,常以地域命名,虞山诗派即是如此。虞山位于常熟城北,因周太王次子虞仲葬于此山而得名,以虞山名派,似乎更有地域文化特色。虞山诗派是清初江苏诗坛上的三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明末,壮大于清初,历明天启、崇祯,清顺治、康熙四朝,前后时间近一百年。代表作家为钱谦益、冯班,有一定影响的作家更多,阵营之强、影响之广,为当时诗歌流派之冠。可是,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它没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最近,赵永纪的《论清初诗坛的虞山派》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钱谦益
诗
歌风气
诗
歌创作
虞山
派
诗
论
冯班
明末清初
诗
歌流
派
理论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仲联先生早期诗歌创作论
14
作者
马卫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170,共8页
因新文学成为主流以后所造成的文化阻隔,以致过去我们研究民国文学的视野受限,对当时旧体诗歌之创作,多有缺失。其实,在当时的知识界和文化圈,写作旧体诗歌还是很有市场且很有影响的。就作家论,钱仲联先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诗人。断自&qu...
因新文学成为主流以后所造成的文化阻隔,以致过去我们研究民国文学的视野受限,对当时旧体诗歌之创作,多有缺失。其实,在当时的知识界和文化圈,写作旧体诗歌还是很有市场且很有影响的。就作家论,钱仲联先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诗人。断自"七七"卢沟桥事变,着重考察钱仲联先生30岁以前的诗歌创作,以探讨其学诗所走的路径,其诗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以及因此而对诗风所产生的影响。当然,当旧体诗歌成为学界客厅的清供之物后,其存在和流行的方式,也可通过研读钱仲联先生的诗作获取了解。这不仅可以完整地观照和评价民国文学,所谓"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也对今日渐次复苏、或者说复兴的旧体诗歌创作,具有借鉴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诗
坛
钱仲联
同光体
诗
界革命
虞山
诗
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虞山诗派诗人钱陆灿佚诗辑录
15
作者
周海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6-38,共3页
钱陆灿是清代顺康年间著名文人,虞山诗派代表作家。其作品康熙年间曾有过刻印,今有《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录,但遗漏其所作诗文不少,现仅在其他已刊书籍收集到钱陆灿长篇歌行2首、短诗1首、残篇3个,提供给相关研究者,意在抛砖。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钱陆灿
佚
诗
辑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梦苕庵诗存》
16
作者
陈祥耀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11-212,共2页
钱仲联的诗作,出入百家,植骨杜韩,涵情义山,取炼于柳宗元、陈与义以下诸家,拓境于清代的钱谦益、黄遵宪、郑珍诸家,是钱谦益后三百多年来"虞山诗派"的唯一大师。
关键词
钱仲联
《梦苕庵
诗
存》
黄遵宪
钱谦益
“
虞山
诗
派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海虞“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
17
作者
李亚峰
王兵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4-28,共5页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其诗学理论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但其中最核心、最富有创新性的"比兴"说,却未被突显出来,甚至其基本含义,至今都混沌不清。"二冯"创造...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其诗学理论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但其中最核心、最富有创新性的"比兴"说,却未被突显出来,甚至其基本含义,至今都混沌不清。"二冯"创造性地阐释"比兴"之义,并将其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融为一体,概括了诗歌"以比兴寄美刺"的体用本质。其"比兴"说虽有狭隘之嫌,却也深合我国古代的论诗传统,对清代诗词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真正理解"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才能正确认识其诗学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合理评价"虞山诗派"在清初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二冯
比兴
诗
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
18
作者
李亚峰
王兵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10,共4页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创造性地阐释"比兴"之义,并将其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融为一体,概括了诗歌"以比兴寄美刺"的体用本质。其"比兴&qu...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创造性地阐释"比兴"之义,并将其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融为一体,概括了诗歌"以比兴寄美刺"的体用本质。其"比兴"说虽有狭隘之嫌,却也深合我国古代的论诗传统,对清代诗词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二冯”
比兴
诗
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舒、冯班诗学批评论
19
作者
许霆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冯舒、冯班的诗学理论与批评,在虞山诗派的确立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二冯"诗歌理论与批评的要点是学养为贵,倡导隐秀,重视文采,辨析诗体等。"二冯"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又很好地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从而在理论与实...
冯舒、冯班的诗学理论与批评,在虞山诗派的确立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二冯"诗歌理论与批评的要点是学养为贵,倡导隐秀,重视文采,辨析诗体等。"二冯"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又很好地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清代前期诗坛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舒
冯班
诗
学批评
诗
歌理论
虞山
诗
派
诗
体
文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海虞严氏家族诗人考略
20
作者
李亚峰
张幼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6-100,共5页
常熟多诗人,明清之际更以"虞山诗派"的崛起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世家文化的传承和滋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兹仅以海虞严氏家族为例,就其明清时期的诗人和诗作略作考述,以展示世家...
常熟多诗人,明清之际更以"虞山诗派"的崛起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世家文化的传承和滋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兹仅以海虞严氏家族为例,就其明清时期的诗人和诗作略作考述,以展示世家望族诗书传家、文脉不断的盛况,窥探文化世家对虞山诗歌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讷
严熊
严虞惇
虞山
诗
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初诗坛的虞山派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永纪
机构
苏州大学
出处
《文学遗产》
1986年第4期89-96,共8页
文摘
一 虞山派是清初诗坛上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在钱谦益的带动下,其家乡常熟一带诗学甚盛,形成了所谓的"虞山诗派"。虞山派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鼎足而三。除钱谦益外,冯舒、冯班兄弟以及钱陆灿、钱曾诸人,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诗人。虞山派在当时已为人们所公认。冯舒在《以明上人诗序》中明确宣称:"吾虞之言诗者",是反对以锺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的诗论和诗风的,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是与竟陵派对立的。
关键词
清初
诗
坛
虞山
派
虞山
诗
派
钱谦益
竟陵
派
云间
派
陈子龙
吴伟业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被引量:
4
2
作者
蒋寅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1-87,共7页
文摘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关键词
冯舒
冯班
诗
歌
虞山
诗
派
Keywords
Feng Shu
Feng Ban
poetry
Yushan Poetic School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时进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文摘
虞山诗派是清代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诗人们继承杜甫诗史传统,具有忧世意识。创作上或出入宋元,以博学为宗,表现出学人气度;或法乳温李,以西昆体为理想范式。虽各树法幢,不遵一轨,但无论钱、冯,亦或流裔,都能在诗学观念和审美取向上异中求同,交互兼容,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诗派创作气局。
关键词
清代
虞山
诗
派
创作
钱谦益
冯班
西昆体
Keywords
Yushan poem
Qian Qianyi
Feng Ban
p oems of scholars
Xikun Styl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初虞山派诗学观分歧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时进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8,共7页
基金
200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虞山诗派研究>
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江南文化氏族递嬗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观既有趋同亦有分歧,尤其体现在对宋元诗的认识上。而趋同与歧异并存正是虞山诗派兼容乃大的条件,它也使虞山后代诗人继承、发展、超越成为可能。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钱谦益
冯舒
冯班
诗
学观
明末清初
分歧
虞山
派
诗
歌流
派
地域性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常熟诗坛概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翟振业
机构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出处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文摘
清代常熟文学分清初和清中叶(晚清属近代文学)两个阶段。清初,常熟诗坛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遗民诗人如群星璀璨,创作了众多忧国忧民的作品,烙下了时代印痕;二是以钱谦益为核心的虞山诗派,与云间、娄东鼎足而立,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清中叶,"神韵"、"格调"、"性灵"诸说登陆常熟诗坛,造就了许多才华出众,颇具影响的诗人,给虞山文坛增光添彩。
关键词
清代
常熟
诗
坛
常熟文学
遗民
诗
人
虞山
诗
派
Keywords
Changshu
Poetry
early Qing Dynasty
mid Qing Dynasty
introduc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永刚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7-69,共3页
文摘
清初诗坛,虞山诗派与云间派、娄东派鼎足而立,以钱谦益为宗师,追随者有冯班、冯舒、钱曾、钱陆灿、陆贻典、瞿式耜等人,师法晚唐宋元,然论诗主旨稍异,钱谦益主才,冯班主法,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关键词
钱谦益
虞山
诗
派
冯班
诗
论
Keywords
Qian Qianyi
Yushan poetry
Feng Ban
poetic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家学与师承看“二冯”诗学的“七子”派渊源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亚峰
张幼良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初虞山诗人群体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50001]
常熟理工学院社科项目"虞山诗派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QS1301]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虞山诗派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ZWA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海虞"二冯"被誉为"虞山诗派"之"疑丞",历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明末清初反对"七子"复古诗风的中坚力量,几乎没人注意到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二冯"诗学的真正面目,也不利于厘清明清之际诗风转换的实际轨迹,从而影响了对"虞山诗派"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从家学和师承两个二方面,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关系进行对比梳理,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二冯"诗学取径晚唐而上溯齐梁、推崇比兴、重视辞采、追求温柔敦厚等主要主张,深受其父冯复京的影响,与其师钱谦益的论诗宗旨颇相异趣,很大程度上是"七子"派"格调"诗学的一种内部超越和发展。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二冯”
“七子”
派
钱谦益
诗
学
Keywords
the Yushan School of poets
"the Feng Brothers"
the School of "Qi zi"
Qian Qianyi
poetic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遗民诗人陆贻典
8
作者
罗时进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天中学刊》
2002年第1期54-57,共4页
基金
江苏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虞山诗派研究>
文摘
陆贻典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遗民诗人,是清初虞山诗派的倡导者、组织者。他的《觌庵诗钞》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成为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而其诗擅写世道人情,富有哲思,寓大含于细入,由浅近而深远,圆润流畅,婉娈托讽,典型地体现出虞山派的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陆贻典
虞山
诗
派
遗民
诗
人
《觌阉
诗
钞》
明末清初
清代
诗
歌
思想文化
艺术价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熟书坛概述
9
作者
琴庐
出处
《书画世界》
2000年第3期44-54,共11页
文摘
古城常熟,山青水秀。自南方夫子言偃『文开吴会』,『道启东南』以来,人文荟萃。据民国问修纂的《重修常昭合志·人物志》列载,自商周至清末的三千多年中,常熟各界名人有二千九百三十七人,其中尤以文艺家为最众。如:曾任常熟尉的唐代草圣张旭(伯高),『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子久),明代琴宗严澂(天池),『清六家』中的王翚(石谷)和吴历(渔山)等等。历史上名震艺坛的『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等,都是古城常熟丰厚文化积淀的明证。在书法篆刻方面,常熟也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关键词
常熟
虞山
琴
派
书坛
书法篆刻
虞山
诗
派
书法创作
文化积淀
清六家
创作风格
人物志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虞山诗派对义山诗兴寄的批评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陈晓婉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出处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6期158-159,177,共3页
文摘
明末清初,虞山派尤为推崇李商隐。本文通过虞山诗派代表人物对李商隐诗歌的批评的具体文本的分析,指出虞山派诗人于明清诗人中较早指出李商隐婉栾托寄风格的发现。虞山派认为李商隐兴寄的风格源于《诗》《骚》,其诗艺术可与杜甫比肩。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李商隐
兴寄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商隐对清初虞山诗派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罗时进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文摘
虞山诗派是清初的一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这一诗歌流派的创作趋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代诗风的新变。研究虞山诗派必须注意李商隐对钱谦益、二冯及其宗奉者的影响。本文指出清代的“西昆风源”正起之于清初东南诗学中心虞山,虞山诗人以(?)丽雕缋、比兴寄托、善于用事的西昆风貌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色,而虞山派之所以宗尚西昆,除了审美情感的契合外,还有转移一代诗坛风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包含了一定政治智慧的诗学选择。
关键词
李商隐
虞山
诗
派
诗
学
影响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虞山诗派后期领袖冯班与清初齐梁体歌行的再兴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一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9,共6页
基金
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2027)
文摘
永明以后出现的讲究声律,涉及边塞闺怨、情爱女色等内容的七言歌行充分浸润了齐梁诗学精神,是典型的齐梁旧体,这一体裁在初唐、晚唐等齐梁诗风炽煽的时代都曾复现。清初,冯班接替钱谦益成为虞山诗派的新盟主,在虞山一邑掀起一股复齐梁之古的潮流。冯班对齐梁诗风在诗歌史上的消长历程有较透彻的认识,其创作除了包含风格华艳的近体诗,也括入了齐梁体歌行这一典型的齐梁旧体。在具体的诗学径路上,以冯班为首的虞山诗人采用一种以后溯先的方法,即从温、李等晚唐齐梁体诗人入手,兼学李贺,进而上溯齐梁,创造出一系列刻意求奇、声调婉媚、有词无情的歌行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晚唐齐梁风格。
关键词
冯班
虞山
诗
派
齐梁体
晚唐
清初
歌行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虞山诗派的形成、发展及诗论
13
作者
何振球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28-35,共8页
文摘
中国文学史上的流派,常以地域命名,虞山诗派即是如此。虞山位于常熟城北,因周太王次子虞仲葬于此山而得名,以虞山名派,似乎更有地域文化特色。虞山诗派是清初江苏诗坛上的三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明末,壮大于清初,历明天启、崇祯,清顺治、康熙四朝,前后时间近一百年。代表作家为钱谦益、冯班,有一定影响的作家更多,阵营之强、影响之广,为当时诗歌流派之冠。可是,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它没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最近,赵永纪的《论清初诗坛的虞山派》一文。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钱谦益
诗
歌风气
诗
歌创作
虞山
派
诗
论
冯班
明末清初
诗
歌流
派
理论体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仲联先生早期诗歌创作论
14
作者
马卫中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170,共8页
文摘
因新文学成为主流以后所造成的文化阻隔,以致过去我们研究民国文学的视野受限,对当时旧体诗歌之创作,多有缺失。其实,在当时的知识界和文化圈,写作旧体诗歌还是很有市场且很有影响的。就作家论,钱仲联先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诗人。断自"七七"卢沟桥事变,着重考察钱仲联先生30岁以前的诗歌创作,以探讨其学诗所走的路径,其诗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以及因此而对诗风所产生的影响。当然,当旧体诗歌成为学界客厅的清供之物后,其存在和流行的方式,也可通过研读钱仲联先生的诗作获取了解。这不仅可以完整地观照和评价民国文学,所谓"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也对今日渐次复苏、或者说复兴的旧体诗歌创作,具有借鉴之意义。
关键词
民国
诗
坛
钱仲联
同光体
诗
界革命
虞山
诗
派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虞山诗派诗人钱陆灿佚诗辑录
15
作者
周海平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6-38,共3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750001)
常熟理工学院科研项目(QS1303)
文摘
钱陆灿是清代顺康年间著名文人,虞山诗派代表作家。其作品康熙年间曾有过刻印,今有《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录,但遗漏其所作诗文不少,现仅在其他已刊书籍收集到钱陆灿长篇歌行2首、短诗1首、残篇3个,提供给相关研究者,意在抛砖。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钱陆灿
佚
诗
辑录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梦苕庵诗存》
16
作者
陈祥耀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梦苕庵诗存>
黄遵宪
钱谦益
"虞山诗派"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11-212,共2页
文摘
钱仲联的诗作,出入百家,植骨杜韩,涵情义山,取炼于柳宗元、陈与义以下诸家,拓境于清代的钱谦益、黄遵宪、郑珍诸家,是钱谦益后三百多年来"虞山诗派"的唯一大师。
关键词
钱仲联
《梦苕庵
诗
存》
黄遵宪
钱谦益
“
虞山
诗
派
”
Keywords
Qian Zhonglian
Selected Poems of Meng Tiaoan
Huang Zhunxian
Qian Qianyi
'Yushan Genr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海虞“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
17
作者
李亚峰
王兵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4-28,共5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初虞山诗人群体研究"(2013SJB750001)
常熟理工学院社科项目"虞山诗派文献整理与研究"(QS1301)
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项目
文摘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其诗学理论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但其中最核心、最富有创新性的"比兴"说,却未被突显出来,甚至其基本含义,至今都混沌不清。"二冯"创造性地阐释"比兴"之义,并将其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融为一体,概括了诗歌"以比兴寄美刺"的体用本质。其"比兴"说虽有狭隘之嫌,却也深合我国古代的论诗传统,对清代诗词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真正理解"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才能正确认识其诗学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合理评价"虞山诗派"在清初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二冯
比兴
诗
教
Keywords
the "Yushan" Poetry group
The Feng
bixing
poetic educ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
18
作者
李亚峰
王兵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10,共4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初虞山诗人群体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50001)
常熟理工学院社科项目"虞山诗派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QS1301)的中期成果
文摘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创造性地阐释"比兴"之义,并将其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融为一体,概括了诗歌"以比兴寄美刺"的体用本质。其"比兴"说虽有狭隘之嫌,却也深合我国古代的论诗传统,对清代诗词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虞山
诗
派
“二冯”
比兴
诗
教
Keywords
Yushan poetry
"Feng"
metaphor
the poem teach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舒、冯班诗学批评论
19
作者
许霆
机构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文摘
冯舒、冯班的诗学理论与批评,在虞山诗派的确立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二冯"诗歌理论与批评的要点是学养为贵,倡导隐秀,重视文采,辨析诗体等。"二冯"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又很好地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清代前期诗坛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冯舒
冯班
诗
学批评
诗
歌理论
虞山
诗
派
诗
体
文采
Keywords
FENG Ban
FENG Shu
poetic theo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海虞严氏家族诗人考略
20
作者
李亚峰
张幼良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6-100,共5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初虞山诗人群体研究"(2013SJB750001)
常熟理工学院社科项目"虞山诗派文献整理与研究"(QS1301)
江苏省社科基金的重点项目"虞山诗派文献整理与研究"(14ZWA001)
文摘
常熟多诗人,明清之际更以"虞山诗派"的崛起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世家文化的传承和滋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兹仅以海虞严氏家族为例,就其明清时期的诗人和诗作略作考述,以展示世家望族诗书传家、文脉不断的盛况,窥探文化世家对虞山诗歌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严讷
严熊
严虞惇
虞山
诗
派
Keywords
Yan Ne
Yan Xiong
Yan Yudun
Yushan Poetry School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清初诗坛的虞山派
赵永纪
《文学遗产》
1986
9
原文传递
2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蒋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
罗时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清初虞山派诗学观分歧及其影响
罗时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代常熟诗坛概论
翟振业
《常熟高专学报》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张永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8
1
原文传递
7
从家学与师承看“二冯”诗学的“七子”派渊源
李亚峰
张幼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遗民诗人陆贻典
罗时进
《天中学刊》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常熟书坛概述
琴庐
《书画世界》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虞山诗派对义山诗兴寄的批评
陈晓婉
《艺术评鉴》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李商隐对清初虞山诗派的影响
罗时进
《中国韵文学刊》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虞山诗派后期领袖冯班与清初齐梁体歌行的再兴
刘一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虞山诗派的形成、发展及诗论
何振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钱仲联先生早期诗歌创作论
马卫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清代虞山诗派诗人钱陆灿佚诗辑录
周海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读《梦苕庵诗存》
陈祥耀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海虞“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
李亚峰
王兵
《安康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二冯”“比兴”说的内涵及影响
李亚峰
王兵
《安顺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冯舒、冯班诗学批评论
许霆
《常熟高专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明清海虞严氏家族诗人考略
李亚峰
张幼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