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育的古今之变:从强健到柔弱——兼论校园欺凌现象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长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5-48,共4页
在古典教育哲人的视野中,血气捍卫着正义的秩序。一个血气不足的人,是脆弱的、无力的、不自由的。不过,血气因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而需要理性的引导,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就此而言,教育是对心灵原始血气的驯化,当然驯化不是压抑或去除这种... 在古典教育哲人的视野中,血气捍卫着正义的秩序。一个血气不足的人,是脆弱的、无力的、不自由的。不过,血气因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而需要理性的引导,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就此而言,教育是对心灵原始血气的驯化,当然驯化不是压抑或去除这种血气,这会剥夺心灵的活力,而是让心灵中的血气因素与后来发展起来的理性因素和谐一致。遗憾的是,强悍的古典血气教育在近现代走向了没落,取而代之的是脆弱的现代德育。在霍布斯的人性论中有两种对立的欲望:虚荣自负与自我保存。虚荣自负取代了血气和勇敢,自我保存或者对死亡的恐惧则主宰了人的行动。基于此种人性论的教育,变成了生命教育与文明教育。由古今德育从强健到柔弱的转变,可以把握和解释作为现代性现象的校园欺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血气 强健 虚荣自负 自我保存 柔弱
下载PDF
血气教育的消逝与校园欺凌的发生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长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7,共8页
校园欺凌是生发于现代社会的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在古典时代并不存在,这是因为古典时代重视灵魂中的血气以及血气教育。受过良好血气教育的学生,他紧盯并捍卫正义的秩序。同时,血性之人也因忠诚于正义秩序而必然友爱自己的同胞,因为正... 校园欺凌是生发于现代社会的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在古典时代并不存在,这是因为古典时代重视灵魂中的血气以及血气教育。受过良好血气教育的学生,他紧盯并捍卫正义的秩序。同时,血性之人也因忠诚于正义秩序而必然友爱自己的同胞,因为正义所彰显的是每一个公民在其位置上的功能性发挥而形成的整体之善。不过,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霍布斯那里,自我保存与虚荣自负成为了人性的构成,且前者警醒着后者。但虚荣自负不是血气,因为它缺乏正义感和友爱。基于人性论的教育因之变成了爱护生命和驯服自负的教育。不过,现代人对血气教育的拒绝,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使得柔弱、无爱成为现代人的属性,同时,对虚荣自负的渴望作为一种强烈的激情又无法消除。在这种情形下,校园欺凌的发生就是很难避免的事情。不过,这也为解决校园欺凌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学校需要复归到古典哲学的"灵魂观",重新激发和教化灵魂中的"血气",锻造道德之勇。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设和培育教育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 血气教育 自我保存 虚荣自负 校园欺凌
下载PDF
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以激情说为核心的人性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洪琼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6,238,共7页
凭借于激情说的根本转换,霍布斯实现了与古典人性论的彻底决裂,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霍布斯看来,人之所以要建立国家,不是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具有天然合群的本性;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计,以便实现自我保存。就人性... 凭借于激情说的根本转换,霍布斯实现了与古典人性论的彻底决裂,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霍布斯看来,人之所以要建立国家,不是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具有天然合群的本性;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计,以便实现自我保存。就人性之自然而言,人和动物的激情大体相同,激情并不是两者区分的根本性指标。就人性之社会而言,霍布斯给出了"关于人性的绝对肯定的假设":自然欲望公理(虚荣自负)和自然理性公理(死亡恐惧)。正是这两条人性论的公理,奠定了霍布斯人性之道德的新基础。而这种全新的道德不过就是由死亡恐惧所激起的对和平状态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激情说 人性论 虚荣自负 死亡恐惧
下载PDF
霍布斯的启蒙与宗教批判
4
作者 毛红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启蒙意味着祛除蒙昧,摆脱天生的无知状态。霍布斯启蒙的实质,是教人服从怕死的激情,从而克服虚荣自负。但这非但没有给人带来幸福,恰恰摧毁了幸福。另一方面,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把世界彻底祛魅化,从而导致了虚无主义。但古代哲学追求却... 启蒙意味着祛除蒙昧,摆脱天生的无知状态。霍布斯启蒙的实质,是教人服从怕死的激情,从而克服虚荣自负。但这非但没有给人带来幸福,恰恰摧毁了幸福。另一方面,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把世界彻底祛魅化,从而导致了虚无主义。但古代哲学追求却不是启蒙,而是超越世俗的永恒之物,要克服虚无主义,就必须重新检审古今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虚荣自负 幸福
下载PDF
浅水喧哗,静水深流
5
作者 赵婕妤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1年第1期74-74,共1页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过:"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恰如古有东施效颦只为博取目光,今有上海名媛只为人前风光,她们或许本是那潭深水,最终却因虚荣自负沦为浅水。人们最终只记得那虚荣的一面,而不是那份辉煌。清浅的溪...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过:"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恰如古有东施效颦只为博取目光,今有上海名媛只为人前风光,她们或许本是那潭深水,最终却因虚荣自负沦为浅水。人们最终只记得那虚荣的一面,而不是那份辉煌。清浅的溪流常伴着极响的冲刷声,但那一望而不见底的潭水从来便是佛者一般的平静,浅水喧哗,静水深流,人亦如此。愚者向来只会去涉足那浅水之地,在其中不亦乐乎地践踏着,激起极大的水花,耳畔亦传来一群人的应和声。他们只懂得在不经意间,在一片安宁之中,摇落一树的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水深流 东施效颦 喧哗 虚荣自负 浅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