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极与虚极: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伦理沉思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宝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9,共4页
货币是一种"虚极",财富是一种"实极","货币虚极"对"财富实极"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巨大的限制作用。"货币虚极"必须坚守"效忠""财富实极"的经济伦理秩... 货币是一种"虚极",财富是一种"实极","货币虚极"对"财富实极"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巨大的限制作用。"货币虚极"必须坚守"效忠""财富实极"的经济伦理秩序。然而,道德危机始终普遍地存在于"货币虚极"机制中,只有道德的"货币虚极"机制才能维持正常的经济伦理秩序,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顺利增长,反之就会引发金融、经济危机,阻碍经济发展。因此,防范"货币虚极"机制中的道德危机并使之"效忠"于"财富实极",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 道德危机 经济危机
下载PDF
在“实极”和“虚极”概念下的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2
作者 李宝玉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78-79,共2页
货币是一种“虚极”,财富是一种“实极”,“货币虚极”对“财富实极”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巨大的限制作用。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有一个足够的“货币虚极”发展机制,才能够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顺利增长。我们现在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货币是一种“虚极”,财富是一种“实极”,“货币虚极”对“财富实极”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巨大的限制作用。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有一个足够的“货币虚极”发展机制,才能够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顺利增长。我们现在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所以要正确处理“货币虚极”与“财富实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 财富实
下载PDF
老子“无为”新解——兼论老子的管理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可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8-80,共3页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它贯穿于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它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无为”的含义就有多种:在本原论中,“无为”是指“道”的自然性(即无意志性);在发展观中,“无为”是指静止...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它贯穿于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它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无为”的含义就有多种:在本原论中,“无为”是指“道”的自然性(即无意志性);在发展观中,“无为”是指静止(“静”),不变(“常”);在认识论中,“无为”是指主体在认识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内心“虚极静笃”的状态或境界等等。本文所拟欲分析和阐释的是“无为”在老子管理思想中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老子 老子思想 意志性 认识过程 秩序观 有生于无 天下母 有无相生 十八章
下载PDF
大黄(庶虫)虫丸治验慢性胆囊炎斑见
4
作者 王乃山 《中成药》 CAS 1985年第2期19-20,共2页
笔者以古方大黄(庶虫)虫丸治疗二例慢性胆囊炎,获得满意效果。临床实践认为,凡久病,常法不愈;有“干血”体征;有成形之症积肿块等,均可用大黄(庶虫)虫丸治之,并能获得神效。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久病 缓中补 常法 五劳 黄度 饮食 症积 临证应用 邪实
下载PDF
晋人审美精神对当代书坛的启示
5
作者 黄鸿琼 《中国书画》 2005年第6期150-151,共2页
冲和、平静、自然、含蓄、韵致、优雅是东晋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境界,人、文、书三者合一也是晋人追求的目标。因此晋人书法平和自然,含蓄蕴藉,追求一种冲和的、"虚静"的审美境界。强调创作主体在怍书之前须"先干研墨,凝... 冲和、平静、自然、含蓄、韵致、优雅是东晋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境界,人、文、书三者合一也是晋人追求的目标。因此晋人书法平和自然,含蓄蕴藉,追求一种冲和的、"虚静"的审美境界。强调创作主体在怍书之前须"先干研墨,凝神静虑",主张"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追求平和的创作心态,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怡然自适的创作境界。而晋人书法的这种"虚静"美学精神是受儒、道、玄"虚静"说的影响。《老子道德经上篇·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荀子·解蔽》篇里"虚壹而静"。认为精神活动前的准备阶段应具备涤除"十蔽"的"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人 意在笔前 静虑 创作心态 老子道德经 审美境界 审美精神 解蔽
下载PDF
中国人的“静”气
6
作者 鲁石 《大众心理学》 2016年第1期26-27,共2页
中国文化有"静"的底蕴,"静"的境界也是儒、释、道、医等各家崇尚与追求的目标。从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到医家的"闭目养神",从儒家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到释家的"静定生慧",数千年来,"静"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一种精... 中国文化有"静"的底蕴,"静"的境界也是儒、释、道、医等各家崇尚与追求的目标。从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到医家的"闭目养神",从儒家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到释家的"静定生慧",数千年来,"静"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一种精神信仰渗透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各个方面,在民族心理结构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华夏先民对土地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依恋与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家 民族心理 不动心 精神信仰 水善利万物 民族文化精神 使至塞上 千山鸟飞绝
原文传递
关于刑事司法伦理的哲理研究(下)
7
作者 任玉昌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59-62,共4页
联系论我们要研究的下一套理论没有标准的名称。虽然这些理论主要来自东方(特别是印度教和瑜珈),但也有西方理论的代表(主要是柏拉图)。虽然这些理论的种类不同,但都有一个抽象概念(所说的抽象是指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或观点)。我把这些... 联系论我们要研究的下一套理论没有标准的名称。虽然这些理论主要来自东方(特别是印度教和瑜珈),但也有西方理论的代表(主要是柏拉图)。虽然这些理论的种类不同,但都有一个抽象概念(所说的抽象是指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或观点)。我把这些理论共同具有的抽象概念称为联系。联系的观点是:"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动物,每个人都与其他人和环境有机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在一些东方哲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波·罗佐夫在阐述瑜珈中的这一观点时说:"事实上,我们(宇宙中任何人、任何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是大多数人看不到这种联系而已。"我们不能看到这种联系(我们自己与他们的联系)的观点是印度教中的观点即我们把自己错误地看成是彼此孤立的、与他人和整个世界都是毫无联系的。阿兰·瓦特说:"我们从幻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哲学 佐夫 事物本质 阿兰 《理想国》 守静 不知道 女性研究 种下的
下载PDF
小议真诚
8
作者 张燕凤 《作文世界(高中版)》 2004年第5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延安中学 余秋雨 俞伯牙 非功利性 物欲横流 立论有据 英国诗人 钟子期 交叉路口
原文传递
沈苇的诗(组诗)
9
作者 沈苇 《六盘山》 2016年第4期124-132,2,共10页
关键词 无花果树 格则勒 葡萄树 累累果实 泰坦尼克号 荒漠甘泉 冰雪消融 播种者 月光下
原文传递
“道”不在修,但莫污染
10
作者 陈建翔 《中国教师》 2016年第18期5-9,共5页
一老子为我们讲了一个妙不可言、"玄之又玄"的"道",那我们一般人有没有可能理解、感悟到这个"道"呢?如果有这个可能,那是怎样做到的?《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一老子为我们讲了一个妙不可言、"玄之又玄"的"道",那我们一般人有没有可能理解、感悟到这个"道"呢?如果有这个可能,那是怎样做到的?《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容 王乃 观复 第一义谛 知常 老聃 中国禅宗 摄念 田子方
原文传递
奔走(组诗)
11
作者 商震 《文学港》 2017年第8期89-92,共4页
奔走的马 一群马向前飞奔 前方有水有草 有广阔的原野
关键词 金华山 登幽州台歌 不如意 垃圾焚烧 新叶 画框 一杯水 真正的人 我在
原文传递
《人生》:美的发现
12
作者 任晓 《电影新作》 1985年第1期92-93,共2页
看完影片《人生》,走出电影院,我不禁要欢呼, 《人生》发现了大西北粗犷的美,那是一种终于被发现的独特的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片《人生》所展示的电影美学观念对于我们的电影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是吗,逢逢起伏的高原,坡上,一位农民。
关键词 电影创作 电影美学 《人生》 城南旧事 骆驼祥子 色彩缤纷 喜盈门 风景谈 多美
原文传递
怎样摆脱空虚感
13
《东西南北(大学生版)》 2008年第3期60-61,共2页
在生活中,空虚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侵袭人的心头。有空虚感的人起床后觉得今天也不过如此,明天也不过如此,也许以后都会如此。空虚就像飘在夜空中的最后一层浓雾,不能驱散,四处弥漫。空虚没有味道,没有颜色,就像空气一样永远存在。
关键词 锥心刺骨 社会支持 目标转移 使人 后觉 整斋 人从 看世界
原文传递
我的“梦乡”
14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1年第2期218-233,共16页
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农村,在现实和理想中穿梭。试图将大自然的全部都划分给我的村姑,也试图更无极限地亲近那率真无比的大红大绿。我一直持续地做着我的"梦",编织着我梦里的田园故事,沉浸在镶嵌着车痕的乡村土路、梨桃满园、... 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农村,在现实和理想中穿梭。试图将大自然的全部都划分给我的村姑,也试图更无极限地亲近那率真无比的大红大绿。我一直持续地做着我的"梦",编织着我梦里的田园故事,沉浸在镶嵌着车痕的乡村土路、梨桃满园、辘轳呢喃、斑驳的院墙还有欢悦的牲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思聪 人物画家 北京画院 画中 淡泊宁静 感发 中国美术家协会 花鸟虫鱼 清水出芙蓉
原文传递
书法杂志主编——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 岑岚
15
作者 岑岚 《书法》 2013年第5期100-101,共2页
书法于我,仅为业余兴事。可是,这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柔翰却点燃了我生命的激情。廿余年热恋于此,自知"难以自拔"。徜徉在浩瀚的传统书法海洋中,在黑与自的世界里,在"一阴一阳谓之逍"的边沿。
关键词 一阴一阳 柔翰 难以自拔 就这样 曲典 灵阳 上根 鸣声 夹痕
原文传递
升陷汤治验奇效病案举隅
16
作者 李夫道 《青海医药杂志》 1991年第3期22-23,共2页
升陷汤见于《医学衷中参西録》一书。谓“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倾刻。”“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本方由生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五种药物组成。本方既为大气下陷而设,其适... 升陷汤见于《医学衷中参西録》一书。谓“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倾刻。”“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本方由生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五种药物组成。本方既为大气下陷而设,其适应症应以气分虚极下陷为主要病机。大气者,充满胸中,为诸气之纲。大气一虚,中气、肺气、肾气皆虚。方中以生黄芪为主要药物,蓋因它既善补气又善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陷汤 治验 衷中参西 生黄芪 肾气 脉沉迟 益气补血 少气懒言 升降功能
下载PDF
守住心灵的静谧空间
17
作者 洪月月 《城色》 2013年第1期130-131,共2页
纷杂的网络时时刺激忙碌紧绷的神经,无聊的人们处处找寻有聊的话题。"老中医辟谷49天成功挑战身体极限"——一则网络谣传让一种养生方式走入人们的视线;《甄嬛传》中后宫佳丽明争暗斗——一部清宫剧普及了古老的香薰文化。快... 纷杂的网络时时刺激忙碌紧绷的神经,无聊的人们处处找寻有聊的话题。"老中医辟谷49天成功挑战身体极限"——一则网络谣传让一种养生方式走入人们的视线;《甄嬛传》中后宫佳丽明争暗斗——一部清宫剧普及了古老的香薰文化。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停息,忙碌的心灵需要静谧的空间。紧张的社会生活中,城市中众多人徘徊于酒桌饭店和形形色色的高脚杯烈酒之间,饕餮挥霍之余,人多口病,吃喝无度,且下咽之物杂乱无章。秽物招致体弱,体弱而心乱,心乱则事倍功半。古人云,天地之间万物,皆由气而生,精气为生命之本。精气是维持人类个体体态平衡、正常代谢的源泉,因此,以气养生便呼之欲出,养生旨在养心,而养心又贵在静心。何以静心?古之流传,辟谷之法,要旨便大抵在此。古人称辟谷为"一食为适,再食为增,三食为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间 宛转悠扬 梦如 无我之境 清静无为 淡彩 四食 无所得 观复
原文传递
王船山的主动哲学
18
作者 张岱年 《船山学刊》 CSSCI 1993年第1期87-89,共3页
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主静与主动的论争。这主静与主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宇宙观上的动静问题,二是人生观上的动静问题。主静思想是老子首先提出的。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 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主静与主动的论争。这主静与主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宇宙观上的动静问题,二是人生观上的动静问题。主静思想是老子首先提出的。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老子》十六章)认为人生应该守静,而芸芸的万物亦皆复归于静。王弼提出“静非对动者也”的观点,认为“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主静 中国古典哲学 守静 尚书引义 张子正蒙注 思问录 道德修养 天地之心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证候级联假说探讨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学凯 时晶 +4 位作者 倪敬年 魏明清 李婷 岳利峰 田金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1-744,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反应在临床上表现的一个连续谱,即从无症状的临床前期到有症状的轻度认知损害(极早期)和痴呆(早期、中期、晚期),与中医证候表现的正邪消长特征十分相似。根据临床调查、统计分析等结果进行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反应在临床上表现的一个连续谱,即从无症状的临床前期到有症状的轻度认知损害(极早期)和痴呆(早期、中期、晚期),与中医证候表现的正邪消长特征十分相似。根据临床调查、统计分析等结果进行逻辑推理,认为AD进展期间中医证候演变并非"髓减""痰盛""瘀血""火盛""胃衰"等无序的单一证候,而是有时间顺序的证候级联,即"启动于肾虚,进展于痰瘀火,恶化于毒盛虚极",反映了AD发生、发展、恶化的规律,为制订AD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有助于为AD证候演变进行个性化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证候级联假说 痴呆 毒盛 Β淀粉样蛋白
原文传递
从重症角度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虚不受补” 被引量:9
20
作者 喻灿 王凌 +1 位作者 李旭成 周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6期990-991,共2页
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结果 ,从重症角度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虚不受补"两个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内外因素互为因果以及邪正盛衰的动... 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结果 ,从重症角度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虚不受补"两个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内外因素互为因果以及邪正盛衰的动态发展过程,并提出"虚极宜补""危则治本"的重症治疗策略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邪之所凑 其气必 不受补 宜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