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雪国》中闪烁的佛禅之美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楚永娟
-
机构
山东省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教研室
-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7期135-136,共2页
-
文摘
《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为植根于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与东方佛理文化的川端美学的结晶,无疑闪烁着佛禅之美。作者以其简洁精巧的艺术构思,淡雅幽玄的文体,描绘出空灵闲寂的佛禅意境,构建了与现实独立的美的世界。避开虚无消极的陈因,体会其东方美的审美价值,借鉴其艺术可取之处。
-
关键词
《雪国》
虚幻美
瞬间美
淡雅余情美
空灵闲寂美
-
分类号
I313.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206.2
-
-
题名李商隐的悲慨心态与诗美追求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万四华
黄小蓉
-
出处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3-37,共5页
-
文摘
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 ,由于其政治追求和人生际遇的坎坷 ,情感的长期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形成了一种既悲叹又感慨的悲慨心态。悲慨心态影响着作者的诗美创作倾向 ,不仅为他的诗歌创作染上了一层悲美色彩 ,同时 ,为其诗美创作注入了一股永无竭止的悲慨之气。本文分析了李商隐悲慨心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诗美追求的影响 。
-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美学
虚幻美
诗歌创作
悲慨心态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川端康成文学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艳凤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汉文系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18-20,23,共4页
-
-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
川端文学
《雪国》
悲哀美
日本民族
美学意蕴
虚幻美
《伊豆的舞女》
审美情趣
-
分类号
I31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从《千只鹤》等晚期作品看川端康成的虚幻美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尚洁
-
机构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文科基础部
-
出处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20-123,共4页
-
文摘
川端康成曾以《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人们普遍对川端康成早、中期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对其晚期作品争议颇多.以《千只鹤》为主,发掘川端康成晚期作品“赤裸裸的情欲”表象下,“悲哀美”这一主旋律的变奏--虚幻美,并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
-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晚期小说
虚幻美
悲哀美
-
Keywords
Yasunari Kawabata
later works
shadowy beauty
melancholy beauty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桂林山水传说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利群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2-64,共3页
-
文摘
一、桂林山水传说的审美特征桂林山水传说在桂林文化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从桂林山水传说的表层结构看,它是同桂林山水本身联系在一起的。传说的内容当然来自桂林山水。从取材看,它大都选取桂林的一山一水,一洞一石的特征,来讲述山水的起源故事和取名缘由;从主题看,大都以歌颂桂林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聪明等优秀品质为旨意,从而将桂林山水人格化。从对象看,大都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桂林山水景点,使其个性化、典型化。从审美风格看,大都体现了优美、娟秀、幽清、空灵、隽永等风格;从表现方法看,大都带有神化性、虚拟性、传奇性、变幻性的浪漫主义色彩;从创作动机看,一是作为娱情悦性的民间娱乐形式;一是表达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桂林山水传说表层结构中已蕴含深层内涵,从它的深层结构剖析,不难寻觅出积淀在传说中的桂林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从而也窥视出渗透其间的民族精神。
-
关键词
桂林山水
审美意蕴
自然美
文化美
拟人化
山水自然
桂林文化
螺丝
娱情悦性
虚幻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汪曾祺小说的审美世界
- 6
-
-
作者
王艳蕾
-
机构
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7年第4期27-29,共3页
-
文摘
汪曾祺小说清新隽逸,极具审美价值。他的小说表现出了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正直素朴的人情美、人物形象的本色美、富有民族风情的风俗美,显示了传统中国的魅力,而富有中国画特点的留白又使得他的小说富于内蕴美,这些都表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汪曾祺小说还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的虚幻美。这些美感,使得其小说世界成为一个自足的审美世界。
-
关键词
审美世界
人性美
风俗美
虚幻美
内蕴美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中学语文学习中体验文学语言之三美
- 7
-
-
作者
戴红稳
易鲜花
苏洁梅
-
机构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109,共2页
-
基金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24-2
-
文摘
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是语文的课程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文学语言的奇异美,欣赏文学语言的含混美,品味文学语言的虚幻美,来获得对文学语言美的体验。
-
关键词
语文学习
文学语言
奇异美
含混美
虚幻美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诗美四题
- 8
-
-
作者
刘方泽
-
机构
昌潍师专
-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51-56,共6页
-
文摘
能否给人以美感,是诗与非诗的起码的区分准则。为了增强诗的美感效应,并杜绝非诗的批量性生产,理论界就诗歌美学问题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然而,在众多诗美因素中,哪些是最基本的,最需具备的呢?一切优秀之作、特别是那些感召力强的诗作告诉我们,内容上的真诚美、胆识美;形式上的奇思美、虚幻美,当为诗美之精髓。
-
关键词
八十年代
诗美
题材
文革
虚幻美
诗歌美学
感召力
非诗
美感效应
高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川端康成美学思想初探
- 9
-
-
作者
袁文平
-
机构
咸阳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2-53,,56,,共3页
-
文摘
日本著名作者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其主要表现是:师法日本古典美;用西方现代派手法表现“虚幻美”与“悲哀美”;使文学作品沉浸着“悲哀美”与“病态美”。
-
关键词
川端康成
虚幻美
日本
美学思想
古典文学
-
分类号
I313.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泉镜花对日本民族文学传统的时代超越
- 10
-
-
作者
宋凯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
-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5期141-142,共2页
-
基金
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2098)
201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术团组日本文学与文化研究项目
-
文摘
泉镜花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以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独创的精湛语言艺术独树一帜,对日本近代文学影响深远。在泉镜花辞世三十多年之后,日本文学界充分肯定了泉镜花以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日本近代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并确认其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超越了时代的杰出作家。
-
关键词
江户文艺
浪漫主义
虚幻美
-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追求虚幻美——岛村精神特质透析
- 11
-
-
作者
李萍
-
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6-58,共3页
-
文摘
《雪国》男主人公岛村丧失现实感的人生使其迷恋虚幻之美,此精神物质与西方传统悲剧主人公的追问真相相反,也不同于“多余人”开象的痛基失落,而是日本传统的“情的世界”——礼、情、欲的严格划分在爱情和审美情趣上的独特体现,更是川端康成对生命之纯真瞬间显现的孜孜以求和幽微洞烛.
-
关键词
虚幻美
镜子
纯真
-
分类号
I31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试论避暑山庄的“空虚美”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张福
-
机构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5-77,共3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避暑山庄所蕴含的旷远美、虚幻美、朦胧美和宁静美及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气象条件 ,以引导游人有的放矢地欣赏和享受这种美境。
-
关键词
避暑山庄
旷远美、虚幻美、朦胧美、宁静美.
-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风过无痕
- 13
-
-
作者
文霖
-
机构
河北省保定市总工会财务部
-
出处
《中国工会财会》
1995年第4期46-46,共1页
-
文摘
风过无痕文霖公休假期,小于没有去探望生活在另一座城市的父母,独自来到那个令他心神不安的展览馆。已过而立,仍子然一身,母亲早已急不可待。当然,她能读懂儿子盘桓在眉宇间的许多无奈和苦衷,这份体谅在小于看来又凭添一份爱的负荷。他开始有意地逃避回家─—他不愿...
-
关键词
保定市
展览馆
河北省
虚幻美
外在形象
音乐伴奏
总工会
展览大厅
交际手段
公休假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缘——麦雪亮与舞蹈
- 14
-
-
作者
杨晓敏
-
出处
《上海艺术家》
1995年第2期31-31,共1页
-
文摘
一个大学中文系的女学生,毅然放弃了似锦仕途,同时也放弃了随父从商的机遇,选择的却是一片虚幻美丽的净土——舞蹈。
-
关键词
雪亮
现代舞蹈
芭蕾舞团
小天鹅
虚幻美
艺术团
芭蕾舞演员
香港
女学生
中国民间舞
-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融合中美两国传统与文化
- 15
-
-
作者
巴里.格拉斯尔
-
出处
《大众电影》
2004年第6期29-29,共1页
-
文摘
来自古老中国的一位皇帝骑着海马横渡太平洋来到当代加利福尼亚州的桑塔莫尼卡海滩,随继而来的是一片游乐园的虚幻美景…… 这种突发的奇想在我的脑海里不断重现,驱使着我来到电脑前敲打出了上面这段话,后来就成了26集的电视动画片《魔笛奇遇记》。该剧将在CCTV进行其世界性的首映。
-
关键词
中美两国
电视动画片
横渡太平洋
加利福尼亚州
虚幻美
敲打出
文化因素
造型设计
文化交流
好莱坞
-
分类号
J97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黄昏过二环桥有感(外二首)
- 16
-
-
作者
姜超
-
出处
《草原》
2018年第6期76-76,共1页
-
文摘
此刻,万物为灯照亮 众人忍不住赞扬 虚幻美 此刻若无灯 黑暗紧锁铁屋 目光沉闷,且扩散绝望 舌头们的哭泣 加剧了恐惧 但绝不靠着取暖 甚至.彼此亮出 尖刺 光还是光 总要穿越黑暗 或者。
-
关键词
黄昏
虚幻美
绝望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瑞奇.马丁的中国小妹妹
- 17
-
-
作者
刘蜀秋
-
出处
《今日中国》
1999年第2期55-55,共1页
-
-
关键词
毫无保留
支点
专辑
情感表现
音乐表现
风格变化
流行音乐
虚幻美
个人气质
世界杯
-
分类号
J603
[艺术—音乐]
-
-
题名“三知”之死
- 18
-
-
作者
周玉
-
机构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黑河学刊》
2010年第6期42-43,共2页
-
文摘
死,是文学艺术中唯一能与生并存的永恒的主题。《三国演义》中,作者在铺陈"事后方知"的曹操、"一见便知"的周瑜、"未来先知"的诸葛亮之死时,用多红的艺术之美,诸如神奇的虚幻美、独特的缺陷美、阴柔的秀丽美,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是非善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物不同的态度及感情。
-
关键词
死亡
虚幻之美
缺陷之美
秀丽之美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虚幻不实的美
- 19
-
-
作者
林清玄
-
出处
《百柳(简妙作文中学生必读)》
2016年第12期39-39,共1页
-
文摘
记得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为了看内埔乡清晨稻田的日出,凌晨四点就从旅店出发,赶到内埔乡天色还是昏暗的。我就躺在田埂边的草地等候,没想到竟昏沉沉地睡去了,醒来时日头已近中天。
-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
阅读
《虚幻不实的美》
-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