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吴礼权
-
出处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73-76,共4页
-
文摘
《文则》是宋代著名语言学家陈騤所作,它不仅奠定了陈氏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突出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第一部研究汉语修辞规律的系统性专著,可谓是中国“
-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文则
虚喻
语法现象
简喻
外部形式
以指测河
助辞
类喻
一曰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虚喻的认知、语用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贾丽娜
蒋勇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68,共3页
-
文摘
虚喻是以虚构的概念比喻现实中的事物。Fsuconnier & Turner(2002)曾用空间复合论(Space Blend- ing Theory)分析隐喻,但没有对虚喻和实喻进行区分。本文时虚喻进行认知、语用考察,分析虚喻的构建特征和语用功能,指出虚喻体现了虚拟思维,虚喻中的虚实关系是以实铸虚和以虚喻实。
-
关键词
虚喻
概念复合
以实铸虚
以虚喻实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虚喻的理据及功能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杜云辉
-
机构
南昌铁路机械学校
-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6-68,共3页
-
文摘
所谓虚喻,实际上是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特性这一标准划分而来的。虚喻是以情理之类虚性对象去比拟事物之类具体对象的比喻。其理论依据在于:1、虚幻的对象是大量存在的;2、比喻是艺术的联想;3、比喻是比较的一种形式。适合想象力异常丰富者的需要,长于表达灵动跳跃的思想是其主要功能。
-
关键词
虚喻
理据
功能
本体
喻体
比喻
修辞
-
Keywords
abstract simile
object
trope
theoretical evidence
function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顶真喻”和“回顶喻”
- 4
-
-
作者
术成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
文摘
在修辞的百花园中,各式各样的鲜花争妍斗艳,绚丽多姿。比喻这座小花台上也是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什么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对喻、博喻、妙喻、逆喻、曲喻、详喻、虚喻等等,数以十计。这些修辞方式,早已为人们所注意,并多有论述。但是“A象B,B象C”及“A象B,B象A”这种综合性的修辞方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
关键词
修辞方式
虚喻
顶喻
逆喻
引喻
曲喻
对喻
刘克庄
张昌宗
基本格式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比喻家族中的子孙——饰喻
- 5
-
-
作者
吴继奎
-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88-,86,共2页
-
文摘
比喻,是汉语辞格中古老的人家族。《诗经》中“赋、比、兴”的“比”,就是比喻家族的远祖。随着汉语的发展,比喻的子孙繁衍成林。宋代的陈骙,在《文则》中把比喻分成十类: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但划分嫌杂乱且有重复。到了近代,陈望道先生把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开始注重于比喻的结构。在前人的基础上,濮侃在《辞格比较》(下称《比较》)一书中把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借喻、倒喻、引喻、反喻、曲喻、较喻、潜喻九种。划分之详细。
-
关键词
潜喻
陈望道先生
引喻
简喻
虚喻
类喻
陈骙
反喻
文则
格中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比喻的类型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黎明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
文摘
关于比喻的作用,已经有了一致的看法:“用具体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用大家所熟知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大家所不熟知的;用浅显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比较深奥的。[注]其它有关比喻的表达,文字和意义可能稍有变化,但中心意思超不出这段话。
-
关键词
中心意思
三生石
火伞
梦里花落知多少
人生旅途
虚喻
审美意义
声喻
《诗集传》
大脑袋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比喻四法——也谈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被引量:2
- 7
-
-
作者
聂焱
-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6-21,共6页
-
文摘
一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且用途十分广泛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素为人们所青睐,堪为辞格之首。但何谓比喻,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聚讼不一。综观各家论述,典型者有下列数说:1.朱熹说:“比者。
-
关键词
传形
吴士文
虚喻
语文知识词典
本体相
质实
明白易懂
《琵琶行》
骆小所
《修辞学发凡》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抽象式比喻及其存在基础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牛俊丽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
-
文摘
"抽象式比喻"是一种既古老又全新的比喻形式,语言学界涉猎甚少。笔者对此略作探索,辩证出"抽象式比喻"与"虚喻"的不同,进而简要分析了此种比喻的抽象阶梯的三种不同情形和两种结构形式,并用实例证明了此比喻的存在理据。
-
关键词
抽象式比喻
意喻
虚喻
抽象阶梯
存在理据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以虚喻实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陈方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6年第1期39-40,共2页
-
文摘
比喻大都以实喻虚,使所比之物具体化、形象化,如徐迟同志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说明陈氏定理这个极抽象的智慧结晶时,用"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雪岭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去比喻它,赞颂它,将抽象的事物写得举目可见,招手可触。但有时用思想、感情、心理、感觉等抽象的虚境,来比喻实在的事物,以虚喻实,同样能收到这种修辞效果。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曾说:"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于实。"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曾说:"山水间烟光云影,变幻无常,或隐或现,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中有气,窈窈中有神……故古人殚思竭虑,开无墨之墨,
-
关键词
修辞效果
洞箫
民族管乐器
虚喻
野兽
野生动物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写物以附意 飏言以切事——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
- 10
-
-
作者
黄长江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42-44,共3页
-
文摘
“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实际生活中不运用比喻是不可能的。各种文章作为实际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能不运用比喻。比喻又叫“譬喻”,古书上叫“比”或“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比方”。它是用同此事物有相似点的彼事物或道理来作比的。比喻是汉语修饰的传统格式之一,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种写作中常用的艺术技巧.比喻构成的要素一般有四个:一是本体(此車物),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彼事物),即用作比喻的事物;三是相似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的特征;四是比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它是构成比喻的语言标志.在语言表达上,构成比喻的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博喻、连喻、曲喻、互喻、虚喻等,经常用的主要是明喻、隐喻和博喻。
-
关键词
比喻词
虚喻
曲喻
生活知识
艺术技巧
百步洪
王小玉
《琵琶行》
千山鸟飞绝
新闻特写
-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以虚喻实”手法例析
- 11
-
-
作者
乔磊
-
机构
湖北省襄樊市第三中学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0年第4期70-71,共2页
-
文摘
比喻,往往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也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在比喻中处理虚与实的关系时,我们常常倾向于用具体实在的喻体来比喻虚化抽象的本体,我们且将其称为“以实喻虚”,其例众多,如李煜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是这种用法。
-
关键词
例析
手法
虚喻
《虞美人》
比喻
形象化
通俗化
虚与实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以虚喻实比喻句喻体选择的审美分析
- 12
-
-
作者
程朝晖
-
机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
-
出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7-70,共4页
-
文摘
虚喻是比喻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它是以玄妙的抽象,比喻具体的事物,即以虚喻实。为进一步探讨虚喻这一特殊比喻形式的艺术表达效果,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对虚喻在喻体选择上的美学意义,以及虚喻产生和存在的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实例,运用美学相关知识,如美感、审美心理、艺术美、意境等,对虚喻成为文学审美对象的美学成因,进行较全面深入的闸释,进一步证明虚喻是一个新颖、奇美、飘逸、幽深的比喻体系,是人类文学艺术创作智慧的结晶,是作者最钟爱的修辞表达方式,也是文学欣赏者永恒的最富魅力的审美对象。
-
关键词
审美分析
虚喻
喻体选择
举例
审美对象
-
Keywords
Aesthetic analysis
Abstract metaphor
Choice of metaphor object
For example
Aesthetic object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丹霞岩穴“博物馆”
- 13
-
-
-
出处
《科学之友》
2014年第6期74-75,共2页
-
文摘
丹霞地貌多岩穴,这不足为奇。但是,中国700多处丹霞地貌区,像泰宁丹霞岩穴这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组合之奇特的,再难找出第二处,实为中国丹霞地貌区所罕见。因此,泰宁丹霞岩穴被誉为"丹霞岩穴博物馆"。正是这座上天惠赐、时间雕刻的"丹霞岩穴博物馆",让泰宁丹霞在众多丹霞地貌区笑傲群雄、茕茕独立。
-
关键词
丹霞
泰宁
景如
泉石
云岩
择穴
虚喻
复合部位
句章
生物侵蚀
-
分类号
K92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虚无·空濛·奇幻——谈虚喻
- 14
-
-
作者
杨智慧
-
机构
湖南常德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1年第5期66-68,共3页
-
文摘
在一般人的眼中,比喻往往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也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这种常规化的比喻方式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濛、奇幻的意象美。
-
关键词
虚喻
修辞
意象
高中
语文
《荷塘月色》
教学参考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虚喻
- 15
-
-
作者
汪克谦
-
出处
《初中生必读》
2009年第1期81-82,共2页
-
文摘
比喻,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有时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漾、奇幻的意象美。这种变具体为抽象的比喻手法我们称之为虚喻。
-
关键词
虚喻
比喻手法
形象化
通俗化
意象美
抽象
喻体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4
-
-
题名谈英语隐喻
- 16
-
-
作者
余敏祥
-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外文系
-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70-74,80,共6页
-
文摘
隐喻(metaphor)是常见的一种。它在各种文体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都颇得作者的偏爱而被广泛地应用。它把所要描写或刻画的事物或人物与另一个具有鲜明的同一特点的事物或人物联系起来加以比喻。在比喻过程中,它不用比喻词,通过本体和喻体,有时甚至不用本体,只用喻体,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其结果往往能激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体会到其中隐藏的联系从而洞察到所描写的人或物的内心世界及本质,在读者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
关键词
英语隐喻
比喻词
metaphor
文学作品
英美人
虚喻
所指意义
ODYSSEY
talking
内涵意义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虚喻探析
- 17
-
-
作者
荣娜
涂靖
-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7A010)成果
-
文摘
虚喻是以虚构的概念比喻现实中的事物,是一种临时构建的特殊比喻,是不依赖于身体经验。其语用功能是表达特殊感受,突出异常变化及诊断认知盲点。虚喻体现了虚拟思维,其虚实关系是以实铸虚和以虚喻实。
-
关键词
虚拟思维
虚喻
概念整合
-
Keywords
Abstract concept
Abstract metaph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以人喻物与以虚喻实
- 18
-
-
作者
吉怀康
-
机构
四川省西充师范学校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0年第2期31-32,共2页
-
文摘
一片能教人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黏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刘克庄《落梅》是谁曾种白玻璃,盟绝寒荒一点奇。不厌陇头千万树,最怜窗下两三枝。
-
关键词
虚喻
文学作品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特别概念的以虚喻实功能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蒋勇
-
机构
复旦大学
-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2,共2页
-
文摘
一、特别概念
特别概念是指人们在想象中虚构的概念。建构特别概念是人们的一种特殊认知方式。民俗文化认知模式中很多是由特别概念构成的,这反映在神话、寓言、谚语、歇后语、成语典故等语言化石中。本文所说的特别概念是指讲话人临时构建的、有特别修辞用途的虚拟概念。特别概念有着众多的语用功能,如:以虚喻实、抚慰心灵、诊断认知盲……
-
关键词
特别概念
以虚喻实功能
虚拟复合空间
隐喻言语
言语创新
语用功能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围城》修辞理论探微
- 20
-
-
作者
刘毓容
-
机构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12-13,共2页
-
基金
株洲市社科联项目:大学生语用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ZSK1334
-
文摘
《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曾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他的语言魅力尤其惊人,恰当地运用修辞来引人注目,笔者试图将他的比喻分为以实喻虚和以虚喻虚两种类型,并以此来探讨作品《围城》中比喻的妙处。
-
关键词
《围城》
修辞
以实喻虚
以虚喻虚
以虚喻实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