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思路——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背景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怀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条文,虽然进一步扩大了"虚假信息"的范围,严密了刑事法网,但是它回避了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的立法正当性问题,又可能造成虚假恐怖信息与新设的四类虚假信息的界限不明等问题,是一次不完美的立法修正。应有的解决方案是,取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刑法修正案(九)》中的"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改为一般性的"虚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犯罪 网络诽谤解释 立法正当性
下载PDF
疫情期间虚假信息犯罪的规制路径——以犯罪学与刑法教义学的贯通为视角
2
作者 贾易臻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6-62,共7页
犯罪学的研究,尤其是犯罪成因的研究为刑事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借助"犯罪学—刑事政策—刑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实现犯罪学与刑法教义学的学科贯通与良性互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虚假信息犯罪的规制为这种路径提供了绝佳的... 犯罪学的研究,尤其是犯罪成因的研究为刑事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借助"犯罪学—刑事政策—刑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实现犯罪学与刑法教义学的学科贯通与良性互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虚假信息犯罪的规制为这种路径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平台。从相关司法文件来看,针对疫情期间的虚假信息犯罪,基本形成了依法严格惩处、区分分流两大刑事政策。从犯罪成因的角度而言,失范理论、紧张理论、差别交往理论可以为传播虚假信息的犯罪行为提供注解;而亚文化理论与一般化紧张理论又可以较为清晰地解释虚假编造行为。针对犯罪成因的分析可以为刑事政策提供社会化与精准化的保障。同时,借助对《刑法》第291条之一中虚假信息、明知、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教义学分析,可以实现犯罪学与刑法教义学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虚假信息犯罪 刑事一体化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
原文传递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秉志 徐文文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5,共13页
我国刑法典通过多个相关条款规制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严重危害行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可以有多种分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中"虚假信息"范围的界定、"编造"与"传播"行为的关系以及此类犯罪与... 我国刑法典通过多个相关条款规制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严重危害行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可以有多种分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中"虚假信息"范围的界定、"编造"与"传播"行为的关系以及此类犯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系等都属于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需要从法理上进一步研讨和阐明。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应予以多方面的完善:合理扩大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主体范围,适当明确并扩大"虚假信息"的范围,进一步突出对传播行为的刑法规制,完善相关犯罪的法定刑配置,考虑在刑法中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 司法适用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疫情防控背景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慎海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7-71,共5页
近20年来,我国刑法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已日臻严密,笔者特予以梳理;同时,探讨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恐怖信息的特征及恐怖疫情与普通疫情的区别,并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三个常见罪名的定罪分歧予以辨析。
关键词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犯罪 恐怖信息 恐怖疫情与普通疫情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
原文传递
网络谣言类寻衅滋事犯罪中“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及法律适用
5
作者 刘媛媛 《时代人物》 2020年第18期46-47,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融为一体,网络秩序也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网络恶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引发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应当追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融为一体,网络秩序也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网络恶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引发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本文通过分析此类犯罪与相关罪名之间的关系及现行法律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产生的两种分歧意见进行评析,对认定此类犯罪的标准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犯罪 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网络空间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