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前地下介质视电阻率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解滔 任越霞 +4 位作者 廖晓峰 何畅 于晨 韩盈 卢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8-1437,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个观测站的异常变化与此次地震晚期孕育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冕宁、江油和甘孜3个台站的视电阻率异常变化形态与地震前观测站所在区域相对的变形特征吻合,其中甘孜站为下降异常,位于此次地震孕育过程产生的挤压增强区域;冕宁和江油站为上升异常,位于相对膨胀区域;红格站为下降异常,但却位于相对膨胀区域,其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可能不仅仅受此次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视电阻率 异常变化 电阻率模型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中国M_(S)≥7.0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及其可能原因 被引量:8
2
作者 解滔 薛艳 卢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64-3077,共14页
我国自1967年开展视电阻率定点连续观测以来,在观测站400 km左右范围内共发生16次/组M_(S)7.0以上地震.通过文献调研和历史观测数据梳理发现,在其中12次/组地震前视电阻率呈现出了中短期下降/上升异常变化;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将地震同... 我国自1967年开展视电阻率定点连续观测以来,在观测站400 km左右范围内共发生16次/组M_(S)7.0以上地震.通过文献调研和历史观测数据梳理发现,在其中12次/组地震前视电阻率呈现出了中短期下降/上升异常变化;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将地震同震位错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方式进行加载,获取地震前震源区附近相对的介质变形特征和空间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呈现下降变化的观测站位于地震发生前的挤压增强区域,而呈现上升变化的观测站则位于相对膨胀的区域.实验室内岩石物理实验和野外原地实验结果、以及含裂隙介质电阻率模型分析表明,含水岩土介质电阻率在压应力作用下呈现下降变化,应力卸载过程中呈现上升变化.因此,分析认为12次/组M_(S)7.0以上地震前的视电阻率变化,可能与地震晚期孕育过程之间存在“介质变形-电阻率变化”机制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电阻率 7级大震 变化机理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断层虚位错模式讨论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解滔 于晨 +2 位作者 王亚丽 李美 卢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距震中450km范围内有7个视电阻率台站运行,震前记录到了不同形态和幅值的变化。本文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在模型中将汶川地震同震滑动位移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方式进行加载,计算震前产生这些同震位错所需积累...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距震中450km范围内有7个视电阻率台站运行,震前记录到了不同形态和幅值的变化。本文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在模型中将汶川地震同震滑动位移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方式进行加载,计算震前产生这些同震位错所需积累的应力应变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100m深度,震前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主要积累区域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约100km范围内,最大应力变化量为0.5MPa;体应变积累区域与应力积累区域基本一致,最大应变值为10-5,显示这些区域在震前存在较高的挤压应力应变积累,而在这些区域外,应力应变积累程度较低。成都台和江油台位于震前主要的应力应变挤压积累集中区域,视电阻率观测数据均为震前下降—准同震阶跃—震后回升,与震前应力应变积累—震后释放的变化形式一致,这2个台站震前的异常变化与汶川地震关系密切;而甘孜台、武都台、冕宁台、小庙台和天水台位于应力应变积累较弱的区域,其视电阻率变化与汶川地震的关联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虚位错模式 视电阻率 异常变化 应力应变
下载PDF
断层虚位错模式揭示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
4
作者 李新艳 解滔 +3 位作者 曾宪伟 卫定军 崔瑾 李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6,共15页
选取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四个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精度高、具有稳态年变、震前无显著干扰的地电阻率ρ_(s)观测数据,结合ERA5同化数据集中的多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在利用多项式拟合获取各台站(... 选取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四个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精度高、具有稳态年变、震前无显著干扰的地电阻率ρ_(s)观测数据,结合ERA5同化数据集中的多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在利用多项式拟合获取各台站(或测道)地电阻率正常年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门源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结果显示:金银滩台EW测道、武威台NS测道和山丹台EW测道、N45°W测道震前存在超阈值的异常变化,并呈现各向异性特征。基于断层虚位错模式分析了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金银滩台震前处于压缩区并受到NNE方向的挤压,与主压应变近似正交的EW测道于震前10个月出现负异常;同样位于压缩区的武威台,受到了ENE向的挤压,NS测道的地电阻率在孕震早期(震前13个月)以负异常为主,孕震中晚期(震前3个月)出现了正异常;山丹台,位于膨胀区,受到近似NS向的拉张,与主张应变平行的NS测道未发现异常,但EW测道震前一年地电阻率出现正异常,N45°W测道的地电阻率也在震前半年左右出现超阈值并呈正异常。此外,金银滩台、山丹台和武威台距离门源地震震中的距离分别为92 km,113 km和139 km,相应的地电阻率异常最大变化幅值分别为−3.0σ,2.2σ和−2.1σ。此外,门源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岩石实验结果及理论模型一致,也符合震源区应力应变积累程度较高、向外围方向逐渐衰减的分布特征。由此推断,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前地电阻率的时空变化可能与区域介质变形及应力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温度 虚位错模式 年变化
下载PDF
基于断层虚位错模式分析2015年内蒙古阿左旗M_(S)5.8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艳 曾宪伟 +3 位作者 卢军 马禾青 崔瑾 卫定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9,共11页
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M_(S)5.8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4个地电阻率观测台.其中,距离震中约67 km的宁夏石嘴山台地电阻率NW45°(NW)向自地震发生前1年开始出现年变幅减小的低值破年变现象,且该测向与地震最大主压应... 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M_(S)5.8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4个地电阻率观测台.其中,距离震中约67 km的宁夏石嘴山台地电阻率NW45°(NW)向自地震发生前1年开始出现年变幅减小的低值破年变现象,且该测向与地震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近于垂直.本文通过褶积拟合分析,发现该变化与降雨和气温的变化无关;计算地电阻率归一化月速率显示,自2014年1月开始,归一化月速率出现快速下降,7-12月超过了异常阈值-2.4,到震前又快速恢复,这与众多震例研究结果一致;基于断层虚位错模型,模拟了震前震中附近面应变和主应变的变化,发现石嘴山台处在压缩区,且受到NE向挤压.而其他无变化的台站均位于面应变影响范围以外,与岩石物理实验中应力挤压引起地电阻率呈现下降变化的结果一致.因此,石嘴山台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很可能是阿左旗地震前区域应力变化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嘴山地震台 地电阻率 虚位错模式 各向异性 2015年阿左旗M_(S)5.8地震
下载PDF
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前柯坪台地电阻率数据变化分析
6
作者 刘海洋 艾萨·伊斯马伊力 +1 位作者 徐衍刚 韩时雨 《内陆地震》 2024年第3期273-280,共8页
2020年1月19日位于新疆南天山西的柯坪推覆体附近发生了伽师MS6.4地震,通过对距离震中169 km的柯坪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自2017年10月开始柯坪台两分量地电阻率观测值出现明显速率异常变化,NS向异常变化幅度为-2.33%,EW向为-0.72%... 2020年1月19日位于新疆南天山西的柯坪推覆体附近发生了伽师MS6.4地震,通过对距离震中169 km的柯坪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自2017年10月开始柯坪台两分量地电阻率观测值出现明显速率异常变化,NS向异常变化幅度为-2.33%,EW向为-0.72%;同时两分量表现出各向异性变化,异性度S出现快速下降变化。为了探讨柯坪地电阻率异常同伽师M_(S)6.4地震是否存在力学机理上的联系,本文中通过断层虚位错模型计算了地震前观测点区域内应力应变的分布,并结合震源机制解计算的P轴方向,发现在地震前柯坪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同此次地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S6.4地震 柯坪台地电阻率 异常变化 断层虚位错模式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解滔 于晨 +4 位作者 王亚丽 李美 王中平 姚丽 卢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1-717,共17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和漳县交界地区发生M_(S)6.6地震,地震发生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呈现出各向异性异常变化。文中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型对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数据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模型中将地震的同震滑动位移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和漳县交界地区发生M_(S)6.6地震,地震发生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呈现出各向异性异常变化。文中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型对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数据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模型中将地震的同震滑动位移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方式进行加载,计算地震前产生这部分同震位移所需积累的应力、应变分布。计算结果显示,通渭台位于震前挤压变形增强的区域,与视电阻率的下降变化相吻合。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的主压应力方位为65°,与通渭台N20°W观测方向的夹角为85°,与EW观测方向的夹角为25°。地震发生前,N20°W测道数据的下降幅度为1.04%,EW向短极距EW′测道的下降幅度为0.37%,2个方向观测的各向异性变化与实验结果、理论模型和震例总结给出的特征一致。由此可以认为,此次岷县-漳县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变化与地震孕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力学机制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地震 视电阻率 通渭地震台 异常变化 断层虚位错模式
下载PDF
2017—2019年松原地区4次中强地震前绥化台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8
作者 于晨 卢军 +1 位作者 解滔 刘长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2017-2019年松原地区连续发生4次5级左右地震,在此期间距松原地区约220km的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记录到了一定的异常变化。为分析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首先以三层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测区介质的影响系数分布,发现绥化地电阻率“夏高冬... 2017-2019年松原地区连续发生4次5级左右地震,在此期间距松原地区约220km的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记录到了一定的异常变化。为分析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首先以三层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测区介质的影响系数分布,发现绥化地电阻率“夏高冬低”的反年变形态与测区的Q型电性结构有关;之后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以2018年松原MS5.7地震的震源机制为例,计算了松原地区介质的变形特征,发现绥化台位于震前挤压变形增强区域,绥化地电阻率2个测道出现的下降回返变化与应力累积释放的变化形式一致;最后根据GPS数据推测,绥化台以西的地电阻率数据无显著异常,可能与东北地区的主压应变率自东向西逐渐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化台地电阻率 松原地区 中强地震 断层虚位错模式 反常年变
下载PDF
大地震前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及可能原因
9
作者 解滔 李晓帆 +2 位作者 岳冲 吉平 王亚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13-216,共4页
1研究背景地震晚期孕育过程的研究已经逐步扩展至整个孕震区介质,除了直接关注断层面上的力学状态,膨胀扩散模型和微破裂模型认为,断层之外的区域会出现与高应力-应变水平积累有关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现象(Scholz et al,1973)。岩石物... 1研究背景地震晚期孕育过程的研究已经逐步扩展至整个孕震区介质,除了直接关注断层面上的力学状态,膨胀扩散模型和微破裂模型认为,断层之外的区域会出现与高应力-应变水平积累有关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现象(Scholz et al,1973)。岩石物理实验、原地实验、含裂隙介质电阻率模型分析表明,含水岩土介质电阻率在压应力作用下呈现下降变化,应力卸载过程中呈现上升变化。这些结果从微观尺度呈现出电阻率变化与介质微裂隙变化之间的关系,而震例分析则从宏观尺度呈现出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的统计特征。但是,二者之间还需要“介质变形-电阻率变化”这一中间过程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电阻率 各向异性变化 地震 断层虚位错模式 介质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