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幕下的伊甸园——从精神分析学看王安忆的创作探索
1
作者 刘学明 赵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129,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创作进入探索期,她的“三恋”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不少批评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作品,看到其中所呈现出的人生形态、性别差异乃至女性意识等等。笔者拟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解读王安忆的这一系列作品,探...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创作进入探索期,她的“三恋”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不少批评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作品,看到其中所呈现出的人生形态、性别差异乃至女性意识等等。笔者拟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解读王安忆的这一系列作品,探究作品中蕴含的复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俄狄浦斯情结 虐待 虐待 自恋 王安忆 小城之恋 三恋
原文传递
弗洛姆的犯罪原因观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升 贺国荣 《武陵学刊》 2015年第5期56-66,共11页
弗洛姆认为,有别于任何物种,唯有人类的存在境遇是矛盾的、分裂的。既脆弱,又强大;既自由,又孤独。该存在境遇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导致一系列必须满足的需要:生存的意义指向;生存的价值感;被接纳的归属感等。满足需要的方式,可分为正面积... 弗洛姆认为,有别于任何物种,唯有人类的存在境遇是矛盾的、分裂的。既脆弱,又强大;既自由,又孤独。该存在境遇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导致一系列必须满足的需要:生存的意义指向;生存的价值感;被接纳的归属感等。满足需要的方式,可分为正面积极的善性取向和负面消极的恶性取向。每个个体兼容了两种人格取向,多数普通人善的人格取向占优势,少数人则相反,特定情境下他们会制造恶性的破坏和犯罪。对弗洛姆犯罪原因观的介绍及分析,可扩充国内犯罪学研究领域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姆 犯罪原因观 人类的存在境遇 虐待 厌倦感
下载PDF
温柔的暴虐——对《收藏家》中克莱格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家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21,共7页
文章运用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方法揭示出福尔斯的处女作《收藏家》(1963)中貌似专情温柔的男主人公克莱格的性格结构是以破坏性为核心的囤积性格、受虐—虐待症、恋死性格的混合形态。他象征着男权社会的恶、自由意志的恶及辨证的恶。
关键词 《收藏家》 人本主义心理分析 囤积性格 受虐一虐待 恋死性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