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藿香油β-CD固体粉末的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义贵 张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共2页
以藿香油的保留率作为研究方法的评价指标,从生产的角度研究β─CD的包结工艺,摸索了β─C与油、水的配比,提出了用添加辅料、改变干燥环境的方法制备藿香油固体粉末,使保留率高达87.5%,该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工业生产。
关键词 藿香 包结工艺 辅料 固体粉末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藿香油等挥发油微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庆隆 沈耀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3,共2页
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藿香油等挥发油微囊,考察了油、水、胶三者比例对挥发油保留率的影响。并用气相层析法测定了胡椒酚甲醚在原油和微囊中的含量。该囊的化学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油,包囊方法还可适于其它挥发油的微囊化。具有较强的... 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藿香油等挥发油微囊,考察了油、水、胶三者比例对挥发油保留率的影响。并用气相层析法测定了胡椒酚甲醚在原油和微囊中的含量。该囊的化学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油,包囊方法还可适于其它挥发油的微囊化。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并能满足工业化生产规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藿香 微囊
下载PDF
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刚生 邓洁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4-88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组合物(桂皮油、藿香油)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中药提取组合物MIC范...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组合物(桂皮油、藿香油)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中药提取组合物MIC范围为白念珠菌(桂皮油0.06~0.52mg/ml、藿香油0.03~0.26mg/ml)、热带念珠菌(桂皮油0.13~1.03mg/ml、藿香油0.06~0.52mg/m1)、克柔氏念殊菌(桂皮油0.13~0.52mg/ml、藿香油0.06~0.26mg/ml)、烟曲霉(桂皮油0.13—0.52mg/ml、藿香油0.06~0.26mg/ml)、黄曲霉(桂皮油0.26~0.52mg/ml、藿香油0.13~0.26mg/ml)。结论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体外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为开发中药治疗侵袭性真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 藿香 念珠菌 曲霉 体外抗菌实验
下载PDF
我国藿香油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卫东 李晓珺 曹龙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藿香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化妆品与日用品中,也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我国对藿香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透彻,同时由于我国生产藿香油的企业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限制了藿香... 藿香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化妆品与日用品中,也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我国对藿香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透彻,同时由于我国生产藿香油的企业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限制了藿香油在各个行业的发展。因此,主要介绍藿香油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研究状况 发展思考
下载PDF
藿香与肉桂植物精油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程作慧 樊芳芳 +6 位作者 田永明 李锐 李生才 刘庆 王旗 张鹏 赵一航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5,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藿香油与肉桂油及其混配后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藿香油和肉桂油对朱砂叶螨的喷雾毒力,分析了LC_(50)的藿香油和肉桂油及二者的最佳配比的混合物对朱砂叶螨的产卵抑制率、驱避率以及移动距离和...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藿香油与肉桂油及其混配后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藿香油和肉桂油对朱砂叶螨的喷雾毒力,分析了LC_(50)的藿香油和肉桂油及二者的最佳配比的混合物对朱砂叶螨的产卵抑制率、驱避率以及移动距离和移动频率。[结果]喷雾毒力试验中,藿香油喷雾处理朱砂叶螨的LC_(50)为0.48%(24 h);肉桂油喷雾处理朱砂叶螨的LC_(50)为0.83%(24 h)。藿香油与肉桂油防控朱砂叶螨的最佳配比是7∶3,最佳配比处理朱砂叶螨的死亡率为61.11%(24 h)。经LC_(50)的藿香油和肉桂油处理朱砂叶螨发现其产卵抑制率、驱避率均低于7∶3混合物处理,且经LC_(50)的藿香油和肉桂油处理朱砂叶螨发现其移动距离和移动频率均高于7∶3混合物处理。[结论]藿香油与肉桂油7∶3混配后对朱砂叶螨具有增效作用。本研究为绿色农药的科学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肉桂 朱砂叶螨 混配 喷雾活性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胡海燕 彭劲甫 +4 位作者 黄世亮 吴立宏 朱宝璋 禤耀明 杨得坡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0-322,379,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 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 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广藿香 纯化工艺 广藿香 广藿香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广藿香油体外抗呼吸道病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魏晓露 彭成 万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广藿香油体外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Hep-2细胞、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模型和... 目的:研究广藿香油体外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Hep-2细胞、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模型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Vero细胞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作为观察和检测指标,了解不同浓度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及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中分别以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作为对照药。结果:广藿香油对MDCK、Hep-2、Vero和Hela细胞的TC50浓度均为0.101mg/ml,TC0浓度为0.092mg/ml。广藿香油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IC50分别为0.081mg/ml、0.084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25、1.20;可抑制流感病毒,IC50为0.088mg/ml,TI为1.15;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很低,IC50为0.092mg/ml,TI为1.10;对单纯疱疹病毒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体外抗病毒实验广藿香油显示出抗柯萨奇病毒、抗腺病毒、抗甲型流感病毒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但不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抗病毒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原文传递
广藿香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红淼 李艳玲 杨继章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4506-4508,共3页
目的:为广藿香的合理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国内、外近年来对广藿香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广藿香油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疟原虫、抗植物病原真菌,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 目的:为广藿香的合理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国内、外近年来对广藿香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广藿香油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疟原虫、抗植物病原真菌,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功能,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应进一步加强其作用机制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亮锋 黄晓丹 +4 位作者 蔡大可 刘玮锦 苏冀彥 赖平 苏子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广藿香油又称百秋李油,是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广藿香的主要药用成分。藿香油是从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土)藿香Agasrathe rugosa(Fisch.et Meyer)0.ktze中提取的挥发油... 广藿香油又称百秋李油,是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广藿香的主要药用成分。藿香油是从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土)藿香Agasrathe rugosa(Fisch.et Meyer)0.ktze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常见的天然香料。两者来源不同,但目前在应用上有人不加以区分。这一做法是否合理?两者是否可以混用?为此,笔者将从历史沿革、成分研究、药理研究和安全性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藿香 综述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含量 被引量:18
10
作者 汪小根 邹玉繁 王玉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建立1种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为内标,GC-MS 联用仪作为检测器,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维持3min 后以10℃·min^(-1)升温至220℃,维持5min,分流比为1∶50。结果:广藿香酮在0.5-2.5μg范围内呈... 目的:建立1种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为内标,GC-MS 联用仪作为检测器,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维持3min 后以10℃·min^(-1)升温至220℃,维持5min,分流比为1∶50。结果:广藿香酮在0.5-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结论:本法准确,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油的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联用技术 广藿香 广藿香 含量 测定 平均回收率 程序升温 线性关系 质量监控 十八烷 检测器 5μg 特异性 重复性
下载PDF
苍术油等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茂福 沈琦 +1 位作者 张彤 徐月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研究苍术油、广藿香油及当归精油对黄芩苷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以生理盐水为接受液,不同浓度的苍术油、广藿香油及当归精油为促进剂进行大鼠离体皮肤的体外渗透实验。结果:3种挥发油对黄芩苷均有一... 目的:研究苍术油、广藿香油及当归精油对黄芩苷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以生理盐水为接受液,不同浓度的苍术油、广藿香油及当归精油为促进剂进行大鼠离体皮肤的体外渗透实验。结果:3种挥发油对黄芩苷均有一定的促进渗透作用,其中苍术油促渗效果最佳。结论:苍术油是黄芩苷的有效透皮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苍术 广藿香 当归精 透皮吸收
下载PDF
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研究广藿香油抗菌主要药效物质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思蕾 熊亮 +4 位作者 王振强 林美斯 杨华蓉 林大胜 傅超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712,共6页
为研究广藿香油抗菌主要药效物质,遵循成分敲除/敲入研究模式,以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为目标成分,用广藿香油制备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不同含量比例的样品;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各样品对6种革兰氏阳性菌种及5种革兰氏阴性菌种的... 为研究广藿香油抗菌主要药效物质,遵循成分敲除/敲入研究模式,以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为目标成分,用广藿香油制备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不同含量比例的样品;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各样品对6种革兰氏阳性菌种及5种革兰氏阴性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SAS 9.2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一元方差分析,并采用SNK法(q检验)联合析因设计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油抗菌效果显著优于敲除目标成分后的阴性样品,但阴性样品仍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广藿香油与阳性对照样品(单体百秋李醇∶广藿香酮=2∶1)、百秋李醇单体、广藿香酮单体之间,其整体抗菌效果基本相当;但百秋李醇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广藿香酮,广藿香酮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百秋李醇;且两目标成分不同比例配伍的广藿香油对不同菌种的抗菌效果略有差异。由此可见,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为广藿香油的主要抗菌活性物质,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有所差异,且两者比例差异对广藿香油抗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广藿香酮比例的增加,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活性有下降趋势,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敲除/敲入 百秋李醇 广藿香 抗菌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广藿香油对热应激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尚相龙 杨梓曼 +5 位作者 兰剑 聂春桃 陈环 瞿明仁 杨建军 宋小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5-40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广藿香油对热应激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330±20)kg]相近的锦江黄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广藿香油对热应激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330±20)kg]相近的锦江黄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150 mg/kg的广藿香油的试验饲粮。试验选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牛舍环境的日平均温湿指数高于79,表明肉牛处于热应激环境。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组和150 mg/kg组试验牛的呼吸频率在第30天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50 mg/kg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组和150 mg/kg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100 mg/kg组血清甲状腺素(T 4)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100 mg/kg组和150 mg/kg组血清皮质醇(COR)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50 mg/k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可引起肉牛热应激;在饲粮中添加广藿香油可缓解肉牛热应激反应,改善热应激条件下肉牛的免疫功能,并提高其生长性能;其中,以50 mg/kg的添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热应激 肉牛 血清生化指标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广藿香醇及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甫传 徐丽珍 +1 位作者 邹忠梅 杨世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广藿香醇的方法;比较广藿香醇和广藿香油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以丁香酚为内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32 m...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广藿香醇的方法;比较广藿香醇和广藿香油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以丁香酚为内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用程序升温法,初始温度80℃,保持1 min;15℃·min-1升温至200℃,保持1min;60℃·min-1升温至290℃,保持1 min。结果 广藿香醇在25~5 0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定量限为25μg·L-1,检测限为10 μg·L-1,方法精密度(RSD%)小于10%,方法准确度为90%~110%。结论 该法可用于广藿香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广藿香醇单体与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T1/2β,MRT等)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广藿香 广藿香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及其药理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国光 施萍萍 江颖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4期49-50,共2页
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本文就近年来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为进一步阐明和探索广... 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本文就近年来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为进一步阐明和探索广藿香油成分和有效成分药理活性机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广藿香油对小鼠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蓬勃 彭成 +3 位作者 唐正伟 万峰 代敏 曹小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广藿香油对小鼠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构建小鼠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观测广藿香油对模型小鼠阴道菌落数以及病程的影响。结果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好... 目的探讨广藿香油对小鼠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构建小鼠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观测广藿香油对模型小鼠阴道菌落数以及病程的影响。结果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好的体外抑菌活性,MICs为0.07~0.27mg/ml,且对阳性对照药克霉唑无效的3株病原菌仍然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减少模型小鼠的阴道菌落数,且可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的病程。结论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小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有成为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新型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小鼠 白色念珠菌 阴道炎
原文传递
广藿香油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彦希 彭成 +6 位作者 万峰 曹小玉 肖丽萍 刘建林 贺抒 杜巧辉 龚小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探讨广藿香油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实验当天体重及基础体温将42雄性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广藿香油高、中、低(2%、1%和0.5%)3个剂量组。除空... 目的:探讨广藿香油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实验当天体重及基础体温将42雄性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广藿香油高、中、低(2%、1%和0.5%)3个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6组均按1 mL/kg经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 mg/L)复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0.5 h后经耳缘静脉给药,空白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5%吐温80,西药、中药阳性组和广藿香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注射对应剂量药物,观察各组家兔体温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家兔体温、IL-1β、TNF-α、cAMP和PGE2显著上升(P〈0.01或P〈0.05);广藿香油对发热家兔的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广藿香油高剂量组给药后1.5-5.5 h,家兔体温分别升高(1.06±1.55)、(1.62±1.36)、(1.38±1.22)、(0.98±0.98)和(0.48±0.95)℃,广藿香油中剂量组给药后3.5-5.5 h,体温分别升高(1.47±0.73)、(1.15±0.68)和(0.63±0.54)℃,广藿香油低剂量组给药后各时点均有降低发热家兔体温的趋势;广藿香油可明显抑制血清中TNF-α和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有降低血清中IL-1β和下丘脑中PGE2含量升高的趋势。结论:广藿香油对家兔内毒性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中TNF-α和下丘脑中cAMP含量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脂多糖类 解热药
下载PDF
广藿香油对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彦希 彭成 +6 位作者 万峰 曹小玉 龚小红 肖丽萍 刘建林 杜巧辉 贺抒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广藿香油对实验性小鼠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以广藿香油防治后,观察小鼠鼻黏膜、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小鼠鼻咽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广藿香油对实验性小鼠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以广藿香油防治后,观察小鼠鼻黏膜、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小鼠鼻咽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的变化。结果:广藿香油可减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模型小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减少红细胞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滴鼻感染后小鼠鼻咽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落数量明显升高,而广藿香油各剂量组(12.65,6.325,3.1625×10-3g/kg)对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广藿香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模型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鼠
原文传递
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雨婷 何育霖 +5 位作者 张雪 卢俊宇 李玉芝 何贝轩 彭成 曹治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2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分别将发育10h的胚胎置于梯度浓度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中培养,于24h、48h、72h、96h观察和统计各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胚胎... 目的:观察和比较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分别将发育10h的胚胎置于梯度浓度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中培养,于24h、48h、72h、96h观察和统计各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胚胎形态、摆尾次数和心率。结果:随作用时间延长,三种药物毒性表现越明显;24h时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的LD50分别为50.3、12.9mg/L,广藿香油组无明显致死现象;96h时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的LC50分别为21.22、12.863、11.76mg/L。对比12mg/L浓度下三种药物的毒性,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在24h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止于体节期,96h时表现为导致幼鱼脊柱侧弯,心脏肿大,卵黄囊肿大、摆尾次数和心率明显下降等现象;广藿香油在各时间点主要表现为延缓黑色素的生成和轻微的心脏毒性;对比结果表明,广藿香酮毒性最明显。结论: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均有胚胎发育毒性,毒性大小:广藿香酮>广藿香醇>广藿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广藿香 广藿香 斑马鱼 胚胎发育毒性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含量 被引量:9
20
作者 易宇阳 陈海明 +3 位作者 秦臻 彭绍忠 吴晓丽 苏子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建立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60:40,V/V);检测波长:310nm;流速:1mL·min-1;柱温:3... 目的建立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60:40,V/V);检测波长:310nm;流速:1mL·min-1;柱温:35℃。结果广藿香酮在0.25~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16%,RSD=I.49%(n=6);10批样品中广藿香酮含量在3.54~40.19mg·g-1范围内。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广藿香油含量的测定和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广藿香 HPL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