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关雎》中的“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关雎》中的"芼",释义历来有分歧。文章认为"芼"义谓"拔取",表此义的"芼"与"薅"关系密切,二者音近义通,当为同源关系。
关键词 同源 考释
下载PDF
释“薅”
2
作者 杨成 《古今农业》 2010年第1期73-81,共9页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探讨了从先秦到两汉这一时段内"薅"字字形字意的流变。从中发现"薅"字真正用于指代对固定农田实施"中耕除草"仅通行于汉代,及汉代以后的汉族地区农耕。此前的古"茠"字以及... 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探讨了从先秦到两汉这一时段内"薅"字字形字意的流变。从中发现"薅"字真正用于指代对固定农田实施"中耕除草"仅通行于汉代,及汉代以后的汉族地区农耕。此前的古"茠"字以及甲骨文中的""字,所指代的农事活动虽然也与除草有关,但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中耕除草"却存在着不容相混的区别。古"茠"字是指播种前在整地的同时除草,前后两个"茠(薅)"字所指代的除草农事作业,无论是操作时间,所使用的农具,还是具体的操作办法都各不相同。鉴于"薅"字不见于汉代以前的典籍,据此我们推断,我国固定农田的定型时间不可能早于汉代。这一结论不同于前人认定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发端于先秦时代的看法,导致前人误判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混淆了"游耕"与"农业"的本质区别;其二是,忽视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发达农业区所处的生态背景存在着极大差异。汉儒误将《诗经》中古"茠"字的本义曲解为"中耕除草",并将原诗句错改为"以薅荼蓼"。这就掩盖了先秦时代"游耕"农事操作的技术真相,从而将"中耕"的起源提前了八个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耕除草 游耕 农业
下载PDF
对湖北省利川市濒临消失的“薅草锣鼓”的田野采风及思考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堃 谭宗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9-163,共5页
随着劳动生产方式由落后到先进的变革,产生于田野山间的大量民间歌曲为劳动所服务的功能与作用,如今开始逐渐减弱。许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还能听到的其他田歌与劳动歌,如今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再听到了。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 随着劳动生产方式由落后到先进的变革,产生于田野山间的大量民间歌曲为劳动所服务的功能与作用,如今开始逐渐减弱。许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还能听到的其他田歌与劳动歌,如今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再听到了。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当年能演唱全部田歌套曲的几位来自田野的农民、真正的歌师傅,如今平均年龄已达80岁以上。而作为湖北利川的田歌套曲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薅草锣鼓”,产生之初,就在劳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薅草锣鼓”的主要作用是为鼓舞干劲,减轻长时间繁重劳动过程中的疲劳,以歌师傅领唱,众人接腔和唱为演唱形式,如今也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危机。该论文就是2006年5月,作者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深入利川市柏杨坝镇进行田野采风后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 草锣鼓 田野采风 思考
原文传递
中西音乐比较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3
4
作者 蒲亨建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5,共4页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 专业音乐教育 形式美 草歌 旋律线 西方古典 生态背景 劳动号子 《二泉映月》 专曲专用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文化区民歌结构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匡民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67,共10页
关键词 民歌 长江中游地区 文化区 湖北卷 歌乐舞 草锣鼓 复合体结构 《诗经》 复合结构 曲体结构
原文传递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晓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7-101,共5页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栽秧草锣鼓歌 生态生成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汉代秧鼓俑杂说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华 郑定理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四川盆地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于水稻的生长,水稻的种植早在秦汉时期就非常普遍。薅草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农事。正如《农政全书·农事》所说:“夫粮莠荑稗,杂其稼出,盖锄后,茎叶渐长,使可分别,非薅不可”。四川盆地水稻的... 四川盆地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于水稻的生长,水稻的种植早在秦汉时期就非常普遍。薅草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农事。正如《农政全书·农事》所说:“夫粮莠荑稗,杂其稼出,盖锄后,茎叶渐长,使可分别,非薅不可”。四川盆地水稻的种植开始很早,素以精耕细作而闻名,因此薅草这项农事在四川也极受重视。秧鼓就是四川地区在稻田薅草时所采用的一种颇为别致的助薅方式。秧鼓系薅秧锣鼓的简称,又名薅草锣鼓或锣鼓草。它的作法是在集体薅秧时,以一人敲鼓击锣领歌组织有节奏的农作;它的作用是提高薅草效率并使劳动者在锣鼓声中忘记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四川盆地 汉代 草锣鼓 水稻种植 劳动者 秦汉时期 农事 自然环境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的产生 被引量:9
8
作者 匡天齐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3-55,共3页
凡听过《槐花几时开》演唱的人,一般无不认为它是一首传统民歌,无不为它浓郁的川韵乡情所陶醉,无不赞赏它兼有艺术歌曲的魅力。它确是我国民歌中开出的一朵新花! 《槐花几时开》系五十年代初由著名歌唱家蔡绍序灌制唱片在全国传播以来... 凡听过《槐花几时开》演唱的人,一般无不认为它是一首传统民歌,无不为它浓郁的川韵乡情所陶醉,无不赞赏它兼有艺术歌曲的魅力。它确是我国民歌中开出的一朵新花! 《槐花几时开》系五十年代初由著名歌唱家蔡绍序灌制唱片在全国传播以来,至今演唱不衰的一首脍灸人口的四川民歌。然而,根据查考,《槐花几时开》是经过改编的四川汉族民歌,并非民歌原型。讨论这个问题,非但不影响其公认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几时开 蔡绍序 汉族民歌 艺术歌曲 神歌 衬词 音乐修养 秧歌 五十年代 艺术价值
下载PDF
重庆土家族薅草锣鼓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兴茂 《铜仁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7-41,共5页
薅草锣鼓,是整个土家族共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薅草锣鼓的习俗。但在今天,薅草锣鼓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一些地方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足;其经济基... 薅草锣鼓,是整个土家族共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薅草锣鼓的习俗。但在今天,薅草锣鼓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一些地方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足;其经济基础基本消失;传承出现了断脉;被强势文化所排挤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对薅草锣鼓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草锣鼓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四川宣汉县薅草锣鼓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小琴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3,共5页
宣汉薅草锣鼓作为川东音乐文化的一个代表和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挖掘、研究工作的缺乏以及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富有特色的地方歌种已逐步呈献出生存和传承的疲态。本文对宣汉... 宣汉薅草锣鼓作为川东音乐文化的一个代表和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挖掘、研究工作的缺乏以及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富有特色的地方歌种已逐步呈献出生存和传承的疲态。本文对宣汉薅草锣鼓的历史、表演形式、演唱仪程等各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期更好地推动对这一地方歌种的保护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汉草锣鼓 历史 表演形式 表演仪程
原文传递
土家族薅草锣鼓歌考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建国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64-65,共2页
薅草锣鼓哥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庭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 薅草锣鼓哥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庭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进行考略,以使人们对定土家族古老歌乐有进一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草锣鼓歌 歌乐形式 表演形式 音乐结构 中国 歌头 扬歌 歌尾
下载PDF
《薅草锣鼓》的美学解读 被引量:7
12
作者 饶春球 方应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薅草锣鼓》是流传在汉水中游深山一带应争日争时的农事生产而产生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锣鼓说唱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意蕴丰富,色彩浓郁,气氛热烈,效果立竿见影,昭示了一条中国艺术发展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 草锣鼓》 美学 解读 汉水文化
下载PDF
一幅母系氏族社会农耕文化画卷——土家族打“挖土锣鼓”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昌鑫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6-70,共5页
湘鄂川黔土家族人打“挖土锣鼓”,唱“薅草鼓歌”,是幅什么类别的农耕文化画图?明、清以来的民族民俗学家们,则视其为在劳动生产中而开展的“文娱活动”,从而论定为“盖欲耕耘者,乐而忘疲也”①,“以节劳逸”②而“催功”③。据... 湘鄂川黔土家族人打“挖土锣鼓”,唱“薅草鼓歌”,是幅什么类别的农耕文化画图?明、清以来的民族民俗学家们,则视其为在劳动生产中而开展的“文娱活动”,从而论定为“盖欲耕耘者,乐而忘疲也”①,“以节劳逸”②而“催功”③。据此,当代学术界认定为:这是“以歌鼓指挥生产,以歌鼓传播民族文化,以歌鼓鼓舞劳动激情,以歌鼓娱乐身心”④。称其“是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⑤。本文以为,考究一种民俗文化事象,要从立体性加以考察,不能只从某个侧面着眼,而忽视另个侧面;不能只注意现今所表现的形态,而忽视其后面隐伏、潜藏着远古的形态。认为土家族打“挖土锣鼓”,唱“薅草鼓歌”源远流长,其延生与功能,根本不为“娱兴”与“催功”,而是母系氏族时期,原始初民为“迎合”或“抚慰”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神灵”所采取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母系氏族社会 农耕文化 挖土 农业文化 土地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歌师 控制自然
下载PDF
四川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类别特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匡天齐 《音乐探索》 1984年第3期47-53,共7页
素有“天府之国”美誉四川,地处祖国西南。不仅文化悠久、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绚丽多采、质朴动人的四川汉族民歌也早为人们所熟知。
关键词 汉族民歌 劳动号子 风俗歌 作坊号子 草歌 船工号子 秧歌 演唱形式 农事号子 工程号子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与传承途径研究——以川北薅草锣鼓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永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能。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薅草锣鼓为例,在其已有的保护与传承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与传承途径进行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能。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薅草锣鼓为例,在其已有的保护与传承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与传承途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北草锣鼓 保护与传承 途径
原文传递
土家族薅草锣鼓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艳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0,共3页
薅草锣鼓是土家族民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民俗体育项目。近些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缺乏认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存在不足,一些原生态的民俗体育项目面临消失的危险。通过对薅草... 薅草锣鼓是土家族民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民俗体育项目。近些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缺乏认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存在不足,一些原生态的民俗体育项目面临消失的危险。通过对薅草锣鼓的起源、传承、演变过程的考察,探究其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有利于我国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推动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锣鼓 土家族 民俗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四川山歌的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小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X期129-131,共3页
四川山歌是巴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厚的艺术形态和文化积淀,是学习和研究巴蜀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巴蜀"是成渝两地的总称。古代四川境内,居住... 四川山歌是巴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厚的艺术形态和文化积淀,是学习和研究巴蜀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巴蜀"是成渝两地的总称。古代四川境内,居住着两个部族,一是巴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文化 秧歌 衬词 巴山背二哥 多样性特征 草歌 放羊歌 演唱形式 成渝 精神财富
原文传递
隐喻视角下看网络词“薅羊毛”的衍生与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汝文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63-66,共4页
网络新媒体的火热,使得语言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兴词语搭配,对新词语、新的语言现象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薅”一词本不常用,但是随着网络新词语“薅羊毛”的广泛使用,“薅”字也发生了词义范围上的扩大,感情色彩上由中... 网络新媒体的火热,使得语言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兴词语搭配,对新词语、新的语言现象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薅”一词本不常用,但是随着网络新词语“薅羊毛”的广泛使用,“薅”字也发生了词义范围上的扩大,感情色彩上由中性义趋向褒贬两义。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的原因之外,主要是人类认知能力在起作用,如隐喻认知机制、传播属性、主观性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羊毛 隐喻认知
下载PDF
土汉音乐混融区民歌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翔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4-52,6,共10页
本文是作者硕士学位论文上篇的节选。在我国湘、鄂、川、黔、陕五省毗邻地区,因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了一个具有一致性特征的音乐风格区,即“土汉音乐混融区”。论文上篇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着重论述混融区民歌在体裁形式、旋律音调... 本文是作者硕士学位论文上篇的节选。在我国湘、鄂、川、黔、陕五省毗邻地区,因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了一个具有一致性特征的音乐风格区,即“土汉音乐混融区”。论文上篇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着重论述混融区民歌在体裁形式、旋律音调及曲体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下篇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勾画出土汉音乐混融区形成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音调 土家族民歌 混融 土家族地区 音乐风格 草锣鼓 五句子歌 联曲体 羽调式 哭嫁歌
下载PDF
漫谈三峡库区的薅草锣鼓歌谣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少文 《重庆社会科学》 1997年第3期55-58,共4页
薅草锣鼓歌是民间的民俗文化现象。它在三峡库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把三峡库区所有的民间民俗文化比作一株根深叶茂的繁花之树,那么三峡库区的薅草锣鼓歌,就是这株枝叶间最为淳香扑鼻,摇曳生姿的一朵奇葩。本文试从它产生的时间,... 薅草锣鼓歌是民间的民俗文化现象。它在三峡库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把三峡库区所有的民间民俗文化比作一株根深叶茂的繁花之树,那么三峡库区的薅草锣鼓歌,就是这株枝叶间最为淳香扑鼻,摇曳生姿的一朵奇葩。本文试从它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根源、演唱的方式和歌唱的内容等情况,作一叙述,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为现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薅草锣鼓歌的传说 “薅草锣鼓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草锣鼓 民俗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艺术遗产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农民 枝叶 演唱内容 劳动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