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厚葬与薄葬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韩国河
-
机构
郑州大学文博学院
-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94-102,共9页
-
文摘
秦汉魏晋时期厚葬的成因有经济、认识、道德伦理、统治者提倡等等,归根结底还在于统治阶级选择丧葬制度的着眼点在于能不能维护其政权的稳定性,厚葬、薄葬都在其次。该时期的厚葬特点一是长丧久葬,二是事死如事生,后者具体表现是大、多、广。汉文帝“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诏令确实实行过,但并未全面提出“禁厚葬”的措施,薄葬的局限性很大,尤其是开创了“凿山为穴”的新葬制。魏晋的薄葬特点是短丧、不封不树、明器减少。局限性是薄葬区域性强、阶段性突出、新葬制的出现。因此。
-
关键词
秦汉魏晋时期
厚葬
薄葬
事死如事生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慕容鲜卑随葬习俗考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金成淑
-
机构
韩国培材大学中国学系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
文摘
慕容鲜卑的随葬习俗,是慕容鲜卑在汉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同时也受到匈奴、高句丽等周边民族的不同程度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民俗现象,主要体现为烧器习俗、毁器习俗、殉葬习俗,设置头龛、祭龛、祭台,放置石灰枕、石子,并经历了由薄葬到厚葬的变迁,反映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对民俗学、历史人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慕容鲜卑
习俗
人类学研究
周边民族
民俗现象
自身特点
时代特征
重要意义
汉文化
高句丽
民族性
民俗学
匈奴
厚葬
薄葬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曹魏薄葬考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李梅田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0,69,共5页
-
文摘
曹魏时期的薄葬是相对秦汉厚葬而言,薄葬与厚葬在考古遗存上各有具体的体现,曹魏通过对汉代地面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地下居室性设施和随葬明器的简省,开创了以薄葬为特征的新的丧葬模式,并影响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
-
关键词
曹魏
薄葬
地面设施
地下设施
-
Keywords
Wei state in the reign of Cao Cao
plain burial
ground complex
underground rooms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三国时期墓葬特征述论
被引量:9
- 4
-
-
作者
韩国河
朱津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61,共9页
-
文摘
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是从"汉制"向"晋制"的转变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同东汉时期相比有较大的改变,突出表现在曹魏和东吴地区。随葬器物组合方面基本沿用东汉晚期,但又出现了一些新器型。此外各区域间的墓葬文化表现出频繁交流的特点。综合以上诸要素可知"晋制"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原地区的曹魏墓葬,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方面,同时东吴墓葬中的随葬品种类亦被中原地区所接纳,成为西晋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
-
关键词
三国
汉制
薄葬
晋制
-
Keywords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burial system of Han Dynasty
burial system of Jin Dynasty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三国时期的薄葬风俗述论
被引量:8
- 5
-
-
作者
李乐民
-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95,共5页
-
文摘
丧葬的厚与薄同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状况、社会舆论、政府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 ,丧葬风俗由两汉时的多为奢侈转为力求薄葬 ,具有范围广、已形成于律令、丧制、墓葬规制与明器皆有明显变化等鲜明的特点。经济的凋敝、老庄思想的流行以及对盗墓的恐惧是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三国时期
薄葬
曹操
-
Keywords
Three Kingdoms period
economic funeral
Cao Cao
-
分类号
K236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92.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魏晋薄葬成因的考察
被引量:6
- 6
-
-
作者
刘选
辛向军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魏晋薄葬成因的考察刘选,辛向军(一)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实行薄葬较为普遍的一个时期。有若干特点:其一,上及魏晋统治阶级下至民间庶人普遍接受薄葬思想并力行丧葬从俭。其二,薄葬从曹魏政权始呈现出制度化、法令化,走出了神学礼仪的原始窠臼。其三,魏晋政权控制...
-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薄葬
成因
曹魏政权
中国历史
统治阶级
制度化
普遍
-
分类号
D903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汉文帝并非薄葬
被引量:5
- 7
-
-
作者
黄宛峰
-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10-12,共3页
-
文摘
汉文帝并非薄葬黄宛峰西汉文帝刘恒的节俭,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出名的,他的薄葬,更被后世传为佳话。然而考诸史实,文帝的“薄葬”却是颇令人怀疑的。史书关于文帝薄葬的记载,主要有下列几则:史记·孝文本纪》载:文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
-
关键词
汉文帝
薄葬
厚葬之风
生死观
随葬物品
陵墓规模
-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魏晋薄葬考论
被引量:5
- 8
-
-
作者
魏鸣
-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
文摘
丧葬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中国古代先民踏进文明的门槛之后,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政治地位差距的扩大,富有者和统治者于丧葬之事表现出日益加剧的汲汲追求奢华丰厚的趋向,至秦汉时代厚葬风气遂大著于世,给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灾难。相形之下,接续秦汉的魏晋时代的葬事则显得较为俭薄,给人以革故鼎新之感。
-
关键词
魏晋时代
考论
薄葬
秦汉时代
社会经济
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
民众生活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魏晋薄葬原因探析
被引量:4
- 9
-
-
作者
蔡明伦
-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10,32,共5页
-
文摘
魏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丧事最为俭薄的时代。导致魏晋薄葬的原因是多元的 ,它们相互错杂在一起 ,具体包括历史的经验教训、社会的不稳性和皇权的衰落、经济的衰退、历史思潮的影响及个人模范行为的推动等 ,其中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是魏晋薄葬兴盛的最主要原因 。
-
关键词
魏晋
薄葬
原因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的人口问题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胡培兆
-
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
出处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5,共13页
-
文摘
赞成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完整的中国人口理论,既要论生,也要问死。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历两个阶段,贡献很大。现在应考虑进入新阶段,由"一胎化"转到两胎化。维持人口数量简单再生产,总量基本稳定,应该是中国今后计划生育模式的最佳选择。此模式的关键前提条件是夫妇必须有一方年届25周岁才能生育第一胎。人死也得讲平等,占地要严格限定,不搞特殊化。提倡薄葬,方式当允因地制宜。殡葬要纳入福利事业,不搞产业化。
-
关键词
完整人口论
生与死
人口简单再生产模型
薄葬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辨识与颂扬 碑制在东汉的变迁
- 11
-
-
作者
郭晔旻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6期34-45,共12页
-
文摘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说过:“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为死者布置一个与生人在世时一样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古时候丧葬思想的一个主要出发点。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世以厚葬为德,薄葬为”的社会现象。到东汉年间,官方宣扬以孝治天下,汉明帝时(57一75年在位),帝令“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入学”(《后汉书·儒林列传》)。《孝经》遂成为人们生活的教科书。汉代察举,有孝廉一科,东汉的安帝、桓帝、献帝都曾下诏举至孝。而孝在东汉,慎终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社会上的厚葬风气愈演愈烈。
-
关键词
战国时期
以孝治天下
《孝经》
汉明帝
厚葬
丧礼
安帝
薄葬
-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龟山汉墓薄葬刻石
- 12
-
-
作者
赵珵珵(文/图)
-
机构
徐州博物馆陈列展览部
-
出处
《大众考古》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
文摘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区西北,是西汉中期楚王刘注及其王后的同莹异穴合葬墓,其中北侧为王后墓,规模略小,南侧墓葬规模较大,为刘注墓。该墓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清理工作,1994年清理刘注墓南墓道时,在封堵甬道的塞石上发现较多朱书和刻石文字,朱书文字多为检验塞石的记录,如“广小三分”“已成”“高小四分”等,刻石文字有塞石编号和关于薄葬内容的题记。
-
关键词
龟山汉墓
薄葬
朱书
刻石
徐州市区
刘注
西汉中期
考古清理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汉魏晋时期墓葬中随葬瓦当现象探讨
- 13
-
-
作者
徐沂蒙
万文君
-
机构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市文物进出境鉴定所
-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8,共11页
-
文摘
在汉魏晋时期墓葬出土瓦当的情形中,有一类是作为随葬品特地放入墓葬中的。通过对发掘报告及墓葬平面图的分析,搜集到汉到魏晋时期有意识随葬瓦当的墓葬四十余座。研究发现,这种随葬瓦当的现象出现于东汉早期,东汉晚期达到高峰,曹魏西晋仍有余音,洛阳地区为其分布中心。东汉时期,随葬瓦当的墓主应多为平民、中下层官吏等;魏晋提倡薄葬,瓦当随葬出现于一些规格较高的大型墓葬中。通过随葬瓦当在墓葬中的位置、纹饰、形制及文献记载推测,随葬瓦当在丧葬礼仪中应是社会中下层囿于身份使用的玉璧替代品,起到敛尸的作用。
-
关键词
瓦当
玉璧
东汉
魏晋
薄葬
-
Keywords
Tile-ends Tiles
Jade Bi
Eastern Han Dynasty
Wei-Jin Dynasty
Simple-burial Custom
-
分类号
K871.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1.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碑禁”與曹魏西晉的石碑文化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徐冲
-
机构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
出处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84,共24页
-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出土墓誌與後期拓跋國家研究”(18BZS045)階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以“碑禁”爲切入點探討曹魏西晉的石碑文化。“碑禁”不是“薄葬”措施的組成部分。其禁止對象並非主要由血緣性喪家負責的“厚葬”,而是“私立”,即門生、故吏這樣的非血緣性政治團體不經朝廷批准擅自立碑。石碑在曹魏西晉仍是備受整個統治階層認可的紀念裝置。不過與東漢後期相比,其适用標準大幅提升,變得“重器化”了。在奏請朝廷之後,上層精英多可獲得立碑資格。皇帝權力自身亦積極使用石碑以爲王權的象徵與紀念。所謂“碑禁”,並非是要禁絶石碑這一紀念裝置本身,也未必一定對門生、故吏所代表的非血緣性政治團體抱持敵對態度,而是要在“重器化”石碑的基礎上,將互爲表裏的二者制度性地納入皇帝權力結構之中,成爲精英階層可操控的政治資源。“碑禁”的出現,應視爲清流士人在漢魏之際掌握政治主導權之後,在皇帝權力結構的重構過程中,將自身所秉持的精英文化提升至王權層面進行再創造的結果。
-
关键词
碑禁
薄葬
石碑
石碑文化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3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37.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三国时期的薄葬与厚葬
被引量:3
- 15
-
-
作者
陈颖
-
机构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1-85,共5页
-
文摘
东汉末年由黄巾起义引致的社会大动乱,导致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中国进入一个战争频繁、长期分裂的时代。政治的长期动荡,造成社会的极不稳定,使人们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的转变。而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拟对三国时期的丧葬习俗进行探析,以对这些变化的情况、特征及形成原因作出一些分析。
-
关键词
三国
丧葬
薄葬
厚葬
-
Keywords
the Three Kingdoms, funeral, funeral customs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曹魏、孙吴墓葬比较研究——以宗室墓为中心
被引量:3
- 16
-
-
作者
王音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4,共8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63202037)资助。
-
文摘
本文以曹魏、孙吴宗室墓葬为研究对象,首先总结了两者的发现情况与总体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考察了墓葬背后所关涉的丧葬习俗和社会文化情况。曹魏、孙吴宗室墓在墓室形制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共性,并且在随葬器物和墓内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而过去学界常谈及的曹魏"薄葬"与孙吴"厚葬",实际更多体现在与同地域先前东汉墓的纵向对比之中,曹魏、孙吴宗室墓除地面有无封树外,墓葬地下部分的差异其实并不十分明显。
-
关键词
曹魏
孙吴
宗室墓
薄葬
厚葬
-
Keywords
Caowei
Sunwu
royal-house burial
luxurious burial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魏晋薄葬形成的原因考述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王建宏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出处
《传承》
2009年第2期98-99,共2页
-
文摘
魏晋薄葬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动乱的社会环境,使薄葬成为维护统治的必要;最高者的以身作则、力行薄葬并且使之制度化、法令化,是薄葬能够维持长达两、三百年的有力保障;而汉末佛教传入、民族融合以及玄学等思潮的出现,又是薄葬能够在士大夫阶层直至民间广泛推行的思想因素。
-
关键词
魏晋
薄葬
原因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汉文帝霸陵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韩国河
程威嘉
-
机构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
出处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2,共7页
-
文摘
关于西汉帝陵,学术界目前对它们的布局、形制、规模乃至陵寝制度等方面有了深入的讨论。在西汉帝陵发展史中,汉文帝的丧葬规制体现出了两处明显与西汉其他帝王不同的特殊性,一是无封土,二是主张薄葬。另外,汉文帝所置霸陵邑徙民情况和顾成庙的位置至今仍有存疑。本文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
关键词
霸陵
顾成庙
霸陵邑
薄葬
-
Keywords
Ba Mausoleum
Gucheng Temple
Ba Mausoleum settlement
simplified funeral practice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魏晋时期的薄葬礼俗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邓名瑛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03AZX006)
-
文摘
魏晋时期,由于长期战乱、自然灾害以及盗墓之风的影响,产生了薄葬的风气。这一风气在三国及以后的两晋时期,都大量存在。考察魏晋时期的薄葬礼俗,可以发现它与"天下为公"的执政理念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魏晋时期社会普遍流行的纵情任性的风气有关。薄葬礼俗的兴起使"孝"回归本源,对于防止以厚葬"绑架"孝义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魏晋
薄葬
礼俗
天下为公
孝义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薄葬风气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董晔
-
机构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2&ZD010)
-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文化发展总趋势,表现为薄葬风气由强转弱、厚葬习俗由弱转强。曹魏统治者力主薄葬,对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带来了强有力的约束,这股风气一直影响到东晋前期,而从东晋后期迨至南北朝,薄葬之风渐被厚葬之俗压倒。这种风气的兴起与流行,既与魏晋时代经过长期的战乱纷扰和政局动荡的社会环境有关,又与当时的经济因素以及司马氏的政治策略密不可分。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薄葬
厚葬
社会风气
-
Keywords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imple funeral
complex funeral
social custom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