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鹇和白鹇繁殖与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选珍 李洪文 毛杰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7-30,34,共5页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休息行为和其他类行为极显著低于非繁殖期(P<0.01)。白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和梳理行为高于非繁殖期,观望和休息行为低于非繁殖期。不同动物间比较,蓝鹇非繁殖期的运动行为极显著低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低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蓝鹇非繁殖期的的休息行为极显著高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高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不同性别动物间比较,雄性雉类的运动行为、观望行为高于雌性,它们的梳理、采食行为低于雌性。梳理和休息行为对不同时间段总体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7:00-9:00时,繁殖期雉鸡的采食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的动物,9:00-17:00时,动物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非繁殖期 日常行为
下载PDF
蓝鹇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4
2
作者 羿峰 赵晓君 +2 位作者 王天 张春颖 徐庆元 《野生动物》 1999年第4期28-29,共2页
蓝鹇(上ophura swinhoii),别名蓝腹鹇,我国特产雉鸡,分布仅限于台湾省山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世界濒危物种。蓝鹇是1862年被Robert Swinhoe首次在台湾淡水近郊发现的,当时分布的范围较广,数量也多。但自1945年以... 蓝鹇(上ophura swinhoii),别名蓝腹鹇,我国特产雉鸡,分布仅限于台湾省山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世界濒危物种。蓝鹇是1862年被Robert Swinhoe首次在台湾淡水近郊发现的,当时分布的范围较广,数量也多。但自1945年以后,由于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对野生动物保护不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繁殖
下载PDF
白鹇与蓝鹇的人工孵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谭玉洁 邓波 +1 位作者 邢静 王敬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01-105,共5页
白鹇和蓝鹇在卵的大小,卵型指数和重量系数,孵化期等繁殖生物学方面存在相似的特征(P >0.05);在新鲜卵重、孵化期间的失重及失重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 白鹇和蓝鹇卵在孵化期间失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 白鹇和蓝鹇在卵的大小,卵型指数和重量系数,孵化期等繁殖生物学方面存在相似的特征(P >0.05);在新鲜卵重、孵化期间的失重及失重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 白鹇和蓝鹇卵在孵化期间失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0.27 X1+43.438, r2=0.984; Y2=-0.22X2+40.245,r2=1(X表示孵化天数,Y表示卵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孵化
下载PDF
圈养蓝鹇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方晖 邹洁建 +3 位作者 陈武 洗木森 毛少珍 许建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29,共5页
挑选安静和有遮蔽物的场地作为蓝鹇的繁殖笼舍,按1:2的雄雌比例进行配对,在蓝鹇繁殖期配制混合颗粒料进行投喂,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蓝鹇的繁育水平。结果显示:蓝鹇卵重量43.3~48.2 g,卵径为(52.82±2.54)(50.4~56.7)mm... 挑选安静和有遮蔽物的场地作为蓝鹇的繁殖笼舍,按1:2的雄雌比例进行配对,在蓝鹇繁殖期配制混合颗粒料进行投喂,通过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方式提高蓝鹇的繁育水平。结果显示:蓝鹇卵重量43.3~48.2 g,卵径为(52.82±2.54)(50.4~56.7)mm×(40.21±1.42)(38.2~43.1)mm,卵形指数1.26~1.48,卵受精率88.6%以上,人工孵化温度为37.2~37.5℃,湿度为50%~55%,孵化期为25 d,蓝鹇受精卵在人工孵化过程有平均12.9%的失重,人工孵化的健雏率89.9%以上。蓝鹇幼雏出生体重为24.3~31.2 g,3~19日龄时雏鸟体重快速上升,雄鸟体重的增加速度要高于雌鸟,29日龄时雄鸟的平均体重为126.2 g,雌鸟平均体重为98.4 g。50日龄前,雏鸟采用育雏箱进行控温控湿育雏,成活率91.8%以上。采用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有利于提高蓝鹇的繁殖率与成活率,对于蓝鹇种群的快速复壮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受精率
下载PDF
一例蓝鹇H9N2亚型流感的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左珂菁 黄勉 +4 位作者 陈绚姣 植广林 谢青梅 梁玉珍 张马龙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2-385,共4页
2016年1月中下旬,华南地区某蓝鹇繁育基地蓝鹇亚成体发生流行性疾病,发病蓝鹇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蓬松凌乱、眼周水肿等症状。对死亡动物进行剖检,病理变化与流感病理变化相似,如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充血、出... 2016年1月中下旬,华南地区某蓝鹇繁育基地蓝鹇亚成体发生流行性疾病,发病蓝鹇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蓬松凌乱、眼周水肿等症状。对死亡动物进行剖检,病理变化与流感病理变化相似,如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充血、出血、肿胀,肺充血、出血,胰腺充血、出血或有白色点状坏死灶,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肾脏充血、出血、肿胀,肠道黏膜充血、出血等。经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和实验室分子生物学诊断(RT-PCR鉴定),确诊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虽及时采取治疗、紧急免疫和环境消毒等措施,死亡率仍高达47.6%。本文详细记录了救治程序和病程,并针对发病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免疫、气候和饲养环境是引起本次该群蓝鹇发病的主要因素,为控制蓝鹇H9N2亚型禽流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检 RT-PCR H9N2亚型
下载PDF
圈养蓝鹇雌鸟雄化现象的初步观察
6
作者 张敬 莫嘉琪 +8 位作者 陈绚姣 李静 普天春 王丹 蔡勤辉 陈足金 丁楠 张恩权 吴其锐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2期9-12,共4页
当雌鸟进入老年期,体内性激素发生变化,体羽会逐渐转换成雄性羽毛的颜色。雌鸟雄化现象是雉类的自然生理现象。雄化的蓝鹇雌鸟,头部会逐渐长出白色羽冠,后颈和上背的中央尾羽逐渐长出雄性特有的白色羽毛,但雄化个体的脸部不具有雄性的... 当雌鸟进入老年期,体内性激素发生变化,体羽会逐渐转换成雄性羽毛的颜色。雌鸟雄化现象是雉类的自然生理现象。雄化的蓝鹇雌鸟,头部会逐渐长出白色羽冠,后颈和上背的中央尾羽逐渐长出雄性特有的白色羽毛,但雄化个体的脸部不具有雄性的肉冠、腿上无距,也不具有雄性繁殖能力。雄性个体在繁殖季节仍然会向雄化的雌鸟炫耀,并试图与其交配。开展雌鸟雄化现象与性激素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对圈养珍稀雉类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鸟雄化 羽毛特征
下载PDF
圈养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的时间节律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选珍 李洪文 +3 位作者 毛杰 袁梨 甘静 刘芳 《野生动物》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7:00~19:00。结果表明第一组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都明显少于第二组蓝鹇和白鹇,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的发生次数随日期出现波动,两物种繁殖行为的高峰多在早晚时段。蓝鹇和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3~4 d和1~3 d;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有较多繁殖行为发生;两物种的繁殖对配对个体日间发情的同时性要求均不高,白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的绝对频次多少也无关,蓝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绝对频次多少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行为 产蛋
下载PDF
蓝鹇免疫流感疫苗后抗体消长研究
8
作者 江志 黄淑芳 +1 位作者 胡新波 胡松华 《野生动物》 2013年第6期346-348,354,共4页
杭州动物园从北京动物园引进5对蓝鹇种源。日常食物主要是青菜、稻谷、家鸡用颗粒料、少量苹果。饲养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疾病有细菌性肠炎、发情期的雄性打斗后的外伤等。杭州动物园经过精心饲养,3 a繁殖达60多只。蓝鹇在杭州动物园的饲... 杭州动物园从北京动物园引进5对蓝鹇种源。日常食物主要是青菜、稻谷、家鸡用颗粒料、少量苹果。饲养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疾病有细菌性肠炎、发情期的雄性打斗后的外伤等。杭州动物园经过精心饲养,3 a繁殖达60多只。蓝鹇在杭州动物园的饲养和繁殖是全国人工饲养繁殖最好,且是全国最大人工种群。由于没有蓝鹇等野禽专用禽流感疫苗,杭州动物园使用家禽禽流感疫苗对蓝鹇进行禽流感免疫。根据家禽的禽流感免疫方法,每年对蓝鹇进行2次禽流感疫苗免疫,由于它的飞翔能力较强,每次免疫进行捕捉时均会乱飞,有时还会造成应激死亡,但最终免疫结果是否有效也未曾进行过检测。本研究中蓝鹇流感疫苗抗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禽流感病毒H5抗体酶联免疫(ELISA)的检测方法。结果证明家禽流感疫苗对蓝鹇有效,经胸部肌肉注射0.5 ml/次,每4个月肌注1次,每年免疫3次。雏鹇首免应在出壳后第8天、第9天或第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疫苗 抗体 规律
下载PDF
三种圈养雉类的行为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选珍 李洪文 +2 位作者 余建秋 赵波 毛杰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191-195,共5页
2008年7月23日~8月5日和8月7~13日,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分别研究了4只蓝鹇(2♂2♀)、3只白鹇(1♂2♀)和5只白腹锦鸡(2♂3♀)的各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雉类的各种行为类型都相似,但不同雉类间各种行为发生频次有差... 2008年7月23日~8月5日和8月7~13日,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分别研究了4只蓝鹇(2♂2♀)、3只白鹇(1♂2♀)和5只白腹锦鸡(2♂3♀)的各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雉类的各种行为类型都相似,但不同雉类间各种行为发生频次有差异。白腹锦鸡、蓝鹇和白鹇的休息行为分别在8:00、9:00和10:00达到日高峰,分别为12.05次/h、28.39次/h和14次/h。蓝鹇、白鹇、白腹锦鸡运动相关行为分别在7:00、8:00、9:00出现峰值,为19.29次/h、21.76次/h、24.90次/h;10:00蓝鹇、白鹇、白腹锦鸡的运动相关行为发生频次都出现了白昼的第一个谷值,分别为6.71次/h、9.29次/h、15.19次/h。蓝鹇、白鹇、白腹锦鸡的梳理行为9:00出现谷值分别为7.64次/h、8.05次/h、11.67次/h,10:00出现峰值分别为17.25次/h、21.19次/h、21.0次/h。3种雉鸡的采食行为的日节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白腹锦鸡行为 节律 圈养
下载PDF
台湾省特有的鸟类品种
10
作者 黎朝生 《台湾农业探索》 2000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台湾省 鸟类 品种 深山竹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